《Pushover分析用户手册(730版本修改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ushover分析用户手册(730版本修改版)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PUSHOVER 分析用户手册,Gen 730 版本,2008.08.01,2,目 录,Gen V730 PUSHOVER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PUSHOVER 荷载工况,PUSHOVER 铰特性值,PUSHOVER 主控数据,分配PUSHOVER铰,PUSHOVER铰特性值表格,PUSHOVER分析结果,0,1,2,3,4,5,6,0,前后版本输入参数对比,7,3,分析#1,支持梁、墙单元的弯矩-旋转角本构关系:双折线、三折线、FEMA类型非线性墙单元可以考虑面外方向的非线性特性(板类型)提供具有弯矩-曲率本构的梁单元(分布型铰):沿单元全长都可以考虑塑性,积分点数量(120)(过去版本多
2、折线类型仅支持单元两端出现塑性铰,即只支持集中铰)Pushover中也可以定义一般连接的铰特性值在同一模型中可以同时使用具有弯矩-旋转角本构的单元和具有弯矩-曲率本构的单元,非线性单元,PMM 类型(可以考虑轴力的变化)-RC构件三折线:可定义开裂面(第一屈服面)-钢构件三折线:可分别定义第一、第二屈服面-可分别定义和查看My和Mz的正、负弯矩的最大屈服弯矩 RC构件三折线类型-可以按照AIJ规范定义第二折线的斜率:_yPMM类型铰可以在每次迭代计算中考虑轴力的变化更新_y-开裂弯矩(Mc):使用考虑初始轴力的公式计算 PMM类型时利用屈服面进行响应更新 增加了滑移类型:可用于模拟桁架、一般连
3、接(可以考虑初始间隙)用户可以自定义非线性铰的初始刚度 用户可以定义屈服位移,PUSHOVER 铰特性值,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4,改善了增量计算中的荷载控制法:可以分析到荷载系数达到1时,即分析到指定的控制荷载值。增加了控制荷载步长的方法自动控制:第一步的步长加载到第一个构件发生屈服时,之后按等差级数自动调整步长。等步长:1/总步骤数-用户自定义步长控制函数增加了终止分析条件-使用了当前刚度比的概念:在不能得到稳定解时终止分析-增量控制使用位移控制时,可以指定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终止分析条件,非线性分析,增加了核内求解算法提高了分析速度:与过去版本相比平均缩短了约5060的
4、时间。,分析速度(缩短了分析时间),分析#2,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5,弯矩-旋转角本构关系中可以使用荷载控制法:本构关系可以使用双折线、三折线、FEMA类型,所有单元都可以使用荷载控制法和位移控制法,弯矩-旋转角本构中支持双折线、三折线类型,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6,增加了板类型墙单元的面外方向的非线性特性,可以定义六个成分的非线性特性,可以定义面内成分的非线性特性,膜类型的墙单元:面外为弹性,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7,增加了可分配分布铰的梁单元(弯曲-曲率本构关系):通过数值积分可沿单元全长考虑塑性 输入积分点(120),输入积分
5、点,弯矩-曲率本构关系(分布型铰)仅适用于梁柱单元(墙单元为集中铰),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8,Pushover分析中也可以定义非线性连接单元的铰特性,非线性连接单元只能用于动力分析,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在PUSHOVER中也可以定义非线性连接的铰特性,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9,改善了PMM铰的屈服面计算方法:RC构件支持三折线,PMM铰类型(可以考虑轴力的变化)-RC 构件:可定义开裂面(第一屈服面)(三折线)-可分别定义和查看My,Mz的正、负屈服弯矩,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10,PMM铰类型(
6、可以考虑轴力的变化)-钢构件:分别定义第一、第二屈服面,改善了PMM铰的屈服面计算方法:钢构件支持双折线,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11,Gen V712 与 V730 分析功能比较(分析时间),V712 与 V730分析时间比较,节点数:135单元数:梁柱(234)、墙(12)所有单元都分配了单元 位移控制步骤数:50 步,V712 结果,V730 结果,ANALYSIS MODEL,与旧版本相比新版本分析时间缩短了约5060,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分析,12,前处理,定义初始荷载条件定义刚度折减率的默认值:第二、第三段折线的刚度折减率定义迭代计算收敛条件对于梁
7、单元,决定使用哪个位置的特性(如配筋)自动计算梁的屈服强度,增加了PUSHOVER主控数据窗口:可以在一个窗口中定义分析参数,PUSHOVER 铰特性,增加了PUSHOVER铰特性值表格:可以查看各单元的各内力成分的铰特性值点击“表格键”即可打开表格,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按单元定义铰特性:在同一个对话框中定义单元六个成分的铰特性可分别定义Y轴、Z轴的特性修改了屈服面的定义方法可使用鼠标拖放功能分配已经定义的铰特性值给单元,后处理,输出单元的截面内力-变形图形:骨架曲线、节点力、位移等,输出表格形式的单元分析结果,PUSHOVRE 分析功能升级内容:前后处理,13,定义初始荷载、收敛条件、默认的刚度
8、折减率,建模,线性分析/设计,PUSHOVER 主控数据,定义节点、单元、截面、边界、荷载等 定义PUSHOVER分析所需的荷载工况,定义步骤数、荷载、增量控制方法(荷载、位移)、终止分析条件决定是否考虑初始荷载条件、是否考虑P-Delta分析定义增量控制函数:用户可以自定义荷载步长,PUSHOVER 荷载工况,定义非线性单元的铰特性值 可分别定义各内力成分的铰特性:屈服强度、骨架形状、是否考虑轴力的变化等,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分配了铰特性的各单元的非线性特性信息表格:可以在表格中查看屈服强度、刚度折减率等特性。,分配铰特性:生成单元的铰特性,PUSHOVER分析,线性分析,运行
9、PUSHOVER 分析,查看 PUSHOVER 分析结果,用图形方式输出出铰顺序和铰状态 各种非线性结果图形 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给单元分配铰特性-生成单元的铰特性值-选择自动计算时,将自动计算各单元的屈服强度,PUSHOVER 分析流程,单元的PUSHOVER铰特性值表格,构件设计:钢筋信息等用于自动计算钢筋砼构件的屈服强度,14,Pushover 主控数据:定义PUSHOVER分析参数定义初始荷载、收敛条件、默认的刚度折减率因为是控制全局的参数,所以一个模型只能定义一个,Pushover 荷载工况:定义PUSHOVER分析的荷载工况定义步骤数、荷载、增量控制方法(荷载、位移)、
10、终止分析条件,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类型):定义铰特性可分别定义各内力成分的铰特性:屈服强度、骨架形状、是否考虑轴力的变化等选择自动计算时,将自动计算各单元的屈服强度,分配Pushover 铰特性值:给单元分配铰特性值,Pushover增量控制函数:用户自定义荷载步长(仅适用于荷载控制法),Pushover铰表格:分配了PUSHOVER铰特性的单元信息表格,Pushover 铰特性值表格:单元的屈服强度、刚度折减率等信息表格,新的菜单,有关 PUSHOVER 分析/PUSHOVER 铰特性值,PUSHOVER 铰特性值表格,运行Pushover 分析:运行PUSHOVER分析,PUS
11、HOVER分析结果,15,#1:初始荷载,PUSHOVER 分析控制,初始荷载的定义,为了输入的便利整合了参数输入窗口,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3 自动计算参考位置(新增),*.步骤数:各PUSHOVER荷载工况只能使用相同数据,指定M-Phi类型铰的强度计算的参考位置利用初始轴力计算开裂弯矩,#2:收敛条件,#4:刚度折减率(新增),设置刚度折减率的默认值,PUSHOVER 主控数据#1,16,在PUSHOVER 荷载工况中选择“考虑初始荷载”。考虑轴力变化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初始荷载,定义初始荷载,适用于所有PUSHOVER荷载工况,定义收敛条件,定义PUSH
12、OVER铰的刚度折减率默认值:在此修改默认值后点击确认键,则所有铰的刚度折减率都将自动修改。,设置刚度折减率默认值,自动计算具有分布型铰特性的梁单元的屈服强度时,需要参考特梁单元某个位置的特性(如配筋)I端、J端、中心,PUSHOVER 主控数据#2,17,PUSHOVER 荷载工况(共同事项),输入大于1的整数(nstep=1)推荐最小输入20(默认值:20),输入步骤数,选择考虑则使用PUSHOVER主控数据中定义的初始荷载当使用PMM类型(考虑轴力的变化)铰时,需要更新铰的屈服强度,此时应选择考虑初始荷载。,选择是否考虑初始荷载,选择是否考虑P-Delta分析,选择增量控制方法:荷载控制
13、、位移控制,定义PUSHOVER荷载工况,18,第一步:加载到构件初次发生屈服时的荷载第2N步:按等差级数自动调整步长,自动控制步长,按相等的步长(1/nstep)加载,等步长,增量控制函数,当前刚度比:结构的刚度与初始刚度的比值小于输入的值时将终止分析,层间位移角小于输入的值时将终止分析,增量控制,终止分析条件,用户自定义步长变化函数,PUSHOVER 荷载工况(荷载控制),19,改善了自动控制步长方法,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输入的参数物理意义不太直观,第一步:达到弹性极限的90,即便计算到最后步骤,也无法计算到控制荷载的100,第2第N步:使最终步骤达到输
14、入荷载的100自动调整等差级数式的荷载增量。,勾选自动控制时,用户不必输入其它参数,PUSHOVER 荷载工况:荷载控制#1,20,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即便分析到最终步骤数荷载也没有达到输入荷载值的100 S.F:0.7:表示荷载增加到输入荷载的70,S.F:.0:表示荷载值达到了输入的荷载值的00,第1步:加载到弹性极限的90*弹性极限:发生屈服时的荷载,自动调整步长,PUSHOVER 荷载工况:荷载控制#2,21,第1步,最后步骤,自动控制步长,1)当前步骤(istep)的荷载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在此,:当前步骤的荷载系数:前次步骤的荷载系数:总步骤数:当
15、前步骤号:第1步骤的荷载系数2)当前步骤的荷载增量 在此,:当前步骤的荷载参数:当前步骤的荷载增量:总荷载,第2第(总步骤数-1)步骤,1)加载用户定义的水平荷载计算弹性极限状态(*.弹性极限:构件发生屈服时的荷载)2)将弹性极限的90%作为第1步的荷载系数:3)决定当前步骤的荷载增量 在此,:第1步的荷载系数:第1步的荷载增量:总荷载,决定最终步骤的荷载增量,例,PUSHOVER 荷载工况:荷载控制#3,22,增加了等步长功能,Gen V730(新版本),自动调整步长,增量:等间距(1/总步骤数),第1步:弹性极限的90%第2最后步骤:按等差级数自动增加,PUSHOVER 荷载工况:荷载控制
16、#4,23,增量控制函数,增量控制函数#1,No.:荷载系数号 与步骤数无关所以在修改步骤数时也不必修改该数值。例如:当按下列形式定义函数时,No.FunctionNo.Function00.00.00.010.6或 0.2 0.651.01.01.0实际分析中使用的荷载参数如下:*NSTEP=10 时Step.NoLoad Parameter10.30 20.60 30.6540.7050.7560.8070.8580.9090.95101.00 函数:输入实际分析中使用的荷载系数,24,文本结果:也可以输出图形结果,增量控制函数#2,25,当前刚度比,可以获得稳定解的区段,Gen V730
17、(新版本),荷载增量很难获得稳定解,Cs接近0.0时,将自动终止分析,当前刚度比,弹性(线性):Cs=1.0 到屈服极限:1.0Cs0.0 负区段:Cs0.0,终止分析条件#1,26,当前刚度比,変位増分,采用荷载控制法,当屈服后为理想弹塑性时是无法获得稳定解的!,1 Column 刚度折减率:0.0理想弹塑性,分析模型,位移控制结果:可获得稳定解,荷载控制结果:屈服后的刚度为0.0,所以无法获得稳定解,Gen V730(NEW),每个步骤中都会计算当前刚度比,当前刚度比为0.0时将自动停止分析。,终止分析条件#2,27,整体控制-各步骤中将最大位移节点的位移作为位移增量点,主节点-直接输入要
18、控制位移的节点,层间位移角都小于输入的值时自动终止分析(新增功能),位移控制选项,终止分析条件,PUSHOVER 荷载工况:位移控制法,28,PUSHOVER 铰特性值的定义流程,定义Pushover铰特性值,定义适合于相应单元的铰特性值 没有被分配给单元的铰特性值在树形菜单中显示为蓝色,分配Pushover 铰特性值给单元,将定义的铰特性值分配单元 已经分配给单元的铰特性值在树形菜单中显示为黑色,B:表示单元类型(B:Beam,T:Truss,W:Wall,SPR:GL-LINK)11:单元号 MM:铰类型,可以修改和添加所有项目 当修改内容时,将自动重新计算铰特性,只能修改一部分项目,不能
19、另外添加项目 将按修改的内容自动重新计算铰特性值,各成分的非线性特性(2)-屈服强度、刚度折减率-初始刚度-屈服变形,29,可以同时定义“M-”和“M-”类型的本构关系/双折线、三折线、FEMA类型,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在同一个模型中不能同时使用多折线和FEMA类型,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选择单元类型,1,2,3,4,5,6,1,选择材料类型,2,选择非线性本构关系类型 选择“M-”或“M-”类型“M-分布”:采用数值积分计算(与动力弹塑性铰相同)M-集中:两端弯矩铰(与旧版本多折线单元相同),3,选择墙单元时膜:面外为弹性板:可以考虑面外非线性,
20、4,选择是否考虑柱构件的轴力变化对特性值的影响,5,各内力成分的非线性特性(1)-铰的位置1)M-、M-集中型梁、墙单元:单元中心、两端2)M-分布梁单元:积分点3)桁架、一般连接:单元中心-选择骨架曲线类型,6,7,7,30,弯矩-旋转角(M-)本构单元,弯矩-曲率(M-)本构单元:集中型、分布型,桁架单元(轴力),一般连接单元,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定义,31,M-Theta单元的多折线类型,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1,2,3,4,5,6,7,8,9,选择计算屈服强度的方法,1,选择骨架曲线的定义方法,2,决定单元的I、J端的特性是否相同,3,当单
21、元I、J端特性不同时分别输入,4,5,输入屈服强度,6,输入刚度折减率,7,选择受拉和受压的特性是否对称,输入初始刚度,8,输入滑移类型的初始间隙,9,RC三折线:通过定义刚度折减率_y定义斜率(AIJ规范),输入剪跨比,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多折线#1,32,屈服强度的输入方法,1,自动计算:自动计算屈服强度自动计算时需要事先进行下列设置设计规范应该使用数据库中的材料、截面钢筋砼构件应输入钢筋 用户输入:所有信息都由用户输入,骨架曲线的定义方法(新增功能),2,强度 刚度折减系数:用屈服强度和刚度折减系数的关系定义骨架曲线钢筋砼构件的三折线中可以按AIJ规范使用Alpha_Y强度
22、屈服变形:使用屈服强度和屈服变形定义骨架曲线输入方法 只有在选择了用户输入时才能激活该选项单元类型和内力成分不同时,屈服变形代表的物理意义也不同。(参考关于屈服变形的说明),I、J端的对称和非对称选项,3,M-theta本构关系单元的I、J端的铰特性可以不同:一般用于I、J端的配筋不同时输入方法 选择自动计算时,当I、J端的配筋相同时,即时选择了非对称,程序也会按照对称进行计算。,1,2,3,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多折线#2,自动计算自动计算时需要事先进行下列设置设计规范应该使用数据库中的材料、截面钢筋砼构件应输入钢筋用户输入:有用户输入信息.(P1=P2)-P1:第一屈服强度-P2
23、:第二屈服强度,33,I、J端非对称时的输入方法,4,输入屈服强度,6,在M-theta类型本构关系单元中,选择I、J端非对称时需要分别输入I、J端截面的非线性特性。,4,6,双折线的屈服强度(自动计算),三折线的屈服强度(自动计算),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多折线#3,34,刚度折减系数,7,刚度折减系数:决定屈服后的斜率 1:第1次屈服后的刚度折减系数(1=1.0)2:第2次屈服后的刚度折减系数(2=1=1.0)使用主控数据(新增):使用Pushover主控数据中的默认值用户定义:用户输入使用AIJ规范(新增):使用AIJ规范中计算ay的公式仅用于RC构件三折线、M-Theta单元
24、、AIJ规范当不考虑轴力变化时,将使用初始的轴力计算ay(轴力不变)也可考虑轴力变化的影响(PMM)计算ay增量计算中考虑变化的轴力(轴力变化)输入方法 选择自动计算时,由程序将自动计算输入方法 选择用户输入时需要用户输入各系数在计算ay中使用的剪跨比可以由用户输入:默认是自动,定义初始刚度,8,7,8,6EI/L,3EI/L,2EI/L:只有M-theta本构单元才能选择用户(新增):由用户输入初始刚度弹性刚度:将弹性刚度作为初始刚度,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多折线#4,35,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1,2,3,4,5,6,7,8,9,选择屈服强度的输
25、入方法,1,2,选择I、J端的特性是对称还是非对称,3,单元两端特性为非对称时在此输入,4,5,输入M/MY、D/DY,6,输入屈服强度,7,选择受拉和受压区段特性是否相同,输入初始刚度(新增),8,输入容许标准,9,用户输入屈服变形(新增),定义PUSHOVER 铰特性值:FEMA,36,Pushover主控数据:骨架曲线的默认刚度折减系数,在Pushover主控数据中定义骨架曲线的默认刚度折减系数,在Pushover铰特性中选择“使用主控数据”选择则使用在1中设定的默认值。,将铰特性分配给单元后,想要一次性修改所有单元的刚度折减系数时,可以在Pushover主控数据中修改刚度折减系数默认值
26、。,选择了“使用主控数据”的铰特性值的刚度折减系数将修改为在3中重新设定的值。,37,PMM 铰的定义方法,选择P-M-M类型时将自动勾选My-Mz内力成分-P-M-M类型仅适用于梁柱单元和墙单元-膜类型的墙单元只能定义面内成分My的非线性特性(面外为弹性),选择骨架曲线类型:My和Mz只能选择同样类型的曲线PMM铰的刚度折减系数在屈服面特性窗口中进行设置。,屈服面特性窗口,选择屈服面特性的计算方法,定义刚度折减系数,屈服强度的定义: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 考虑轴力变化的影响时,在各步骤计算中都将考虑变化的轴力对屈服面的影响。,定义屈服面:自动计算时不必输入,铰类型中即时选择了用户输入也不能修
27、改屈服强度 实际分析中并不使用该值。,38,定义屈服面#1,定义RC开裂面(第1屈服面)/定义My和Mz的正负值的最大值,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MY,max,没有提供RC构件的开裂面(第1屈服面)的定义功能 没有提供设置My和Mz最大值的功能 输入的参数的意义不直观,可考虑正负值分别定义My,Mz的屈服面,39,1,选择屈服强度的计算方法,1,2,选择单元I、J端的特性是否相同,3,当选择单元I、J端特性不对称时在此输入,4,5,定义屈服强度,6,定义的相关关系,7,定义受拉和受压区特性是否相同,8,9,定义屈服面*.选择自动时将自动计算特性*可分别定义受拉和
28、受压特性*开裂面用PC0和MC0定义,2,3,4,5,6,7,8,9,定义、Z轴上的特性是否相同,定义刚度折减系数和初始刚度,10,10,显示数值:点击时将显示实际分析中使用的值。,11,11,将显示MY0。,12,12,将显示分析中使用的屈服面,定义RC开裂面(第1屈服面)/定义My和Mz的正负值的最大值,定义屈服面#2,40,定义屈服强度,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 开裂面的定义PC0(t):受拉时的屈服轴力MC0:无轴力状态下的开裂弯矩屈服(极限)曲面的定义Pmax(c):受压时的屈服轴力 MY0:无轴力状态下的极限弯矩 用户不能自定义 MY,max:最大极限弯矩,1,1,2,定义屈服面,自
29、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 开裂曲面:使用PC0()和MC在程序中自动计算屈服(极限)曲面:可分别定义受拉、受压区形状膜类型的墙单元只能定义MY方向的屈服面,2,定义屈服面#3:RC三折线,41,1,1,2,2,定义屈服面#4:RC双折线/FEMA,定义屈服强度,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屈服(极限)曲面的定义Pmax(c):受压时的屈服轴力 MY0:无轴力状态下的极限弯矩 用户不能自定义 MY,max:最大极限弯矩,定义屈服面,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屈服(极限)曲面:可分别定义受拉、受压区形状膜类型的墙单元只能定义MY方向的屈服面,42,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 定义第1屈服面PC(t):第1屈服面的受
30、拉屈服轴力MC,z:第1屈服面的最大屈服弯矩定义第2屈服(极限)面Pmax(c):第2屈服面的受压屈服轴力 MY,z,max:第2屈服面的最大弯矩,1,1,2,2,定义屈服面,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第1、第2屈服面:分别定义受拉和受压区屈服面形状,定义屈服强度,定义屈服面#5:钢构件三折线,43,1,1,2,2,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 定义第2屈服(极限)面Pmax(c):第2屈服面的受压屈服轴力 MY,z,max:第2屈服面的最大弯矩,定义屈服面,自动计算时不必用户输入第1、第2屈服面:分别定义受拉和受压区屈服面形状,定义屈服强度,定义屈服面#6:钢构件双折线/FEMA,44,利用“分配Pu
31、shover铰特性值”命令将非线性特性分配给单元,定义Pushover铰特性值-没有分配给单元的铰特性显示为“蓝色”,选择要分配非线性铰特性的单元,点击分配Pushover铰特性命令,选择单元类型和铰特性后点击“确认”分配了铰特性的单元上将显示铰标签,在工作目录树上将显示单元的铰特性,分配PUSHOVER铰特性值#1,45,使用鼠标的拖放功能给单元分配铰特性,用鼠标选择要分配的特性后拖放到模型画面上分配了铰特性的单元上将显示铰标签,在工作目录树上将显示单元的铰特性,注意事项,选择的单元类型与铰特性不匹配时不能分配一般连接单元不能使用鼠标拖放功能分配铰特性,分配PUSHOVER铰特性值#2,定义
32、Pushover铰特性值-没有分配给单元的铰特性显示为“蓝色”,选择要分配非线性铰特性的单元,46,调整了有关Pushover的显示选项的位置:“其它”“设计”,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分配PUSHOVER铰特性值#3,47,选择分配Pushover铰特性 并按鼠标右键,用表格形式输出分配给单元的各内力成分的铰特性:在表格中显示并可修改部分特性,主菜单 设计Pushover 分析Pushover 铰特性表格,非线性铰特性表格,PUSHOVER 铰特性表格#1,在选择的单元上显示铰-在选择的单元或节点上显示铰特性 显示所有铰-显示所有分配了铰特性的单元上的铰特性,
33、48,选择分配铰特性值 点击鼠标右键,主菜单 设计 Pushover 分析选择Pushover 铰特性值表格,在选择的单元上显示铰:在选择的单元中仅显示分配了铰特性的单元,仅显示选择的单元,也可以直接选择单元,选择单元:在表格中仅显示被选单元的铰特性值 选择节点:显示与选择的节点相连的单元的铰特性值,PUSHOVER 铰特性表格#2,49,主菜单 设计 Pushover 分析选择Pushover 铰特性值表格,显示所有铰:显示所有分配了铰特性的单元的铰特性值,选择分配铰特性值 点击鼠标右键,PUSHOVER 铰特性值表格#3,显示所有分配了铰特性的单元和铰特性值,50,表格中通过颜色表示是否能
34、修改,:不能修改项目:可以修改的项目:不使用的项目,1 点击单元号即可弹出定义铰特性窗口,2 在特性成分上点击就能弹出该内力成分的特性值窗口,1,2,非线性铰特性值表格,仅显示定义了特性的内力成分不能在表格中删除特性本表格是为了便于查看而将定义的各种铰特性值整理在同一个表格,虽然在表格中也可以修改一些项目,但是推荐在铰特性值定义窗口中进行修改,那样会更直观和便利。,PUSHOVER 铰特性值表格#4,51,修改已定义的Pushover铰特性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推荐方法,PUSHOVER 铰特性的修改#1,修改“MM”,一次性修改多个单元的铰特性在定义铰特性值窗口中直接修改 则被分配了该特性的
35、单元的铰特性值将同时被修改“定义铰特性值”:可以修改铰特性的所有内力成分,被分配了“MM”特性的所有单元的特性将被同时修改,52,使用分配铰特性值功能修改个别单元的铰特性值,只能修改一个单元的特性值 只能修改部分特性值,且不能增加特性内容 修改特性后将生成新的铰特性,窗口将被激活:,选择“可以修改”,修改相应项目后点击“确认”,修改铰特性值时只能选择一个,将自动生成一个新的铰特性,自动更新单元铰特性名称,PUSHOVER 铰特性的修改#2,53,选择要修改的项目,使用Pushover 铰特性值表格修改个别单元的铰特性值,只能修改一个单元的特性值 只能修改部分特性值,且不能增加特性内容 修改特性
36、后将生成新的铰特性,也可以用鼠标点击激活对话框,然后按“#2”中介绍的方法进行修改。,点击Pushover铰特性值表格,生成新的铰特性,自动更新单元的铰特性名称,修改项目:在信息窗口中将输出相应信息,PUSHOVER 铰特性的修改#3,54,PUSHOVER 分析结果,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修改了项目名称,输出单元的应力-变形图形 输出Pushover分析的内力和应力结果表格-输出各步骤的内力、变形、延性、屈服强度、屈服变形-初始刚度*可以通过表格确认轴力变化引起的屈服强度的变化用图形输出各内力成分的铰状态、内力、变形、延性,修改了项目名称,55,PUSHOV
37、ER 分析结果 Pushover 分析结果,Pushover 分析结果,各步骤的反力、位移、内力、应力的图形结果,1,2,3,4,各步骤的铰状态图形结果,结构的性能曲线(能力谱曲线),铰的图表形式结果,5,图表形式的与层相关的分析结果,7,分析结果的文本文件,1,2,3,4,5,6,7,6,铰状态的表格形式结果,56,各步骤铰状态图形结果,显示分析中使用的荷载参数,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状态结果#1,57,Pushover铰状态结果,延性系数(D/D1):D/D1=总位移/第1屈服位移(混凝土为开裂时变形),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状态结果#2,58,PUSHOVER 分析结果
38、铰状态结果#3,Pushover铰状态结果,延性系数(D/D2):D/D2=总位移/第2屈服位移(混凝土为屈服时变形),59,总变形,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状态结果#4,Pushover铰状态结果,60,塑性变形,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状态结果#5,Pushover铰状态结果,61,内力,Pushover铰状态结果,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状态结果#6,62,屈服状态,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状态结果#7,Pushover铰状态结果,63,屈服状态(FEMA),Pushover铰状态结果,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状态结果#8,64,PUSHOVER 分析结果
39、Pushover曲线(能力曲线),输出结构的能力曲线,显示步骤标志开关,65,Pushover分析结果图表,1,2,3,4,5,6,7,8,用图表形式绘制感兴趣的节点或单元的各种分析结果,PUSHOVER 分析结果 Pushover图表,66,Pushover 层结果图表,输出选择的楼层的层剪力图形,PUSHOVER 分析结果 Pushover 层结果图表#1,67,输出选择单元的构件剪力图形,PUSHOVER 分析结果 Pushover 层结果图表#2,Pushover 层结果图表,68,输出各步骤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层间位移比,Pushover 层结果图表,PUSHOVER 分析结果 Pu
40、shover 层结果图表#3,69,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显示选择的Pushover荷载工况和步骤下的各楼层的铰状态,显示对应于FEMA或多折线铰中各种水准下的铰的数量,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1,70,显示单元在选择的荷载工况下选择的自由度的发生屈服的步骤,例)63号梁单元的Dx方向的屈服发生在第18步,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2,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71,显示所选步骤内梁单元的铰状态统计,例)在第30步时梁单元的Dx方向的铰状态,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3,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72,显示选择输出的构件的内力成分,例)梁单
41、元在第30步时的内力成分,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4,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73,显示选择构件的所选自由度方向的总变形,例)梁单元在第30步时的总变形,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5,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74,显示构件的塑性变形,例)梁单元在第30步时的塑性变形,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6,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75,显示构件各自由度方向的延性系数(D/D1)D/D1=总变形/第1屈服变形(钢筋砼构件为开裂时变形),例)梁单元在第30步时的延性系数(D/D1),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7,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
42、,76,PUSHOVER 分析结果 铰表格#8,Pushover铰分析结果表格,显示构件各自由度方向的延性系数(D/D2)D/D2=总变形/第2屈服变形(钢筋砼构件为屈服时变形),例)梁单元在第30步时的延性系数(D/D2),77,Pushover 文本结果,节点位移文本结果,PUSHOVER 分析结果 文本结果#1,78,构件内力文本结果,Pushover 文本结果,PUSHOVER 分析结果 文本结果#2,79,一般连接的变形和内力的文本结果,Pushover 文本结果,PUSHOVER 分析结果 文本结果#3,80,PUSHOVER 分析结果:反力,Gen V712(旧版本)-V730(
43、新版本),查询反力,反力,反力,查询反力反力,81,查询位移,变形,查询位移变形形状位移等值线,PUSHOVER 分析结果:变形,Gen V712(旧版本)-V730(新版本),82,变形形状,PUSHOVER 分析结果:变形,Gen V712(旧版本)-V730(新版本),变形,查询位移变形形状位移等值线,83,位移等值线,PUSHOVER 分析结果:变形,Gen V712(旧版本)-V730(新版本),变形,查询位移变形形状位移等值线,84,梁单元内力,内力,桁架单元内力梁单元内力梁单元内力图墙单元内力墙单元内力图板单元内力板剖断面内力图构件内力图,Gen V712(旧版本)-V730(新
44、版本),PUSHOVER 分析结果:内力,85,梁单元内力图,PUSHOVER 分析结果:内力,Gen V712(旧版本)-V730(新版本),内力,桁架单元内力梁单元内力梁单元内力图墙单元内力墙单元内力图板单元内力板剖断面内力图构件内力图,86,梁单元应力,应力,PUSHOVER 分析结果:应力,Gen V712(旧版本)-V730(新版本),桁架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图平面应力单元/板单元应力平面应变单元应力轴对称单元应力实体单元应力,87,梁单元应力图,应力,Gen V712(旧版本)-V730(新版本),PUSHOVER 分析结果:应力,桁架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图平面应力
45、单元/板单元应力平面应变单元应力轴对称单元应力实体单元应力,88,在新版本中打开以前版本(到V712版本)建立的模型时,铰特性格式将自动转换为新版本的格式。,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非线性迭代计算收敛条件移动到“Pushover主控数据”窗口中,初始荷载移动到“Pushover主控数据”窗口中,前后版本输入参数对比#1,步骤数移动到“Pushover荷载工况“中*不同的荷载工况可设置不同的步骤数,89,在新版本中打开以前版本(到V712版本)建立的模型时程序的处理方法,自动控制修改了控制方法,前后版本输入参数对比#2,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
46、(新版本),90,非线性铰特性:分别定义各内力成分的特性,按内力成分定义各自的铰特性*数字“3”表示有3个按成分定义的铰特性,将各成分的特性值分配给单元*数字“36”表示分配给单元的各成分铰特性有36次,非线性铰特性:按单元定义,按单元定义铰特性*数字“9”表示按单元定义的铰特性有9个,将按单元定义的铰特性分配给单元*数字“9”表示分配了铰特性的单元有9个,下一页继续,(2),(1),(2),(1),前后版本输入参数对比#3,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在新版本中打开以前版本(到V712版本)建立的模型时程序的处理方法,91,在以前版本中是按内力成分分别定义铰特性的
47、,而新的V730版本中是按单元定义铰特性的。所以像右图中在旧版本中定义如“(1)”所示的3个铰特性,然后将其分配给某个单元时,在新版本V730中打开模型时,该单元的铰特性就变成了如下图“1”所示的结果。在新版本V730中转换旧版本中定义的铰特性时,将产生与被分配有铰特性的单元数量相当的铰特性数量。因此新版本打开旧版本模型时产生的铰特性数量会很多。这样的处理方法仅是在新版本中打开旧版本中的处理方法,是为了防止新旧版本文件转换过程中发生冲突。在V730版本中直接定义铰的方法如下图“1”所示,直接定义所有内力成分的特性后将其分配给相应的单元就可以了。,(1),“lj_1”铰类型分配给了6个单元,在V730中直接定义铰特性:将一个铰特性可以分配给不同单元,V712V730变换:将生成与分配有铰特性的单元数量相当的铰特性。,前后版本输入参数对比#4,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在新版本中打开以前版本(到V712版本)建立的模型时程序的处理方法,92,V712多折线V30弯矩-曲率(集中),V712 FEMA V30 弯矩-旋转角,前后版本输入参数对比#5,Gen V712(旧版本),Gen V730(新版本),在新版本中打开以前版本(到V712版本)建立的模型时程序的处理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