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课件.ppt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王树青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个人简历,2004.9-2007.7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博士2001.9-2004.7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方向: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997.9-2001.7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系 本科;sss_,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掌握学习的规律与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指导自己的学习作为教师和父母,掌握科学的教与学的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丰富心理学理论知识,有利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品德学习的规律以及教学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影响学习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
2、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的理论,分析现实的课堂教学现象,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教学,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书目,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大出版社,1997。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译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
3、04.,主要学术期刊,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主办,如何学习,哈佛大学学生对“学习”的三种理解:被动地获取知识,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来接受。领悟到知识是与背景密切相关的和相对的。因此,教师被看作是对客观事物表达出其主观看法的许多人中的一个。自己创造知识,认为必须按照知识去做,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情境。佩里(Perry,1970),学习与考试方式,学习上课以听、理解为主,记重点、疑问之处 考试期中考查:论文 30%期末考试:70%,第一章 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定义、性质与内容体系教育心
4、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诞生,美国、苏联和中国的发展,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策略,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桑代克的观点“研究人类在未受教育以前的本性,这种本性通过学习与教育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个性差异是如何造成的。”西方当前的观点:研究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心理与行为苏联强调研究如何教之有效的问题,教师主导,“研究教学与教育的心理学规律”我国的观点:一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如潘菽;二是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如邵瑞珍,被研究者广为采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学校教育过程(2)学与教两方面(3)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5、是研究的主要方面。(4)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5)将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应用于实践,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研究基础理论,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理论性,阐明学习的本质、过程和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根据学习规律去组织教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绪论,学习,知识学习,品德与个性的学习,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学习概述,学习理论,内部因素,一
6、般理论问题,不同类型学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动机,人格,教师,认知,班级群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中国古代:孔子、孟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道德教育:“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能克制私欲而实践礼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未知,焉得仁”,即知是实现仁的先决条件。,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植物、动物和理性夸美纽斯: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斐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提出教学过程的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
7、.心理学的产生:冯特(Wundt,1832-1920)2.实验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技术的发展 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桑代克(Thorndike,1874-1949)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苏、中,20世纪20年代以前 初创时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教育问题,但理论与研究不充分,方法单一。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发展时期美(西方):吸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成果,扩充内容,此后,20年代各流派之间的论争,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占优势地位;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受到重视;此后,认知心理学逐步占据主流地位。,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改造心理学,做出主要贡献的如,
8、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直到30年代末,并不成体系;40-50年代有很大发展,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的研究,在学科心理知识掌握方面有一定成果,但忽视了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讨,全盘否定西方。中国:20世纪初到建国前,主要是翻译西方著作,研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大都因袭西方。20世纪50年代,根据马列主义理论改造教育心理学,结合教育改革,做了一定研究工作,如入学年龄、学科教改等。,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是理论建设时期美国:内容日趋集中;重视与实际教育相结合,如布鲁纳60年代课程改革,70年代,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观点,加涅的学习分类;80、90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
9、学环境的探讨。前苏联:学习理论的提出,如列昂杰夫和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加强与学校教学的结合,如赞科夫对小学教学体制的改革;对西方、美国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中国:1963年潘淑教育心理学出版,全国开展课程;文革中断;此后逐渐发展,取得一定成就。,20世纪20、30年代-50年代末,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较少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20世纪60年代以后,内容集中,各派分歧日趋缩小,重视实际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化,综合考虑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个别差异与个体化教学继续受重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策略,研究原则,研究策略(设计),研究方法
10、,研究程序,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客观地进行研究,不做主观猜测,设计与结论。系统性原则把个体看作一个系统,受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实践性原则从教育实践出发,服务于教育实践教育性原则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策略与方法,描述性研究策略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相关性研究策略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测验和量表操纵性研究策略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研究程序,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变量、形成假设、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步骤收集资料,进行具体研究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本章概览学习的实质与
11、类型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学习迁移学习结果的测评(略),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更关注人的学习。不同时期和学派的研究者对学习有不同的理解: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认知主义: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在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建构。,关于学习的代表性定义:加涅(Gagne,1965)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鲍尔和希尔加德(Bower&Hilgard,1981)认为,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
12、为潜能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疲劳)来解释。维特罗克(Wittrock,1977)学习是描述与经验变化过程有关的术语,是在理解、态度、知识、信息、能力和经验技能方面学到相对恒定变化的一种过程。,学习是行为或按某种方式表现出某种行为的能力的持久变化,来自实践或其他经历。(Shuell,1986)学习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能力与倾向的稳定的变化(皮连生,1997)以上定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外部结果),学习引起的内部变化及结果,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13、。学习是以个体的某种变化为标志 外部明显的变化与内部潜在的变化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发生的,非心理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学习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狭义学习特指学生的学习,其特点如下:以掌握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主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或其他方式学习以掌握系统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总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按照学习内容划分 冯忠良(2000)将学生学习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学习
14、,掌握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关系的知识。技能学习,包括内部和外部技能,掌握顺利进行活动的动作活动方式与智力活动方式。社会规范学习,是人类用以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学习。符合教育实际,但分类过于简单,因而无法对实际工作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学习的类型,1,2,3,4,5,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对信号刺激做出特定反应,6,7,8,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使一定的情境与一定的反应相结合,连锁学习:两个及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言语学习:语言单位的联结,辨别学习: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作出不同反应,概念学习:对同类事物做出同样反应,规则学习: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运用规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第一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