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课件.ppt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2009年修订版,与2004年版比较:本次主要对以下 6 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修订版(一),在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中,增加了滤纸干血斑样品(DBS)的采集和处理,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样品、尿液和唾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在HIV抗体检测中,增加了免疫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检测策略;,修订版(二),在HIV核酸检测中,增加了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流程和适用于窗口期的集合核酸检测方法;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增加了HIV-1的耐药检测;,修订版(三),进一步完善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艾滋
2、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使其更加符合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考虑到技术发展和新的需求,增加了HIV-1新近感染检测和HIV-1的分离培养技术。,修订后的规范(一),共九章第一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第三章 HIV-1抗原检测第四章 HIV核酸检测第五章 HIV-1耐药检测,修订后的规范共九章,第六章 CD4+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第七章 HIV-1的分离培养第八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九章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第一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一),HIV抗体检测的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浆唾液、尿液DBS样品,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二
3、),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血浆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型及耐药检测。DBS样品可用于HIV-1基因型及耐药检测。全血、血浆、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核酸的定性检测。PBMC、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等可用于HIV-1分离培养。,采集和处理样品(一),血液滤纸干血斑尿液和唾液,采集和处理样品(二),血液:抗凝全血、末梢全血、血浆、血清、淋巴细胞富集液、PBMC注意:根据检测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EDTA钠盐或钾盐、枸橼酸钠、肝素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用EDTA钠盐或钾
4、盐或枸橼酸钠。,注意:,所有的血液、血清、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样品的保存(一),用于抗体和抗原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可存放于28,一周以上应存放于-20以下。,样品的保存(二),用于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4天内进行检测的可存放于4,3个月以内应存放于-20以下。3个月以上应置于-70以下。,样品的保存(三),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的筛查阳性样品应及时送确证实验室,筛查阴性样品,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保存时间,建议至少保存12个月。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样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样品的保存(四),艾滋病检测确证
5、实验室收到的筛查阳性样品,无论确证结果如何,均应将剩余的样品保存至少10年,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样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样品的运送,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要获得相应部门批准并由具有资质的人员专程护送;应采用三层容器对样品进行包装,随样品应附有与样品唯一性编码相对应的送检单。送检单应标明受检者姓名、样品种类等信息,并应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容器之间。,样品运送注意事项(一),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和血浆样品应在冻存条件下运送。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室温下(1825)或4(特殊要求时)运送。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样品应在-20以下运输。DBS样品应在室温下(1825)运送。每一
6、件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样品运送注意事项(二),运送样品必须有记录。特殊情况下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用特快专递邮寄样品,但必须按三层包装,将样品管包扎好,严禁使用玻璃容器。,样品的接收(一),样品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性材料能力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穿戴防护衣、戴口罩、防护眼镜的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用后的包裹应及时进行消毒。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和上一级实验室技术人员。,样品的接收(二),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
7、样品不能被接受,应将样品安全废弃。并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接收样品时应填写样品接收单。,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本章规定了HIV抗体的检测方法、程序、结果报告、检测策略及质量控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保健机构。可作为对HIV感染者诊断和监测的实验室依据。,HIV抗体检测的目的,HIV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血液筛查、监测等。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包括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根据特殊需要进行的体检等。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防止输血传播HIV,包括献血员筛查和原料血浆筛查。以监测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解不同人群HIV感
8、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包括各类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HIV抗体检测的要点,根据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及检测策略。严格遵守实验室SOP。筛查试验阳性,须作确证试验。筛查试验阴性,不应做确证试验。筛查及确证试验阳性均应做好咨询工作。,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策略,常规HIV抗体检测的方法和程序HIV抗体检测分为筛查试验(包括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筛查试验,筛查试剂筛查样品筛查方法筛查程序,筛查试剂,必须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在有效期内的试剂,其中酶联免疫试剂应批批检合格。推荐使用临床质量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试剂。,筛查样品,HIV抗体筛查可采用血清、血浆、滤纸干血斑、唾液和尿液样品。
9、,筛查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快速检测(RT)及其它检测试验,筛查程序,初筛试验复检试验 注: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复检判定为阳性反应的样品,确证实验室可以直接进行确证试验。初筛和复检流程(见图)筛查试验结果的报告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样品的转送,复检试验,如果抗原抗体联合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而抗体试剂检测为阴性反应,则应考虑进行 HIV-1 p24抗原或核酸检测,必要时进行随访。,筛查试验结果的报告,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反应报告为“HIV抗体阴性(-)”;阳性反应报告为“HIV抗体待复检”。,HIV抗体筛查检测的流程,确证试验(一),确证试剂确证样品:可采用血
10、清、血浆、滤纸干血斑样品。确证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试验(WB)、条带免疫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及免疫荧光试验(IFA)等。确证流程(见图),确证试验(二),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定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报告发出确证报告的同时要做好检测后咨询。HIV抗体确证报告的反馈和上报疑难样本的仲裁,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定,HIV-1抗体阳性HIV-2抗体阳性HIV抗体不确定HIV抗体阴性,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报告(一),注意:符合HIV抗体阴性判断标准,报告“HIV抗体阴性()”。如疑似“窗口期”感染,建议进一步做HIV核酸检测,尽早明确诊断。符合HIV抗体不确定判断标准,报告“HI
11、V抗体不确定()”,在备注中应注明“4周后复检”。,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报告(二),注意: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难以确证的样品,送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确证。同一受检对象的样品在不同实验室得到不一致的确证结果时,由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予以仲裁。,HIV抗体确证检测流程,质量控制(QC),在每次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试剂盒内部对照,试剂盒内部对照质控品即为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试剂盒内部对照用于判断每次实验的有效性,但不能作为室内质控品使用。每一次检测临床样品时,必须有试剂盒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内部对照结果无效,必须重新试验。,室
12、内质控品,为非试剂盒组份的外部质控品,是为了监控检测的重复性而设置的,包括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质控血清。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弱阳性质控,以该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为宜。外部质控品的作用是,判断该批临床样品检测的有效性,因此,每次实验必须包含室内质控品,其结果无效,必须重新试验。室内质控品可以是商品或实验室自行制备。,统计室内质控的主要表示方法建立质控图,最常用的质控图是Levey-Jennings质控图,该图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建立质控图参数,算术平均值():代表一组质控血清测定的S/CO值的均值。为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应该采用至少20
13、次(天)所测得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S/CO值结果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s):是描述样品与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是与质控血清S/CO值均值有关的预期范围。一组S/CO值的标准差以s表示。,变异系数(cv),是反映各次S/CO值相对于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检测的重复性或精密度。,控制限,由实验室根据对外部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例如2S质控规则的控制限为外部质控品S/CO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3S质控规则的控制限为外部质控品S/CO均值加减3个标准差。,质控图的绘制步骤,在常规条件下,对同一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20次(天)或以上,获得一组S/CO值,求均数()和标准差
14、(s),超出2s或3s的数据不应删除。将均值()和标准差(s)分别在质控框架图中标示出来。以S/CO值作纵座标(Y轴),每一批次试验作横座标(X轴),绘制质控图。从第21次起,将每次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点入该质控框架图中,检验进入质控状态。,质控图,绘制和分析质控图的要点(一),分析数据时,超出2s或3s的数据不应删除。由专人负责建立质控图,每月定期召开质控分析会,讨论本月的质量控制情况。建议长期和稳定地使用一种质量好的试剂,更换不同厂家的试剂后,须重新绘制质控图。改用新批号试剂如外部质控品测定出现较大变化也应重新制作质控图。使用新批号或不同厂家的试剂,必须在质控图上注明使用日期。,绘制和分
15、析质控图的要点(二),发现质控结果失控,应填写报告单,上交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并决定是否发出检测报告。使用新批次的外部质控品时,如测定值出现较大变化,须重新绘制质控图。变异系数(cv)小于20,表示外部质控品处于稳定状态。,室内质控其他方式“即刻法”质控,“即刻法”质控方法是在对同一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次后,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质控。,Levey-Jennings质控图基本的统计学含义,稳定条件下,在20个IQC结果中不应有多于1个结果超过2SD(95.5%可信限)限度;在1000个测定结果中超过3SD(99.7%可信限)的结果不多于3个。如以3s为失控限,假失控的概率为0.3%。,服
16、从正态分布的条件,误差因素多而小,无一个占优,彼此相互独立(中心极限定理)。一般认为,当影响测量的因素在15个以上,且相互独立,其影响程度相当,可以认为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若要求不高,影响因素则应在5个(至少3个)以上,也可视为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为测量总体的数学期望,如不计系统误差,则=-即为随机误差为测量总体的标准差,也是=-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布的误差特性,单峰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比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对称性:正误差出现的概率与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抵偿性:随测量次数增加,算术平均值趋于零。,正态分布的这三个特点与误差大样本下的统计特性相符。但在理论上,正态分布无
17、界,这也是正态分布与实际误差有界性不相符之处。,正态分布的某些k值的置信概率,正态分布在误差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1)经典误差理论都是建立在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凡是有3、5个以上的、差不多微小的、独立影响的合成分布都趋近正态分布。这是被前人早已证明了的中心极限定理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2)许多非正态分布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3)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具有简单的数学形式和优良的性质。(4)也有不少的误差分布并不能简单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因而,现代误差理论及其实践需要进一步研究非正态分布的问题。,正态分布图,质控规则及其使用,告警(1 2S)失控(1 3S)漂移趋势,告警(12S):当外部对照的S
18、/CO值超出+2s范围时,系统处于告警状态,应予注意,是否可以继续检测需要进一步观察。若将12S做失控标准,有较高的假失控概率,所以一般不采用。失控(13S):当外部对照的S/CO值超出+3s范围时,系统处于失控状态,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被接受,可能是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外部对照滴度下降造成。,漂移:连续几次(35次)外部对照S/CO值都落在均值的一侧则称为位移,提示实验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趋势:连续几次(57次)外部对照S/CO值几乎按一个方向分布时称为趋势,通常由参数的缓慢改变引起。,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检测查找原因:出现一次3s范围的变化 连续两次出现同一方向2s范围的变化 连续四次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艾滋病 检测 技术规范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