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形成课件.ppt
《气候的形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的形成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a.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 的具体状态。b.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2.各自研究的系统不同:天气:仅是大气中所产生的天气现象,是个单纯的系统 气候:包括大气、水、冰雪、陆地、生物(动物、植物、人)五个子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作用、,并决定着气 候的长期平均状况。气候具有地方性的特点,3.变化周期不同:天气:变化快,周期短。气候:变化慢,周期长。,5,太阳辐射,大气圈,能量来源,主体,下垫面,水圈 岩石圈 冰雪圈 生物圈,气候系统,气候系统的属性 热力与水分属
2、性:温度特征、水分特征 动力属性:环流运动 静力属性:密度、压强、组成、边界等物理常数,7,定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定义 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海洋圈、冰雪圈、大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庞大的系统。,气候系统,8,形成气候的因素,第一节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第二节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第三节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第四节 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第五节 冰雪覆盖与气候,9,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1.1 太阳辐射与天文气候一、天文气候的定义: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时空分布是由太阳与地球间的天文位置决定的,又称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所决定的地球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它反映了世界气候的基本轮廓。二、天文气候的影
3、响因子1)日地距离2)太阳高度3)白昼长度,天文辐射时空分布特点,(1)天文辐射能量的分布是完全因纬度而异的。,(2)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的最大值在2025N的纬度带上,由此向两极逐渐减少,最小值在极地。,(3)冬半年北半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赤道。,(4)天文辐射的南北差异不仅随冬、夏半年而有不同,而且在同一时间内随纬度亦有不同。,(5)夏半年与冬半年天文辐射的差值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加大的。,(6)在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在极夜期间,天文辐射为零。,二、天文气候带,1、赤道带,2、热 带,3、副热带,4、温 带,5、副寒带,6、寒 带,7、极地带,南北纬10度之间,南北半球10-25度
4、之间,南北半球25-35度之间,南北半球35-55度之间,南北半球55-60度之间,南北半球60-75度之间,南北半球75-90度之间,结 论,天文气候带基本上反映了世界气候分布的轮廓。但是,由于同一纬度带内地表性质千差万别,地表之上的大气的透明度、云层、云量均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地球大气的温度分布并不像天文气候带那样完全与纬度相吻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天文气候带基本上勾画出了世界气候分布的轮廓。,第二节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第三节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又是低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就下垫面差异的规模及其
5、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来说,海陆间的差别是最基本的,并主要影响气温、大气水分和环流。,一、海陆分布与气温,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辐射能的内部转换、热容量的大小以及地气、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形式都有显著差异。这就使得同纬度、同季节海陆气温的分布状况就不同,从而使地球表面等温线的分布并不像天文辐射那样与纬线平行。也就是说海陆分布破坏了温度的纬度地带性分布。海陆的热力差异,使得同纬度内出现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一般说来,在海面上、海岛上和经常吹海风的大陆海岸地带,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气流影响所不及的地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二、海陆分布对大气水分的影响,(一)对
6、蒸发和空气湿度的影响,海洋为“水汽源”,陆地为“水汽汇”,海洋的蒸发量比陆地要大的多;其湿度比陆地也要大。,(二)对雾的影响,1.海上雾日多于陆地;2.海上多平流雾,陆地多辐射雾;3.陆地雾多出现于冬季,海雾全年均有,又以春雾为多。,(三)对降水的影响,海陆分布对降水量的影响比较复杂,海洋表面空气中水汽含量虽多,但要造成降水还必须有足够的抬升作用,使湿空气上升凝云致雨,所以海洋上不一定处处多雨。从降水的成因来讲,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气旋雨(包括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等。由于海陆物理性质不同,这几种降水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有显著的差异。,三、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系,由于海陆分布引起气温差异而
7、造成的周期性风系有以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和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称为海陆风。,四、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指标很多,最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气温日较差。由于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所以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比海洋性气候大得多;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年温相时不同,春秋温差别:,大陆,12 1 2 3 4 5 6 7 8
8、9 10 11 12月,海洋,大陆:最热7月,最冷1月,春温高于秋温,春来早,秋去早。,海上:最热8月,最冷23月,春寒秋暖,春来迟,秋去迟。,海上温度波动位相较大陆落后12个月。,降水特点。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降水多由暖季的热对流所引起,年降水量少而集中,降水变率很大,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盛行来自海洋的气流,空气潮湿,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变率小。,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25,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一、(天文)气候带:以天文辐射量(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依据的气候带划分。,气候带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26,热带(占40)
9、、温带(52)、寒带(8)温带划分为亚热带、温带、冷温带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27,二、气候型,划分依据:某一气候要素为依据(如降水)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为依据(如高山)地理条件的差异同一气候带的不同型(如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地理条件的相似不同气候带的相似气候型(高山气候、盆地气候等),世界各地区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严格地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地方的气候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从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的基本特点来分析,可以舍小异,取大同,把全世界分成若干气候带和气候型。这样就可以使错综复杂的世界气候系统化,便于研究、比较与了解各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和形成规律,有利于对气候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本章
10、首先论述世界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然后分低、中、高纬度带扼要说明各气候型的气候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概括起来可分实验分类法和成因分类法两大类。实验分类法是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来与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景观等相对照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柯本、桑斯威特、沃耶伊柯夫和杜库洽夫等分别为这一大类的代表。,成因分类法是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一般是先从辐射和环流来划分气候带;然后再就大陆东西岸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等因子与环流相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候 形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