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第3课古代印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第3课古代印度.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步自主学习 环节1师友检查(一)检查提纲1.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是什么?请你来具体的介绍它2.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第一步自主学习 环节2教师助学(一)检查提纲1.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是什么?请你来具体的介绍它。金字塔2.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古代印度,情境导入生成问题:,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重点)2.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重难点)3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重点,(二)
2、互助提纲探究目标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阅读教材P10,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2.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探究目标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探究目标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1、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公元前6世纪起逐渐统一,
3、摩揭陀国阿育王,雅利安人入侵,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阿育王所立独石柱的柱顶(发现于鹿野苑废墟中),阿育王(Asoka)是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2、古代印度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阿拉
4、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探究二 种姓制度,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原 人,嘴,手,腿,脚,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
5、,吠 舍,首陀罗,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国王、官吏、武士,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第二步探究释 环节2 教师释疑,吠舍 Vaisya,刹帝利Ksatriya,婆罗门Brhman,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种姓制度的特点,1、种姓界限森严;,2、种姓职业世袭;,3、种姓实行内婚。,种姓制度的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个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6、从事宗教事务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吠 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 了社会矛盾。,佛教产生背景,产生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a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三 佛教的创立,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
7、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印度的国教。,(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2 教师释疑,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仰光寺,印度,中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7、佛教的传播:,前3500,古埃及,尼罗河,金字塔,古巴比伦,前3500,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前2500,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拓展延伸,1.宗教是古人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
8、。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的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B.它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C.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D.它主要传播地区是东亚、西亚和北非2.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先后出现过许多文明,某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金字塔的国度 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国 种姓制度的国度 民主之花的雅典A.B.C.D.,第三步理解巩固 环节1师友巩固,c,c,A层题(一)选择题 1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佛教 阿拉伯数 种姓制
9、度 汉谟拉比法典A.B.C.D.2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个等级()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3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4.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D.宙斯神,第四步互助提高 环节1师友检测,A,B,C,A,B层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
10、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摩奴法典 1.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4.图中的文化遗产反映了那一宗教在我国的繁盛?这一宗教发源于何地?,第四步互助提高 环节1师友检测,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其目的是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1.通过今天的学习
11、,我对有了新的认识: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采用的方法学习本课知识更有效。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师傅(学友)说,第五步总结归纳 环节1师友总结,第五步总结归纳 环节2教师归纳,古代印度,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鼎盛:孔雀王朝,佛教,社会制度:种姓制度,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教义:众生平等,传播:向北、向南,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
12、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
13、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