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课件.ppt
《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主讲人:万义广,讲座要点:,一、国学的范围与内容二、国学的核心,讲课提纲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二)“国学”概念的提出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三、“国学”的核心(一)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二)经学的灵魂是道德伦理四、“国学”研究简介,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1、“竹帛”是中国传统的书写材料。本讲座则用来指代所有的中国原创典籍,即“国学”文献。2、丹麦思想家克尔凯郭尔用“宫殿”一词指代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建立的思想体
2、系。(克尔凯郭尔的大意是:“他们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金碧辉煌的理性宫殿,而他们自己却侧身于旁边的小茅屋里。”)本讲座借用“宫殿”一词来指代中华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学”体系。,如果把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学问比着一座宫殿,这座由先人奠基、子孙一代一代的添砖加瓦建造起来的宫殿赖以建造的材料就是汗牛充栋的文献。今天我们就顺着我们的先人创造、呵护、传承下来的煌煌巨著,一起来领略一番这座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宫殿的面貌。,(二)“国学”概念的提出,“国学”就是中国传统学问,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代中国在受到来自西方列强的冲击和压力下,出于对西学的对抗和本国传统学问的维护而提出来的。稍早提出的“中学为体,西
3、学为用”中的“中学”涵盖的内容与稍后提出的“国学”实际上是一致的。,(民国)马瀛国学概论说:“道、咸之间,欧风东渐,于是凡由西迻译而来之学术,概称之曰西学;而我国固有之学术,不可无对待之名辞以称之,中学之名,于是应运而生焉。光绪中叶,海内学者,虑中国固有学术,因西学之侵入而式微也,群起而保存之,于是遂有国粹之名。”,【胡海忠】“清末国学概念的提出及其特点研究”:摘要: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在清末由中国学者从日本借用回来的,关于谁是最早提出者的说法众多,由于史料的缺乏而很难判定,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在戊戌变法前后“国学”概念已为一部分人接受和采用,1900年以后“国学”一词被广泛传播。当时的“国
4、学”概念有这样的特点:运用西方理论方法进行分类、研究、传播、普及固有文化;充满排满革命、反帝爱国的政治诉求;注重国学、君学、群学的区分;复返先秦,调和儒家与诸子的地位;注重史学;强调经世致用。这一时期的“国学”总体上表现为返本与开新、抱守与迎纳、批判与总结、理性与情感的矛盾递嬗过程,当时学者正处在为新的文化体系的构建的努力之中。,“国学”有两层含义:其一,中国传统学问;其二,对传统学问研究之学。,讲课提纲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二)“国学”概念的提出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三、“国学”
5、的核心(一)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二)经学的灵魂是道德伦理四、“国学”研究简介,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如果要对“国学”的范围有一个简明直观的认识,只要翻阅一部全国性的图书目录,国学的内容就尽收眼底,而在清代乾隆年间修编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时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但是全国性的图书总志,而且,编定时间接近中国古代史末期,几乎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学术的全貌。(现存中国古籍的数量约有15万种。据杨殿珣谈谈古籍和古籍分类统计,北图通讯1979年第一期。亡佚的文献比现存的还多。),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李学勤序:“据杨家骆四库全书概述,汉书艺文
6、志著录凡六百七十八部,一万四千九百九十四卷,越时约五百九十四载,而隋书经籍志著录凡六千一百五十部,五万零八百八十九卷;越时约六百五十九载,而有宋艺文志,著录凡九千五百四十九部,二万九千九百二十七卷。其间公私著录,十数百起,重沓繁复,不可究诘,兹录其要耳。自宋志以还,又五百载,而有乾隆开馆修书之举,四库总目所录,凡一万零五百八十五种,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八卷。惟历代多为守藏之策,而鲜审订之功。求其搜罗古今载籍,审订校理,以便学人之研究,汉成帝后则惟清高宗。”,早在汉成帝时代,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年6)刘歆父子受朝廷任命,对当时国家掌握的图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把图书分为六大类,从此,代代都有时
7、贤从事整理图书、撰写图书目录的活动,并形成了以四部分类为主流的学科分类方法。,四库全书总目对全国图书的分类,1、经部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把经部著作分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九大类。经部著作的元典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后来演化为“十三经”:诗经、尚书、仪礼、周礼、礼记、周易、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成为经部著作的基本典籍。,从现代学术的分类标准来看,诗经是文学作品,尚书是历史文献汇编,仪礼、礼记是礼仪制度的记载与讨论,可纳入风俗制度史,周礼是职官制度,周易的“经”部分是筮占之书,“传”和注解则有哲学(伦理学)、史学等内容,春秋三传是历史
8、,论孟主要是伦理学的内容,孝经亦可视为伦理学内容,尔雅是字书。在古人看来,经学是圣人创作之书,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和修身治国的垂范之书。四库全书总目说经部著作是“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正因为如此,古代士人非常热衷对十三经作阐释(训诂、章句),产生了大量的著作,十三经加上这些大量的阐释作品,再加上为了方便读经而撰写的训诂著作(小学),就是所有的经部著作。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方法来看经学,其内容包括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2、史部著作。,史部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把史部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用以著录“上不至于正史,下不至于杂史”
9、之书)、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如列女传杜工部年谱伊洛渊源录等)、史抄(如十七史详节宋史纂要等)、载记(如越绝书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时令(岁时广记御定月令辑要)、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项类目。,中国古代修撰历史著作三大体例及其作品,(1)纪传体。“正史”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史,是朝廷钦定的标准史书,全是纪传体史书。纪传体是我国古代三大撰史体例之一,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的史书撰写体例,由司马迁撰写史记时首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纪(本纪)”,以编年的方式记以皇帝为中心的一朝大事(如高祖纪、文帝纪);“传(列传)”,被选入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志(书)”,纪、传不便写入的典章制度历史(如,
10、食货志、艺文志、地理志等)。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系列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至宋朝,共有十七部纪传体史书被钦定为“正史”,除前四史外,还有:5、晋书 6、宋书 7、南齐书 8、梁书 9、陈书 10、魏书 11、北齐书 12、周书 13、隋书14、南史 15、北史 16、新唐书 17、新五代史。(除去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称十三史)后又加上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为二十一史,清代修明史,为二十二史,加上旧唐书、旧五代史,为二十四史。至民国年间,加上新元史、清史稿,是为二十六史。,(2)我国最早的史书编撰体例是编年体,是以时间为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春秋就是编年史。最著名的编年
11、体史书有:左传、资治通鉴。其他编年体著作还有:通鉴外纪(记载自远古伏羲氏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事迹)、汉纪、后汉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国榷、明通鉴、东华录(蒋良骐,起太祖天命元年1616、迄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王先谦,十一朝东华录),(3)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编写史书的体例。南宋袁枢抄写资治通鉴,把分在不同时间的事件抄到一起,总239事,成通鉴纪事本末,无意间开创了一种新的史书编撰体例。其他纪事本末体著作有:绎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左传事纬、左传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三藩纪事本末(福王朱由崧弘光政权、
12、唐王朱聿键隆武政权、桂王朱由榔永历政权)等。,在三大史书体例中,纪事本末体史书创立最晚,总体上史料价值也最逊,也没有象纪传体和编年体史著中如史记汉书左传资治通鉴那样出色的作品,但因为编写按事件为中心,故事首尾连接,篇幅也比较简洁,比较适合大众读者阅读。,3、子部著作,若以涵盖的学科范围而论,子部著作最为丰富,它包含了除经学、史学、和个人文集以外的所有各类著作,按现代学科分类的标准,可以从中析出如,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门学科,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学问的百宝箱。,4、集部著作,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叙首言“集部之目,楚辞最古,别集次之,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余也。”从现在学科分类的视角
13、来看,集部著作主要是文学作品。,(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西汉成帝时期,朝廷组织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整理活动,总负责人刘向每整理完一部书,就把这部整理好的书连同一篇对这部书相关信息介绍的文字(称为“叙录”)上奏给皇帝。全部图书整理完成以后,刘向把自己手头的“叙录”底稿编辑成册,称为“别录”,“别”是分开的意思,意即和“原书分开的叙录”。“别录”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刘向的儿子刘歆把“别录”加以简化,把所有图书分为六大类,加上总论,称为“七略”,这七略是:辑略(总论)、六艺略、诸子略、术数略、方技略、兵书略、诗赋略。六艺略相当于四部分类的经部,诸子略是子部,诗赋略相当于后来的集部
14、。,1、“术数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大门类,都与预测有关。(1)“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推步谓究日月五星之度,昏旦节气之差。)”天文是观察天象的变化以推测人间祸福的学问。,(2)“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书尧典谓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民)时。),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类似的说法还有改正朔、易服色。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是为三统,亦谓之三正),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厄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大戴礼: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部 竹帛 建造 宫殿 全书 总目 国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