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课件.ppt
《中学物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教学案例反思中提升智慧,南京市中华中学 王高,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研究案例的价值(1)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2)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3)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图,专家型教师,经验型教师,职初型教师,原理知识:教学原理、规则、教学法知识等。案例知识: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反思能力。,这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美 艾伦柯林
2、斯,为什么要进行探究式教学?,过去的课程:以传授知识、强调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为主的物理课程体系。,现代的课程:物理作为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 一个核心课程,仅仅重视知识的传 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 学生“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即 科学探究能力。,如果将人们对自然的探究以及通过探究发现的现象、规律、建立的概念和理论视为一种社会生产活动,那么物理知识只是这一过程的一个“产品”。,授之以鱼,探,取也,尝试。,知其然,探究后知其所以然。,中国古代的“格致”也是探究的含义。,“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所 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探究”的探究,究,推求,追查。,认识上的一次飞
3、跃,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陌生的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评估,分析与论证,研 究 问 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交流与合作,教学上,“科学探究”既指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教学内容,还体现一种精神。(三维),案例 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四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解读,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速度恒定,物体不愿改变速度,外力迫使物体变速,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从牛顿第一定律中,a、F、m 的
4、物理意义究竟该如何理解?,了解运动状态变化,把握运动状态变化规律,探究a与F、m间的关系(定量),提出问题,问题: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份,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说明a、F、m都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有关,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猜想背景,创设情境 竞赛用的小汽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但因为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巨大,很容易加速。一般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只需十几秒的时间,而满载的大货车加速就慢得多。,“相信自然界规律是简单的”,我们不妨假设a与F、m 之间的定量关系遵从简单的原则,即:aF,a1/m。,
5、1.a与F的关系(m一定),2.a与m的关系(F一定),F越大a越大:,a与F成正比(a=kF),a=kF2,m越大a越小:,a与m成反比(a=k/m),a=k/m2,实验设计,(4)小车是否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对研究加速度有没有影响?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理论分析 要验证上述假设的正确性,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2)小车的质量如何改变?,(3)力F如何提供?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怎样改变力的大小?,m M,比较法,实验探究,定量研究,小车置于长木板上,用悬挂在盘上的砝码牵引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位置,应用图象对数据处理测得加速度。,长木板,
6、打点计时器,纸带数据处理,方案一,科学探究的活力在于每个具体的探究都与另一个不一样,它不是僵死的教条。教学中的探究更重视科学过程,因为探究活动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最佳吗?,(1)a与F的关系(M一定),(2)a与M的关系(F一定),数据处理与分析,列表法,图象法,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把表一中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要进一步分析。,a 和m不是线性关系,误差分析 本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及减小措施。,(1)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的误差 小车与桌子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是用重力的分力来平衡的,但在实验中
7、常会出现平衡不到位或平衡过了而带来的误差,表现在aF图象上的直线不经过原点。,(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的误差 实验中用盘和砝码的重力替代小车的拉力,应该使盘和砝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但实际中往往难以达到,表现在aF图象和a1/M图象中的直线会发生弯曲。,(3)纸带上打的点间距离的测量、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造成的误差。,实验结论 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在小车受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不能叫做“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教材提到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需要“勇气”过去我们关于科学精神的教育主要是辛勤与严谨,这两方面的确是不可缺少的,现在还要进行这些教育。但是,如果
8、仅仅是这些,那么对于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不够的。因此,教材做了上述努力,希望它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活力不限于物理学的研究和学习,它会表现在学生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评估与交流,(1)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做这个实验时,同学们在数据处理时得到了如下的三个图象,分析说明实验中产生图示现象的可能原因。,(2)外力能否不用砝码的重力来替代,而直接把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读出?,(3)如果研究的是小车和砝码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与外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满足 这一条件吗?,11.(10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
9、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2009 江苏,11(10分)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
10、(如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2010 江苏,(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3)同意.在v-t图象中,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车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原来的教材图示为橡皮
11、条GE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直线GC伸长所以力F等于F1和F2的合力。在力F1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OB,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力F1和F2。以OA和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对角线OC表示出来。,案例2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为什么作平行四边形?,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力)循序渐进,为平行四边形定则做铺垫,并为理解 矢量的概念做心理准备。,通过实验“得出”矢量的加法法则,给出矢量的科学定义。,教材的不同写法代表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通过介绍橡皮筋伸长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思路。不详细介绍实验步骤。以探究注意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物理 优秀 教学 案例 分析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