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4 诗词五首,12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导入新课,123,陶渊明,123,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
2、美化,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走近作者,123,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田园诗派,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123,共写饮
3、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社会。,背景介绍,123,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
4、露的手法,提示“真意”,点题作结。,123,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诗歌主题,123,课文研讨:,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123,理解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
5、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比如“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白云”是关乎“思友”的意象;“明月”是一个“思乡”、“思人”的意象;“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123,“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
6、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123,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表现的“真意”即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在这里,山水田园的描写不仅仅是当作表现诗人心灵“自然”的背景而存在;两者在诗中是浑融混一的。这种“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乃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7、,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它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艺术效果。,123,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当堂小练习:,123,春 望,唐杜甫,12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
8、,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作者简介,123,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
9、望。,123,123,唐 杜甫,春 望,123,溅()抵()搔()浑()胜()簪(),jin,溅落,d,值,so,挠,zn,shng,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n,123,释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京城虽然沦陷了,但山河依旧在,长安城春意盎然,草木仍然茂盛如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时事,看着繁华春花,也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纵使听见春鸟鸣叫,也令人心里懦懦不安。,12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接连三月不熄,此时一封家书就可抵上万金啊!_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上的白发严重脱落,简直就要插不上玉簪了。,123,【诗歌注释】长安沦陷国家
10、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讲授新课,123,合作探究,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
11、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123,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123,诗歌主旨:国都残破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挂念,这首诗能反映当时的民心,使读者有更深的体会。,123,雁门太守行,李贺,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24 诗词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