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理论课件.ppt
《语言习得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习得理论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主讲人:辽宁师范大学 原新梅 教授,知识点2,知识点3,第四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汉语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描写,知识点1,语言习得理论,知识点1 语言习得理论,1 语言习得理论,1.1 语言学习与习得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3 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4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1.语言习得理论,习得,学习,自然的语言环境下潜意识,课堂环境下有意识,1.语言习得理论,1.1 语言学习与习得,学习,习得,最高级高级中级初级,1.语言习得理论,简言之: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
2、的掌握。,1.语言习得理论,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儿童是如何习得第一语言的呢?,1.语言习得理论,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刺激反应论,语言功能论,认知论,先天论,1.语言习得理论,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语言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根据托尔曼的中介变量理论,提出“中介说”:在外显的刺激和外显的反应中间增加了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的中介因素.,1.2.1
3、 刺激-反应论,1.语言习得理论,评价:1.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2.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的创造性;3.无法对每一句话都进行强化和评价;4.单靠刺激反应难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1.语言习得理论,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需要辩证看待刺激反应论 包含有很多合理成分:“模仿”强化的作用 形成习惯,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乔姆斯基 1.“普遍语法”;语言习得机制(LAD)2.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先天论 1.强调人类天生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 2.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1.2.2 先天论(内在论),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为什么儿童能在短时间
4、内掌握母语;多数儿童理解能力大于表达能力;能说出他们从未听过、意义全新的句子;出现的某些语法错误是儿童对语言规则过度概括的错误,说明在检验和评价对语言规则的假设。,“先天论”可以解释:,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1)究竟有没有LAD,很难通过实验来验证。2)实际上很多儿童都没有语法概念,;3)乔氏认为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联系;4)先天论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够。,局限性,1.语言习得理论,比较刺激反应论和先天论,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皮亚杰 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1.2.3 认知论,“发生认识论”,图式,同化,顺应,1.2
5、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人类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和达到暂时平衡,不断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认知论”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观点:,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认知论与刺激反应论:认知论强调语言是规则系统,语言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受规则支配的内在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刺激反应;认知论与先天论:不同意过分强调语言学习能力的特殊性,不同意语言习得机制的说法,认为只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更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论和刺激反应论、先天论的比较:,
6、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优势:可以解释很多语言习得现象。不足:(1)语言习得中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2)只强调认知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不够全面;(3)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对认知论的评价:,1.2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韩礼德 在成人的语言体系中,语言结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表达意思的手段之一。儿童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何表达意思,如何用语言做事进行交际,因此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语言功能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也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但是,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 习得 理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