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萃取分离课件.ppt
《第三章萃取分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萃取分离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03章 萃取分离技术,3.0 概述3.1 生物分离中的液-液萃取 3.2 液-液萃取过程分析3.3 超临界流体萃取3.4 双水相萃取3.5 反微团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萃取(Extraction)。萃取(Extraction)是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操作。,3.0 概述,萃取剂,萃取类型,萃取剂可能是液态或超临界流体状态,含目标产物的原料可以是液态或是固态.,反胶团萃取,液膜萃取,双水相萃取,(有机)溶剂萃取,液态,超临界流体固-液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或称浸取,超临界流体液-液萃取,萃取相,料液相,
2、相界面,萃取过程中溶质浓度的变化,萃取分离步骤,(1)料液与溶剂的混合接触,目标产物(溶质)从 料液转移到萃取剂中。(2)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相(萃取相和萃余相)。(3)从两相(萃取相和萃余相)中回收溶剂得到目 标产物。,混合过程(1),分离过程(2),溶剂回收(3),溶剂回收(3),料液,溶剂,萃取相,萃余相,目标产物,萃余物,溶剂,溶剂,萃取的工艺过程,萃取过程的特点,萃取具有选择分离能力 传质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 能与蒸馏,结晶等分离过程组合 有利于保护目标产物,降低损失 装置规模不受限制,放大较容易,作为一种重要的提浓和初步纯化技术,萃取在生物分离中有广泛应用(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维生
3、素、激素和生物碱等)生物小分子的分离和纯化。随着萃取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多肽、胞内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溶剂萃取法和其他新型分离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多种新分离技术,如双水相萃取、反微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3.1 生物分离中的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利用在两个不相溶混的液相中目的产物和其他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青霉素的提取,是最早的萃取在大规模生物分离中应用的实例。,待处理溶液中被萃取的物质为溶质(A),其余为原溶剂(C),加入的第三组分为萃取剂(S)。萃取剂应对料液中溶质A有尽可能大溶解度,而与原溶剂C互不相溶或微溶。当萃取剂加入到料液
4、中混和静置后分成两液相,其一以萃取剂(含溶质)为主,为萃取相(E),另一相以原溶剂为主,称为萃余相(R)。生物分离中萃取相通常是有机溶剂,萃余相是水。,(3-1),x 平衡时萃余相中溶质浓度y 平衡时萃取相中溶质浓度,萃取分配系数,对于生物分离体系,溶质浓度通常较低,在给定溶剂中,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近似常数。,物理萃取 利用溶剂对想分离组分有较高的溶解能力(依据相似者相溶原理)进行选择性分离,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如用乙酸丁酯萃取发酵液中的青霉素。物理萃取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中药流浸膏)的提取过程。,萃取机理,化学萃取 利用萃取剂与溶质之间有选择性的化学
5、反应,生成复合分子在两相中重新分配而达到分离目的。萃取剂与溶质的化学反应包括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等。eg.柠檬酸在酸性条件下,与磷酸三丁酯(TBP)形成中性络合物而进入有机相(C6H8O73TBP2H2O)。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煤油、己烷、四氯化碳和苯等有机溶剂溶解萃取剂,改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称为稀释剂(diluents);化学萃取主要用于金属的提取,也可用于氨基酸、抗生素和有机酸等生物产物的分离回收。,例如:利用季铵盐(如氯化三辛基甲铵,记作R+Cl)为萃取剂萃取氨基酸时,阴离子氨基酸(A)通过与萃取剂在水相和萃取相间发生下述离子交换反应而进入萃取相。,如何得到满意的萃取效率?,1
6、.选择适当的萃取剂 尽量选择对溶质有较大分配系数k的萃取剂。良好的萃取剂一般还应满足:,选择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易于分层:密度差较大,粘度小,表面张力适中,相 分散和相分离较容易,不产生第三相或产生乳化现象。萃取剂易于回收和再利用。萃取剂价廉易得,经济性好。毒性和环境污染小,使用安全。,溶剂的选择性 所选溶剂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溶剂对料液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萃取操作中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对其他组份的溶解度要小。这种选择性的大小或选择性的优劣通常用选择性系数衡量。选择性系数类似于蒸馏过程的相对挥发度,反映了A、B组分溶解于溶剂S的能力差异。对于萃取操作,选择性系数越大,分离效果
7、越好,应选择分配系数远大于1的溶剂。溶剂的回收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若溶质组分不宜挥发或挥发度较低,常采用蒸发等方法。此外还可采用结晶、反萃取等方法脱除溶剂。,溶剂的可回收性萃取过程溶剂的回收费用是整个操作的一项关键经济指标。因此有些 溶剂尽管其他性能良好,但由于较难回收而被弃用。,溶剂的回收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若溶质组分不宜挥发或挥发度较低,常采用蒸发等方法。此外还可采用结晶、反萃取等方法脱除溶剂。,2.改变溶质的形态 生物产品的分离过程,不应使其丧失生物效能,这就限制了萃取剂的选择范围。通过适当改变溶质的形态,使分配系数k 改变,以改进萃取分离。具体方法主要有二,即通过溶质离子对的变化和萃取
8、体系pH值的改变来实现。,x 平衡时萃余相中溶质浓度y 平衡时萃取相中溶质浓度,对于生物分离体系,溶质浓度通常较低,在给定溶剂中,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近似常数。,(1)待分离溶质(产物,如有机酸、抗生素等)很多是弱酸或弱碱,故可用改变萃取溶液的pH值的方法来提高分配系数。,pH5.5时,青霉素在醋酸丁酯等萃取剂中比在水中更易溶解;用醋酸丁酯加到青霉素发酵液中并使其充分接触,从而使青霉素被萃取浓集到醋酸丁酯中,达到分离提取青霉素的目的。,弱电解质在水相中发生不完全解离,仅是游离酸或游离碱在两相产生分配平衡,而酸根或碱基不能进入有机相。达到萃取平衡态时,一方面弱电解质在水相中达到解离平衡,另一方面
9、未解离的游离电解质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对于弱酸性和弱碱性电解质,解离平衡关系分别为,解离平衡常数分别为,(3-6),(3-5),(3-7),(3-8),弱酸性溶质的萃取:弱酸在水相中部分电离,而在有机溶剂中几乎不离解,在有机溶剂-水萃取体系中,表现分配系数为:,式中 弱酸在有机相(E)中的浓度;弱酸在水相(R)中的浓度;酸根离子在水相(R)中浓度。,(3-9),而水相中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3-7a),(3-11),游离酸形态RCOOH在两相间分配系数:,(3-10),即得,(3-12),其中,可以在有关手册查出。,同理,对弱碱,有:,(3-13),水相pH值对弱电解质分配系数有显著影响
10、。物理萃取时,弱酸性电解质分配系数随pH降低而增大,而弱碱性电解质则相反。如,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在乙酸戊酯和pH9.8的水相之间分配系数为44.7,而水相pH降至5.5,分配系数降至14.4。,萃取时,选择适当的pH值,不仅可以提高表观分配系数,还可根据共存杂质的性质和分配系数,提高目的产物的萃取分离选择性。如对弱酸性物质A和B的分离选择性与pH值的关系:,(3-14),通过调节水相pH,控制溶质的分配行为,从而提高萃取率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和有机酸等弱电解质的萃取。,例3-1 在醋酸戊酯-水系统中,青霉素K的ki215,青霉素F的ki=131。根据有关手册的数据,pka值分别为pka(
11、K)=2.77,pka(F)=3.51,现有混合物青霉素F和K,而F是有用的目的产物。若要获得纯度较高的青霉素F,究竟是选用pH=3.0还是在pH4.0时萃取为好?,青霉素F:R为2-戊烯基青霉素K:R为庚基,=1.256同理可算出pH4.0时的2 2.6791。故在pH4.0时进行萃取操作可得纯度较高的青霉素F产品。,青霉素K和F在醋酸戊酯水体系中分电离平衡常数为:ka(K)1.698103和 ka(F)3.09104再用式(3-14),求出pH3.0时F与K在萃取系统中分离选择性为:,解,要通过可溶离子对提高分配系数,关键是确定可溶于萃取剂(通常为有机溶剂)的离子对。,能生成有用离子对,改
12、进萃取操作的盐:醋酸盐、丁酸盐、正丁胺盐、亚油酸盐、胆酸、十二酸盐、十六烷基三丁胺盐等。,(2)如果溶质可以离解,则设法使其离子对发生改变。在水中,溶质离解后成一对离子,其正、负电荷相等而总带电为零。,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需采用化学萃取。常用萃取剂有:季铵盐类(如三辛基甲基氯化铵)、磷酸酯类如二(2乙基己基)磷酸等。氨基酸解离平衡为,(3-15a),(3-15b),其中K1和K2为解离平衡常数。分别用A、A和A表示偶极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型氨基酸,则,(3-16),(3-17),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记作RCl)作为阴离子交换萃取剂时,仅阴离子型氨基酸与萃取剂发生离子交换反应:,(3-
13、18),反应平衡常数为,(3-19),氨基酸和Cl的表观分配系数分别为,(3-20),(3-21),其中,kA和kCl分别为氨基酸和氯离子的分配系数,c A为水相氨基酸总浓度,(3-22),(3-23),(3-24),事实上,阴离子氨基酸的离子交换反应需在高于其等电点的pH范围内进行,所以式(3-22)中的A可忽略不计,式(3-23)简化成,完整的萃取分离工艺,萃取的目的是实现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完成萃取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往往还要通过反萃取(Back extraction),将目标产物转入水相。对于一个完整的萃取工艺,常常在萃取和反萃取之间增加洗涤操作,其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
14、时被萃取到有机相的杂质,提高反萃液中目标产物的纯度。,通过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称为反萃取。,乳化现象与去乳化,发酵废液(萃余液)中夹带有机溶剂(萃取液)微滴,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2)有机溶剂(萃取相)中夹带发酵液(萃余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困难。,实际发酵产物的萃取操作中常发生乳化现象: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乳滴形式分散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产生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出现两种夹带:,产生原因:发酵液中存在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有机溶剂(油)和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油或水易于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相或油相中。类型:(O/W)水包油
15、和(W/O)油包水,破乳方法:物理法:离心分离过滤,加热,稀释化学法:破坏双电层的吸附剂,加入 表面活性剂,3.2.1 单级萃取,工业生产装置有单级混合澄清槽、单级萃取罐、单级离心萃取机(如碟片式离心机)等。,单级操作的混合澄清槽,单级萃取操作是使含某溶质的料液(F)与萃取剂(S)接触混合,静置后分成两液层。,3.2 液-液萃取过程及设备,混合-澄清槽 混合-澄清槽是最早的萃取设备,具有:(1)处理量大,级效率高。(2)结构简单,容易放大和操作。(3)两相流量比范围大,运转稳定可靠,易于开、停工。对 物系适应性好,对含有少量悬浮固体的物料也能处理。(4)易实现多级连续操作,便于调节级数。装置不
16、需要高大 厂房和复杂的辅助设备。,混合-澄清槽的不足:,(1)一般混合-澄清槽占地大,溶剂储量大(2)由于需要动力搅拌装置和级间的物流输送设备,因此设备费和操作费较高。,混合-澄清槽,3.2.2 多级萃取,多级混合澄清槽、各种萃取塔、多级离心萃取机等,单级萃取操作中,产品回收率较低,萃取溶剂用量较大,工业上较少采用。多级逆流萃取过程具有分离效率高、产品回收率高、溶剂用量少等优点,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萃取流程。,(1)流程 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通过各级与加入各级的溶剂Si进行萃取,获得萃余相R1,R2。末级引出的萃余相RN进入脱溶剂塔I脱除溶剂SR,获得萃余液RN。加入各级的溶剂S1,S2分
17、别与来自前一级的萃余相进行萃取,获得的萃取相E1,E2分别从各级排出,汇集一起后进入脱溶剂塔II脱除溶剂SE,获得萃取液RE。回收的溶剂SR和SE一起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多级错流萃取工艺流程,萃取剂,原料,萃取相,(一)多级错流萃取流程,轻相出,轻相入X0,(2)装置特点 萃取相溶质的回收率较高,溶剂耗量较大,溶剂回收负荷和设备投资大。,X1 X2 X3,YF,Y1,Y2,YN,(二)多级逆流萃取,(1)流程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经过各级萃取,成为各级的萃余相,其溶质组成逐级降低,溶剂S从末级第N级进入系统,依次通过各级与萃余相逆相接触,进行萃取,使得萃取相中的溶质组成逐级提高,最终获得的
18、萃取相E1和萃余相RN通过脱溶剂塔I、II脱除溶剂,并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多级逆流萃取流程,多级逆流萃取是主要工业应用方式。萃取相和萃余相分别从两端进入,逆流接触。,(2)装置特点 连续逆流操作,混合物可分离程度较高。,3.2.3 微分萃取(塔式萃取)过程,各种萃取塔、静态混合器、部分离心萃取机等,微分萃取设备中萃取相和萃余相连续接触,溶质浓度连续变化,传质未达平衡状态。由于没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微分/塔式萃取操作只适用于两液相有较大的密度差的萃取体系,以便于萃取后分相。,塔式萃取设备,1)喷洒塔(喷淋塔)优点:喷洒塔无任何内件,阻力小,结构简单,投资费用少,易维护。不足:两相很难均匀分布,轴向
19、返混严重。分散相在塔内只有一次分散,无凝聚和再分散作用,提供的理论级数不超过1-2级,分散相液滴在运动中一旦合并很难再分散,导致沉降或浮升速度加大,相际接触面和时间减少,传质效率差。分散相液滴在缓慢的运动中表面更新慢,液滴内部湍动程度低,传质系数小。,喷淋塔,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是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物质分离精制的高新技术,国外已普遍将此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香料、石油化工及环保等领域,成为获得高质量产品的有效方法之一。超临界CO2萃取装备是超临界萃取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由于工艺过程(压力一般在835 MPa 或更高)的特殊性,需要解决其产生的机械、热交换、流体输送和安全保证等
20、问题。,3.3 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其应用,3.3.1 超临界流体的含义,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三相呈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呈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不同的物质其临 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 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之为 SCF.,1)超临界流体的传递特性,气体、液体和SCF物理特征比较物质状态 密度(g/cm3)粘度(g/cm/s)扩散系数(cm2/s)气态(0.
21、6-2)x10-3(1-3)x10-4 0.1-0.4 液态 0.6-1.6(0.2-3)x10-2(0.2-2)x10-5 SCF 0.2-0.9(1-9)x10-4(2-7)x10-4SCF不同于一般的气体,也有别于一般液体,它本身具有许多特性:超临界流体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各种溶剂的临界特性,2)二氧化碳,来源方便:临界温度(Tc=31.3)接近室温,临界压力(Pc=7.37MPa)也不高,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格便宜,易制成高纯度气体,在实践中应用最多。具有选择能力:由于被萃取物的极性,沸点,分子量等不同,CO2对其的萃取能力具有选择性,只要改变压力和温度条件,
22、就可以溶解不同的物质成份,工艺实现容易:携带着溶质的CO2通过改变压力温度条件将溶质析出在分离器中,然后又重新进入萃取器进行萃取。符合生物分离要求:整个过程(包括萃取和分离)在一个高压密闭容器中进行,不可能有任何一种细菌存活,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种外来杂质污染物料,同时系统中各段温度一般在萃取生物活性物质时都不超过65,从而可以保证其中的热敏性物质不被破坏.二氧化碳为惰性气体,可防止被萃取物氧化,CO2 相图,3)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这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有一下规律:(1)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萃取(104kP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萃取 分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