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化学中考复习练习ppt课件:专题十一-化学与能源.pptx
《2020年江苏化学中考复习练习ppt课件:专题十一-化学与能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化学中考复习练习ppt课件:专题十一-化学与能源.pptx(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化学(江苏专用),第四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十一化学与能源,A组2019年江苏中考题组,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2019江苏连云港,3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经蒸馏处理后可变为软水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图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答案AA项,硬水经蒸馏处理后可变为蒸馏水,属于软水,正确;B项,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错误;C项,图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错误;D项,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有的反应不燃烧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
2、会放热,错误。,2.(2019江苏南京,10,2分)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答案CA项,隔绝氧气使可燃物不再与氧气接触,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B项,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远离火源,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C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错误;D项,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正确。,考点二能源与环境,1.(2019江苏常州
3、,1,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B.工业废水灌溉农田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D.积极推广共享单车,答案B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与主题不相符,故B符合题意。,2.(2019江苏扬州,2,2分)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绿色低碳出行B.大量使用农药C.露天焚烧垃圾D.乱扔废旧电池,答案AA项,绿色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B项,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水源,不利于保护环境;C项,露天焚烧垃圾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保护环境;D项,乱扔废旧电池会污染水源,不利于保护环境。,3.(2019江苏常州,30,6分)20
4、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减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能减少SO2和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型酸雨,酸雨的,pH(填序号)。A小于5.6B等于7C大于7,答案(1)C(2)可吸入颗粒物(3)S+2KNO3+3C K2S+N2+3CO2硫酸A,解析(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C。(2)燃放烟花爆竹会生成二氧化硫和其他固体颗粒物,故
5、还能减少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CO2。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4.(2019江苏淮安,14,4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性。(2)天然水具有一定的硬度,日常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3)水作为原料,可获得多种产品。工业上常用水制取水煤气,原理为:H2O+C CO+H2。该反应
6、过程中,热能转化为能。利用CO和H2制取二甲醚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变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答案(1)吸附(2)肥皂水(3)化学12,解析(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2)将肥皂水加入水样中,产生较多沉淀的是硬水,没有沉淀产生或沉淀较少的是软水;(3)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吸收了大量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氢气和一氧化碳中;根据图示配平化学方程式:2CO+4H2 C2H6O+H2O,故参加反应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B组 20152018年江苏中考题组,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2018江苏南京,2,2分)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
7、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答案DA项是禁止烟火的标识;B项是禁止带火种的标识;C项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识;D项是禁止吸烟的标识。故选D。,2.(2017江苏宿迁,7,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答案DA项,促进燃烧的方法有:提高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将木柴架空燃烧,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项,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
8、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以尽量少吸入有害气体和烟尘,正确;C项,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正确;D项,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错误。思路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故分析灭火原理时,只要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目的。易错警示灭火方法中,用水浇灭火焰这一类的方法,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是降低了可燃物表面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燃烧条件被破坏,火焰熄灭。,3.(2015江苏苏州,29,2分)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
9、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图1中甲烷燃烧,干冷烧杯的内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A结论错误;图2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结论正确;图3中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结论错误;图4中铜片上的白
10、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D结论错误。易错警示点燃甲烷后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能检验出反应生成了水,从而推出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甲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必须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才能推出甲烷中还含有碳元素。知识拓展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故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但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4.(2017江苏淮安,17,6分)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燃烧条件的探究:在上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
11、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 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再打开活塞。(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甲酸(HCOOH)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探究微粒的性质,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X,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剂X可能是,该装置的优点有(答1点)。,答案(1)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冷却至室温(2)HCOOH H2O+CO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3)浓氨水装置简单或节
12、约药品或环保(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活塞。(2)由题意可知,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甲酸分解生成的CO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铁得到铁,所以A处会观察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5.(2016江苏苏州,31,9分)图1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通入氧气时,白磷易被冲散而较难与氧气接触;逸散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图2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改进实验装置,
13、由A、B、C三部分组成。请认真阅读下列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资料卡: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CO2、SO2、SiO2、P2O5等。图1,图2(1)在仪器中加入1药匙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入约40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仪器的名称为。(2)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 的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1/2为宜);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旋紧双
14、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放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4)按图2连接好装置。在烧杯中加入200 mL约 80 热水,若观察到,则气密性良好。烧杯中加约80 热水的目的是。(5)缓慢推动注射器。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答案(9分)(1)锥形瓶(2)吸收逸散的五氧化二磷,减少环境污染(3)使白磷易于与氧气接触(4)C装置中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长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保证小试管中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5)2H2O2 2H2O+O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解析(2)五氧化二磷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其逸散污染环境。(3)
15、试管内径过大,吹入氧气后会将白磷冲散,不利于白磷与氧气接触。(4)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倒入80 的热水,是为了保证小试管中水温超过白磷的着火点。(5)当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充分接触后,迅速反应生成氧气;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思路分析该题设计的改进装置,是围绕着解决第一套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故解题时,必须紧扣第一套装置的缺陷,进行第二套装置的组装和原理分析。易错警示第(4)小题中,烧杯中加入约80 热水的目的令很多考生不知所措。在设计该实验装置时,为了保证白磷不被氧气吹散,选用了口径很小的试管,其中能注入的热水的量很少,这部分热水的热量很容易散失;为了保证外界温度超过白磷的着火点,需在
16、烧杯中加入较多的热水。,考点二能源与环境,1.(2018江苏扬州,1,2分)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答案AA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B项,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加重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C项,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D项,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2.(2017江苏扬州,6,2分)下列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答案BA项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B项图标是中国节能标志;C项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D项图标是禁止烟火标志
17、。故选B。,3.(2018江苏扬州,21,14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1)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稳定”)。(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属于再生资源(填“可”或“不可”)。点燃CH4之前应。8 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 g O2,生成a g
18、 CO2和18 g H2O,则a=。由CH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变化(填“能量”或“原子个数”)。(6)尿素属于(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1)混合物N2(2)物理(3)稳定(4)CaCO3+2HCl CaCl2+H2O+CO2大(5)不可检验甲烷的纯度22能量(6)氮肥CO2+2NH3 CO(NH2)2+H2O,解析(1)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氮气,其分子式为N2。(2)题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4)实验
19、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5)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H4之前应检验甲烷的纯度。8 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 g O2,生成a g CO2和18 g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8+32-18=22。根据流程图可知,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能量变化。(6)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根据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和NH3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CO2+2NH3 CO(NH2)2+H2O。,4.(2018江苏连云港,36,6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d.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赤潮”或“水华”主要
21、是由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这里的营养元素主要指(写出一种即可)。,(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填字母)。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可吸入颗粒物d.稀有气体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NO+NO2+2NaOH 2X+H2O。X的化学式为。,答案(6分)(1)CO2(二氧化碳)(1分)SO2(二氧化硫)(1分)(2)a(1分)N(氮)或P(磷)(1分)(3)d(1分)NaNO2(1分),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煤燃烧
22、产生的SO2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2)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避免污染水资源,故a正确;为保护好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故b错误;天然水通过处理变清后不一定就能饮用,可能溶有一些杂质或细菌,故c错误;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故d错误。“赤潮”或“水华”主要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3)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臭氧,没有稀有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的化学式为NaNO2。,5.(2016江苏南京,17,6分)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化石
23、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答案(本题共6分)(1)煤CH4(2)(3)B,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2)首先根据化合物的名称书写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3)氢气具有可燃性,A错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C错误;氧化铁为红色,与一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铁粉为黑色,D错误。解题关键熟练
24、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警示物质的可燃性和助燃性及对应的用途不能搞混,如该题中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表明氢气有可燃性,而空气中的氧气才具有助燃性。,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2019北京,11,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燃烧,说明白磷能和氧气剧烈反应,具有可燃性,白磷是可燃物,A选项正确;对比,升温至60 时处
25、白磷燃烧,当温度升至260 时处红磷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选项正确;对比,升温至260 时,处被沙子覆盖的红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处红磷与氧气接触,燃烧,由此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选项正确;处是无烟煤,煤是可燃物,该实验无烟煤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而未能燃烧,并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D选项不正确。知识拓展可燃物的着火点:,2.(2019安徽,8,2分)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江苏 化学 中考 复习 练习 ppt 课件 专题 十一 能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