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工艺初步设计.doc
《烧碱工艺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碱工艺初步设计.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1 氯碱工业简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2 产品及用途错误!未定义书签。13 氯碱工业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1.3.1 我国的氯碱工业错误!未定义书签。1.3.2世界氯碱工业及其发展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盐及盐水溶液的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21 原盐的物化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22 精盐水的物化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工艺流程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1 盐水精制过程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32 盐水精制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33工艺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3. 4工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4.1化盐错误!未定义书签。3.4.2
2、精制及精制剂的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3.4.3 固液分离错误!未定义书签。3.4.4中和及预热错误!未定义书签。35 生产工艺流程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工艺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41 计算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物料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4.2.1 化盐桶的物料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4.2.2 反应桶的物料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4.2.3 中和桶的物料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4.2.3 盐水精制物料平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3.3 能量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3.1 化盐桶的热量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反应桶的热量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3.3 预热器的热量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3.3
3、 盐水精制热量平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设备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化盐桶错误!未定义书签。5.1.1 化盐桶面积的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5.1.2 化盐桶的其他参数的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澄清桶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洗泥桶错误!未定义书签。5.4 主要设备一览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3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前 言毕业设计是国家高等工科学校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教学工作之一,是提高和检验学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标是全面巩固已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及创新能力。据教学大纲规定,本专业学生完成所学理论课之后,可培养和检查
4、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质,巩固和加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进行本专业知识的初步设计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将所学的知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该设计参照青海某化工责任有限公司现有的工艺设置及一些经验数据与工艺参数,并在指导老师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商讨下,我们选择了年产1万吨烧碱化盐工序的初步设计作为本组的课题其中主要包括工艺流程的确定和选择,主要设备的计算和选型,整个工艺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以及主要设备的计算是为进行化工工艺过程设计及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对所设计的流程进行确定,从而完成整个设计。由于自身能力所限,设计
5、中的疏漏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斧正!年产1万吨烧碱工艺初步设计摘 要原盐经皮带运输机送入溶盐桶,用各种含盐杂水、洗水及冷凝液进行溶解。饱和粗盐水经加热后流入反应槽,并加入精制剂烧碱、纯碱,再进入混合槽加入助沉剂(麸皮),自流入澄清桶。清盐水溢流到自动反洗式砂滤器。出来的精盐水经预热器加热到80,送入重饱和器,在此以蒸发析出的精盐使盐水中的氯化钠增浓至的饱和浓度。饱和精盐水经加热后进入调节槽,加入盐酸调整到值为(酸性盐水时),送入进料盐水槽,再用泵经盐水流量计分别送入电解车间 。在此基础上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从而确定出主要工艺设备的型号、尺寸及数量,最后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设备平
6、面布置图及主要设备图等。关键字:原盐 工艺设计 工艺流程 化盐 精制 中和一. 综述1.1 氯碱工业简介氯碱工业属于基本化工原料工业,基本化工原料通常是指“三酸两碱”,盐酸和烧碱这两种氯碱工业的食盐电解产品就占其中的两种,再加上氯和氢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许多化工产品,所以氯碱工业及其相关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诸多领域,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在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公用事业等领域也均有很大用途。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烧碱、氯气、氢气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电力、国防、军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耗碱和耗氯产品,已达数千种。据测算,每万吨氯碱可创造57亿元工业产值。发展氯碱工业,是
7、相关产业部门的迫切愿望,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1.2 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氯碱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和用途如下所示:原料盐 烧碱用途:造纸、纺织、制铝、石化等电 氯用途:农药、氯产品、含氯溶剂等电石 氢(副产品)用途:硬化油、炼钨等1.2.1 烧碱 烧碱NaOH,又称苛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状的结晶体。纯的无水氢氧化钠,潮解性极强,易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其水溶液由于浓度不同,可以生成含有1、2、3.5、4.5和7个水分子的水合物。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 烧碱的主要用途最早从制造肥皂开始,逐渐用于造纸、
8、纺织、印染等方面;制铝工业及60年代后石油化工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烧碱的用途。 1.2.2 氯氯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具有极强的刺激臭味,性甚毒,即使少量吸入,亦足以损害咽喉及肺脏,故战争时用作毒气之一。氯略溶于水,在阳光下,氯水性不稳定,常放出氧,具有氧化作用,广泛用来消毒和杀菌。氯为活泼元素之一,除氧、氮、稀有气体、溴、碘、碳等外,能与一切单质,及多种含氢化合物反应,故用作强氧化剂和氯化剂。氯的用途很广,分为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两大类。 氯最早用于制造漂白粉。含有效氯高且稳定性强的漂粉精(主要组成为次氯酸钙)正逐渐发展,现在世界产量近20万吨。60年代以后
9、,又有氯代异氰尿酸及其盐类高效漂白剂问世,目前世界产量已近8万吨。此外,水消毒用的液氯,及纺织造纸工业用的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都为常用无机氯产品之一。氯产品的第二个大用户是有机氯农药,含氯和通过氯来合成的农药很多,如速灭威、含氯菊酯等。聚氯乙烯:国外有机氯产品远比无机氯产品为多,其中最大的耗氯产品为聚氯乙烯(PVC),目前它是仅次于聚乙烯的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聚氯乙烯的用途日趋广泛,目前其软制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农用薄膜;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多用于建筑材料,卫生设备等。美国80年代初用于建材的聚氯乙烯塑料已占总量的半数以上。聚氯乙烯能与醋酸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等第二单体共聚,制造塑料、涂料、纤维
10、等用,它的透明度比聚乙烯好,可以注塑。生产聚氯乙烯塑料与同体积产品比,能量消耗仅为钢的1/3,铝的1/4。以石油为原料,生产1吨聚氯乙烯只需要石油1.9吨,而制聚乙烯要2.3吨,因而聚氯乙烯将来有可能超过聚乙烯,成为最大塑料品种。聚氯乙烯加工过程中的改性剂氯化聚乙烯,世界年产量近10万吨,用氯7万吨。含氯溶剂:这种产品自50年代初开始发展,代替易燃而且能耗大的石油系溶剂,发展最快的是美国。含氯溶剂主要是指三氯乙烷(CH3CCl1),又名甲基氯仿,可用于脱脂清洗衣物、印刷电路等,其毒性小于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生产每吨产品耗氯1吨左右,因此它是很好的平衡氯的产品。在中国三氯乙烷尚处于发展阶段。丙烯
11、系列氯的衍生产品:这一系列的主要产品为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全世界产量在50万吨以上,是生产环氧树脂的主要原料。环氧丙烷虽不含氯,但间接消耗大量氯。氯丁橡胶:现在全世界年产约65万吨,用来制做合成橡胶并以耐氯耐油著称。氟氯烃:氟氯烃除用作制冷剂外,还是制聚四氟乙烯的主要原料。1.2.3副产盐酸在生产氯产品过程中,常伴有副产盐酸,各国多用副产盐酸代替硫酸在钢铁工业中清洗钢板,日本、加拿大用盐酸清洗的比例已达75%。中国建设的宝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亦均用盐酸清洗设备。盐酸还可用来代硫酸分解磷矿石制湿法磷酸,也可制取饲料级磷酸氢钙。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发成功从副产品盐酸中回收氯的技术,以缓
12、和氯气紧张的局面。1.2.4 副产氢 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易燃的气体。在各种液体中溶解甚微,难于液化,液态氢是无色透明液体,有超导性质。氢是最轻的物质,与氧、碳、氮分别结合成水、碳氢化合物、氨等,在空气中含量为4-47%(体积)时,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氯碱工业副产品氢也是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原料。除用于合成HCl制盐酸和PVC外,另一大用途是植物油加氢生产硬化油。还用于炼钨、生产多晶硅等金属氧化物还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加氢等。1.3 氯碱工业生产的特点 氯碱工业的生产特点,除原料易得、生产流程较短外,还有三个突出特征:() 能源消耗大,主要是用电量大。氯碱生产的耗电量仅次于电解法生产
13、铝,电能是氯碱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美国,氯碱工业用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中国氯碱工业生产的耗电量占年总发电量的1.5%。因此,电力供应状况和电价对氯碱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极大,各国始终的把降低能耗作为电解法的核心问题。通过运用先进设备,提高电解槽的电能效率和碱液蒸发热能的利用率,来降低烧碱的电耗和蒸汽消耗。因此,开辟节约能源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氯与碱的平衡。电解食盐水溶液时,按固定质量比例(1:0.85)同时产出烧碱(氢氧化钠)和氯气两种联产品。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结构不一定符合烧碱和氯气的供给结构,因此出现了烧碱和氯气的供需平衡问题。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初
14、期用氯量较少,由于氯气又不宜长途运输,所以总是以氯气需用量来决定烧碱产量,往往出现烧碱短缺。在石油化工和基本有机原料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用氯量较大,因此出现烧碱过剩。总之,烧碱与氯气的平衡问题始终是氯碱工业发展中的恒定矛盾。() 腐蚀和污染。氯碱产品如烧碱、盐酸等具有强腐蚀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如石棉、汞、含氯废气等都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防止腐蚀和环境污染也一直是氯碱工业努力革新的方向。1.4 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1.4.1 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 .生产能力氯碱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各氯碱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扩大烧碱装置规模,从1999年开始,掀起了一轮
15、烧碱扩建高潮,到2000年其生产能力已从1998年的6 860 kt/a增至8 000 kt/a,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 620 kt/a,居世界第2位。如此快速的增长,使国内烧碱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而且这种扩建热潮目前还在继续,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正在扩建的200 kt/a的离子膜装置,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再建400 kt/a的装置,其他的一些厂家的计划项目估计还有700 kt/a, 如果这些计划项目得以实施,我国的烧碱生产能力将达到近10 000 kt/a。目前我国的烧碱企业有200多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超过100 kt/a的生产企业只有24家,见表1。表1 我国
16、烧碱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kt/a序号单位名称生产能力1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02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803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2504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2505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2356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1907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708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609江西电化厂14010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14011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012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013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1014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515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16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17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
17、限责任公司10018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10019湖南株州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20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10021江苏泰兴新浦化学有限公司10022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10023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10024太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100.产量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烧碱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烧碱产量达8 089 kt,为历史最高纪录,与2001年的7 135.2 kt相比,增长幅度为13.4%。表2列出了我国烧碱产量超过100 kt的生产厂家。目前烧碱的生产方法几乎全部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这样,每生产1 t烧碱则联产0.88 t氯气。2001年在生产烧碱的
18、同时,产出氯气6 280 kt;2002年则同时产出氯气7 120 kt。随着离子膜法新装置的建成,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水银法已停止生产,苛化法的产量也相当少,我国目前烧碱的主要生产方法是隔膜法和离子膜法。.我国氯碱工业存在的问题(1)规模、技术问题目前我国烧碱每套装置的平均规模在40 kt/a左右。只有24家企业达到了100 kt/a规模,布局分散,规模小,与国外大型烧碱企业差距大,国外氯碱企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日本、欧盟的前5家企业分别集中了它们烧碱生产能力的50%,美国的5家大公司集中了美国烧碱生产能力的80%,而我国前5家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到全国总生产能力的16%,装置规模小,效益自然差距
19、很大。近几年,我国的氯碱生产工艺虽然有了较大变化,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的生产装置逐年增加,但是,总的来说,生产工艺与国外相比相对落后,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生产成本普遍偏高。目前我国的烧碱生产中,电解法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9.3%,苛化法仅占0.7%。在电解法烧碱中,隔膜法烧碱产量占74.0%,离子膜法烧碱所占比例占到25.9%,水银法烧碱下降仅为0.1%。(2)氯与碱平衡问题氯与碱的平衡是氯碱工业发展的关键,在20世纪80 年代,是以碱定氯,通常把氯气作为生产烧碱的副产品;而到了20 世纪90年代,由于氯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氯碱工业逐步发展为以氯定碱,烧碱逐渐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副产品了。近十几年
20、来由于我国氯碱工业的盲目扩建,使烧碱产能增长过快,而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氯与碱的需求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显。而且国内市场上氯产品需求旺盛,而烧碱市场疲软,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烧碱过剩需要出口,却需要大量进口氯产品的国家,估计今后这种氯与碱的供求不平衡还将会继续进一步扩大。显然,氯产品的发展是今后氯碱工业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成为企业今后主要的效益增长点,也是氯碱生产中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对氯碱行业的氯碱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氯碱工业目前已开始由建国初期的以碱为主的产品结构转向以氯为主的产品结构的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国内氯
21、产品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而国内生产供应不足的现象,为数不少的氯产品全部或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产品,搞好氯碱平衡是当前需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3) 氯产品的结构问题目前我国的氯产品主要有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我国氯产品开发与生产最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从耗氯结构来看,我国的无机氯产品的耗氯量始终占据全部氯产品耗氯量的主导地位,虽然从1983年我国停止生产耗氯量占12%左右的“六六六”原粉商品后,聚氯乙烯树脂的耗氯量有所增加,尤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使用塑料建材,限制使用木材,使建筑行业以塑代木、以塑代钢得
22、到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聚氯乙烯行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的无机氯产品的耗氯量依然占据我国氯产品耗氯总量的54%(包括盐酸和其他无机氯化物),其余46%用于生产有机氯化物(包括聚氯乙烯、氯乙酸和氯丁橡胶等)。生产聚氯乙烯耗氯量约占氯总消耗量的22%。在耗氯结构这一点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与我国完全不同。美国1995年有机化学品的耗氯量占其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76.6%,而无机氯产品仅占12.8%;西欧1995年有机氯产品的耗氯量占其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84.1%,无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氯产品耗氯总量的9.6%;日本1995年有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55%,无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烧碱 工艺 初步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