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液体倒进水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液体倒进水里.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姓名:王彦峰联系电话:13579516128工作单位:克拉玛依第二小学通讯地址:克拉玛依市光明西路29号邮编:834000电子邮箱:xfxmodel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四课,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热水在冷水中怎样流动、液体与水混合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多侧面、多角度地认识液体的性质。课文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液体倒进水里,有的沉、有的浮。课文选择食用油和蜂蜜两种液体分别倒入水中,让学生发现液体也像固体一样,存在着沉浮现
2、象。希望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和前面学过的有关固体的经验及经历的回忆,发现液体的这一性质,并能简单地说说其中的原因。第二部分:观察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流动的,让学生了解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给学生提供材料,分组实验。第三部分:研究液体混合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以此来增进学生对液体性质的认识。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喜欢把各种各样的液体互相混合,这是学生在自发地进行着科学探究。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自发的探究”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其自发的探究的不足,从而能主动向教师指导下的探究转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这只是一个起步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中,正是需要教师耐心、精心的设计
3、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自主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其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确研究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液体倒入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哪些液体不溶解。2、知道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3、会比较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教学重点: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教学难点: 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液体;教师准备材料:油、水、蜂蜜、酒精、冷热水、墨水、带盖的小瓶、量筒、天平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课前老
4、师请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材料,你带来了什么呢?你能向其他同学们介绍一下吗?2、教师出求所带的葡萄汁,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葡萄汁倒进水里去,会出现什么现象?3、实验验证。小结:把葡萄汁倒进水里后,葡萄汁和水混合。葡萄汁颜色变淡了,味道也变淡了,我们可以说葡萄汁在水中溶解了。4、揭示课题:其他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溶解呢?会不会产生别的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把液体倒进水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出探究的课题,使学生初步认识液体的溶解现象,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和浮1、提问:把你的液体和水混合后会
5、是什么样的?请把你们的猜测在记录纸上写出来。学生小组讨论,填写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预测结果的能力很重要,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 2、引导学生汇报自己小组内的预测情况。(选择学生实验的不同液体来说明)生:蜂蜜放入水中,蜂蜜会浮起来。生:把蜂蜜放入水中,蜂蜜会沉在底下,水会往上浮。生:把油放到水里,油会浮上来,因为油比水轻。生:把可乐倒进水里,水会变黑。 设计意思:猜想即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既然是假设,那就有好多种可能性,包括是错误的。重要的是无论哪种假设,都应该留下痕迹,以便在探究过程中去验证。 3、实验。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师:我们在把液体倒进水里的时
6、候要注意,动作要轻,要慢慢地让液体沿试管壁流进去。(师边讲边演示)倒完后把试管放回试管架中,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再把你观察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结果栏里。让我们比一比哪处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实验、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液体的沉和浮实验材料预测结果解释4、交流。问: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实验的结果?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吗?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实验说明液体与固体一样,有的会沉在水底,有会浮在水面,有的会溶在水里。(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这一过程大约经历56分钟。)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探究又一重要环节,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以学生的自
7、主经历为保证。 5、师:刚才我们是分别把液体倒进水里,下面我们把它们倒在一起好不好?谁来说说你想怎么倒? (出示蜂蜜、油、水三种液体) 每一种倒法的结果会不会一样呢?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倒法,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6、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的最终结果是油在最上面,水在中间,蜂蜜在最下面。 实验项目观察结果(1)倒蜂蜜-水-油,并搅拌7、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结: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因为油比水轻,蜂蜜比水重,所以油就会浮在水面,蜂蜜会沉在水底。8、投影出示鸡尾酒图,问:你知道鸡尾酒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吗?试着解释一下原因。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8、,让学生自己讨论实验方法,进行预测,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从多方面研究液体倒入水中的现象,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研究液体混合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1、研究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思考验证方法,小组实验:用天平测量酒精和水各自的重量,混合后再测量。 提问:前后两次数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2、研究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 学生思考验证方法,小组实验:用量筒测量酒精和水各自的体积,混合后再测量。 提问:前后两次数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不同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减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让学
9、生根据实验的需要自己取用实验材料,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更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品味。 四、观察热水在冷水里怎样流动1、小组讨论、思考: (1)把热水倒进冷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2)怎样能够看到你说的现象?有什么办法?2、教师演示,学生在记录单上画下看到的现象。方法:在玻璃缸中倒入冷水,把小瓶中装满热水,加入几滴红墨水,拧紧瓶盖,摇晃均匀,把小瓶放在缸底并拧开盖子,观察到红墨水喷向水面,热的染色水在冷水水面上形成了一层,一座“小火山”喷发了。五、拓展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观
10、察到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吗?自己回家思考、实验。 设计意图:下课了,让学生头脑中产生了更多的问号、省略号、感叹号这也许更有价值! 教学评价设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学生,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个科学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认知的掌握,更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本课时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是对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整个过程的评价。评价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评价。在教学中对学生
11、的评价,要看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活动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楚,评价中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将他们准备好的各种液体拿出来,让他们猜一猜:把这些液体倒进水里会怎么样?在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我适时地问他们是怎样想的,并肯定他们的爱观察和肯动脑筋思考的良好行为。研究问题确定后,让学生对这一过程作出自评和组评。当学生提出观点并急于想做实验验证时,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性的解释。并要求每个小组先填好预想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让各小组的同学说明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再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发现好方法,帮助较弱的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促进,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能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评价的时间放在学生研究汇报之后来进行。通过评价,学生立刻就会知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可以取长补短,以利于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