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
《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Decarbonization Process design on synthetic ammoniaAt an output of 300,000 t/a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第一章 总 论21.1 概 述21.1.1 氨的性质21.1.2 氨的用途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21.2 合成氨的发展历史31.2.1 氨气的发现31.2.2 合成氨的发现及其发展31.2.3 世界合成氨工业发展31.3 文献综述41.3.1合成氨脱碳41.3.2合成氨脱碳的方法概述51.4 设计的依据5第二章 流程方案的确定62.1各脱
2、碳方法对比62.1.1化学吸收法62.1.2物理吸收法62.1.3物理化学吸收法82.2碳酸丙烯酯(PC)法脱碳工艺基本原理82.2.1 PC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现状82.2.2发展过程82.2.3技术经济9第三章 生产流程的简述103.1 气体流程103.1.1 原料气流程103.1.2 解吸气体回收流程103.2液体流程103.2.1 碳酸丙烯酯脱碳流程简述103.2.2 稀液流程循环113.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113.3.1综合分析PC法脱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13.3.2解决办法11第四章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134.1工艺参数及指标134.1.1计算依据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134.
3、1.2 PC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44.1.3 PC的蒸汽压144.1.4 PC的黏度144.2物料衡算144.2.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144.2.2溶剂夹带量154.2.3溶液带出的气量154.2.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154.2.5 计算PC循环量164.2.6 入塔液中CO2夹带量164.2.7 带出气体的质量流量164.2.8 验算吸收液中净化气中CO2的含量164.2.9出塔气的组成174.3热量衡算17第五章 吸收塔的结构设计205.1确定吸收塔塔径及相关参数205.1.1基础数据205.1.2求取塔径215.1.3核算数据215.1.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225.1.5 气相总传质单元
4、高度245.1.6塔附属高度30第六章 塔零部件和辅助设备的设计与选取316.1 吸收塔零部件的选取316.1.1筒体、封头等部件的尺寸选取316.1.2防涡流挡板的选取316.1.3液体初始分布器326.1.4 液体再分布器336.1.5 填料支撑装置336.1.6接管管径的确定336.2 解吸塔的选取336.3贮槽的选择346.4泵的选择34结论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指定的产量和生产规模,结合生产实习中收集的各类生产技术指标以及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而设计的。本设计的主要
5、任务是将合成氨原料气中的有害成分碳脱除。设计中简单介绍了合成氨的主要脱碳方法,并通过对比总结各脱碳方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的脱碳方法是碳酸丙烯脂法脱碳。设计了合成氨脱碳工段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主要设备、热量衡算、物料衡算,以及设备的尺寸等相关内容。计算的主要结果为:吸收塔塔径2400mm,吸收塔高度30000mm。关键词:碳酸丙烯酯法;脱碳方法;工艺设计 Decarbonization Process design on synthetic ammoniaAt an output of 300,000 t/aAbstract:The design for decarbonization P
6、rocess design on synthetic ammonia at an output of 300,000 t/a.The designate production and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The design is combined wit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in the collection of various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production and references provided data a
7、nd design basis.The main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he harmful components of carbon removal in ammonia synthesis feed gas.The design introduces the main approach to decarbonization of ammonia.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decarbonization met
8、hod is used in propylene carbonate fat decarbonization.The process flow, ammonia removal process parameter, main equipment, heat balance, material balance, as well as the size of the equipment and other related content.The main results: the absorption tower diameter 2400mm, height 30000mm.Keywords:
9、propylene carbonate method; decarburization method; process design引 言本设计是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的工艺设计。对合成氨和脱碳工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本设计简单介绍了合成氨的主要脱碳方法,并通过对比总结各脱碳方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的脱碳方法是碳酸丙烯酯法。该法是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脱碳方法。本设计还详细的介绍了合成氨脱碳工段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主要设备、热量衡算、物料衡算,以及设备的设计与选型等内容。本设计内容是结合脱碳车间的生产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些工艺参数都是以工厂实际生产为准。本设计总的指导思想
10、是: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易懂、经济实用。本设计在完成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本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有限,书中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 总 论1.1 概 述1.1.1 氨的性质氨为无色、有刺激性辛辣味的恶臭气体,相对分子质量17.03,沸点-77.7,爆炸极限为15.7%-27%(体积分数)。氨在常温下加压易液化,成为液氨。与水形成水合氨()简称氨水,呈弱碱性。氨水极不稳定,遇热分解,氨含量为1%的水溶液PH=11.7。浓氨水氨含量为28%-29%。氨在常温下为气态,比空气轻,易溢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空气中氨含量达3%
11、时,5分钟可引起化学性灼伤和水泡。因此环保要求空气中的氨含量在0.5mg/m3以下1 。表1.1氨的主要物理性质项目数据项目数据相对分子质量17.03 临界密度/(g/cm3)0.235 氮含量82.20 临界压缩系数PV=ZRT0.242 摩尔体积(0,0.1MPa)/(L/mol)22.08 临界热导率(kJ/Kh.m)0.522 气体密度(0,0.1MPa)/(g/L)0.7714 沸点(0.1MPa)/-33.35液体密度(-33.4,0.1MPa)/(g/cm3)0.6818 蒸发热(-33.4)/(kJ/kg)1368.02 临界温度/132.4 冰点/-77.70 临界压力/MP
12、a11.30 熔化热(-77.7)/(kJ/kg)332.42 临界比体积/(L/kg)4.257 1.1.2 氨的用途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用途很广。在农业方面,以氨为主要原料可以生产各种氮素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碳酸氢氨、氯化铵等,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料。液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氮素肥料,可以直接施用。目前,世界上氨产量的85%90%用于生产各和氮肥。因此,合成氨工业是氮肥工业的基础,对农业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合成氨工业对农业的作用实质是将空气中游离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氮,这一过程称为固定氮。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药、炼油、纯碱、合成纤维、合成树脂、
13、含氮无机盐等工业。将氨氧化可以制成硝酸,而硝酸又是生产炸药、染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生产火箭的推进剂和氧化剂,同样也离不开氨。合成氨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高压、催化、特殊金属材料、固体燃料气化、低温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尿素的甲醇的合成、石油加氢、高压聚合等工业,也是在合成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氨及氨加工工业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1.2 合成氨的发展历史1.2.1 氨气的发现十七世纪30年代末英国的牧师、化学家 S哈尔斯(HaLes,1677-1761),用氯化铵与石灰的混合物在以水封闭的曲颈瓶中加热,只见水被吸入瓶中而不见气体放
14、出,1774年化学家普利斯德里重做该实验,用汞代替水来密封,制得了碱空气(氨),并且他还研究发现了氨的性质,发现氨极易溶于水、可以燃烧,还发现该气体通以电火花时其容积增加,而且分解为两种气体:H2和N2,其后H戴维(Davy,1778-1829)等化学家继续研究,进一步证明了2体积的氨通过电火花放电后,分解为1体积的氮气和3体积的氢气。1.2.2 合成氨的发现及其发展19世纪以前农业上所需的氮肥来源主要来自于有机物的副产物和动植物的废物,如粪便、腐烂动植物等等,随着农业和军工生产的发展的需要,迫切的需要建立规模巨大的探索性的研究,化学家们设想,能不能把空气中大量的氮气固定下来,从而开始设计以氮
15、和氢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19世纪,大量的化学家开始试图合成氨,他们试图利用高温、高压、电弧、催化剂等手段试验直接合成氨,均未成功。19世纪末,随着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催化剂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后,对合成氨反应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1901年法国物理化学家吕查得利开创性地提出氨合成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1912年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产30吨的合成氨厂。合成氨也随之工业化,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合成氨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如变换工艺的改进。原料气净化方法的革新及合成塔的改造等,但工艺路线没有大的变化2。1.2.3 世界合成氨工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由于北美成功开发了天然
16、气资源,从此天然气作为制氨的原料开始盛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主要产氨国都已先后停止用焦炭、煤为原料,取而代之的是以天然气、重油等为原料,天然气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82年,世界合成氨的生产能力为125Mt氨,但因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合成氨的产量远比生产能力要低。近年,合成氨产量以苏联、中国、美国、印度等十国最高,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合成氨主要消费部门为化肥工业,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是高分子化工、火炸药工业等)非化肥用氨,统称为工业用氨。目前,合成氨年总消费量(以N计)约为78.2Mt,其中工业用氨量约为10Mt,约占总氨消费量的12%。合成氨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
17、油和煤等。1981年,世界以天然气制氨的比例约占71%,苏联为92.2%、美国为96%、荷兰为100%;中国仍以煤、焦炭为主要原料制氨,天然气制氨仅占20%。70年代原油涨价后,一些采用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老厂改用天然气,新建厂绝大部分采用天然气作原料。生产合成氨的方法主要区别在原料气的制造,其中最广泛采用的为蒸汽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从世界燃料储量来看,煤的储量约为石油、天然气总和的10倍,自从70年代中东石油涨价后,从煤制氨路线重新受到重视,但因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投资低、能耗低、成本低的缘故,预计到20世纪末,世界大多数合成氨厂仍将以气体燃料为主要原料。合成氨成本中能源费用占较大比重
18、,合成氨生产的技术改进重点放在采用低能耗工艺、充分回收及合理利用能量上,主要方向是研制性能更好的催化剂、降低氨合成压力、开发新的原料气净化方法、降低燃料消耗、回收和合理利用低位热能等3。中国的合成氨工业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当时仅在南京和大连两地建有规模不大的两个合成氨工厂,此外在上海还有 一个电解水制氢生产合成氨的小型车间,全国年产量不到1万吨。建国以来,基于农业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合成氨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原料方面,由单一的焦炭发展到煤、天然气、焦炉气、石油炼厂气、轻油和重油等多种原料制氢。研制并生产多种合成氨工艺所需的催化剂,在品种、产量和质量上都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一些品种的质
19、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完成大型合成氨厂的设计及关键设备的制造。1.3 文献综述1.3.1合成氨脱碳在合成氨工业中,不论用什么原料及方法造气,经变换后的合成气中都含有大量的CO2,原料中烃的分子量越大,合成气中CO2就越多。这些CO2如果不在合成工序之前除净,不仅耗费气体压缩功,空占设备体积,而且对后续工序有害。在合成氨中,脱碳单元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其作用既是净化合成气,又是回收高纯度的尿素原料CO2。因此合成氨生产中把脱除工艺气中CO2的过程称为脱碳,在合成氨尿素联产的化肥装置中,它兼有净化气体和回收纯净CO2的两个目的。由变换工序来的低变气进脱碳系统的吸收塔,经物理吸收或者化学吸
20、收法吸收二氧化碳。出塔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要求小于0.1%。为了防止气体夹带出脱碳液,脱碳后的液体进人洗涤塔,用软水洗去液沫后再进入甲烷化换热器。脱碳塔出来的富液经换热器后,减压送至二氧化碳再生塔,用蒸汽加热再沸器,再脱去二氧化碳。由再生塔顶出来的CO2,经空冷器和水冷器,气体温度降至40,再经二氧化碳分离器除去冷凝水,送到尿素车间作原料。再生后的脱碳液(贫液),先进溶液空冷器,冷却至65左右,由溶液循环泵加压,再经溶液水冷器冷却至40后,送入二氧化碳吸收塔循环使用。脱碳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安全稳定与否。脱碳系统的能力将影响合成氨装置的能力。1.3.2合成氨脱碳的方法概述在合成氨的整个
21、系统中,脱碳单元为系统关键项,脱碳工序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安全稳定与否。脱碳系统的能力将影响合成氨装置和尿素装置的能力。CO2是一种酸性气体,对合成氨合成气中的CO2脱除,一般采用溶剂吸收的方法。根据CO2与溶剂结合的方式,脱除CO2的方法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化学吸收法三大类。1.4 设计的依据本课题是根据设计任务书,并结合自己在实习中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而设计。第二章 流程方案的确定2.1各脱碳方法对比2.1.1化学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即利用CO2是酸性气体的特点,采用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溶液对合成气进行洗涤,CO2与之反应生成介稳化合物或者加合物,然后在减压条件下通过加热使生
22、成物分解并释放CO2,解吸后的溶液循环使用。化学吸收法脱碳工艺中,有两类溶剂占主导地位,即烷链醇胺和碳酸钾。化学吸收法常用于CO2分压较低的原料气处理。 (1)烷链醇胺类的脱碳工艺主要是乙醇胺(MEA)法; (2)碳酸钾溶液作吸收剂的脱碳工艺,即热钾碱脱碳工艺有:苯菲尔法;Flexsorb法4等。(1)MEA法MEA法是一种比较老的脱碳方法。吸收过程中,MEA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化合物,经过加热即可将CO2分解出来。该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一个十分简单的装置中,把合成气中的CO2脱除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但它本身存在两个缺点:(1)CO2能与吸收反应生成的碳酸化合物发生进一步反应生成酸式碳酸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 合成氨 原料 脱碳 工段 工艺 设计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