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15万吨烧碱车间工艺设计.doc
《产15万吨烧碱车间工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15万吨烧碱车间工艺设计.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产15万吨烧碱车间工艺设计作 者 姓 名 郝秀清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姓名 袁芳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目 录摘 要 1第一章 氯碱工业的发展31.1 氯碱工业的历史31.2 烧碱的性质、用途及其质量标准31.3 溶液电解方法的发展51.4 氯碱工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51.5 离子膜71.6 离子膜电解技术101.7 我国离子膜法电解槽的现状11第二章 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说明112.1 原料的选择112.2 盐水精制的选择122.3 电解工艺122.4 碱液蒸发与浓缩132.5 固碱工艺132.6 液氯工段工艺流程简述132.7 氯气干燥的目的与机理132.8 氢气处理132.9 盐酸
2、工段工序流程简述14第三章 工艺计算143.1电解槽的工艺计算143.2洗涤塔内氢气的工艺计算173.3钛冷却器内氯气工艺衡算193.4硫干燥塔内氯气物料衡算21第四章 设备设计224.1离子膜电解槽的设计224.2钛冷却器的设计244.3蒸发塔的设计264.4蒸发设备的计算36第五章 厂房布置425.1厂房布置的重要意义425.2厂房布置的原则及方法42第六章 环境保护44参考文献45致谢46摘 要 作为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烧碱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氯碱工业的迅速发展,离子膜电解生产烧碱越来越被广泛运用,膜电解生产的其氧化钠浓度可达30%-50%(质量)。此外,
3、离子膜电解制碱还有投资省,能耗低,氢氧化钠质量好,无污染,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新建,改造和扩建生产装置时都会首先考虑这一技术。 本设计依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艺可靠,系统最优的原则完成。 烧碱的生产方法是离子膜电解法,通过以下一系列工序:盐水精制,电解精盐水,蒸发电解液来得到最终产品固碱。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烧碱生产方法的论证,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主体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设计。 设计中对烧碱离子膜电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烧碱离子膜电解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进行了选择和论证,对当前国内外烧碱各种生产工艺进行了综述,剖析了隔膜法、水银法和离子膜法的优点和不足,对烧碱离子膜电解整个工艺
4、流程进行了设计,同时对烧碱离子膜电解工艺生产过程危险危害因素做了相关的讨论。关键字:烧碱 蒸发 离子膜 电解 固碱 氯碱 ABSTRACTAs a kind of basic and important chemical raw materials, caustic soda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every field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lorine alkali industry,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5、electrolysis productio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membrane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ts oxidation sodium concentration can amount to 30%-50% (quality). In addition, ionic membrane electrolytic alkali manufacturing and saving investmen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sodium hydroxide are of good quality
6、, no pollution, the production cost advantages. So both foreign or domestic in the new, modification and extension production when device will first consider this a technology. This design based on advanced technology, reasonable economy, technology and reliable, the principle of optimum system to c
7、omplete.Caustic soda production method is ionic membrane electricity through the following a series of solutions, salt water refining process:, electrolytic refined salt water evaporation, electrolyte to get the final product-solid alkali. This design specifications including: caustic soda productio
8、n method, the argument is material balance and energy balance calculations, the design of the main equipment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factory workshop layout. Design of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electrolytic technology of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electrolysis production principle and proces
9、s flow of the selection and argument,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ustic soda various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analyzed the diaphragm law, mercury law and ionic membrane law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the whole process electrolysis design of i
10、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and production process electrolysis process dangerous factor do the relevant discussion.Keywords: Caustic soda; Evaporation; Ion-exchange membrane; Chlorine alkali electrolysis ; Solid caustic soda第一章 氯碱工业的发展1.1 氯碱工业的历史 氯碱工业主要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以及由此衍生系列产品时该工业副产品。烧碱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烧碱
11、是重要的基本工业原料,其产量大、用户多,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冶金、电力、医药、农药、染料及有机颜料等行业,离子膜法电解制出的高纯度烧碱是化纤、医药、精细化工行业迫切需要的原料。早在十三世纪之前,氯气就为古代炼丹者(Alchemist)所熟悉。1774年,瑞典化学家Shelley在实验室中首次使用盐酸与天然的软锰矿粉(二氧化锰)反应制得一种让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并确认其为一种新的化学元素。其反应机理如下: MnO2 + 4HCl MnCl2 + Cl2 + 2H2O1799年,由Weldon 首先采用瑞典人的方法在工业中制得氯气。1807年,英国人Davy用食盐熔融电解制得氯气。(2N
12、aCl 2Na + Cl2 ) 。1810年,Davy在伦敦试验证明氯气是一种元素,并于当年的11月9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论文。提议这个元素定名为Chlorine(意思是黄绿色),来源于希腊文字( Chorus )。1851年,Watt第一个取得了食盐水溶液电解制备氯气的专利;在直流发电机问世以后,1890年由德国格瑞斯海姆电化公司首先采用隔膜电解槽制备氯气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而中国的氯碱工业起步于1929年10月,由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买断了越南海防电化厂的全部设备,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氯碱厂 上海天原电化厂。当时采用的是“爱伦姆”电解槽,日产烧碱仅3吨。综观世界氯碱工业的
13、发展历史,氯碱的制碱技术和氯气处理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我国烧碱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生产能力只有1190.0万吨,2007年增加到2181.0万吨,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2472.0万吨,同比增长13.34%。其中离子膜法烧碱工艺以为具有能耗低、产品质量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高洁环保等优势发展迅速,新建的烧碱项目中以离子膜碱为主,而2007-2008年扩能统计显示,新建离子膜烧碱产能占到同期烧碱扩能的92%。1.2 烧碱的性质、用途及其质量标准1.2.1烧碱的基本性质简介 烧碱即氢氧化钠,亦称苛性钠。烧碱的工业品有液体和固体,其中液体为不同含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固体白色不透明
14、,常制成片、棒、粒状,或熔融态以铁桶包装。氢氧化钠吸湿性很强,易溶于水,溶解时强烈放热。水溶液呈强碱性,手感滑腻;也易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皮肤、织物、纸张等侵蚀剧烈;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与酸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由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是呈強碱性,故能使石蕊试纸变成兰色,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1.2.2烧碱的用途烧碱是一种基本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搪瓷、医药、染料、农药、制革、石油精炼、动植物油脂加工、橡胶、轻工等工业部门;也用于氧化铝的提取和金属制品加工。印染、纺织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碱液去除棉纱、羊毛等上面的油脂。生产人造纤维也需要烧
15、碱。例如,制粘胶纤维首先要用1820烧碱溶液去浸渍纤维素,使它成为碱纤维素,然后将碱纤维素干燥、粉碎,最后用稀碱液把磺酸盐溶解,便得到粘胶液。再经过滤、抽真空(去气泡),就可用以抽丝了。精制石油也要用烧碱。为了除去石油馏分中的胶质,一般在石油馏分中加浓硫酸以使胶质成为酸渣而析出。经过酸洗后,石油里还含有酚、环烷酸等酸性杂质以及多余的硫酸,必须用烧碱溶液洗涤,再经水洗,才能得到精制的石油产品。在造纸工业中,首先要用化学方法处理,将含有纤维素的原料(如木材)与化学药剂蒸煮制成纸浆。所谓碱法制浆就是用烧碱或纯碱溶液作为蒸煮液来除去原料中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和树脂等,并中和其中的有机酸,这样就把纤维素
16、分离出来。在冶金工业中,往往要把矿石中的有效成分转变成可溶性的钠盐,以便除去其中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需要加入纯碱(它又是助熔剂),有时也用烧碱。例如,在铝的冶炼过程中,所用的冰晶石的制备和铝土矿的处理,都要用到纯碱和烧碱。又如冶炼钨时,也是首先将精矿和纯碱焙烧成可溶的钨酸钠后,再经酸析、脱水、还原等过程而制得粉末状钨的。在化学工业中,制金属钠、电解水都要用烧碱。许多无机盐的生产,特别是制备一些钠盐(如硼砂、硅酸钠、磷酸钠、重铬酸钠、亚硫酸钠等等)都要用到烧碱或纯碱。合成染料、药物以及有机中间体等也要用到烧碱。1.2.3固体烧碱的质量标准表1-1 项目型号规格IS-ITIS-DTIS-CT优等
17、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氢氧化钠(以NaOH计)的质量分数99.098.598.072.02.096.095.072.02.097.094.0碳酸钠(以Na2CO3计)的质量分数0.50.81.00.30.50.81.21.31.60.40.81.01.51.72.5氯化钠(以NaCl计)的质量分数0.030.050.080.020.050.082.52.73.02.02.52.81.11.23.5三氧化二铁(以Fe2O3计)的质量分数0.0050.0080.010.0050.0080.010.0080.010.020.0080.0
18、10.020.0080.010.011.3 溶液电解方法的发展1.3.1食盐水溶液电解的方法(1) 隔膜法 利用多孔渗透法的隔膜材料作为隔层,把阳极产物和阴极产物隔开,这种隔层能够使电离液透过,以一定流速流向应急阻挡向阳极室流动,它不妨碍离子运动构成电流通路,但它能防止阴极产物与阳极产物的机械混合。(2) 水银法 在1807年英国PAVY发现钠汞后,1882年,有人发现食盐水溶液电解产物可用它来分开,钠在汞阴极流体中形成钠汞从而使阳极液分离,然后到另一解汞室加水分解成NaOH和.(3) 离子膜法 BERGSMA提出采用具有离子透过性的离子膜生产氯和碱后因其各方面的表现都由于前两者二逐步取代前两
19、者。1.4 氯碱工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4.1氯碱工业的特点氯碱工业的特点是原料易得、生产流程较短,另外主要还有三个突出问题。(1) 能源消耗大 选用先进工艺,提高电解槽的电能效率和碱液蒸发热能的利用率,以降低烧碱的电耗和蒸汽的消耗,始终是氯碱生产企业的一项核心工作。(2) 氯和碱的平衡 电解食盐水溶液时,按固定质量比例(1:0.85)同时产出烧碱和氯气两种产品。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量不一定符合这一比例。烧碱和氯气的平衡始终是氯碱工业发展中的一个恒定的矛盾。(3) 腐蚀和污染 氯碱产品如烧碱、盐酸等均具有强腐蚀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如石棉、汞和生产的含氯废气都可能对环境造
20、成污染。因此防止腐蚀和三废处理也一直是氯碱工业的努力方向。1.4.2国内外烧碱市场的基本情况氯碱行业在21世纪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尤其是离子膜烧碱产量增长较快。作为基础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中的烧碱用途广泛、消耗量大,全球产能已接近8000万吨年,而到2015年预计将逼近9000万吨年,中国是世界上烧碱产能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到2015年产能将达到3700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40%以上。从需求方面来看,国际市场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氯碱产业比较成熟的美国、日本、西欧等地区消费将稳步增长,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如牙买加、巴西等地,进口或将有较大增长;不过,中国需求增势减弱,预计2015年可达到300
21、0万吨,产能将过剩700万吨,努力扩大出口是平衡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随着原料价格等因素上涨影响,烧碱价格继续走高,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球氯碱工业产值大约达到200亿美元,烧碱能力达到7481万吨年,比2004年(5870万吨年)增加1611万吨年,年均增长6.25%,而1999年和1994年的产能分别为5300万吨年和4032万吨年。全球已有超过500家以上的氯碱生产商以及650个以上的生产厂点。2008年,全球烧碱产量5866万吨,比2007年下降1.86%,平均开工率约为78.4%。根据氯碱生产特点,即按固定质量比(1:0.8875:0.05)同时产出烧碱、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烧碱 车间 工艺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