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doc
《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研究王宝石1,朱建华1 ,王龙延2,秦如意2,王洪斌2,武本成1(1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北京 昌平102249;2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河南 洛阳471003)摘要:以青岛减压渣油为原料,利用规模为510 kgh-1的连续进料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考察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与常规延迟焦化工艺条件下的焦化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延迟焦化工艺相比,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的液体收率增加2.61个百分点,焦炭及气体产率分别下降2.01个百分点和0.85个百分点,上进料延迟焦化的汽油馏分、柴油馏分的性质基本未变,而蜡油馏分性质显著变好,有利于焦化蜡油进一步的后续加工。关键词
2、:延迟焦化,上进料,増液收,工艺中图分类号:TE 624.32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op feeding delayed coking processWANG Bao-shi1, ZHU Jian-hua1*, WANG Long-yan2, YANG Ying2, QIN Ru-yi2, WU Ben-Cheng1(1Facul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angping 102249, Beijing, China;2Luoyang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3、Corporation of Sinopec, Luoyang 471003, Henan, China)Abstract:The Key word:delayed coking, top feeding, improved liquid yield, process1 前言焦化技术是石油炼制过程中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是众多石油加工项目优先选择的渣油加工方案。由于延迟焦化具有工艺技术成熟、原料适应性强、装置投资低等特点,其工艺技术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流化焦化及灵活焦化。在现有焦化技术中采用延迟焦化技术的占78,采用流化焦化技术的占8,采用灵活焦化和其他技术的占14。目前,世界上延迟焦化技术发展较
4、快,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主要有Foster-Wheeler公司的可选择液体产率延迟焦化工艺(SYDEC)技术、Conoco Phillips公司的馏分油循环ThruPlus技术、ABB-Lummus公司的低压低循环比设计技术等。参考文献。 近年来国内延迟焦化技术发展较快,截止2009年低,国内已有和在建的延迟焦化装置超过90套,总加工能力超过9000万吨/年。随着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对延迟焦化工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虽然,我国的延迟焦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延迟焦化技术相比,在装置的液体收率、原料的适应性、操作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安全环保设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5。李出和
5、. 国内外延迟焦化技术对比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0, 41(1):1-5.综上所述,延迟焦化技术主要着眼于增加液体收率、减少焦炭产率等方面,这也是增强延迟焦化工艺技术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开发高液体收率的延迟焦化工艺是赶超国外先进水平的重要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在传统的延迟焦化工艺中,高温油气在焦炭塔内停留时间较长,油气在高温条件下易再次发生裂解及缩合反应,致使气体及焦炭产率增加。针对这一状况,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开发了上进料延迟焦化的专利技术6。该技术将传统延迟焦化装置的底部进料变为塔顶进料,经过加热炉加热的渣油(含有部分油气)在通过设置在焦炭塔顶部的原料
6、分布器后形成均匀分散的气液流,并以旋流的方式进入焦炭塔内。油气混合物流在向下旋流的过程中迅速分离,气体向上快速逸出焦炭塔,未汽化的液体继续向下流动并进行焦化反应,反应生成的低沸点分子(气体、焦化汽油、柴油和蜡油)呈气相转而上行离开焦炭塔,液相则进入生焦层继续反应,直至焦化反应完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缩短生成油气在焦炭塔内的反应时间,减少油气的二次反应,降低干气及焦炭产率,因此可相应地提高液体产品的收率。2 实验部分2.1 实验原料实验原料油为2010年2月取自某石化公司延迟焦化装置的减压渣油进料,主要物性如表1所示。表1 减压渣油的主要物性项 目 名 称减压渣油密度(20),kg/m3999.
7、9粘度(100),mm2/s1329.0残炭, %17.80元素组成C, %86.45H, %11.29S,g/g9830N,g/g8980分子量,g/mol902族组成, %饱和分21.63芳香分42.53胶 质30.02沥青质(C7不溶物)5.82金属元素含量,g/gNi51V46由表1可知,该减压渣油的密度较高,20时的密度达0.9999 gcm-3,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分别为30.02和5.82%。残炭值为17.8%,渣油中硫元素和氮元素的含量分别为9830 gg-1及8980 gg-1, 100的运动粘度高达1329.0 mm2s-1。该减压渣油对工业延迟焦化进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2
8、 实验装置及方法采用规模为510 kgh-1的连续进料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考察常规延迟焦化工艺(空白)与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的产品分布。常规延迟焦化和上进料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1 常规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方法:在进行常规焦化实验时,原料油从罐中泵出与水蒸气混合后,一起泵送入加热炉,原料油在加热炉内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从焦炭塔的下部进入焦炭塔内进行裂化及缩合反应,裂解生成的油气从焦炭塔顶部逸出,经冷凝器冷却后收集于液体接收罐内,气体经冷阱进一步深冷(目的是回收气体产物中的C5、C6等组分)、计量采样后放空。图2 上进料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方法:上进
9、料延迟焦化的实验方法与常规延迟焦化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原料油离开加热炉后进入焦炭塔的上部,在原料分布器的作用下将原料分布均匀后,油气沿焦炭塔的塔壁旋流而下,并在焦炭塔内发生裂解及缩合反应。为了保持汽提通道,在焦炭塔的底部注入少量的水蒸汽。2.3 操作条件两种工艺的操作条件如表2所示。表2 操作条件操 作 条 件常规焦化TFDC工艺进 料 量,kgh-144操作压力(表),MPa0.0170.017加热炉出口温度,500500焦炭塔底保温温度,485485操作循环比00焦炭塔下保温温度,480480焦炭塔中保温温度,470470焦炭塔上保温温度,428420焦炭塔顶保温温度,450400油气
10、出口温度,460440注汽量,%(对原料)3.753.752.3 分析方法气体产物采用Clarus500型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得到气体产物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然后根据所计量的气体体积并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出气体产物的质量。利用FY型实沸点蒸馏仪将焦化生成油切割成沸点180的汽油馏分、180350的柴油馏分、350440的蜡油馏分及沸点440的重蜡油馏分,并分别分析其物性。焦炭产率通过反应前后焦炭塔重量之差求得,待焦炭塔机械除焦后取样分析焦炭物性。3 结果与讨论3.1 产品分布常规延迟焦化工艺与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分布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两种工艺条件的产品分布项 目 名 称常规
11、焦化TFDC工艺增减干 气,%6.205.92-0.28C3C4,%5.224.65-0.57汽 油(C5180),%19.5014.95-4.55柴 油(180350),%21.0121.110.10蜡 油(350440),%8.739.350.62重蜡油(440),%16.3222.766.44焦 炭,%22.5920.58-2.01合 计,%99.5799.32损 失,%0.430.68液体收率(C5),%65.5668.172.61由表3可知,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与传统延迟焦化工艺相比,焦化汽油收率减少了4.55个百分点,焦化柴油收率基本相当,焦化蜡油收率增加了0.62个百分点,重焦化蜡
12、油收率增加最多,达6.44个百分点,焦炭收率和气体收率分别减少了2.01百分点和0.85个百分点,液体收率增加了2.61个百分点。上述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延迟焦化工艺相比,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在增加液体产物收率、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3. 2 产品性质3.2.1 干气组成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与传统延迟焦化工艺相对比,干气组成结果如表3所示。表3 干气组成组成,常规焦化TFDC工艺氢 气1.351.27甲 烷46.4846.03乙 烷34.8835.34乙 烯10.9611.68硫 化 氢4.514.13一氧化碳1.060.94二氧化碳0.760.61由表3可知,上进料延迟焦化工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料 延迟 焦化 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