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及审(认)定意见.doc
《附件2: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及审(认)定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2: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及审(认)定意见.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2:2012年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及审(认)定意见一、水稻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02品种名称:川优2189选育单位:福建省连江县青芝农业科技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川香A福恢2189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8天,比对照优明86迟熟2.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1.9万,株高132.9厘米,穗长26.7 厘米,每穗总粒数219.9粒,结实率83.33%,千粒重31.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2%,精米率71.3%,整精米率
2、57.1%,粒长7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57%,垩白度13.8%,透明度1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1%,蛋白质含量7.6%。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617.65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4.08 %,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604.35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12.95 %,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6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8.26%。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控制在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1.0,基肥、分蘖肥、
3、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上及时拷田,湿润稳长,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川优2189属三系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II优明86迟熟3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加强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03品种名称:两优616选育单位: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广占63-4S福恢616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
4、年区试平均143.0天,比对照优明86迟熟1.3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3.0万,株高127.0厘米,穗长26.5厘米,每穗总粒数182.9粒,结实率86.61%,千粒重30.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4.9%,粒长7.1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39.0%,垩白度8.5%,透明度1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蛋白质含量7.6%。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630.87公斤,比对照优明86
5、增产6.31%,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604.86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13.88%,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0.2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7.68%。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不超过35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23厘米,丛插12粒谷。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1.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6:2:2。水管采取浅水活蔸、薄水养蘖,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不能断水太早。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两优616属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对照优明86迟熟1天;产量高;稻瘟病
6、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08品种名称:福两优366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吉奥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SE21SR366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1.7天,比对照优明86早熟0.8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21.3厘米,穗长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75.8粒,结实率86.9 %,千粒重29.8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
7、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靖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6%,精米率72.7%,整精米率50.7%,粒长7.3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33%,垩白度6.2%,透明度1级,碱消值3级,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蛋白质含量8.1%。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600.88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12.05%,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44.38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7.39%,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3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8.24%。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为3035天。插植密度23厘米
8、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福两优366属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1天左右,与对照优明86相当;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靖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4.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09品种名称:花2优3301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
9、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花2A闽恢330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1.6天,比对照优明86早熟0.9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2.9万,株高131.0厘米,穗长26.1厘米,每穗总粒数220.5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8.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4%,精米率70.7%,整精米率54.5%,粒长6.6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37.0%,垩白度6.0%,透明度1级,碱消值3级,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4%,蛋白质含量9.3%。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省
10、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94.4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10.84%,达极显著水平; 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34.4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7.24%,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6.8公斤,比对照优明86增产1.88%。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为3035天。插植密度23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8:0.8,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3:1。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湿润为主,控水促根”的管水策略。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花2优3301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1天左右,比对照优
11、明86早熟1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 其中南平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5.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11品种名称:泰丰优3301(区试名:泰优3301)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泰丰A闽恢330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17.9天,比对照谷优527早熟5.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0万,株高110.7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
12、粒数137.1粒,结实率80.31%,千粒重28.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宁德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2%,精米率73.9%,整精米率54.4%,长宽比3.6,垩白粒率20.0%,垩白度3.8%,透明度2级,碱消值3.2级,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4%,蛋白质含量8.7%。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省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79.08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2.08%,达显著水平;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74.70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3.24%,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6.8公斤,
13、比对照谷优527增产3.30%。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 : 0.5 : 1,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 : 3:1: 1,中后期要注意控制氮肥。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泰丰优3301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18天左右,比对照谷优527早熟6天;产量中等;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宁德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
14、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13品种名称:泰丰优2098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泰丰A福恢2098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4.6天, 比对照谷优527早熟3.3 天。群体整齐,植株较高,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7.3万,株高114.2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38粒,结实率79.0 %,千粒重30.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点、宁德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9%、精米率72.9%、
15、整精米率55.6%、粒长8毫米、长宽比3.5、垩白粒率34%、垩白度6.1%、透明度2级、碱消值4.2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蛋白质含量8.4%。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省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74.47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3.19 %,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481.08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9.06 %,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8.9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3.72%。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控制在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 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6:1,基肥、分蘖
16、肥、穗肥、粒肥比例为6:2:1:1。水管采用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泰丰优2098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谷优527早熟3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点、宁德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A01(福州)品种名称:元丰优7008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元丰A东南恢7008特征特性
17、: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4.7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0.7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78万,株高104.7厘米,穗长21.1厘米,每穗总粒数115.9粒,结实率85.82%,千粒重27.1克。经福州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稻瘟病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评价为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0%,精米率71.1%,整精米率56.8%,粒长7.2毫米,长宽比3.3,垩白粒率32%,垩白度3.2%,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蛋白质含量7.5%。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福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95.5公斤,比对
18、照威优77增产4.43%,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18.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5.94%,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福州市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8.7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4.36%。栽培技术要点:在福州市作早稻种植,秧龄2530天。插植密度18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0.7为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4:3:2: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元丰优7008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1天;
19、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州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8.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A02(福州)品种名称:宜优嘉7(区试名:宜优佳7)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连江县青芝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宜香1A嘉7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5.6天,比对照谷优527早熟1.7天。群体整齐,植株较高,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86万,株高115.1厘米,穗长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28.3粒,结实率75.96%
20、,千粒重27.9克。经福州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抗稻瘟病,稻瘟病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0.1%,粒长7.7毫米,长宽比3.3,垩白粒率13%,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消值6.4级,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7%,蛋白质含量8.7%。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26.9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减产1.41%,减产不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04.5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减产0.39%,减产不显著。2011年参加福州市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54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
21、0.24%。栽培技术要点:在福州市作晚稻种植,秧龄30天。插植密度23.3厘米23.3厘米,丛插1粒谷。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1.0,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6:3:1。水管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收割前期10天断水。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宜优嘉7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谷优527早熟2天;产量中等;稻瘟病抗性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籼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州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9.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A03(福
22、州)品种名称:泸优2013(区试名:泸香2013)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泸香90A东南恢201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6.5天,比对照谷优527早熟0.8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59万,株高103.1厘米,穗长23.8厘米,每穗总粒数126.8粒,结实率79.32%,千粒重27.9克。经福州市两年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稻瘟病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评价为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5%,精米率71.9%,整精米率40.7%,粒长7.7毫米,长宽比3.9,垩白粒率4%,垩白度0.6%,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
23、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蛋白质含量8.6%。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40.5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1.73%,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14.4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1.82%,达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福州市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4.4公斤,比对照谷优527增产1.90%。栽培技术要点:在福州市作晚稻种植,秧龄不超过30天。插植密度18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
24、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泸优2013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37天左右,比对照谷优527早熟1天;产量中等;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州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1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F01(龙岩)品种名称:全优2689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全丰A金恢2689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2.6天,比对照汕优82迟熟0.5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株高100.4厘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附件 审定 农作物 品种 简介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