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及其栽培技术.doc
《社会学论文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及其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及其栽培技术.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及其栽培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及其栽培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介绍了福建省无花果的主栽品种,如本地紫果、A123、玛斯义陶芬、布兰瑞克、B110;总结了无花果的栽培技术,包括育苗、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
2、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无花果种植户提供参考。关键词 无花果;主栽品种;栽培技术;福建中图分类号 S663.30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053-01无花果(ficus carical)属桑科榕属(亦称无花果属)小乔木或灌木。果实是由花托及小花膨大发育而成的聚花果,为可食用的浆果,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均有种植,具有寿命长、投产快等经济特点。当年栽培,当年结果,3年进入盛果期。由于无花果不易保鲜,销售半径较小,福建省多以观赏或庭院栽培较多,大面积集约化栽培较少。1福建省主栽品种(1)本地紫果。树势健壮,新梢年生长量约2m;叶片浓绿、掌状34裂,裂深浅,叶缘浅锯齿状,
3、叶形指数2.46,果皮深紫红色,果肉浅红色,肉质细,浓甜,果目0.5cm,常发生裂果现象,单果重33.3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抗病性较差,易感花叶病、炭疽病;在福建福州果实成熟期为7月上旬至12月底或1月初。(2)A132。树势健壮,新梢年生长量约2.5m;叶片浓绿、掌状,36裂,裂深中等,叶缘浅锯齿状,叶形指数2.11;果皮带有条状紫红色,果肉浅红色,肉质中等,淡甜,果目浅红色0.30.5 cm,单果重46.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在福建福州果实成熟期为7月中旬至12月底或1月初。(3)玛斯义陶芬。1985年由日本引入我国,树势健壮,新梢年生长量约2.02.5m;叶片黄
4、绿、掌状,36裂,裂深中等,叶缘波状,叶形指数1.91,果皮紫红色,果肉桃红色,肉质粗,甜中带点酸,果目浅红色0.10.3cm,单果重42.7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在其近根部枝干出现瘤状突起,且随着瘤状突起地增多,树势呈现衰弱;在福建福州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12月底或1月初。(4)布兰瑞克。原产法国,树势中庸,新梢年生长量约2.02.5m;叶片默绿、掌状,36裂,裂深较深,叶缘波状,叶形指数2.06;果皮黄褐色,果肉琥珀色,肉质中等,淡甜中带点酸,果目0.3cm,单果重38.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在福建福州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12月底或1月初。(5)B110。1998
5、年引自美国加利福尼亚,树势中庸,分枝力差。新梢年生长量约1.52.0m,叶片黄绿、掌状36裂,裂深较深,叶缘波状,叶形指数2.43;果皮青黄色,果肉红色,肉质细,甜,果目0.10.3cm,单果重60.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在福建福州果实成熟期为8月上旬至12月底或1月初。2栽培技术2.1育苗无花果为单性结实,以自根与嫁接繁殖方式进行繁育,嫁接的成活率很低,主要以自根育种为主。由于其枝条极易生根、萌发根蘖,因此用扦插、压条和分株法均可繁殖种苗。2.2肥水管理无花果原产半沙漠地区,植株根系发达,细胞渗透压高,比较容易从土壤中获得水分,因而抗旱性较强。其果实负载量大,因而须不断地补充消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论文 福建省 无花果 品种 及其 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