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
《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农科院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讲义2009-12-24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蒲晓斌)讲义提纲 一、概论二、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三、油菜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一)油菜产量构成重要因子(二)油菜的需肥特点及重要时期肥水管理(三)油菜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四、油菜优质超高产栽培技术第一章 概 论油菜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之一,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饼粕可作肥料、精饲料和食用蛋白质来源。在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中,无论是面积还是总产量,油菜都仅次于大豆,位居第二。作为油料作物,油菜籽的含油率比大豆高得多。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
2、物之一,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超过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长江流域是世界三大油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国油菜生产迅速发展,2000年以来种植面积达到600万公倾以上,2008年更是高达728万公顷。预计今后510年内,中国油菜面积将稳定在700800万公倾之间。油菜是四川省的优势油料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面积及总产量占全省油料作物的80%以上,居全国第2-3位,被农业部列入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发展区域省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意见,促进油菜生产发展,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优势油菜产业发展规划。油菜是四川农业的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3、,种植油菜的区域分布广泛,除甘、阿、凉三州部分县没有种植外,其余县(区、市)都有种植。一、油菜产业链构成(一)产前环节1、特点:针对生产需求、产业发展需要,间接面向农户和生产2、任务:1)研制育种新技术新方法;2)选育新品种及研制配套栽培技术3、策略: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创新(具体技术:常规育种、人工合成、诱变、生物工程)育种亲本选育(CMS、NEA、nap、OGU、GM、MSL)(具体选育技术:常规育种结合生物技术、三系、两系、测交、群体改良、轮回选择、核心种群、集团选择) 各种不同育种技术(方法)集成 品种选育、配套技术 杂交种销售(种子公司):直接面向农户(二)产中环节1、特点:直接
4、服务于农户;高产品种配套高产技术;多项技术集成2、任务:提高产量;保证质量;节本增效3、主要技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免耕机迟直播覆盖稻草栽培技术;套(间、轮、连)作栽培技术;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三)产后环节1、特点:直接面向市场,体现产业经济效益2、任务:提升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3、主要技术环节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优质高效加工;菜籽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还田、加工产品、菌肥);市场营销;食用或工业消费二、我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一)现状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种植面积1197.7万亩,平均亩产1
5、43公斤,总产171.5万吨。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位。全省油菜籽加工企业多,加工能力强,订单面积已达到410万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30%,仅加工能力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就有50余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促进了农民增收。(二)存在问题1、“双低”油菜种植比例偏低。我省现有非“双低”油菜品种种植面积比重仍然较大。尽管近年我省双低油菜发展较快,面积不断扩大,但其比例还是较低,到2007年全省“双低”油菜推广面积达到870万亩,占油菜面积的72.6%,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的差距较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2、产业化带动能力弱。就我省油脂加工企业总体规模而言,大企业偏
6、少,小企业、加工作坊偏多,导致市场上毛油(二级油)多、精炼油少;双低油菜籽与普通油菜籽混收混加工现象普遍存在;油菜饼粕综合加工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3、技术推广难。在重大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上,由于没有项目支撑,每年只是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印发生产技术意见,生产受市场影响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农民更多的是从油菜种子经销商处得到的信息,而经销商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实宣传行为时有发生。4、供求不平衡。据我省农业厅典型调查和测算分析,目前全省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5.5公斤、城镇居民年消费量11.35公斤,是比较合理的,两项合计总消费量61万吨,加上工业与餐饮业用油20万吨,全省合计食
7、用植物油需求81万吨,自给率74.7%。5、种植效益低。与其它作物相比,油菜生产规模小,劳动投入多,机械化程度低,效益低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20012007年全省油菜收益分析结果表明,每亩油菜的收益从2001年的44元到2007年的189.9元,种植效益仍然不高。(三)发展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明显。我国油菜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长江流域油菜籽上市的时间在67月,比加拿大春油菜和欧洲冬油菜的上市时间都早,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季节优势。我国菜籽产销同区,可就近供应给位于主产区的加工企业,长江流域既是菜籽主产区,又是菜油主销区,运输方便,优势明显。2、生态环境优势。四川地处长江流域上游,具有“双低
8、”油菜生产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油菜生长期间月均温度为520,雨水调匀,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可获得较高产量。四川是全国冬油菜生产最适宜区域和优势产区之一。3、品种选育优势。四川的油菜育种基础坚实,品质育种成效显著,在全国的优势明显。近年来,选育出了川油系列、蓉油系列、蜀杂系列、绵油系列、南油系列等一大批“双低”油菜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特点和优势。4、栽培技术优势。四川是全国冬油菜高产栽培发源地之一,双低油菜配套栽培技术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研究总结完善了双低油菜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双低油菜免耕节本和秋洋芋套作油菜增产增效等栽培技术,并得到
9、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油菜种植的综合效益,为油菜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第二章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油菜(rape or rapeseed)是由十字花科(Crucifere)芸苔属(Brassica)植物的若干物种所组成,以采籽榨油为种植目的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籽实可以榨油,故有油菜之称谓。根据形态特征、亲缘关系和农艺性状,可把栽培油菜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按品种类型,可分为常规种和杂交种。杂交种可分为:细胞核细胞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等。按品质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双低油菜、双
10、高油菜、高芥酸油菜等。目前我国南方冬油菜区逐渐以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代替了白菜型油菜,其面积已占油菜种植面积的7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甘蓝型油菜的三大生产区之一(另外还有欧洲和加拿大)。第一节 植物形态特征一、种子种子球形或卵形;种皮色泽一般为暗褐(通称黑色)或红褐色,少数淡黄或黄色;种皮上有黑色斑点,有或无粘质。种子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两片子叶相互对折,子叶内富含油体。甘蓝型油菜种子较大,千粒重在2.53.5克,甚至在4.0克以上,种子含油量一般30%50%。不同品种含油量差异较大,一般甘蓝型品种含油量平均40%左右。二、根油菜是主根系作物,主根粗壮入土深,支、细根发达,由主根、
11、侧根、支根、细根逐渐形成圆锥根系。主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包括支根和大量细根。一般油菜主根纵深伸展可达3050厘米,最深的可达 1m以上,上部粗壮膨大,下部细长,呈长圆锥形状。支根和细根多密集在耕作层30厘米土层深以内,水平扩展为 45厘米左右。三、茎及分枝油菜主茎和分枝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共同构成植株输导系统,向上输导由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向下输导由叶部制造的养分。二是支撑叶、花、果,使其扩张分布。同时还有制造和贮藏养分的功能。主茎由种子胚芽向上发展形成。种子发芽后,子叶以下至根开始产生的那一段称幼茎或胚茎,也称根颈,其长短、粗细是衡量苗弱苗壮的形态
12、指标之一。幼苗时主茎节间短缩不伸长,叶排列紧密而丛生其上;抽苔后,主茎节间才迅速伸长呈直立型并同时长粗,至终花期,茎的伸长基本停止,主茎伸长速度受密度影响,密度大时伸长速度快。主茎的伸长高度依品种而不周,矮秆品种约在70厘米以下,高秆品种可达200厘米以上,一般品种在180厘米左右。主茎由下往上分为缩茎段(主茎基部,节短而密集,着生长柄叶)、伸长茎段(主茎中部,节较长,着生短柄叶)、苔茎段(主茎上部,节最长,着生无柄叶)。分枝由茎秆叶腋间的腋芽发育形成。分枝上可再生分枝,即二次分枝、三次分枝等。主茎下部的腋芽在越冬前已经形成,但极少成为有效分枝。中部和上部腋芽多数能长成有效分枝。四、叶油菜的叶
13、分为子叶和真叶两部分。子叶由原种子中两片肥厚的子叶出土后形成。子叶以上的胚芽延伸形成茎,茎上各节着生的叶片为真叶。真叶又分为基生叶和茎生叶(包括分枝)两类。真叶为不完全叶,只具叶片和叶柄(或无柄),叶形复杂,一般植株下部叶较大,主茎上部和分枝上的叶较小。叶缘有全缘、波状、锯齿、缺刻等。叶片的色泽有绿(深浅不同)、灰蓝、紫色等。叶片表面有的光滑,有的有茸毛,蜡粉有多有少。油菜叶片在抽薹之前簇生在一起,抽薹之后叶片在茎上互生。油菜叶片从形态上分三种:即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长柄叶是感温阶段长出的叶片,长柄叶停止出生时,感温阶段结束,花芽开始分化,短柄叶开始出生。短柄叶的出生可作为花芽分化开始和感
14、温阶段结束的标志。五、花和花序油菜的花为两性完全花。每一朵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蜜腺等组成。花萼4枚,蕾期呈绿色,开花后微转黄色,狭长形。花冠由4枚花瓣组成,盛开时平展呈十字状,色有黄、金黄、浅黄、乳白等颜色。每片花瓣下窄上宽,互相重叠或分离。雄蕊6枚,4长2短(称为四强雄蕊)。四强雄蕊着生于雌蕊子房基部两侧,位置高;两短雄蕊着生于另两侧,位置稍低。每一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二部分组成,花丝细长,无色,花药成熟时开裂,释放黄色花粉。雌蕊1枚,位于花朵中央,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柱头半球形,上有许多小突起分泌粘液、生长素等生理活性物质;花柱圆柱形,与柱头一样呈淡黄色。花谢后花柱和柱头不脱落,膨
15、大形成果喙。子房上位,二心皮组成,由假隔膜隔为二室,胚珠着生于二侧膜胎座上。在雄蕊与子房之间有绿色球形蜜腺4个,分泌蜜汁,引诱昆虫采蜜传粉。油菜的花序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茎或分枝的顶端的生长锥分生细胞分化而成。着生于主茎的花序叫做主花序;着生于分枝的花序叫分枝花序。花序上着生花朵的中央茎秆称为花序轴。在花序轴上着生大量的单花,花序轴长的花朵数也多。六、角果油菜的角果由受精的雌蕊发育而来,花柄形成果柄,子房形成果身,花柱和柱头形成角喙。在角果发育过程中,长度伸长快,粗度增加慢,一般中熟甘蓝型品种,开花后1518天角果已接近成熟时长度,而粗度25天左右才能长足,此时每角粒数也已稳定。角果发育的迟早
16、与开花早晚一致,早期开花的角果,处在较低的温度下,角果生长发育较缓慢,后期开花结的角果,随温度的提高发育速度相应加快,所以角果成熟基本一致。油菜角果形态有细长角果、粗短角果,粗长角果、细短角果等。一般着果密度和着粒密度是短果中果长果,结籽率是中果短果长果,千粒重是长角中角短角,粒壳比是中果短果长果。油菜果实为角果,成熟时沿假隔膜两侧腹缝线开裂,第二节 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一、 油菜的生育期 根据油菜各个器官的发生及生长规律,可分为五个主要时期:1、发芽出苗期油菜种子无明显休眠期,成熟种子只要外界条件适宜即可发芽。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低于3,高于37都不利于发芽。一般5以下需20天以上才能出苗
17、,日均温度1620时35天即可出苗。发芽以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 较为适宜,种子需吸水达自身干重的60%左右。油菜发芽需氧量较高,当种子胚芽胚根突破种皮后 ,每克鲜重的消耗量为1000微升/小时左右,发芽初期土壤酸性比较好。油菜种子吸水膨大后,胚根先突破种皮,幼根深入表土2厘米左右时,根尖生长出许多白色的根毛。胚根向上生长,幼茎直立于地面,两片叶子张开,由淡黄转绿,视为出苗。2、苗期甘蓝型中熟品种苗期(出苗至现蕾)约为120天左右,约占全生育期的一半,生育期长的品种可达130140天。一般从出苗至开始花芽分化为苗前期,开始花芽分化至现蕾为苗后期。苗前期主要生长根系、缩茎段、叶片等营
18、养器官,为营养生长期。苗后期营养生长仍占绝对优势,主根膨大,并开始进行花芽分化。苗期适宜温度为1020,高温下生长分化快。苗期遇短期0以下低温不致受冻,但若持续时间长则易受冻害。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为宜,否则叶片分化生长慢,若遇冻害和严重缺水,可导致叶片发皱和红叶现象。3、蕾苔期甘蓝型中熟品种蕾苔期(现蕾至初花)30天左右,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是油菜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表现在主茎伸长、增粗,叶片面积迅速增大,在蕾苔后期一次分枝出现,根系继续扩大,活力增加。生殖生长则由弱转强,花蕾发育长大,花芽数迅速增加,至始花期达最大值。蕾苔
19、期是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要求达到春发、稳长、枝多、苔壮。冬油菜一般初春后气温5以上时现蕾,10以上时迅速抽苔。温度过高则主茎伸长太快,易出现茎苔纤细,中空和弯曲现象;温度过低则易裂苔和死蕾。此期要求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才有利于主茎伸长。4、开花期油菜开盘期花芽开始分化,从花的形成数与结实角果数的关系看,到抽薹形成的花数已基本上等于室内考种的结实角果数,开盘到抽薹期间所形成的花是成为有效结实角果最可靠的花,所以在生产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延长油菜花芽分化的“有效分化期”,减少阴荚和脱落,夺取油菜高产丰收。开花期(始花至终花)一般30天左右。开花期主茎叶片长齐,叶片数达最
20、多,叶面积达最大。至盛花期,根、茎、叶生长则基本停止,生殖生长转入主导地位并逐渐占绝对优势。表现在花序不断伸长,边开花边结角果,因而此期为决定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的重要时期。开花期需要1220的温度,最适温度为1418,气温在10以下,开花数量显著减少;5以下不开花,并易导致花器脱落,产生分段结果现象。温度高于30时虽开花,却结实不良。开花期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低于60%或高于94%都不利于开花,花期降雨会显著影响开花结实。成熟花粉借昆虫或风力传播,黏附在柱头上进行授粉。甘蓝型油菜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一般在1030%之间。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左右便可萌发,生出花粉管,沿花柱逐渐伸向
21、子房,18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开花后雌蕊受精能力一般可保持57天,但以开花后13天的生活力最旺盛。5、角果发育成熟期(青荚期到成熟)角果发育成熟期(终花至成熟)一般30天左右。此期叶片逐渐衰亡,光合器官逐渐被角果取代。这一时期是决定粒数、粒重的时期。角果及种子形成适宜的温度为20,低温则成熟慢,日均温在15以下则中晚熟品种不能正常成熟;过高温度则易造成逼熟现象,种子千粒重不高,含油率降低。昼夜温差大和日照充足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含油量。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为宜,田间渍水或过于干燥易造成早衰,产量和含油率降低。二、 油菜的光温反应特性 油菜苗期受一定温度和日照长度的光周期诱导,从营养生
22、长转向繁殖器官形成的特性称为温光反应特性。油菜是低温长日照作物,苗期必须满足一定的低温,光照条件,才能进入下一个生育阶段。1、油菜感温性油莱感温性分为三类:(1)冬性型:这类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严格,大约需在05低温下,经1545天以上才能通过感温期。(2)春性型:这类品种在10或更高的温度下通过感温期。此类油菜一般为冬油菜的极早熟、早熟和少数早中熟品种及春油菜。(3)半冬性型:对低温的反应介于冬性型和春性型之间。西南地区生产上采用的甘蓝型品种多为此类。2、油菜感光性油菜发育要求长光照,通过光照阶段时同样要求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养分、水分等,但光照条件是主导因素,满足长光照才能现蕾。据中国
23、农业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油菜要求的长光照以每天光照14小时即能满足要求。每天光照在14小时以上,能提早现蕾开花;光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下,则不能正常现蕾开花。不同类型品种的感光性有较大差异,春油菜比冬性品种对光照敏感。3、感光性和感温性在油菜生产中的应用(1)引种:北方冬油菜冬性强,引到南方,会变得迟熟,甚至不能通过花芽分化;南方冬油菜春性强,引至北方春播可出现早苔早花。般而论,温度相近地区引种冬油菜易成功。冬油菜春播时,只要满足低温要求,亦可正常生长成熟。在品种布局和播期确定上,江淮流域一年两熟地区可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并适当早播;一年三熟地区要求迟播早收,宜选用半冬性和偏春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菜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