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小麦编制说明.doc
《国家标准小麦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标准小麦编制说明.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标准小麦编制说明1.前 言小麦作为世界性粮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而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小麦的地区之一。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3511999小麦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78921999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 弱筋小麦一起,构建了我国小麦产品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调整我国小麦种植结构,实施优质优价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的改善以及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原有的小麦国家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农惠农政策,维护国家、种粮农民和企业的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急需对标准进行修订。2.任务来源及工
2、作过程 国家标准GB 13511999小麦的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第一批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65733Q449。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作为标准主要修订单位,全面负责标准修订和组织协调工作。标准修订工作组由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河南省粮食局牵头,负责研究和文本起草,全国小麦主产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研究和调研。2006年11月9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武汉召开了小麦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安徽省粮食局、山东省粮食局、北京、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中
3、储粮总公司、河南工业大学、黑龙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检中心、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27位代表。会议明确了小麦标准修订的基本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任务分工。2007年1月11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石化宾馆组织召开了小麦国家标准修订研讨会。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河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河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山东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郑州商品交易所、全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和北京古船面粉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对现行小麦国家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安排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对2006年1300余份会检样品的角质率
4、作进一步检验分析,以便完善软硬小麦判定指标和方法。根据本次会议的意见和建议,在分析整理近年来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小麦国家标准讨论稿。2007年3月6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小麦、稻谷、玉米标准修订工作会。北京、河南、江苏、河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安徽粮食局、四川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谷物与制品自己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小麦国家标准讨论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麦征求意见稿。2007年3月23日,国
5、家粮食局办公室印发了(国粮办发200753号),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公司、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全体粮标委委员及技术工作组等对小麦国家标准的意见,同时通过粮标委网站(grain.org)公开征求全社会的意见。2007年3月27日,在广西国家粮食局召开的全国粮食质量工作会议期间,专门组织会议征求了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小麦标准的修改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包括全国52个单位和部门,其中5个部委、32个省级粮食局、6家科研院所、4所大学、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及若干企业。收集书面反馈意见31家
6、,口头反馈意见2家。共收集反馈意见93条,其中采纳和部分采纳的有53条,未采纳有40条。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小麦国家标准送审稿。2007年4月20日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粮标委第一届七次工作会议,对小麦国家标准的送审稿进行了审定。根据审定意见,形成了标准报批稿。根据上级领导关于应使用仪器方法,科学、准确、公正地判定软硬质小麦,切实落实好中央托市收购这项惠农政策的指示精神,针对2006、2007两年小麦托市收购中存在的感官检验角质率无法准确判定软硬质小麦的问题,标准起草组对小麦硬度测定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对硬度指数法(HI)与角质率法、单颗粒硬度指数
7、法、颗粒度指数法等小麦硬度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经过大量的分析和验证的基础上,标准起草组提出了采用硬度指数法代替角质率方法进行软硬质小麦判定。2007年8月22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硬度判定方法及测试方法标准专题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农业、粮食部门有关科研院所、院校、检验机构和小麦主产省及大型粮食企业的30余位有关专家,就小麦国家标准中以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包括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分类指标的专题研讨;标准起草组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小麦硬度检验和分类技术的研究发展状况;全面比较了国外的单颗粒硬度指数(SKCS)、颗粒度指数(PSI)与我国提出的硬度指数(HI)的相关性
8、和差异;根据对2006年、2007年3500余份全国小麦会检样品硬度指数(HI)测定结果,比较了硬度指数(HI)与角质率检验的相关性和差异,对各省份和主要品种小麦的硬度指数(HI)分布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判定我国小麦硬、软及混合分类的硬度指数(HI)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采用小麦硬度测定仪代替角质率进行小麦软硬判定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促进我国小麦育种和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商品小麦种植和收购过程中容易混杂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标准的延续性要求(即与原来的角质率判定结果尽可能衔接)以及能够与国际标准衔接等因素,会议确定硬麦的硬度指数(HI)设在60以上(含60)
9、,软麦硬度指数(HI)在45以下(含45)比较适意,会议还对配套小麦国标的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国家标准和小麦硬度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行业标准进行了审议,这二个标准将与小麦标准一起发布实施。3.小麦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4.确定小麦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4.1不完善粒4.1.1黑胚粒和生芽粒由于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的尺度差异很大,因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以“国家标准修
10、改单”的形式对黑胚粒和生芽粒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并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直接采用了该修改单上黑胚粒的定义。由于要界定芽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归属,将生芽粒的定义调整为“芽或幼根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芽或幼根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归为杂质。原则上与修改单上的定义相一致。4.1.2生霉粒此次修订将原标准中的“霉变粒”改为“生霉粒”,定义没有改变,主要原因是为了与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中的霉变粒指标进行区分。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中的霉变粒是指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子叶)、无食用价
11、值的颗粒,规定不得超过2.0%;而生霉粒是粒面生霉的颗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霉变粒是生霉粒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受损害程度不同,因此,此次修订将原标准中的“霉变粒”改为“生霉粒”。4.1.3赤霉病粒考虑到赤霉病粒是小麦感染了禾谷镰孢霉引起的,其毒性较大,主要是在种植期间感染真菌引起的,因此仍将其归属于病斑粒中,由不完善粒总量控制,而其安全性由卫生标准控制。4.2小麦硬度小麦硬度是由胚乳细胞中蛋白质基质和淀粉之间的结合强度决定的,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在硬麦中,细胞内含物之间结合紧密。在软麦中,淀粉粒表面附有较多分子量为15K道尔顿的蛋白质(Friabilin),削弱
12、了蛋白质与淀粉之间结合的强度,这种蛋白由2个多肽Puroindoline a(Pin a)和b(Pin b)组成,主要受一对主效基因影响,PinA蛋白缺失或PinB蛋白基因突变均可使小麦胚乳质地变硬。目前,世界各国一般依据小麦硬度(籽粒质地的软硬)、皮色和种植季节等进行小麦分类,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利用角质率表示小麦软硬,澳大利亚则采用颗粒度指数法(PSI)表示将小麦软硬。近年来,美国、法国、加拿大在年度质量报告中引入了基于仪器方法的硬度指标,美国为SKCS硬度指数,法国为NIR硬度指数,加拿大为颗粒度指数法。不同硬度小麦食用品质和用途不同。高硬度小麦适于制作面包粉、通心粉,中等硬度小麦适
13、于制作面条粉、馒头粉,软质小麦适于制作饼干粉等。小麦硬度与小麦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小麦硬度直接关系到制粉中设备工效、动力消耗、出粉率和小麦粉质量,指导制粉工艺和设备参数调整,确定配麦方案和最佳生产工艺。4.2.1小麦硬度测定方法小麦硬度测定方法主要有感官方法(角质率法)、研磨法(研磨时间法GT、颗粒度指数法PSI、硬度指数法HI)、近红外光谱法(NIR)、压力法(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法SKCS)等几大类,其中颗粒度指数法(PSI)被认为是测定硬度的基准方法。4.2.1.1角质率法角质率法是一种测定小麦籽粒软硬的感官测定方法,通过观察籽粒剖面玻璃质部分所占的比例,判断其硬度。角质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标准 小麦 编制 说明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