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二.doc
《作物栽培学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二.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念1作物:广义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狭义主要指粮,棉,油,糖,烟,麻等在大田里栽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2生长:作物在数量上不可逆增长3分化:由同一受精卵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机能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4发育:由分化营养器官阶段转变到分化到生殖器官阶段,各种作物都要求特定的温光等环境条件的满足才能进行,这种转变是作物生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通常将这种质变称为发育5生育期:指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在形态上出现某种特殊标志或出现某种器官的日期6生育时期:指两个相邻生育期中间生长发育延续的过程7生育阶段:作物从出苗到收获,按上述举例可要经历很多生育时期,有些时期经历较长,有些
2、时期经历较短8全生育期:做无从出苗到成熟整个生育过程所经历的天数9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温度降低而减慢,而且都要积累到一定温度总数才能完成的其生活周期,这一定的温度总数即为积温10需水量蒸腾数表示,指生产一单位干物质消耗水分的单位数。11蒸腾系数:生产以单位干物质消耗水分的单位数12水分临界值:作物对水分特别敏感时期的需水量。13作物产量:作物同化了环境条件,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结果。14生物学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所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15经济产量:人们栽培作物所需的主要产品收获量16土壤耕作:通过农具的机械作用,改善农田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为农作物
3、的播种,出苗和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过程。17适时播种:在合适的时间播种可保证品质提高质量18耗水量: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生育期内每亩麦田所消耗的水分总量19耗水系数:生产单位籽粒所消耗水分的单位数 20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护理下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经57天才能恢复正常生长21分蘖期:分蘖期的生育特点是长分蘖长叶片长根系,是每亩穂数的定型期也是长茎秆穗子奠定基础时期22长穂期:幼穂长成至出穂为止23结实期:水稻从出穂至成熟的过程24感温性:水稻是喜温作物,一定的高温可以提高幼穂的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反应,一定的低温可延长营养生长期25感光性:水稻又是短日照作物
4、,缩短日照可以提高幼穂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长日照则能延长幼穂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26基本营养生长性: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27根节: 茎基13节只长根长叶,不产生分蘖28伸长节:露出地面的46个节间伸长,形成茎秆,也不产生分蘖29分蘖节:只有接近地表的几个密集的茎节,由叶芽长出分蘖30水稻安全齐穂期:常年日均温下降到20度(籼稻)和19度(粳稻)31安全灌浆期:常年气温下降到15度的日期32稻田灌溉定额: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33塑料薄膜育秧:利用薄膜覆盖透光,保温保湿的特性促进秧苗生长,达到早播种早成秧早移栽早成熟34温室育秧:人为建造的一种能适时保温升温的育秧室
5、房35两端育秧:把育苗全过程分为两端第一苗称为小苗阶段,由于秧苗初期生长快而小,可以吸取小苗带土秧具有节省秧田和早发快发的优点便于实行密播早育第二阶段称寄秧阶段,把育成的小苗带土分散,浅寄植在经过耕整施肥的寄秧田里培养状秧36杂交水稻: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稻品种或类型进行杂交,所得到的具有较强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优良特性的杂种第一代37粟类作物:是指在生产上,与谷子相类似的粮食作物38 TR值: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可以用茎叶重量与块根重量的比值39平衡点: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增重曲线有一个交叉平衡点40烤烟:利用人工加温,控制温湿度进行烟叶调制,烟叶与火不直接接触41晒烟:
6、是在日光直接作用下进行空气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43晾烟:是在烟叶收获后,挂在适当的通风场所,不直接接触阳光,而任其自然干燥的缓慢调制过程44白肋烟:原是美国的一个晾烟类型45雪茄烟:其原料包括芯叶,内皮,外皮三部分,各有一定的品质要求46:香料烟:又称土耳其烟或东方型烟草因其香味浓,47黄花烟:叶片少,多呈浓绿色,生育期短48香气:香气是燃烧后给吸用着以愉快感觉的芬芳香气49吃味:是反映在口腔内酸甜苦涩等味道的总陈是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在燃烧时的烟气中表现出来50刺激性:是指烟气对喉部,口腔和鼻腔的刺激作用,使吸用着有辛辣难受的感觉51燃烧性:包括阴性保持力,燃烧速度,燃烧完全性,和燃烧均匀性等四
7、个方面52生理强度:使用者感到的兴奋程度53施木克值:总糖|蛋白质:比值高则品质相对良好。但总糖过高,蛋白质太低,则反觉不够丰满充实,尽头不足现比值一般要求2左右为好54连续开花型:主茎有花,第一次侧枝上全是花序或连续着生3-4节花序发生一个营养枝连续开花型55交替开花型:主茎无花序,第一次侧枝花序与营养枝两两交替,第二次分枝具相同关系为交替开花型56果针:受精后,子房基部的一部分细胞开始分裂,伸长,约在开花后4-6天即形成明显可见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位于其先端的子房论述1 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a作物栽培业生产的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饮食,衣被来源b作物栽培业是农业生产全面的基础c作物栽培业
8、的产品是多种工业的原料d深加工使作物栽培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部门2作物栽培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即作物栽培学的特点)A地区性 B永久性C季节性3生长与分化,发育的关系 作物的生长是量的增加,分化是新器官的出现,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发育是质的变化,因此生长与分化和发育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分化发育是生长的前提,而生长又是分化发育的基础。作物的生长与分化,发育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它们在作物生育过程中总是密切联系,交替进行着4温光反应类型的形成? 是由于作物长期生活在一个地区,适应与同化了当地外界环境的结果5作物温光反应再生产实
9、践上有何实践意义?(一)在引种上意义 不同纬度地区间相互引种,作物的全生育期常发生变化。高温短日型作物北种南移时生育期缩短,营养生长受到影响,对以生殖器官为产品的作物来说,由于营养体生长差而使养分供应不足产量降低。例东北引种大豆,利用其早熟性在麦收后复种大豆,增加复种指数相反,这种作物南种北移时,使生育期延长,对粒用作物要注意及时开花,安全成熟。低温长日照作物在南北相互引种时的表现与高温短日照相反。以小麦为例,其北方冬性品种引与南方,由于秋冬季节较高的温度而满足不了或不能很好的满足其低温的要求,春季日照又比北方短,因而一般表现晚熟或根本不抽穗结实综上所述,粒用作物以同纬度地区相互引种较易成功,
10、是这类作物引种的主要的方向。必要时高温短日照作物南种北移,必须保证安全生育,北种南移时要保证有必要地营养生长(二)在栽培措施上的意义 作物栽培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趋利避害,给作物创造最合适的生活环境,使其生育良好,获得良好质优的产品。如在陕北高温短日型作物在春夏播种,而低温长日型作物在秋季播种。这样前者能利用夏季短日照进行营养生长和夏季高温满足穂分化的要求;后者在年前就与营养生长同时进行缓慢的花器发育,入春气温升高后能较早开花。既能保证春族的营养生长,又有利早熟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措施A提高复种指数和合理的间作套中B选用对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C从品种和栽培两方面改善作物的受光姿态D保证群体的合理密
11、度E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延长叶片寿命F合理安排种植时期,使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处于有利的光照条件下.7光与温度从那两大方面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A光对作物的影响可分两个方面:一作物生殖器官的分化与形成需要一定长度日照条件的诱导;二作物光和作用的正常进行必须适当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B温度对作物的影响也分为生殖器官分化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诱导和作物生长须适当的温度8为什么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作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鲜重的7090%。水还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基本原料之一;在植物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是其所需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唯一传送者;只有在水存在的前提下有机体的细胞生理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植
12、物的一切生理生化反应都必须在水的参与下才得以完成;水又是支撑整个植物体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分存在是植物蒸腾作用的必要条件。于此同时,作物本身还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连接着固相的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同时植柀可以有效地阻挡水对土壤的冲击力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物提内所含的水量,成为水在自然界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9营养元素从哪些方面影响作物? (一)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A作物对氮磷钾三大元素的要求。不同作物形成相同的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是有差异的B对必须营养元素的敏感性C对不同肥料形态的要求(二)不同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前期少中奇多后期少10计算作物的施肥量应考虑那些方面的
13、因素?施肥量(公斤/亩) =计划产量-原有地力产量/100生产100公斤产品纯需养分量。肥料利用率(%)肥料有效成分含量(%)11何谓高产丰收的土壤?了解各种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根据作物的适应性和当地的生态条件,合理的安排作物种植根据不同作物对土壤肥力要求、土壤质地反映差异而获得高产丰收的土壤。12作物生产的实质是什么?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太阳光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根系吸收的无机物,水转化为储藏化学能的有机物,人与动物再对这些有机物进行转化又成为无机物13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物学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所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经济产量指人们栽培作物所需的主要
14、产品收获量,所以,经济产量是生物学产量的一部分,她的形成是以生物学产量的物质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各作物经济系数是相对稳定的因而没有高的生物学产量,也就不可能有高的经济产量,但是有了高的生物学产量,究竟能获多高的经济产量还要看生物学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经济系数越高,有机物的利用越经济14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A培育高光效的农作物品种,并使其源流库三者关系很好协调,经济系数高B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合理安排茬口C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合理密植,保证田间有最适宜的作物群体,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肥水D提高光合效率15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为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作物种类不同
15、,作物栽培对象是群体在一定栽培条件下构成产量的各个因素直接存在一定的矛盾,群体多大,个体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干物质生产和积累。16土壤耕作的作用?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经常使用的技术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土壤耕作所创造的耕层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降雨,灌溉,人畜和机具的践踏,碾压,及土壤本身特性等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土壤进行管理控制,借以统一作物土壤气候的矛盾,使作物生长的一生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17土壤耕作包括哪些措施及其个措施的作用?(一)基本措施1翻耕 它是用各种壁犁进行全田的深翻,翻转耕层是翻耕的最大的特点,它是将耕层深翻把表层壤翻下去,下层土壤翻上来土块受壁犁的挤压,在适
16、宜的水分条件下,具有碎土和松土的作用2深松 指用无壁犁或松土铲进行不翻土的深松耕作,在作业过程中只松土,不翻土不乱土层是深松的最大特点。它可以疏松土壤,破除犁低层,改善耕层构造协调水,肥,气。热状况(二)表土耕作措施1耙地 它的作用在于耙倒根茬,消灭杂草,疏松表土耙碎土块,破除板结平整地面覆盖种子,并有适当压实土壤的作用2耱地 形成干土覆盖层,减少水分蒸发并有平地碎土轻度镇压的作用3镇压 压紧土体,减少非毛管空隙防止土壤气化水散失压碎土块平整地面促进毛管水上升的提墒作用4中耕 疏松表土,提高地温,减少蒸发,铲除杂草,促进或控制作物生长18夏闲地土壤耕作法,冬闲地土壤耕作法夏播复种和秋播回茬土壤
17、耕作法各自的基本技术环节?1夏闲地土壤耕作法的技术环节 A浅耕灭茬B复翻耕C及时耙耱保墒D播前精细整地2 夏播复种 播种 开沟 施肥 点籽 复土 镇压3 冬闲地土壤耕作法 浅耕灭茬 秋翻耕 耙 耱 镇压 顶凌耙耱 中耕 耙耱 镇压 4 秋播回茬 作物收获后立即用园盘耙灭茬 破除垄沟 随后深翻 碎土19川台地垄沟种植法与山坡地水平沟种植法的概念?这两种土壤耕作法的优点? 1川台地垄沟种植法 起垄 播种 中耕 优点把作物种在较深的沟里 然后通过中耕,使垄变沟,沟变垄 以沟垄来拦泥淤土 蓄水保墒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2山坡地水平沟种植法 开沟 播种 中耕 优点拦截降雨 保持水土 集中施肥 提高肥效保全
18、苗 增加根系 有利防倒20我国常用的哪些播种方式?各有啥优缺点?1 撒播 优点 单位面积的种子容量大土地利用率高省工和抢时播种缺点 种子分布不匀深浅不一致出苗率低 幼苗生长不整齐不便田间管理2 条播 优点植株分布均匀 覆土深浅比较一致 出苗整齐通风透光条件比较好便于田间管理行间间套其他作物集中施肥机械化栽培3穴播法 行株距均较宽 间苗 中耕等项作业很方便利于集中施肥.21 小麦生产在我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小麦是人类栽培历史最古老,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贸易量最高,加工制品最为丰富的粮食作物,小麦的栽培历史迄今约六七千年,最早出现在中东伊朗富饶的伊斯兰教村落遗址.据1989年统计,全世界小麦的
19、种植面积33.9亿亩,占谷物总面积的32.1%.小麦总产量5.4亿吨.世间小麦种植面积为33.1亿亩,总产5.4亿吨占世界谷物贸易量1亿吨22小麦生产主要存在哪些技术性问题?单产不高,年度间产量不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管理不科学,南涝北旱种子混杂地力瘠薄,NP比例失调,病虫害严重,管理粗放23小麦种子由哪三部分构成?各有啥作用?胚 是种子具生命部分将来发育成植株的基础由下而上分胚根 胚茎 胚芽 胚乳 可分糊粉层和淀粉胚乳两部分前者只有一层厚壁细胞包围着淀粉胚乳的所有部分 糊粉层下是淀粉胚乳充满着淀粉面粉部分主要来自胚乳 皮层 包括果皮和种皮对胚和胚乳起保护作用还有透水透气性能吸收水分和交换空气
20、24 小麦主茎上节与叶片的多少受哪些因素影响?它常因品种播期肥力等条件不同而变动 一般冬性品种多,春性品种少 早期的主茎叶片多晚期的少肥力高得多瘦的少25 小麦一生分哪三大生育阶段?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栽培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苗期器官形成期籽粒形成灌浆形成期 生长特点 长叶分蘖盘根(以营养生长为主) 根茎叶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籽粒形成灌浆成熟(生殖生长为主) 栽培上的主要特点 在全苗苗均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奠基争穂期) 状杆大穂(决定穂粒数为主) 养根护叶争粒多粒重(决定粒重为主)26春化阶段(感温阶段) 以萌动的种子或幼苗只有满足了对低温的要求,小麦就能通过感温阶段而转入
21、感光阶段27小麦的发育阶段在生产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1.阶段发育是器官形成的基础2.冬性品种春花时间长分蘖多,播种量可少些,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产生分蘖少播种量可大些3冬性品种少些,春性品种晚些4春季返青后春化阶段完成,抗寒力下降,要注意防霜冻5相邻纬度引种容易成功28小麦分蘖这一生物学特性对其本身及小麦生产有何意义? 小麦的分蘖特性是它的重要遗传性状之一,分蘖的长消以至成穂成熟的系统发展是个体生长发展必然,而其变化过程则贯穿于生长的始终根据品种具体的分蘖特性与有关性状,结合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及生产水平从安排适宜的基本苗数出发,通过栽培管理措施,不断协调个体与群体,主茎与分蘖的对立关系在明确具体
22、品种获高产主攻方向的前提下创造与产量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从而经由增穂增粒增重的不同途径达到高产稳产提高品质上的生产目的。29了解小麦的长消规律?它于地区肥水等条件有何关系? 冬季比较暖和的地区,一般正常播种冬小麦,随着生育期的进展,分蘖不断增加,在拔节期达到高峰因受发育时间和营养物质分配的限制发生了分蘖向两极分化及晚蘖,小蘖死亡,分蘖数量逐渐下降这种分蘖的长消过程一般称单峰曲线,在华北,陕北等地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加之干旱无雪等情况部分分蘖死亡次年返青后随气温回升再继续分蘖到拔节前后达到分蘖的最高峰,然后随着分蘖的消亡而再次下降在分蘖长消过程中出现两次高峰一般称双峰曲线。分蘖时
23、间早晚,常常受温度,湿度。肥水,密度等因素影响一般晚播,温度低,湿度大肥料足,密度小的情况下将推迟出现高峰和消亡时期。30了解影响小麦分蘖的因? 内因 小麦品种的遗传性 外因 土壤肥力,播种期,播种方式,播种密度,覆土深度31小麦的幼穂形成过程,通常分哪八个时期?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决定小花能否结实主要是那个时期? 1生长期 茎生长锥生长高大于宽,略呈锥状,叶原基停止发生,主茎叶数以定局2 单棱期(穂轴分化期) 生长的锥进一步伸长,基部渐渐出现环状突起的包叶原基把生长锥分的一节一节的形成穗轴和穗轴节片3 二棱期 当苞叶原基的腋部长出小穗原基,于是在生长轴上出现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两层凸起4 护颖
24、原基形成期 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之后不久,在穂中部最先形成的小穗原基极部两侧,各分化除一线裂片突起,将来发育成护颖5 小花原基形成期 在一个小穗上小花原基由下而上呈向顶式出现在整个幼穂上则从穂中部的小穗花开始,渐及上下各小穗 6雌雄蕊原基形成期 此其的特点在外颖内侧的组织上几乎同时的分化出内颖和雌雄蕊原基7 药隔分化期 雌雄原基进一步增大,雌雄原基沿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8 四分体形成期 花药分室后体积增大在华粉囊内形成花粉母细胞 自小花原基开始出现到四分体形成时前一段时间是决定小花数的时期32咋样理解小麦是一个十分耐寒的作物? 冬小麦是一个十分耐寒的作物,在冬季有积雪保护的情况下能耐摄氏零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栽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