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及项目建设单位1.1.1 项目名称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与藏药材GAP基地建设 1.1.2 项目建设单位本项目为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的“双高一优”技术改造项目,由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260万元。法人代表:陈达彬。该公司是西藏自治区制药产业和藏药现代化发展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股票名称:西藏药业,股票代码:600211。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藏自治区唯一被国家科技部批复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资产6.3亿元。公司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按照自治区
2、经济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以西藏特色资源为优势,生物高技术为手段,积极发展藏药产业,在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两条轨道上赢得了较快的发展。公司现有西藏康达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诺迪康藏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四川诺迪康威光制药有限公司、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四个子公司。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战略上,主要有三大重点目标:一是积极致力于医药生物工程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二是加快藏药现代化发展,公司同时采用自行研制、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购买科研单位成果三种开发手段,在藏药现代化方面(包括现代剂型、现代工艺、现代适应症、现代质量标准的建立等),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展示了很强的实力;三是抓住西部开发机遇,以
3、藏药材种植、深加工和综合开发为目标,以藏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的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开辟更宽广的道路,表现出更高一层的战略眼光。1.1.3 技术依托单位概况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是该项目的股份合作单位。该研究所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研究员21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研究员34名,中级科研人员77名。研究所是以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设有高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原农业研究中心和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动植物区系及生物资源调查、
4、高原生态科学、高原农业、草地畜牧业等许多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生物资源和生态科学领域曾15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仅藏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塞隆骨风湿酒”、藏药志、“藏药的调查与整理研究”、“传统藏药配方挖掘及新药开发研究”、“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等项目的完成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和合作研制成功“654”、“苦豆草片”、“复方樟柳碱”、“百里香杜鹃胶囊”、“藏茵陈注射液”、“湿生扁蕾冲剂”等疗效较好的新药。对本项目建成后的系统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1.2 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投资(2001)1000号文件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重点技术改造
5、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的通知。(2)国家计委计投资(1995)565号文及附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大纲”,1995年5月6日。(3)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关于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科研成果鉴定意见书。(4)藏药志,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5)“藏药的调查整理与研究”,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6)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7)“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8)“传统藏药配方挖掘及新药开发研究”,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9)“青藏高原高山植物适应与进化研究”,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1.3 项目概貌本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水母雪莲等
6、名贵、稀有、引种栽培不易的藏药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手段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即发酵培养),满足市场对名贵藏药材的需要;其次,应用生物技术进行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技术推广,实现藏药材规模化生产,推动藏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第三,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和藏药材活性成分提取技术加工药材,提高药材的有效利用率和药材的经济附加值。本项目拟建立藏药材封育保护区三处,面积达10万亩;名贵植物藏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处,面积300亩;GAP示范推广基地3处,面积1万亩;雪莲细胞培养生产基地1处;药材加工基地1处。总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年产各种药材617.55万公斤。年产值25964 万元。项目总投资为14943
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91.89 万元,建设期利息488.71万元。年平均净利润总额达3402.15万元,投资利润率24.39 %,投资利税率47.27%,投资回收期7.63年(含建设期3年)。1.4 结论本项目立足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安全,对名贵藏药材水母雪莲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市场紧缺藏药材的规范规模化种植及藏药材高技术加工,实现藏药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培育西藏外贸经济的增长点,促进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和国家西部开发发展战略以及国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符合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
8、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拟通过药材的生物技术繁殖和规模种植,增加药材资源供应量,通过保护药材原生地区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环境,保护特有药材基因,建立合理科学管理和保全机制,制定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持资源持续发展的模式,引导西藏地区藏药材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按照西藏地区自然资源特征和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先易后难,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合理开发特有藏药材,稳定藏药材的品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缓解天然资源压力。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第三极”,千百年来养育了藏、汉等中华民族的子孙,
9、她们在这里繁衍和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藏高原素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之称,这里的生态环境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国乃至全球的气候。但是这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的乱采乱挖,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从而极大的威胁着这一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尤其在西藏自治区,藏药材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药材资源能否做到可持续利用是制约其经济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之一。本项目正是着眼于利用高科技研究手段,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达到缓解资源压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一,应用生物技术
10、进行药材规范化种植,同时进行技术推广应用,带动当地农牧民种植经营藏药材,扩大藏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保持药材持续稳定的供应量;第二,应用微粉碎技术和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加工药材,提高药材的有效利用率和药材的经济附加值;第三,对于水母雪莲等一些名贵、稀有、引种栽培不易的藏药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手段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开辟藏药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充分满足市场对名贵藏药材的需要。因此,本项目对我国藏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西藏是我国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蕴藏着丰富的藏药资源。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它地区的同类植物。西藏产的地道药材
11、“水母雪莲”、“冬虫夏草”、“红景天”、“藏茵陈”、“天麻”、“莨菪”、“川贝母”、“胡黄连”、“大黄”、“藏木香”、“藏党参”、“龙胆”、“青兰”、“甘松”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其售价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被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藏药产业快速发展,造成药材资源的需求急剧扩张。由于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单一品种的自然存量少、自然恢复能力差,加之受利益驱动带来的掠夺式开采等,导致天然药材资源日趋枯竭。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正在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也制约了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西藏自治区政府明确把加快发展藏药及其关联产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12、内要摆在首位的经济建设任务。本项目建设单位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本运营优势、技术创新机制优势、现代经营管理优势,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紧密型合作单位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知识创新优势,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解决资源短缺及资源利用问题,达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平衡发展。 西藏高原地理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水平与垂直分带明显,空间变化大,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降水量相对较少。天然林场和农场多,既有高寒生长环境下如藏茵陈、红景天、川贝母等药材生长的有利环境,也有耐旱药材如麻黄、枸杞等药材生长的有利环境。区域工业不发达,人为活动影响小,环境质量良好。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辅之科学育种、
13、育苗和规范化种植技术方法,是传统名贵地道藏药材规模种植和国家GAP药材生产基地的的理想场地。但是西藏地区社会经济不发达,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藏药材的人工栽培历史短,技术不成熟,藏药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本项目主要是通过引进生物高技术手段,解决西藏高原地区藏药材人工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技术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地道藏药材原产地封育保护区,保护藏药材资源的基因和品质,探求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模式和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藏药材种苗快速繁育基地和藏药材GAP示范基地,开展藏药材人工栽培生物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和经营藏药材人工生产产业,扩大藏药材资源产量;建立藏药材研究开
14、发基地,研究地道藏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和药材程度开发利用技术,为企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和活力,为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工程将按照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先易后难和发展方针,首先在山南、昌都、拉萨和林芝分别建立药材GAP示范基地、种苗快速繁育基地,以栽培技术成熟的药材品种为先导,建立示范园区并进行示范推广,同时加强对其他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技术和药材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扩大药材的栽培品种和面积和药材程度开发利用成果,保持企业自身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通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工作,对青藏高原及比邻地区的生物区系分类、物种多样
15、性、生物资源、高原生态系统结构与演变、高原生物资源的生物化学成分与结构、资源高技术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均有系统研究,掌握西藏地区名贵植物藏药材生长土壤、气候、地形及物种群落结构与特征。在资源高技术开发利用方面,已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物技术,对高原特有中藏药材进行繁育、规范化生产、传统中藏药的现代化改造和新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了地道中藏药材的繁殖问题,在种子种苗的快速繁殖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解决本项目GAP药材生产的系统技术设计和关键技术问题;并且有成熟的保健食品生产技术和新药开发研究实力。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产业政策的调整,西藏作为青藏高
16、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西藏自治区解决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西藏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状况来讲,具有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同时也有其特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难关。地处边境的地理区位,为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优势,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发育形成了区域特有的资源优势,但是高原高寒的自然环境条件也界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性,生态环境稳定性不良,容易受到外界活动的影响,并且不易自我修复。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必须重视持续利用。高寒气候条件限制资源的高产出,仅仅依靠自然资源是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藏药产业需
17、求,利用生物高技术人工生产特色藏药材资源,发展藏药特色产业则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和方向。对此,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都给予了首肯,并且在产业发展中给予特殊的支持。因此项目符合国家及西藏地区社会发展政策,属于国家与西藏自治区政府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项目。项目建设区有十分广阔的适宜于生物技术生产藏药材的广阔空间,为该项目的推广和规模生产提供了充分的土地气候资源。2.2 投资环境 2.2.1 区域政治经济环境西藏自治区政府把旅游和藏药产业作为“十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以及长远发展支柱产业。为了鼓励企业的投资,在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方面将给予极大的倾斜和扶持。自治区计委、经贸委、科技厅、外经贸厅等,均
18、明确将发展藏药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特别是对藏药材的规模种植和深度开发给予重点扶持。其中,区计委已经将西藏药业列入承担国家西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龙头企业;区经贸委全力支持西藏药业在藏药和藏药材方面的投资举措,一方面指导本项目在国家经贸委的立项,另一方面将林芝藏药材种苗培育示范基地列入自治区2002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区科技厅也将抓好藏药和藏药材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做为主要任务之一;区外经贸厅按照国家主管部门下达的关于建立外贸产品发展基地的明确要求,将藏药材深加工产业做为西藏外贸经济的重点经济增长点,已经明确对该项目给予支持。此外,西藏自治区将结合招商引资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
19、征用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区政府均已明确表示对本项目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并对具体工作给予协调和支持。本项目建设地林芝、昌都、山南等经济结构简单,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农牧民收入水平仅能达到内陆地区的1/10,亟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引进高技术产业,快速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收入,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维护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本项目的特点就是依托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引进高技术成果,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2.2.2 区域自然资源环境本项目所选择地区是青藏高原优势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集中分布区,项目拟规模化生产和种植的水母雪莲、
20、藏茵陈、莨菪等几十种藏药材是当地地道药材品种。区域工业不发达,环境处于自然本底状态,是发展高原绿色无污染产业和建设国家藏药材GAP基地的理想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藏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内地对口援藏项目实施,区域内社会基础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交通、通讯、电力等条件已经系统化和规范化,能够满足本项实施的要求。本项目建设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丰富,是本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2.3 项目承担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公司是一家以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紧紧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以西藏地区的优势药材资源为基础,发展藏药产业,已经成为西藏
21、地区的藏药龙头企业,是西藏自治区利税大户之一。银行资信等级为AA级。公司具有良好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公司以科技为本,高起点为基础,在生物技术、藏药现代化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公司所属子公司中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经营单位、藏成药生产经营单位、藏药材开发经营单位。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已经获得国家GMP认证,具有经营现代化企业的基础和丰富经验。公司与国内的权威藏药学研发单位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本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除了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外,还具有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机构,从事藏药材的开发利用、藏成药的现代化改造、藏药材新药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为本项目的长远发
22、展建造了一个高起点平台。2.3 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的不断形成,我国加入WTO后,将与世界经济接轨,西医药产业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大力发展中藏药产业,重塑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地位则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将成为我国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就是药材资源的现代化、高技术化和标准化。没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没有资源的高技术化、标准化的生产与发展就很难有中藏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中藏药材资源特别是藏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一方面野生资源的储藏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无序开
23、发利用,使许多野生药材资源处于濒危状态,并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宁夏的野生银柴胡目前已近枯竭,各地不得不以山银柴胡代替。青藏高原的珍贵药材冬虫夏草、红景天、大黄等已经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近乎枯竭,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不得不对资源的重点分布地区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封育保护,禁止采挖药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生物技术在药材种植中的应用和发展,人工栽培中藏药材的技术发展逐渐成熟,这初步奠定了我国中藏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与背景的不同,国内各地区中藏药材的人工栽培生
24、产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并且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优质药材资源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但是人工栽培和发展中藏药材的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可示范种植的技术。因此人工规范栽培与生产中藏药材成为西部地区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中藏药产业将面临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将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列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藏药产业由于一直倾斜于药品的研制开发和传统药方的挖掘改造等方面,对于药材的高技术、标准化生产重视不够,制约和影响了我国中藏药材市场化和中藏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例如由于中藏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药材农药和重金属含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藏 水母 雪莲 细胞培养 藏药 GAP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