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吉林省三丰粮食玉米收储米糠加工一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吉林省三丰粮食玉米收储米糠加工一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吉林省三丰粮食玉米收储米糠加工一环评报告.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吉林省三丰粮食有限公司玉米收储、米糠加工项目(一)建设单位吉林省三丰粮食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付铁军联系人付铁军通讯地址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永吉村联系电话13404309766传真邮政编码130400建设地点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永吉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G5911/仓储业占地面积(平方米)2883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139.9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9.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101、工程内容及规模吉林省三丰粮食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为28830平方米,主要从事玉米收储烘干和米糠
2、熟化加工。本项目预计每年熟化米糠30000吨,烘干玉米30000吨。近些年国家重视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有利于榆树争取农业项目支持,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吉林省三丰粮食有限公司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提出了吉林省三丰粮食有限公司玉米收储、米糠加工项目(一)。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吉林省三丰粮食有限公司的委托,吉林省冶金研究院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评技术导则要求,评价单位通过现场踏查,在收集有关资料,对厂址所
3、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污染源排放源强及排放特征,对拟建的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为环保部门管理及设计部门设计提供科学依据。2、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4.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2)相关文件
4、及技术规范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1999.3.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6.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04.12.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改本);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2011.9);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8.12); HJ
5、/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2010.4);3、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吉林省三丰粮食有限公司玉米收储、米糠加工项目(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本项目厂址建于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永吉村,项目东侧、西侧、南侧紧邻农田,北侧113m处为居民。厂区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厂区周围情况详见附图2。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3139.91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解决。5、建设规模本项目生产规模:米糠熟化30000吨/年,烘干玉米30000吨/年6、厂区建设面积及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8830
6、m2,总建筑面积11438 m2。一期建设生产车间库房1座共7488m2,包括米糠熟化车间499m2,米糠库房5539m2,玉米烘干车间450m2,玉米库房1000m2。锅炉房2间,晒台一座。本项目生产设备包括米糠熟化设备一套;玉米烘干设备一套,地称1座,输送设备20套等。具体构筑物情况见表1,生产设备详见表2。表1 本项目主要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建筑内容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结构层数高度(m)1生产车间库房74887488框架一层121.1米糠熟化车间4994991.2米糠库房553955391.3玉米烘干车间4504501.4玉米库房100010002锅炉房1100100框架一层4.
7、53锅炉房25050框架一层4.54晾晒台38003800表2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编号生产阶段设备名称规格数量1米糠熟化蒸煮机1台干燥机1台生物质锅炉4t1台2玉米烘干烘干塔1座生物质热风炉2t1台输送带20套3称量阶段地秤一座7、原料本项目年购米糠30600吨,年购玉米35000吨。8、公用工程(1)给水本项目米糠熟化、玉米仓储过程均无需用水,项目用水主要是职工的生活用水。职工生活用水,用水量按每人每天60L计算,则用水量约为5.1t/d(1683t/a)。供水使用自来水,可以满足本项目用水的需要。(2)排水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废水产生,只有职工生活污水产生,生活污水排放量以用水量的80
8、%计算,排放量为4.08t/d(1346.4t/a)。本项目污水全部排入自建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作农肥。(3)供电本项目供电由农电所供给,可以满足项目用电需求。(4)供热本项目生活取暖及米糠熟化用热采用4t/h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用量1400 t/a。玉米烘干采用2t/h热风锅炉,燃鸡西煤,用量2000t/a。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1)劳动定员本项目劳动定员85人,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后勤10人,生产工人75人。(2)工作制度本项目年工作330天,每天2班,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9、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4个月。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9、,故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1地理位置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吉林市、长春市、哈尔滨市三市中心,北和东北与黑龙江省的双城市、五常市隔河相望,南与舒兰市毗邻,西与松源市接壤,距京哈高速公路45m,距长春市175km,省、县(市)、乡(镇)三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1441270509,北纬443057451502。五棵树镇(北纬4443-50,东经12601-15),吉林省榆树市下辖镇,榆树市西部中心镇,榆树市副中心城区。全镇总面积约224平
10、方公里,辖4个街道共20个社区(居委会) 、17个行政村共80个自然屯、156个村民小组,其中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公里。2013年底总人口125000人。五棵树镇位于吉林省东北部。长春、哈尔滨、吉林三大城市构成的三角中心地带,榆树市西部。五棵树镇是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示范镇”、“全国生态镇”和吉林省“十强镇”、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镇,吉林省文明卫生镇,长春市经济强乡镇。吉林省“百镇建设工程”首批试点镇第一名。本项目厂址建于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永吉村,具体地理位置详见图1。1.2地质、地貌榆树市在42.52108m2土地中,耕地
11、29.08108m2,占68.3;林地面积5.56108m2,占13.1;水面面积3770104m2,占0.9;其他用地面积7.5108m2,占17.7。土壤种类繁多,以黑钙土、草甸土和白浆土居多,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2,适于种植业的发展。榆树市属长白山前台地平原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处海拔3002m,最低处海拔137.5m。境内仅有4座海拔200m左右的土石山,其余皆为平原。地面层为0.5-1m的耕土层,该区广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覆盖,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一般厚6-22m,水埋深6-36m,地貌类型为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五棵树镇地势平坦,地形属冲洪积湖积地平原区,微有波状起伏。地
12、貌类型为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沿河流分布有若干峡谷,其中松花江峡谷为境内最低点。1.3气候、气象榆树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漫长,夏季短而湿热,春季多风少雨,秋季凉爽,年平均气温为3.9,年平均气压为920hpa,年平均湿度为60%,年平均降雨量588mm,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43h,冻土厚度1.61.8m,年平均风速为3.94.0m/s,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其最大风频为17.34%,其次是西风和西南西风,频率分别为7.82%、9.64%。气候适于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生长需要。五棵树境内温度适宜,气候良好,属中温带半湿润温和气候区,气温多
13、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润多雨,年均降雨量为620毫米,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温度为4,高温出现在七月份,低温出现在一月份。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18.4;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2.64。日照充足(日照率达60%),年均日照2800小时,最高气温37.5,有效积温2800。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3米/秒。1.4河流水文榆树市被第二松花江与拉林河两水环抱,卡岔河由南向北纵贯中部,此外还有大荒沟、黑林河等支流和季节性河流,水量较为充沛,年平均径流量3.66亿m3,地下贮水量40.9亿m3。五棵树境内多河流,松花江沿境内西南部流过,其他河流多为松花江右岸支流,主要有
14、五棵树河、解放河、正义河等。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地下水属第四纪孔隙富水区,微波状岗地承压水,单井出水量80100立方米/时。水质优良,经吉林省水文勘测设计院检测,符合饮用及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是吉林省最好的水质区。1.5自然资源榆树市地处长白山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台地区,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发展粮食生产和林、牧、渔各业十分有利。境内中西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一季作物生长。东部为丘陵地带,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木材积蓄量达160万立方米。野生植物及土特产品品种繁多,产量很大,野生药材达140多种,蕨菜、黄花菜、榛蘑等销往各地。全市有48万亩宜牧草
15、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有水面26万亩,发展渔业和水面养殖潜力很大。境内有几处矿泉水资源,储量很大,含十几种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属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质,适宜生产滋补饮料。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西南以第二松花江为界与德惠市毗邻,西靠松源市,北、东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双城、五常两市相望,南接舒兰市。南北、东西宽均为85km,周长354km,幅员面积4722km2。 全市辖2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88个村。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5万人。 榆树市是全国著名农业大市(县),国家重点商品
16、粮基地之一,素以松辽平原第一仓盛产玉米和大豆而蜚声海内外,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连年名列前茅,粮食总产达到46.5亿公斤, 居全国县(市)之首,被国家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市;畜牧业总量扩张,全市猪、牛、禽分别发展到300万头、100万头、3500万只,其中奶牛发展到1.2万头,畜牧业总产值30亿元 ;园艺特产业规模扩大,实现总收27亿元,比上年增长8%。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黑大公路榆树段、榆陶公路建成通车,科铁公路榆树段基本完成了路基土方和桥涵工程。三条公路的建设,使我市形成了“两横一纵”、东西衔接、南北畅通的公路网络骨架,缩短了我市与吉、长、哈三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提升了交通载能力,改善了投资
17、环境。“村村通”工程完成812km,“村村通”总数达到247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3.7%,大外环重要路段向阳经土桥至光明的改建工程全线通车。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客运一级站投入使用,新建公路总公司工程基本完成,第二实验中学宿舍楼、第一小学、师范附小教学建成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了第二实验中学道路改造工程、华昌路本段改造工程、榆树大街南、北段排水工程;以“村村通”工程为契机,启动了城市巷路改造工程。生产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争取资金3262万元,实施了松花江大于险段护坡工程、松前灌溉工程、怀家木先泡灌区改造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等9项水利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植树造林1774
18、104m2;以烟尘整治为重点的“蓝天工程”稳步实施,集中开展了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投资建设了大气自动监测站,我市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境内有64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量充沛,卡岔河纵贯中部腹地,松花江与拉林河两水环抱,松花江在境内52.61km,流域面积727km2,年平均径流量为150108m3,水深流急,航运潜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榆树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组成之后,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理清了发展思路,破除了思想障碍,抓住了主要矛盾,实施了重点突破,使全市国民经济焕发出
19、勃勃生机,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13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4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6亿元、21亿元和48亿元。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4亿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2014年,全市民营经济户数发展到21367户,从业人员达到28239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11839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利润总额实现87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实交税金71439万元,比上年下降16.6%,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89037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893490万元,
20、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1614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7112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72427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8893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4684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80621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发展到26.1:27.5:46.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1.4个百分
21、点,第二产业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上升了1.4个百分点。五棵树镇经济;2014年,五棵树镇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占榆树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近二分之一,其中,第一产业达到44.2亿元,第二产业达到101.4亿元,第三产业达到69.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8.8:49.1:32.1。全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6800元。五棵树镇农业;五棵树镇是粮食大镇,年产优质粮食4亿多斤。为把粮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镇积极发展白酒酿造业。以全国创业之星王中华的华盛酒厂为龙头,以五棵树白酒协会为引导,全镇大小酒厂发展到100多家,年产优质白酒5万吨,实现产值3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公示 吉林省 粮食 玉米 米糠 加工 一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