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doc
《平阳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阳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州沿海产业带平阳片实施规划(送审稿)平阳县人民政府二00九年十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建设背景21.1 优势与机遇21.2挑战与问题3第二章 总体思路42.1 指导思想42.2 功能定位42.3 基本原则52.4 发展目标6第三章 空间开发格局93.1空间开发战略93.2空间布局框架10第四章 产业发展布局134.1先进制造业134.2现代服务业154.3现代农业19第五章 区块开发重点215.1平阳临海产业基地215.2万全产业基地225.3平阳经济开发区235.4萧江工业区235.5昆鳌城市建设区245.6郑宋城镇建设区255.7宋埠-榆垟城镇建设区255.8休闲旅游区25第六章 资源利
2、用与环境保护276.1土地资源276.2人力资源286.3资金保障306.4生态建设31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337.1综合交通设施337.2给排水设施347.3电力能源设施367.4社会事业设施37第八章 重点建设项目398.1农水围垦项目398.2交通设施项目398.3能源设施项目408.4市政及公共服务项目408.5产业设施及产业项目41第九章 实施保障措施429.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429.2强化规划管理,共绘发展蓝图449.3出台配套政策,增强发展活力449.4重大项目带动,力促崛起发展469.5加强合作交流,融入区域体系479.6争取省市支持,拓宽发展空间48附表:重点建设项
3、目表49附图1:规划范围图附图2:总体布局框架图附图3:临海产业基地结构图附图4:万全产业基地结构图附图5:昆鳌城市建设区和平阳经济开发区结构图附图6:产业集聚区建设图附图7:综合交通布局图附图8:给排水设施布局图附图9:电力电网布局图前 言为贯彻和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温台沿海产业带作为全省发展重点”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部署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了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平阳沿海产业带是温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是平阳拓展产业和城市空间的主载区。为落实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的战略部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推进平阳沿海产业带建设,特编制温州沿海产业带(平阳片)实施规划。规划
4、范围分规划区和协调区两个层次:规划区包括滨海大道沿线的榆垟、昆阳、鳌江、西湾、宋埠等5个乡镇,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郑楼、宋桥、钱仓、萧江、南麂等5个乡镇;统筹区为其它乡镇。规划区包含10个乡镇,规划面积约32000公顷。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远期展望至2020年。规划依据为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并衔接平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新一轮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平阳县域总体规划,郑楼宋桥组合城镇总体规划,宋埠、榆垟、萧江城镇总体规划、平阳县海洋功能区划、平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
5、成果。第一章 建设背景1.1 优势与机遇1.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平阳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促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沿海地区增长速度更为突出,经济与人口的集聚程度得到显著提高,2007年底,户籍人口43.6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约95亿元、工业总产值239.5亿元,以全县31.8%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县51.5%的人口,创造了全县7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72.2%的工业总产值。“块状经济”较为突出,享有“中国塑编之都”、“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称号,平阳经济开发区、昆阳服饰工业园和万全家具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2城镇建设取得进展。沿海地区初步形成了以鳌江和昆阳为
6、核心,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城镇密集群,城镇化率达到55%。平阳港区已建成大小泊位约60个,建成甬台温高速、104国道、57省道等对外交通公路,甬台温铁路即将竣工。建有平阳县第三水厂、鳌江镇第二水厂、昆鳌污水处理厂、500kV南雁变电所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平阳一中、体育馆、人民医院等重大社会事业设施。3. 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沿海地区处于温州大都市区和温州南部城镇群的枢纽,在温州构建沿海产业带、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进程中,可重点突出其承北启南的功能和地位。随着甬台温高速建成,以及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复线、温州绕城高速南线、104国道复线、滨海大道、57省道复线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沿海地区可
7、进一步融入到更大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中。4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沿海地区地处飞云江、鳌江入海口,冲积平原比例高,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开发条件好,建设成本低,具备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同时,可合理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业,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1.2挑战与问题1支柱产业带动不强。沿海地区尚未形成一批市场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塑料制品、机电、服装等行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带动力弱,难以有效支撑沿海产业带的建设,急需承接和引进外部产业转移,培育若干个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新兴支柱产业。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沿海地区主要城镇之
8、间交通联系不便,过于依赖104国道,昆阳、鳌江与沿海其它乡镇之间的连接公路等级低,尚未形成高效互通的快速交通网络;市政设施配套能力不强,给水管网建设滞后,局部地区供水条件差,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电源供电能力不足,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运行负荷较重。3土地资源制约严重。平阳县的发展重点在于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土地农保率达到95%以上,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非常突出,且全县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难以顺利转化为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不足,严重影响到城镇空间拓展和功能布局优化,制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4空间布局缺乏统筹。省、市层面规划已基本确定要建设以鳌江和
9、龙港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但鳌江和龙港仍然各自发展,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鳌江与钱仓、萧江在空间形态上已融为一体,但缺乏实质意义上的功能整合。平阳经济开发区与鳌江城镇建设用地冲突明显。第二章 总体思路2.1 指导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省委“两创”总战略,紧紧抓住海洋经济发展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机遇,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以空间优化为手段,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大设施和产业项目为抓手,以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完善为支撑,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道路,力争用10-15年时间,把平阳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支柱产业明晰、城乡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滨海新区。2.2
10、 功能定位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核心区。紧扣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以昆阳、鳌江为主体,夯实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整合周边乡镇,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构建中等城市框架,担当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作用;依托鳌江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和昆阳、鳌江等新区建设,突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要素配置等城市功能,形成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温州南部新兴产业区。综合利用沿海地区的经济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紧抓长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所带来的产业体系重构机遇,积极承接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转移,选择性培育一批附加值高和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衔接鳌江流
11、域中心城市建设,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培育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科技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发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和生态农业,努力培育一批新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温州南部地区新兴的产业高地。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激发全县人民创业创新士气,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有利于开拓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发展渠道,可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融入到沿海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当中;而且,沿海地区人口集聚,可缓解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压力,改善县域发展环境,加速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民营经济创新试验区。利用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重点镇体制改革
12、、投融资体制改革、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等体制机制改革,使沿海产业带成为创业活力更足、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环境更优、体制机制领先的发展新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区。着重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继续保持经济与人口的合理集聚和适度扩张,避免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合理保护水网、湿地、山体等生态敏感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城镇绿化体系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2.3 基本原则基础先行,要素保障。学习发达地区沿海产业带开发先进经验,加快西湾(墨城)围垦和宋埠-西湾围垦,以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为先导,夯实产业带发展平台。积极构
13、建以昆阳、鳌江为核心,覆盖周边乡镇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包括以平阳港区、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及复线、温州绕城高速南线、104国道、滨海大道等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以500千伏南雁变、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县城区片珊溪引供水、昆鳌污水处理厂等重大设施为主的基础要素保障体系。产业培育,集群发展。立足平阳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加快平阳沿海地区的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集聚培育机械装备、家具家饰、塑料包装等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农副产品加工、服装服饰、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不锈钢及其制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注重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科技教育、商务会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配套,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
14、休闲和生态农业,培育一批规模经济显著、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重点突破,全面带动。科学筹划沿海地区远景战略目标,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功能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项目,争取在城乡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培育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成为县域发展的增长极。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合理参与平阳沿海产业带建设,努力增强沿海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全面带动县域发展。区域联动,城乡统筹。衔接温州大都市区和温州南部城镇群建设,按照平阳沿海地区要形成网络化城镇密集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挥中心城区集聚人口、技术、资金等先进要素的功能,以城带乡、以乡促
15、城,以沿海带内陆,推进跨区协作,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合理保护,集约开发。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科学合理规划,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人口与经济总量控制目标,以及产业发展和城镇布局思路,科学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做到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2.4 发展目标1近期(20082010年):整合协调、起飞发展。基本形成政策体系完善、规划协调配套的建设机制,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顺利实现起飞发展。到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35亿元,年均增长12.5%;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年均增长13.5%
16、;总人口50万,城镇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60%;累计新增建设用地200公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20亿元;工业单位用地投入达2000万元/公顷,单位用地产值达4000万元/公顷;耕地面积约9800公顷;万元GDP能耗约0.55吨标煤;COD排放量低于1410吨;SO2排放量低于109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3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2中期(20112015年):快速推进、初显成效。基本建成以甬台温高速复线、滨海大道为纽带的道路交通体系,给排水、电网架构和通信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区和城市功能区基本成型。到2015年,
17、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48亿元,年均增长13%;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年均增长15%;总人口55万,年均增长2%;城镇人口37万人,城镇化率68%;累计新增建设用地950公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50亿元;工业单位用地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公顷,单位用地产值达6000万元/公顷;耕地面积约9400公顷;万元GDP能耗约0.55吨标煤;COD排放量低于1200吨;SO2排放量低于93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3远期(20162020年):稳步推进、基本成型。基本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科技创新支撑有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临港产业
18、密集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区。到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亿元,年均增长12%;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亿元,年均增长14%;总人口60万人,年均增长1.8%;城镇人口45万人,城镇化水平75%。表2-1 平阳县沿海产业带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 位2007年现状值2010年2015年2020年指标属性经济规模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约95135248440预期性工业总产值亿元239.53507001350预期性总人口与城市化总人口万人43.6505560预期性城镇化率%55606875预期性城镇人口万人25303745预期性投入产出新增建设用地公顷/200950850预期性全社
19、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120(3年)350(5年)500预期性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效率万元/人25.5325070预期性单位工业用地投入万元/公顷/200030004500预期性单位工业用地产值万元/公顷/400060009000预期性资源环境耕地面积公顷9992980094009400约束性万元GDP能耗吨标煤0.650.580.530.5约束性COD排放总量吨1556141012001000约束性SO2排放总量吨12061090930800约束性工业用水重复率%/355060预期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约45607080约束性注:2007年现状总人口为户籍人口,而2010年和2015年
20、规划总人口为常住人口(包括暂住3个月以上人口)。第三章 空间开发格局3.1空间开发战略1促进“北接南联东拓西领”。北接温州大都市区,南联温州南部城镇群,东托海洋经济空间,西领县域经济发展,融入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北接”:北接温州大都市区。顺应温州大都市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104国道沿线乡镇和榆垟、宋埠、西湾等沿海地区开发,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尽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南联”:南联温州南部城镇群。优化以鳌江、昆阳为核心,覆盖钱仓、萧江和西湾等乡镇的空间开发结构,突出重点服务业集
21、聚区和工业功能区建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联合苍南共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科学规划周边特色强镇或小城市建设,优化产业与城镇布局,促进人口有序集中,统筹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优化温州南部城镇群空间结构。“东拓”:东拓海洋经济空间。加快西湾(墨城)围垦、宋埠-西湾围垦工程和甬台温高速复线、滨海大道等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推动围垦区迅速形成可建设用地,夯实海洋经济发展平台。以岸线、景观、海洋生物等海洋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滨海地区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南麂及周边海域开发,壮大滨海旅游和海洋生物等资源开发为主的海洋经济。“西领”:
22、西领县域经济发展。加快57省道复线和昆阳至水头等交通干线的改扩建,畅通沿海产业带与平阳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发展建设的联动能力,促进县域资源要素整合开发和优化配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开发要突出新兴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培育和皮革制品产业升级,以及水头、腾蛟等重点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功能培育,实现与沿海产业带城市功能与产业经济的互补、互动发展;同时,中西部地区要强化农业基地建设和南雁风景区等生态开发,融入以沿海地区为主体的优势农产品产供销体系和旅游产业发展体系。2、实现“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以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规划建设
23、一体化和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统筹城乡发展机制,推动沿海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优化工业区布局和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旅游休闲业为重点,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全面抓好城乡规划布局调整,推动昆阳、鳌江、郑楼-宋桥、萧江-钱仓、宋埠-榆垟等重点城市(镇)和中心村、农村新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城市(镇)为核心,覆盖周边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配置工程,加快校网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文化、体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布局,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医疗、养老、社会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阳 沿海 产业 实施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