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桂办发201417号)精神,为推进全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制定本标准。一、示范区土地利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保护耕地,不存在各种圈地、滥占耕地以及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等行为。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存在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二、示范区具有专门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规划和方案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一)有总体规划,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与县域社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布局合理
2、,定位准确。(二)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符合生态循环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可操作性强;综合区内主导产业区块优势特色明显;养殖区位于禁养区外,实行生态循环。(三)投入产出效益良好,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当地政府有必要的配套政策。三、 示范区建设主体清晰,管理部门明确,内部制度健全。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运行顺畅有力、经营状况良好。 (一)创立注册商标与品牌。示范区内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要求,主导产业产品实行统一品牌。(二)规模经营水平较高,实行生产、加工、营销联动,示范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
3、现订单生产80%以上。(三)示范区内耕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或主导产业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品、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达80%以上,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占总规模的90%以上。林地流转率或集约化程度30%以上,林业专业化服务50%以上。 四、示范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种植业示范区应具备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设施,养殖业示范区应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综合型示范区生产区、加工区、服务区布局合理。 (一)示范区区内外道路畅通,主干道和辅助道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各区块沟渠路等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其中林区主干道和辅助道基本满足生
4、产需要,畜牧业区块符合动物防疫隔离条件。(二) 种植业示范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有农作物采后处理场地等配套设施。1、 蔬菜园艺示范区建有相应的农资贮藏库、集约化育苗中心、采后处理中心、检验检测室和档案室,并根据需要建设展示平台,肥水一体化生产比例占70%以上,集中育苗生产比例占80%以上;田间生产操作道路面硬化;育苗、耕作、移栽、灌溉、病虫防治、分级包装、保鲜贮运等装备配套;标准化大棚、避雨栽培等排列布局规范整齐。2、食用菌示范区配套菌种研发中心、制种车间、温控栽培车间、自动灭菌设备、废菌包处理车间、加工配套设施等。3、茶叶示范区耕作规范化,修剪基本机械化,生产茶园病虫防治设施先进齐全
5、,加工标准化、清洁化,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加工设备先进。4、果树示范区喷滴灌、标准大棚、棚架、杀虫灯等生产设施先进,避雨栽培设施规范整齐;加工厂房配备自动选果机、果品保鲜冷库等先进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设施设备。5、花卉苗木示范区合理配置温室、大棚、遮荫棚和喷滴灌设施等,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万平米以上。(三)养殖业示范区主要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设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备,沼气及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配套齐备并运转正常,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测设施齐全。畜禽排泄物原则上按照农牧结合要求做到就近消纳,排泄物处理与利用率达95%以上。(四)水产养殖示范区管理设施具备“三室一库”
6、。办公室、检测室、档案室设施设备完善,有仓库和单独配置的药械房。生产设施具备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养殖塘、网箱等基础设施,进排水独立,生产所需渔业机械齐全、足量;养殖区应配有占总养殖面积5-10%左右的蓄水池、净化设施及废水处理系统,养殖废水排放需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五)休闲农业示范区所需用地、排污、卫生、安全等符合有关规定,实行农旅融合发展,按照3A级以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准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准进行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水、电、路、气、讯、排污、停车等基础设施完善,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达到3星级酒店基本标准。五、示范区具有较完善的标准化
7、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人文内涵、安全生态的知名品牌。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培训制度。示范区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率达到100%。(一)种植业示范区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100%,主推技术指导覆盖率100%,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100%,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100%。新建茶园无性系良种率100%。食用菌原料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对林木资源的依赖程度逐年下降,畜禽粪、桑果枝条、稻草及其它农作物残料与菌糠二次利用的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花卉苗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二)养殖业示范区普遍采用高效生态养殖模式,饲养品
8、种统一,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100%。养殖档案记录齐全,并建立饲养管理、动物防疫、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监管等为主体的追溯体系,粪污、病死畜禽(水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六、示范区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示范区集聚。生产科技水平处于当地领先水平,有相应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区。具备长期经常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的设施和人员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一)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引进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
9、才。主要从业人员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技培训制度健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三)示范区种苗统供、良种覆盖率基本达100%,主推技术基本普及,实现病虫害防治专业化。农作物单产和畜禽个体生产能力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 (四)至少有1家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教育或技术推广单位作为示范区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或依托单位。 (五)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实行首席农技专家负责制度,各产业区块责任农技员到位、工作任务量化到人。 (六)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达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并建立可追溯制度。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农药、化肥、药物等投入品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产品质量安全、产销
10、信息网络等设施配套建立。七、示范区规模与生产条件、环境承载能力、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相匹配,处于自治区前列。示范区核心区的规划建设面积一般连片3000亩以上,拓展区5000亩以上,辐射区10000亩以上。 (一)种植业示范区相对集中连片建设。(二) 养殖业示范区建成后区内常年存栏生猪2万头以上,或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蛋禽存栏10万只以上、肉禽出栏50万只以上。(三)综合示范区可合理配套畜牧业、渔业和食用菌等产业。按照种植业消纳能力,合理配套规模适度的畜禽养殖场,畜牧业单个功能区块为:生猪存栏3000头以上,或奶牛250头以上、蛋禽存栏3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20万羽以上,食用菌单个功能区块规模
11、为200万包(棒或平方尺)以上,渔业单个功能区块要求规模在1000亩以上。 八、示范区主导产业明确,体现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延伸示范区产业链,拓展示范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示范区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九、示范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较高,符合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要求,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十、示范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引领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较强。 (一)示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比周边高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市、区)平均高20%以上。辐射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拓展区和辐射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市、区)平均高10以上。 (二)示范区建设推动集约化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机会的促进作用,对区域未来发展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通过示范区建设,广泛推广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和节水灌溉等生态经营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有效减轻面源污染。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发挥了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