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二OO九年七月目 录1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11.1 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11.2 规划期限11.3 规划发展目标11.4 产业导向11.5 功能区布局21.6 用地规划21.7 产业布局规划31.8 道路系统规划41.9 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41.10 环境保护规划51.11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61.12 分期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规划72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现状82.1 入园项目基本情况82.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82.3 环保搬迁情况82.4 产业集聚区现状及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2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
2、对策措施134 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14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186 规划实施的承载力分析197 规划选址及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207.1 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207.2 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208 集聚区环境准入条件21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210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310.1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2310.2 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调整2410.3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410.4 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2611 总体评价结论28附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位置及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1 宜阳县产业集聚
3、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1.1 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宜阳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位于县城东部,为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用地分布于洛河两岸,总规划用地面积11.96km2。洛河北区西起龙羽宜电西侧无名沟,东至寻村镇黄窑村西200m,南临洛河,北依香鹿山,规划面积6.68km2;洛河南区西起城关乡高桥村,东至城关乡杨店村,北至洛河南岸,南到洛宜铁路南,规划面积5.28km2。1.2 规划期限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1.3 规划发展目标(1)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1.96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
4、78km2。 (2)人口容量至2020年,规划安置人口3.86万人,包括规划范围内村庄居民安置和集聚区就业人口安置。(3)经济目标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把集聚区建成以高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使入驻企业达70家以上,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利税70亿元,成为带动宜阳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总引擎。1.4 产业导向(1)以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同时兼顾一类工业的 “高新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以高新产业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紧邻洛阳市洛南新区及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利用洛阳市科研院所及科研开发的优势,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的发展,
5、走依靠科技发展的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产业集聚区发展初期,考虑多种产业多样发展的可能性产业集聚区初期发展带来招商引资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较大,往往是企业主导型,而非产业集聚区主导型和规划主导型。规划建议只要是在产业规划原则的大框架下,可以允许产业适当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像装备制造业、硅产业、铝产业、镁产业、化工、新兴建材等产业。(3)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区特色工业产业依托现有工业企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产业,重点培育现有竞争优势产业,挖掘潜在优势产业,力争形成以硅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兴建材产业为特色的、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走规模化和集群化的道路,树立产业集聚区自己的品牌。
6、1.5 功能区布局产业集聚区七个功能区布局为:一类工业产业区以一类工业为主,位于产业集聚区北区西部、李贺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附近及沿洛河两岸,体现产业集聚区形象的窗口。二类工业产业区以二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主要位于北区用地东部李贺大道北侧及南区中部安虎线南侧。三类工业产业区主要为已入驻的三类工业,主要位于北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南区南部。该类产业对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和污染,且已布置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仓储物流产业区北区位于用地东部,产业集聚区对外交通道路李贺大道北边,靠近洛阳市区方向;南区位于创业路和洛宜铁线交叉口,方便物料的转运,为产业集聚区提供货物周转用地。三产产业区位于洛河南、北两
7、岸,主要为住宅产业、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等用地。混合产业区位于南区创业路东侧。考虑地块位置的特殊性,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留下较大的灵活空间。配套产业区指产业集聚区规划的供电、邮电等市政公用设施。1.6 用地规划集聚区用地规划为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用地。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和规划范围内用地情况,规划有混合用地和预留发展用地。混合用地,即根据将来发展情况可以规划为或商业、或居住、或工业用地。用地北部受地形限制规划为预留用地,将来可发展一类工业。用地平衡见表1-1。表2-1 用地平衡表分类代码用地名称规划2012年规划2020年面积(hm2)比例(%)面积(
8、hm2)比例(%)R居住用地-98.298.34R2一类居住用地-98.29C公共设施用地0.530.1520.711.76C1行政办公用地0.53-0.53C2商业金融业用地-12.35C3文化娱乐用地-3.21C4体育用地-2.24C5医疗卫生用地-2.38M工业用地209.4859.60634.9453.89M1一类工业用地30.23-129.95M2二类工业用地55.39-123.90M3三类工业用地123.86-381.09W仓储用地6.121.7413.021.11W1 普通仓储用地6.121.7413.02T对外交通用地20.265.7623.011.95T1铁路用地-2.75T
9、2公路用地20.2620.26S道路广场用地24.997.11137.9311.70S1道路用地24.99134.83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3.10U市政设施用地0.160.058.310.71U1供应设施用地0.166.96U3邮电设施用地-1.35G绿地54.2215.43180.1015.29G1公共绿地0.4831.45G2生产防护绿地53.74148.65H混合用地-26.212.22预留发展用地35.6910.1635.693.03建设总用地351.451001178.21100E水域和其他用地0.2217.79E1水域0.228.19E7弃置地9.609.60规划范围总用地361
10、.271196.001.7 产业布局规划产业集聚区内产业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产业,各产业布局为:一类产业:位于一类工业用地,布置在产业集聚区北区西部、李贺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附近及沿洛河两岸,用地内均考虑建设24层标准厂房,形成标准厂房区,成为产业集聚区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二类产业:位于二类工业用地,布置在产业集聚区北区用地东部李贺大道北侧及南区中部安虎线南侧。对环境有一定的干扰和污染,以二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可以允许多种产业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像装备制造业、硅产业、铝产业、镁产业、化工、新兴建材等产业。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以高新产业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类产业与其它用地之间利用
11、绿化带隔离。三类产业:主要为已入产业集聚区的三类工业,位于北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南区南部。该类产业对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和污染,且已布置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于这些已经入产业集聚区的三类工业,应加强对三类产业区的环境保护和控制,并加快这些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升级换代,力争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1.8 道路系统规划以产业集聚区内的对外交通道路李贺大道、安虎线和产业集聚区主干道创业路构成“”字形基本骨架,结合保留已建及拟建的部分路网,形成“”字形+“四纵六横”的主次干道系统。四纵龙羽西路、创业路、寻石路、东一路;六横北环路、滨河一路、滨河三路、南区滨河路及焦枝铁路洛宜支线两侧道路。1.9 绿地系统与景观
12、规划1.9.1 绿地系统规划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点状绿化主要为各企业内部车间周边的绿化布置;线状绿化主要为产业集聚区内部道路两侧规划的生产防护绿地;面状绿化主要指未来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处规划的人工湖及沿洛河规划的滨河绿地,还有用地内的自然冲沟。1.9.2 景观结构规划主要景观轴:沿李贺大道、安虎线和创业路作为产业集聚区的主要景观轴,重点加强沿路绿化隔离带和景观的美化靓化,成为展示产业集聚区形象的重要窗口。核心景观区:沿洛河及两侧规划的滨河公园建设产业集聚区核心景观区,突出强调产业集聚区独特的现代化气息。景观带:沿产业集聚区用地范围四周及道路两侧形成的生态绿化隔离带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景观带
13、。景观走廊:沿集聚区内的四条渠系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水系景观走廊,成为产业集聚区独具特色的景观要素。景观节点:在产业集聚区内形成三处景观节点,突出强调产业集聚区独特的景观特色和现代化气息。标志性景观节点位于创业路沿洛河处,次要景观节点位于创业路和李贺大道、安虎线交叉口处。1.10 环境保护规划(1)大气环境保护规划产业集聚区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对单位产值能耗较高的产业进行限制,并对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模进行综合平衡。鼓励引进单位产值能耗相对较低,容易采用清洁能源的产业类型。严格执行产业集聚区规划和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进入产业集聚区的工业企业,凡是对环境空气有污染的,必须采
14、取严格的环保治理措施,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必须要求其限期治理。工业园区管委会必须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各企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正常运行,避免非正常或事故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村庄、居住区等敏感目标造成污染。加强产业集聚区环卫设施建设,及时清扫路面,并在干燥风大天气条件下增加洒水次数,运输沙石、垃圾的车辆应加盖篷布或密闭运输,以减少二次扬尘。大力发展植物净化。在产业集聚区内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绿化隔离带建设的同时,尽量对可利用地(如屋顶、沟边等)进行绿化,增加绿地面积。(2)水环境保护规划产业集聚区内形成完整的排水管网,入区企业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产业集聚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各企业自行处理达到三级排
15、放标准后再通过管网输送到北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企业,必须要求其限期治理。(3)声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噪声控制小区。建立噪声敏感控制区,积极采取降噪措施,使噪声功能区达标。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将直接导致交通负荷的增加。为此,产业集聚区近期应尽快进行李贺大道的改造,同步建设道路绿化隔离带,缓解交通噪声污染。产业集聚区内主要交通干道的车速应控制在5060km/h,尤其是李贺大道集聚区段的车速要控制在50km/h。合理布局,利用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减少高噪声源对外环境的危害。禁止高噪声企业进入产业集聚区,凡进入集聚区的工业企业必须控制其设备噪声达标。加强建筑施工的管理,产业集聚
16、区应加强各施工场地的环境管理,对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高噪声设备要置于临时专用机房内,以隔声降噪,减轻对声环境的影响。同时要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禁止夜间进行施工作业。(4)固体废物环境保护规划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以进行回用或填埋处理,并逐步提高综合利用率。按照方便收集、清运的原则,在产业集聚区内设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后运往宜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1.11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11.1 给水工程规划用水量预测:根据规划的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及国家相关用水指标标准,预测工业园区用水量近期近期7.11万m3/d、远期21.58万m3/d。水源:宜阳县北城区市政供水,以第三水厂为主,洛河北水厂为辅,两自来水
17、厂联网供水。1.11.2 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量预测:预测废水产生量为近期5.69万m3/d、远期17.46万m3/d。污水系统规划:各企业废水经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依自然地形自西向东、自南、北向中间汇集排入集聚区外宜阳县规划的北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雨水规划:根据集聚区地形,雨水采取分区排放方式,分别依自然地形,汇集至洛河沿岸最低处排至洛河。1.11.3 电力工程规划用电负荷预测:近期12.05万kW、远期37.35万kW。供电设施规划:规划5座35kV开关站,35kV线路供给各用电单位,各用电单位可采用箱式变电所供电。
18、1.11.4 燃气工程规划燃气由集聚区内正在建设的滨河路和建业南路交叉口西北侧的天然气储备站供应。气源近期来自山西压缩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宜阳支线完工通气后,使用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1.11.5 供热工程规划集中供热热源为集聚区内龙羽宜电热电厂,规划方案预测产业集聚区供热负荷为167.5MW。1.12 分期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规划1.12.1 分期实施情况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9-2012),北区李贺大道以北,用地面积3.61km2,其中已建、拟建面积1.42km2;第二阶段(2013-2015),北区李贺大道以南、洛河以北区域,用地面积3.07km2,其中已建、拟建面积0.16k
19、m2;第三阶段(2016-2020),南区,用地面积5.28km2,其中已建、拟建面积0.93km2。1.12.2 近期建设规划近期规划年限为2009-2012年,到2012年末,建设用地3.51km2, 主要为李贺大道以北区域。近期建设以已入集聚区在建及拟入集聚区备建项目为重点,同时塑造产业集聚区形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完成的主要任务如下:(1)加快已入产业集聚区在建及拟入产业集聚区备建项目的建设进度;(2)加强李贺大道沿线的绿化景观建设,初步塑造产业集聚区形象;(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业集聚区道路建业路、兴业路、未来大道等的修建、产业集聚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入产业集
20、聚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4)加强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规划的北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2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现状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前身为宜阳县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于2006年6月开始建设,对洛河北区进行开发。2008年12月,宜阳县工业园区更名为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包括洛河北区和洛河南区两个片区,洛河南区规划第三阶段实施(2016-2020)。2.1 入园项目基本情况至2008年底,集聚区入驻工业企业33家,其中既有工业企业6家。集聚区已建项目15个、在建项目11个、拟建项目4个。产业集聚区既有和已建项目基本情况见表2-1、在建和拟建项目基本情况见表2-2。2.2 基础设施
21、建设情况(1) 供排水现状及建设情况管网建设:产业集聚区新建道路沿线供水、雨水、污水管道进行了铺设。但是,目前李贺大道南、北集中供排水管网尚未连通。用水情况:集聚区内龙羽宜电和骏马化工生产用水为地表水渠供水,其他企业用水为自备地下水井供给。排水情况:龙羽宜电废水通过先锋渠排入洛河,骏马化工废水通过利济渠排入洛河。其他企业废水多为生活污水,各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或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2) 供热、供气建设情况供热:龙羽宜电已实现热电联产,由于集聚区供热管网尚未建成,龙羽宜电仅能向附近的电厂粉煤灰砖厂和天河钨钼供热。供气:宜阳县华谊天然气利用工程位于集聚区洛河北区建业
22、路和滨河三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处,一期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09年10月建成投用。2.3 环保搬迁情况洛河北区昇扬硅业项目涉及的后庄4户居民环保搬迁已实施完成。洛河南区骏马化工1000m卫生防护距离内的高桥、东店的部分居民和厂区西居民区环保搬迁方案工作已制定,尚未实施搬迁。同力水泥500m卫生防护距离的河下和杨店部分居民环保搬迁资金已发放,但居民尚未搬迁。表2-1 产业集聚区既有和已建项目基本情况产业类型企业名称产品及生产规模行业类别备注装备制造业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铸件31000 t/a普通机械制造业环评批复,试生产洛阳英达铸锻有限公司钢铸件6000t/a金属制品业环评待批洛阳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阳县 产业 集聚 总体 发展规划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