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宁夏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夏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我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全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
2、民增收为核心,以抢抓机遇和加快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为“十二五”规划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1、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预计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比“十一五”预期指标增加9.1亿元,增长5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比“十一五”预期指标增加2250元,增长36.8%。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总产保持在20万吨以上,肉、蛋、奶和水
3、产品产量分别为1.1、0.85、和4.1万吨,比“十一五”预期指标分别增长9.1%、74.1%和3.9%。2、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4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21.3万吨。粮食产业集中度达90%以上。中储粮西安分公司银川直属库、贺兰县精品农业服务公司等企业在“黄河金岸”沿线土地流转8万亩,建设优质稻基地10万亩,与沿河20个村社签订优质粮订单15万亩。全县瓜菜面积2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6.5万亩,千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13个,其中:新平万亩设施蔬菜园区被列为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化园区。目前,已形成了春提前、夏推开、秋延后、冬产鲜的均衡生产格局,并形成了一些规模
4、连片专业生产区,如:金贵螺丝菜、经济桥黄瓜、五星茄子、张亮香瓜、银河韭菜、丁北西芹等。生产的鲜菜除满足银川市场外,还远销华南、华东及河南、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省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被自治区列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项目试点县”。荣获第七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区”。被中国特色之乡组委会评为“中国西部四季鲜菜之乡”。全县农民收入的30%来自蔬菜产业。全县开发水产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名优水产品养殖达5.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4万吨,水产业产值1.94亿元
5、,水产养殖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和银川地区的二分之一,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近82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以宁夏明旺乳业、塞尚乳业、伊顺集团为龙头,依托信旺、洪广营农林生态养殖场等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加快奶牛“出户入园”工程,奶牛出户入园率达到95%。发展信旺、洪广营农林生态园4个千头以上的信息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发展享利、燕赢等18个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园区。目前,全县奶牛存栏1.5万头,奶产量38626吨。3、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区级龙头企业9个,市级龙头企业28个。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56.8万吨,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7.5%,
6、比去年增长12.5%。加工产量32.69万吨,总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67.4,营业收入10.7亿元,利润总额6394万元,上交税金6687.6万元,从业人员3870人。德胜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中储粮、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公司、敦煌种业、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公司、宁夏明旺乳业公司、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西夏嘉酿啤酒公司等一批技术装备先进、带动能力强、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支柱型龙头企业集群。4、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县拥有农业科研、推广服务机构17个,农技人员165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1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5人,林业技术人员
7、22人,农机等技术人员30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36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1人。县内拥有自治区原种场、自治区水产研究所、自治区四正生物有限公司等区级农业科研机构,通过深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按照“一个示范点一个合作社、一位首席专家、一个技术团队”的思路,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团队,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院县共建,实施重点对接项目30个。探索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新机制,选拔农业科技人员驻点承包30个示范园区,全县新品种、新技术到位率达到80%以上,科技入户率达8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5、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全县现有各类
8、农业机械2.56万台,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达到1.92万台,各类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000余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5万千瓦,三大粮食作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79%,机械平整及机耕水平达99%,机械播栽作业水平达到72.6%,机械收获水平达58.8%,处于全区领先水平。设施农业圈帘机、小型旋耕机等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机械化率达75%以上。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及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9、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科技支撑、综合配套、机制创新“五大要素”,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打造提升优质粮、蔬菜、水产、畜牧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贺兰打造成为农工贸衔接、产供销一体化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二)战略目标农业综合经济指标。到2015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57万亩,其中土地流转15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35亿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处于西北领先水平。2、粮食产业发展目标。到2
10、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28万吨。粮食高产创建面积20万亩,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80%以上,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5%以上,粮食商品率突破80%,粮食加工率达到90%以上。完成土地流转10万亩。3、特色产业升级目标。到2015年,蔬菜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露地瓜果蔬菜2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30万吨,蔬菜总产值达到13亿元,蔬菜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以上。建成全区设施农业大县,着力打造西部“四季鲜菜之乡”。发展精品渔业养殖1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8万吨,建设高标准观光休闲渔
11、业基地30处,巩固提升西部渔业第一大县地位。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建设全区优质奶源基地县。4、农业科技进步目标。到2015年,农业综合科技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9年的56.8%提高到70%;小麦、水稻、玉米再一次实现品种更新换代,优质化率达到98%以上,平均单产分别由2009年的314公斤、548公斤、466公斤(套种)提高到400公斤、650公斤和600公斤;水稻、小麦全部实现机收机种,玉米基本实现机收,三大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2009年的72%提高到85%以上,成功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动植物良种及先进技术的覆盖率达到100%,85%以上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农
12、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50%以上。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技术支撑体系完备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把我县建设成为引领周边,辐射全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县。三、主要任务规划期内,依据贺兰县优质粮食、蔬菜产业、奶产业、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完善体系、夯实基础”的整体思路,着重抓好以优质粮为主的“一优三特”产业,以建设30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力实
13、施品牌战略,通过行政、市场等手段,统一品牌,统一注册、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着力打造“清真”、 “优质”农产品高端有机品牌,着力提高贺兰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一)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在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上实现新突破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末级渠道节水改造砌护等工程,继续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灌排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重点支持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安全饮水、“一池三改”、循环经济示范村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切实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
14、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优质粮食高产示范区、蔬菜示范区、水产养殖基地、奶牛养殖园区实施道路配套硬化工程,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林业、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合理免耕轮作,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3、积极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区,争取国家购机补贴项目,加快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
15、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1、加大投入,强基固本。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每年增长20%以上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每年基本投入1亿元以上。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奖补。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投资公司的作用,政府担保融资信贷用于现代农业建设重点项目,每年信贷额度在1亿元以上。鼓励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培育2个村镇银行,每年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在1亿元以上。2、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为目标,促进农民变市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贵、
16、立岗、洪广和常信4个小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力和承载力,未来五年每个小城镇人口达到1万人以上。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农民进城镇安家落户并稳定就业,对进城农户全部免费进行就业培训,每年有20%的农户转移进城,2015年城镇化率达50%以上。加快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进城镇农民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就医、务工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3、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允许进城农民保留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鼓励其将承包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建设10个社区化管理的中心村,按一村一特、一村一专的原则,统一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建成现代农业专业村、示范村。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经济
17、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以农民土地入股、租赁、转让等形式开展现代农业经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201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亩。4、强化保险,确保投资安全。对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种养业,政府拿出投保额度的5%予以保费补贴,一律强制入保,确保农户投资安全,园区、设施园艺和种养业投保率达到100%。5、转变方式,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打破传统农业格局,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扶持政策、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物流体系”的思路和“一个园区一个建设方案、一个发展目标、一个技术团队、一个专业合作社”的要求,推进“一优三特”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重点打造提升30个现代农业核心
18、示范园区,将其建设成为示范全区、引领西北的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区。(三)做大基地,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上实现新突破。1、现代优质水稻示范区建设内容: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为核心,以中储粮和全县优质水稻产销合作社为龙头,建设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9万亩。加快粮食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引进和地方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到2015年,建立水稻种子繁育专业村1个,落实繁种基地1万亩,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基地15万亩,全县水稻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90%以上。重点片区:以
19、黄河金岸万亩优质水稻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金贵镇关渠村中储粮优质稻生产基地、立岗镇通义村中储粮优质稻生产基地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金贵镇新渠村、潘昶村、联星村、汉佐村;立岗镇通义村、永兴村、星光村、先进村;常信乡新华村、新民村、四十里店村、团结村、丁北村;洪广镇高荣村、北庙村等重点水稻种植片区。主攻环节:(1)加快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选育,主推宁粳43等高产、优质品种。示范区主导品种推广率100%。(2)旱育稀植技术; (3)全程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激光整地、工厂化浸种催芽、大棚育苗、精量播种、秧田微喷、秧田调温、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作业。(4)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专用配方肥应用率10
20、0%;(5)核心示范区全部实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中储粮、精品农业服务公司、广银米业有限公司、金穗米业有限公司、永利粮油有限公司、唐徕米业有限公司、金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玉塞旺米业有限公司、生瑞粮油有限公司等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优质大米专业市场;(3)着力提升团结粮食产销合作社、精品稻麦产销合作社、金穗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农丰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科丰种子产销合作社等8家优质水稻产销合作组织。基地示范: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洪广镇各建一个万亩示范区、一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和3-5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带动建设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
21、基地19万亩。种子繁育:依托自治区原种场和宁夏科丰种子有限公司等制种企业,在立岗镇建立水稻种子繁育专业村2个,落实繁种基地2万亩。(2)现代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内容:以长湖村石磨面粉厂和优质小麦产销合作社为龙头,以沿黄汉延渠系麦套玉米和冬麦北移片区为重点,扩大冬麦种植面积,辐射带动全县小麦提质增效。到2015年,全县完成冬麦北移高产示范及后作复种高效作物基地15万亩,占小麦面积的80%以上,带动全县大面积粮食均衡增产。建立小麦种子繁育专业村1个,落实繁种基地1万亩,小麦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85%以上
22、。重点片区:以金贵镇雄英村、立岗镇兰光村、常信乡新华村等万亩冬麦复种秋菜标准化园区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金贵镇银河村、联星村、红星村、银光村;立岗镇金星村、银星村、兰星村;常信乡张亮村、新民村、四十里店村;洪广镇洪西村、高荣村、新民村等重点片区。主攻环节:(1)在品种布局上,以宁春4号、宁冬10号、宁冬11号品种为主。(2)在技术模式上,大力推广小麦套种三行玉米带型、冬麦复种蔬菜高效益和冬麦复种青贮玉米粮饲结合模式。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长湖嘉禾、格瑞迎春面粉、精品农业服务公司、永利粮油有限公司等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面粉加工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优质面粉专业市场;
23、(3)着力提升精品稻麦产销合作社、金穗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农丰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科丰种子产销合作社、金旺优质稻麦主销合作社等5家优质水稻产销合作组织。基地示范: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各建一个万亩冬麦示范区、一个千亩麦套玉米超高产示范片和2-3个百亩麦套玉米核心示范区,带动建设冬麦北移种植15万亩。种子繁育:依托自治区原种场和宁夏科丰种子有限公司等制种企业,在立岗镇建立小麦种子繁育专业村1个,落实繁种基地2万亩。(3)现代优质玉米示范区建设内容:以敦煌种业为龙头,以汉延渠系麦套玉米和冬麦北移片区为重点,积极扩大单种玉米面积,建设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全县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在金贵
24、立岗常信洪广建成5万亩“两茬平作”青贮玉米带,玉米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85%以上。重点片区:以立岗镇银星村、金贵镇联星村、南梁台子农牧场、洪广镇金鑫村为万亩高产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洪广镇玉米重点片区。主攻环节: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重点推广正大12号、宁玉309、宁单11号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2)单种玉米要扩大面积,合理增加密度,选用粮饲兼用的高产品种,增施有机肥,灌好“三水”,追好“三肥”。套种玉米主推适宜小麦机收的吨粮带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贺兰县 现代农业 发展 十二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