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doc
《凉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凉州区2013年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凉州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稳定提高玉米供种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玉米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玉米种子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任务,稳定农户与企业关系,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严格保护,不断提高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全面提升我区农作物种业实力和发展水平,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二、目标任务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
2、生产”的总体要求,建立 “公司+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制种大户+基地”、“公司+农场”等新型基地集约化模式,有效提高制种基地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2013年,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示范基地5万亩。三、基本原则1、优化布局。根据我区玉米制种生产情况,选择优势核心制种区域,统筹布局,建设高标准制种田、种子加工设施和基地配套监管与服务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的基地格局。2、提升产业。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通过加工能力建设,提高商品种子质量水平;通过监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监
3、管能力,增强支撑单位科研能力。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制种产业升级的有效推动。3、建管并重。加强机制创新,规范产业经营模式,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理顺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引导规划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目标、责任、激励、追究制度并存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质量管理措施,实现从种子的生产到终端用户全程质量监控,确保生产用种质量安全。4、保护生态。根据我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乏现状,基地建设要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制种基地的建设规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灌溉制度和灌溉定额的确定要服从相关
4、规划的有关要求,确保生产基地可持续发展。5、集约资源。凉州区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作为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管理的大中型灌区、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规划、小型农田水利、种子工程等建设项目,整合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制种企业、制种合作社、制种大户要深度参与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土地流转、长期租用等方式实现对种子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四、区域布局2013年确定双城、洪祥、四坝、东河、清源等乡镇和黄羊河农场等优势区域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确定武威市敦煌种业种子公司、北京德农种业武禾分公司、武威新一代种业有限公司、武威市武科种业有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武威分公司、武威豪威田园种业公司
5、、武威甘鑫种业有限公司和黄羊河集团种业公司等8家种子企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协建单位,建立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5万亩。其中:洪祥镇0.8万亩,双城镇0.8万亩,东河乡0.6万亩,四坝镇0.5万亩,清源镇0.5万亩,黄羊河集团农场1.8万亩。五、重点工作(一)强化制种全程管理,促进基地关系稳定1、管基地准入。严把企业准入关,扶持优势企业,淘汰代繁小企业;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入股、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大幅度压缩企业数量。严格落实制种基地准入制度,对于个别恶意违反合同的制种基地,要取消其制种资格。2、管基地落实。管好制种企业与农户签订制种合同的过程。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的组织协调作用,自上而下指导协
6、会组织统筹划定制种区域范围,做到“一村一企一品种”;鼓励基地村与实力强的大企业签订长期制种合同,建立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逐步解决企业和基地关系不稳及部分基地一年一洗牌的问题。3、管田间质量。强化种子生产田抽检,解决隔离区域不达标及去雄不彻底等问题;抓好生产品种真实性检查,逐步解决无证生产和套牌侵权问题。4、管种子收购。建立农业、种子、法院、工商、公安等部门联打联防机制。加强村头路口设卡堵查和基地巡回检查,逐步解决抢购套购种子问题。强化收获后种子质量抽检和企业督查,杜绝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确保种子质量安全。(二)依法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基地规模化1、建全土地流转机制。在确保基地稳定的基础上,完善土
7、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促进土地流转的支持政策和管理机制,大力推动种子基地向大户、向合作社、向企业流转,强化对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2、扶持企业建立自有基地。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土地流转,建设自主制种基地,引导企业加大对基地的投入和管理力度,提升制种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种质量和土地报酬率。3、建立制种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公司+种子协会+制种专业合作社+制种农户”的玉米制种模式,组建乡(镇)玉米制种协会和村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2013年,在实施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的乡镇试点,每个乡镇成立1-2个基地村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集中土地建立制种基地,接受企业订单从事种
8、子生产,进而向合作社专业化生产发展。(三)加强田间工程建设,促进基地标准化1、开展土地平整和培肥。以30亩或60亩为一单元,开展田块调整和田块平整,以适合机械化操作。2、建设农田节水设施。推广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技术,实现精准施肥和标准化管理,建立高标准玉米种子田。完善灌溉渠系和电力设施,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困难。3、配套机耕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机耕道路分基地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林按照生态经济型复合林网建设,提高农田林网的综合效益。(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基地机械化1、强化生产机械推广应用。加大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深松耕、起垄铺膜、播种、去雄、病虫害防治、收获、
9、加工等玉米种子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对玉米去雄机、收获剥皮机等急需农机的推广,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2、扶持建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建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制种机械,充分融合农艺技术,专业从事代耕、代种、代收等生产服务,实现机械化连片作业。(五)加强生产要素整合,促进基地集约化1、整合土地资源。推进优质土地资源向有品种、有实力和有信誉的优势种子企业流动,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逐步淘汰弱小企业。2、整合生产技术。强化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精量播种等技术及种子加工工艺的整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3、提高组织化程度。整合制种服务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公司,对玉米制种实
10、行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统一防病虫、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收割“五统一”,提高制种的组织化程度。4、整合项目资金。整合涉农基本建设项目,优化配置农业财政资源,进行重点投入,规模开发,提高基地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六、重点工程(一)标准化制种田改造工程 标准化制种田改造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电力配套、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等。1、土地整理。根据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要求,与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紧密结合,通过土地平整满足大、中型农机具进行机械化耕作、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灌水均匀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需要。根据典型区工程量结果计算,5万亩基地需平整土地土方量252.25万m3,田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凉州区 国家级 玉米 制种 基地 建设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6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