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 火灾应急救援预案.doc
《煤矿 火灾应急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 火灾应急救援预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晨能源龙贵煤矿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单位:龙贵煤矿颁布日期:2013年度1、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1 1.1、事故类型:火灾事故1 1.2、事故危害1 1.3、火灾事故原因分析1 1.4 火灾事故易发生的场所22.信息报告程序52.1、信息报告与通知52.2、信息上报52.3响应分级62.4 响应程序62.5应急处置62.6 应急结束73.保障措施83.1 压风自救保障83.2 供水施救保障83.3 人员定位系统保障83.4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保障93.5 通信联络系统103.6 紧急避险系统114.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24.1 通信与信息保障124.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124.3 经费保障1
2、34.4人员13煤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火灾事故 1.2、事故危害 1.2.1造成人员伤亡,井下发生火灾后生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造成井下人员中毒死亡。 1.2.2影响生产造成局部或全部停产。 1.2.3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的可采煤量。 1.2.4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火灾将烧毁大量的设备,另外还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1.2.5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2.6产生火风压破坏通风设施、通风系统,导致事故扩大。1.3、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内因火灾: 1.3.1煤炭具有自燃倾向。 1.3.2有不断的氧气供给
3、。 1.3.3氧化生成的热量大量堆积。 外因火灾: 1.3.1存在明火:吸烟、电气焊、电炉、灯泡取暖等。 1.3.2出现电火花:电钻、电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 三通、电铃、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 1.3.3违章放炮:放明炮、糊炮、动力电源放炮、不装水炮泥、炮眼 深度不够、最小抵抗线不符合规定等都会产生放炮明火。 1.3.4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火灾。 1.3.4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能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1.4 火灾事故易发生的场所 工作面进回风巷道、运输巷道、采掘工作面、断层带、煤巷高冒处、 密闭墙内、机电设备硐室、电气焊作业地点、材料硐室等场
4、所 1.4.1火灾事故发生的预兆 低温氧化阶段:煤的低温情况下能吸附氧,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物,放出少量的热,煤的温度不断升高。 自热阶段:随着时间的增长,煤的氧化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大, 如果不能及时散失,煤温就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一氧化碳 和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湿度增大形成雾气,巷道壁上有水珠。 燃烧阶段:煤的自热温度不断上升,达到临界温度,氧化速度 急剧加快,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煤达到着火温度,煤就开始燃烧。燃烧时 间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并出现特殊的火灾气味,如煤油味等,有时出现烟雾和明火。 1.4.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现场跟班领导立即沿避灾路线组织疏散、撤出现场人员后立即向矿调度室汇
5、报,如果火灾事故性质不严重的情况下组织有经验的工人采取准确的方法进行救灾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全力抢救遇险人员,控制灾区风速, 调节风量,防止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而引起煤尘爆炸。 视事故性质、发生地点、范围、灾区实际情况、调动人力、物力, 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控制事故的发展。 按程序和规范启动应急预案,统一调度指挥救灾,不能盲目施救, 防止事故扩大。 1.4.3.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为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害及财产 损失,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矿成立以矿长为总指挥的应急组织机构,统一指挥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施救工作。 应急组织体系 1.4.4
6、、火灾预防和预警 危险源监控 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防止出现明火:井口房和主要通风机房附近20米范围内不得有 烟头或用火炉取暖;井下不准存放汽油、变压器油等,使用润滑油地点要加强管理。 预防放炮起火:严格火工品管理制度,放炮员按章操作,按正确方法装药,使用好水炮泥,保证炮眼封泥长度,不准使用可燃物代替 炮泥,不准放明炮、糊炮。禁止使用过期及失效的炸药、雷管,杜绝爆 破火灾事故的发生。 预防电气火花: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井下机电设备必须完好, 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加强明火与潜在高温热源的控制与管理,防止火源产生。同时, 在潜在高温热源与可燃物之间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热源与可燃物 接触和作用;
7、特别是加强主斜井、风井温度异常区监管,随时进行灌浆 处理,严防温度异常区起火或气体外泄。 预防磨擦起火:禁止穿化纤衣服入井,刮板机运输、轨道运输、 各种保护传动、滚动装置完好,杜绝机械火花、撞击火花。 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皮带机硐室、井口房等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并由救护队定期检查。井上、下消防材料库由救护队管理, 消防器材的数量、品种、规程按需要储备齐全,定期检查,对失效的要及时进行更换。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要熟悉常见火灾的扑灭方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知本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随着井下采掘地点的变化,不断完善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加强消 防水管路系统的管理,检查和维修。 1.4.
8、5内因火灾(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 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及时封闭采空区,完善注氮系统,对采空区及 时进行注氮。 加强对采区防灭火的管理,定期对密封墙内的气体、温度情况 进行检查,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及其它可能发火地点加强监测, 做好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 完善通风系统,通风设施建立必须有利于自然发火的防治,合理调节井下风压,减少采空区漏风量;加强掘进工程质量,减少煤巷掘 进高冒,出现高冒时及时采取防灭火措施;及时封闭采空区和无人作业区域、消除低风速区域,杜绝内因火灾。 加强对煤炭自然发火的早期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将煤炭自燃消灭在萌芽状态。1.4.5预警行动 当矿井发生事故时,
9、事故现场发现人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 第一时间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情况。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并通过应急广播系统通知受灾地区及受灾害影响地区的班组长和跟班干部,立即组织人员抢救或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区待命。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或采取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2.信息报告程序 2.1、信息报告与通知 报告原则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第一时间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情况。 2.2、信息上报 矿长接到矿调度室事故报告后,按事故分级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报告内容:2.2.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2.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10、事故性质及事故现场情况2.2.3、事故类别2.2.4、事故的简要经过,入井人数、 生还人数和生产状态2.2.5、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2.2.6、已经采取的措施2.2.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根据事故性质、严重情况及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启动不同级别应急预案 2.3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等,将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级(特别重大事故)响应、级 (重大事故)响应、级(较大事故)响应、级(一般事故)响应等。 2.4 响应程序 2.4.1应急指挥 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并实施本预案。 2.4.2应急行动 事发单位和应急救
11、援队伍,必须有效的实施先期处置、救助伤员、 组织撤离。 2.5应急处置 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操作人员应急措施的及时、正确与否,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故的发展事态。 发生火灾事故后,现场人员切断火区电源,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报警,并利用现场条件积极进行直接灭火,为防止火势扩大,在火源上风侧悬挂风帐或安设风门等方法来减少巷道供风量,减少氧气供给以减弱火势。在下风侧利用水量充足的水幕阻止火灾蔓延。 迅速查明并组织撤出灾区和受灾害威胁区域人员,组织矿山救护 队抢救遇险、遇难人员,探明火灾地点、范围和火灾事故原因,并采取 措施,防止火灾、瓦斯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 发现电缆、电气设备着火时要立即切断电源,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火灾应急救援预案 火灾 应急 救援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