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doc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目 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范围2 组织体系与职责2.1 领导机构2.2 办事机构2.3 专项工作机构2.4 专家组3 预警和防御机制 3.1 预警级别3.2 防御机制4 应急响应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4.2 分级响应4.3 应急通讯4.4 信息报送与新闻发布4.5 应急结束5 后期处理5.1 善后处理5.2 调查与总结6 保障措施6.1 通信与信息保障6.2 应急装备保障6.3 应急队伍保障6.4 技术装备与保障6.5 宣传培训和演习6.6 监督检查7 附则7.1 预案管理与更新7.2 沟通与协作7.3
2、 奖励与责任7.4 制定与解释7.5 实施时间8 附件8.1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框架图8.2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图8.3通讯录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区人民生命财产、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 工作原则1.2.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和危害,尽量
3、降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同时,尽快恢复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1.2.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根据破坏性地震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快速高效地分级完成各项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或组织力量全力支援震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1.2.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建立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1.3 编制依据根据防震减灾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忻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
4、制定本预案。1.4 适用范围1.4.1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或可以预见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2 组织体系及职责2.1 领导机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破坏性地震应急领导组,下设办事机构和专项工作机构、专家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破坏性地震应急领导组成员组 长:陈 升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副组长:常月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韩卫民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寿鹏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郭志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董成俊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沈俊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闫攀峰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组长郭培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工
5、程师檀庆安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机关党委书记曹向平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调研员周喜文 忻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成 员:办公室、财务科、建管科、城管科、村镇科、人事科、机关党委、老干科、后勤中心、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信息中心、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全站、供气供热管理办公室、热力有限公司、燃气有限公司、供热公司、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市照明管理处、园林处、人民公园管理处、局应急救援大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应急预案启动后,局领导组成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忻,未在忻或有特殊情况时,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2.1.1主要职责全面领导、部署、协调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工作;对应急工作中重大问题
6、做出决策;派出办事、专项、专家工作组与市有关部门共同领导震后抢险救灾工作。2.1.2职责范围及分工参加市破坏性地震应急会议;通报情况,并根据市人民政府指示,部署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及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参加市人民政府赴灾区的慰问团或工作组。领导组成员负有保证指令畅通、行动高效的责任。2.1.3 各成员单位的职责2.1.3.l 办公室负责保持与省、市人民政府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保证领导组成员及时参加市人民政府的会议;安排领导组办公地点并通知领导组成员参加会议;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对地震灾区进行人力、物力支援;负责应急状态下局
7、机关的机要保密和保卫工作。2.1.3.2 建管科负责派人参加办公室相关工作,协助办公室完成领导组的有关联络工作;起草抗震防灾、救灾工作的有关技术性文件,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技术性建议;负责组织地震工程专家成立工程抗震指导小组和工程震害考察小组赴临震区指导当地的工程抗震工作和工程震害调查工作;指导临震区的勘察设计力量开展房屋及工程设施的抗震鉴定、临震加固设计、修复设计和恢复重建的勘察设计等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勘察设计力量对临震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2.1.3.3 财务科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地震损失、灾区建设系统震害损失、灾区住宅建筑和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损失的汇总上报和救灾资金的申请工
8、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建设系统防灾、救灾资金的应急拨款工作。2.1.3.4 城管科负责对临震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应急检修、应急加固、抢险、排险、快速修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负责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震害损失的统计汇总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城建力量对临震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组织力量对震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燃气热力、市政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2.1.3.5 村镇科指导震区村镇重建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村镇建设力量对震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2.1.3.6 房地产管理局负责指导灾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开展房屋的应急检修、应急加固、抢险、排险、修复维护等工作;负责震区住
9、宅房屋和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损失的统计汇总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2.1.3.7 人事科负责地震应急期间机关干部的安置、安抚工作。2.1.3.8 机关党委负责对机关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就地震应急形势和相应的地震应急措施等方面做宣传、动员、解释工作;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自救、互救、支援灾区等。2.1.3.9 老干科负责地震应急期间机关老干部的安置、安抚工作。2.1.3.10 后勤中心负责组织队伍或协助专门的救灾队伍开展局机关房产和其它物业的抢险、排险、检修、应急维护加固等工作;负责局机关地震损失的统计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局机关临时建筑搭建安排
10、等应急工作和对地震灾区物力支援的实施工作。2.1.3.1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负责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急值守工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好上传下达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工作。2.1.3.12 信息中心负责提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通讯保障的应急预案,并负责应急期间局机关通讯系统的日常维护、快速修复等工作、开展地震灾区建设工程震害报道和建设系统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好震前震后应急信息公布工作;开展地震灾区建设工程震害报道和建设系统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2.1.3.13 局直属单位负责调集有关技术专家对灾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准备抢险救灾车辆、物资和必需的资金等赴灾区抢险救灾。2.2 办
11、事机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管科主 任:王福平 建管科科长副主任:樊志斌 质量监督站站长联络员:建管科、质量监督站全体人员(共 44人)主要职责:协助领导组处理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及时将灾情、救灾和重建情况上报领导组,保持与市人民政府、市地震局、震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密切联系,做好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项。2.3 专项机构组 长:曹向平 市住房建设管理局调研员副组长:震区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局办公室、建管科、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全站、财务科、城管科、村镇科、房地产管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成员:震区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负责
12、震区现场指挥工作,组织抢修现场城市基础设施,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组织房屋建筑排险与人员撤离,控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伤,制定加固补强方案和重建规划等。2.4 专家组樊志斌 忻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魏迎机 忻州市建筑设计院3 预警和防御机制3.1 地震预警级别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地震预警级别分别按照紧迫程度和震级大小划分为3级:3.1.1 按照紧迫程度划分的地震预警临震预报一1 0日内;短期预报一3个月内;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一1年。3.1.2 按照震级大小划分的地震预警M里氏7O级地震;里氏60M里氏7O级地震;里氏50M里氏6O级地震。3.2 震害防御机制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相
13、应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或指挥机构,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本预案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做到机构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效。尤其要加强抢险力量建设,配备必要的抢险设备和物资,保证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当接到里氏70以上地震的临震预报或短期预报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组建工作小组赶赴临震区,指导、协助临震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建筑物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应急检修、危房拆除,重要设施的抗震鉴定和临震加固设计、施工,以及避震疏散场所的清理和安全检查工作。当接到5O里氏至7O级地震的临震预报或短期预报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
14、管科发紧急通知要求临震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应急检修、重要设施的抗震鉴定和临震加固,以及避震疏散场所的清理和安全检查等工作。当所辖地区被列入里氏6O级以上地震的地震重点危险区时,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立位于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数据库(包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的分布、规模及其设计、建造和使用概况等);根据震害预测结果组织制定重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实时监控、临震加固措施与抢险方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应急恢复方案、城市疏散通道和避震场地安排、次生灾害防御预案等,纳
15、入当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4 应急响应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4.1.1 地震等级标准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4个等级,可能造成级事故时是红色预警、级事故时橙色预警、级事故时黄色预警、级事故时蓝色预警。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7O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至299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657。O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至49
16、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6O一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556O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4.1.2 地震响应级别破坏性地震的响应按照地震灾害等级标准划分为I、II、I I I、IV 4个级别。地震事件响应级别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级重大地震灾害级较大地震灾害级一般地震灾级4.2 分级响应4.2.1 I级响应一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4.2.1.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小时内,报告局办公室主任,
17、并通知领导组成员召开第1次会议,宣布启动市住房城乡建设破坏性地震应急I级响应,通报初步震情灾情,并通知办事机构、专项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应急工作。4.2.1.2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小时30分钟内,办公室与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有关灾情和救灾情况;市建管科、财务科、城管科、各直属单位等科室积极配合,根据职责分工,补充、核实有关灾情和救灾情况;办公室及时收集汇总灾区情况和各部门意见,必要时向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4.2.1.3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小时内,领导组组织召开
18、专家工作组会议,根据灾情和救灾情况提出饮用水源保护,重要建筑、燃气工程、城市交通系统的抢险抢修,人员临时避震等建议方案。4.2.1.4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4小时内,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和专家组成员第2次会议,讨论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建议,并向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4.2.1.5 地震发生后,领导组组织现场工作小组,赴地震灾区协助抗震救灾工作。4.2.1.6 在应急期内,领导组按照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参加市政府赴地震灾区慰问团等有关活动;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成员参加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的全体成员会议,并按照会议要求部署市住房城
19、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按照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派人参加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的职责开展应急工作,领导组成员必须坚守岗位。4.2.2 II级响应一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4.2.2.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小时内,报告局办公室主任,根据需要通知领导组成员召开第1次会议,宣布启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I I级响应,通报初步震情灾情。4.2.2.2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后12小时内,;办公室与灾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有关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忻州市 住房 城乡建设 系统 破坏性 地震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