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doc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发,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我国在食品安全源头、政府监管机制、企业内控和食品安全信息交流等方面存在问题,并结合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及其生产者、消费者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食品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质量标准体系和增强民众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 原因与对策 目 录引言 1 一、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1 1.食品安全的定义 1 2.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 3.食品安全的现况 1二、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
2、析 21. 源头控制缺失 22.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23.企业内控不严 24.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35.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 3三、解决食品安全事故的决策分析 31.政府及监管部门 3(1)建设食品监管力度3(2)加强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3(3)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4(4) 畅通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 42.企业及生产者 4(1)增强责任意识 4(2)完善企业制度 5(3) 狠抓质量意识 53.消费者 5(1)增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5(2)加大消费者自我保护力5四、结论 6五、参考文献 6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引言食品安全重于泰山。民以食
3、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十三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事故屡见报端,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和迫切要求加快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食品安全的定义 今天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说“我们还能吃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食物不安全,不能吃。那么怎么判断食品安不安全?生活常识和经验告诉我们:假如吃了某个东西后会中毒或影响健康,那它就不安全。如果用科学语言来表达这个意思,就是所谓的“食品安全”。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安全有明确的定义:是食物
4、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我们有了对食品安全的判定标准后,再来看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参见陈君石、罗云波: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的真相与误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设,2012年。论环境贸易壁垒和中国的应对对策,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5年12月28日 2.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获得安全、营养和卫生的食品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现代食品经济体系中,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2参见陶跃华、张晓峰:从三鹿奶粉事件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决策,中国卫生监督杂志,第4期,2010年。如2008年9月11日,经卫生部及甘肃省卫生厅揭露,三鹿牌婴幼儿配方
5、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该事件直接造成2914万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住院52019人,重症154人,并有6例患儿死亡,造成了三鹿集团破产,降低了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心。该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及食品安全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我国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声誉。 3.食品安全的现况 3 参见沈立荣、孔树光:公众食品安全知识解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国务院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相关
6、部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政策,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表明了党和政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决心。但必须看到,由于我国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量大面广、存在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验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频现了一系列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墨汁粉条事件、瘦肉精事件、问题血燕、毒豆芽事件、伊利奶粉“汞含量异常”事件、毒胶囊事件、还有今年发生的人造鱼翅事件、新西兰奶粉含毒事件等。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理伤害,造成了极大的消费恐慌。至此,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要来
7、分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二、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1.源头控制缺失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种、养普遍采取分散式经营。我国当前有1亿多农户在分散地生产鸡、鸭、鱼、肉、蛋、奶、粮食作物,其结果就是不能标准化、规范化。由于农业生产未实现集约化经营,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未普及,农民为了追求产量和质量,就只有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等细作方式,来提高产量和产值。这一过程势必会造成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过量、饲料添加剂超标,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被吸收,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1参见饶红、冀华: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根源的剖析,科技信息,第9期,201
8、1年。 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所生活的历史时期,只有逐步将农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业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才能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 2.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沙门氏菌。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年3月公布的信息表明:全球每年发现的食源性疾病的病例达10亿。我国2012年上半年的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平均每年有2亿多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平均6.5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而2000年,我国更是在江苏和安徽发生2万人中毒,177人年死亡事件。在发达国家,每年约有30%的人患食源性疾病;美国每年有760
9、0万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32万病例住院治疗,5000人死亡;德国在2011年发生了治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食品事件,造成了上千感染;在澳大利亚每天有1.15万人患食源性疾病。可见,食源性疾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都是对健康的一种严重威胁,尤其对儿童和老人,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参见陈君石、罗云波: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的真相与误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设,2012年。论环境贸易壁垒和中国的应对对策,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5年12月28日。 3.企业内控不严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有50万家登记在册的食品生产企业,而且绝大多数
10、是中小型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和产量往往是相对立的。大部分企业把追求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再加上企业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混乱,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使得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出现了譬如农夫山泉中有黑色不明物、巧克力中吃出活蛆、可乐中喝出死鱼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可见,他们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落实不够,漏洞很多。另外,一些企业家在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的同时,还存在着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等自身因素,对企业内部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4.政府及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架构、职责划分、
11、行政成本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做出了规范,把监管责任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监管缝隙,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的职责尚未履行到位,配套的法规规章滞后,监管常常出现真空地带,执法主体不明确,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各部门的规章有些未出台,易造成监管效力低下,行政成本加大,各部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1参见陈冠林、高永清: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第3期,2012年。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部分监管人员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专业素质不强。在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仅凭 “一看、二摸、三闻”,对于三聚氰胺这类化学添加剂加入奶粉毫无知觉,不仅使小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还导致全行业减产
12、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 5.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 当今的相当一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曝光不是来自政府部门(如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等)的全国大样本科学调查数据,也不是来自专家团队科学评估的结果,而是来自专业性不强的媒体报道,很容易出现诸如“毛发酱油”事件。媒体报道说:有人用人的头发生产酱油,是“有毒酱油”,但经过疾控中心的专家化验出来的结果是这个“有毒酱油”的指标都正常。这造成了民众的误解,弄的大家很紧张。2参见陈君石、罗云波: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的真相与误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设,2012年。论环境贸易壁垒和中国的应对对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我国 食品安全 事故 频发 原因 及其 对策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