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doc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doc(4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概 述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005年完成了相关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到2007年底,所有重点行业和领域、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完成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深化预案管理,扩大预案覆盖面,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2
2、008年应急预案工作目标。为此,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工作部署,指导、推动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开展。 本章主要介绍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管理。11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及应急预案的作用和特征111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订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制订应急预案的目的就是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环节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按照事前确定的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紧急行动和措施,控制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减小事件产生的影响。为实现以上目的,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必须具备
3、2项功能,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能够及时得到处理或控制。应急预案重在事故预防,针对危险性分析,进行情景模拟,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有效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制订应急预案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应急预案涉及人员的危机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事故,按照应急预案提供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调动必要的应急队伍和资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l-12应急预案的作用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及时、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性文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范
4、围,使应急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管理。应急预案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分类、分级,明确了各级组织和单位的应急工作任务和防范重点,实现了应急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尤其是通过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可以让应急管理人员和事故可能涉及的人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熟悉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性,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技能。(2)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有效控制事故扩大。应急预案通过充分讨论和调研,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一旦事故发生,各职能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有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由于职责和任务清晰,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应急准备,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程序,大大提高了事故应急处置的时效
5、性,让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可以将发生事故后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降到最低限度。(3)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控制事故。通过事故情景分析,研究提出技术方案和措施,开发适应不同事故应急处置的技术装备和手段,提高事故快速处置能力。例如,针对我国煤矿事故主要灾难抢险救援工作需要研发大功率水泵和快速钻井设备,研制不同类型的井下灭火技术和装备,研究不同类型事故情况下应急救援方案,做好处置各类事故的应急技术准备和保障,从而大大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4)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应急救援体系。通过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可以提高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应对不同事故的能力。我
6、国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是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多发行业,应急救援任务繁重,应急装备投入大。为了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效率,减少企业重复性投入,我国建立了国家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骨干队伍。通过国家重点投入和发挥企业骨干队伍的作用,不仅可以整合现有资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有利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应急预案通过编制、评审、发布、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等环节,可以使各方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是对应急管理认识的过程,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加强部门问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是熟悉应急工作环节的过程,是事故隐患
7、排查的过程。所有这些过程对事故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1-3应急预案的特征编制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必要措施。要实现应急预案的目的,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应急预案应具有以下特征:(1)针对性。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或方案。因此,应急预案必须界定清晰,以增强其针对性。(2)可操作性。应急预案是灾害事故发生时现有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采取的组织应急行动和应当措施,必须规定明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该按照现有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能进
8、行明确和界定,应当按照可能发生的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应急准备,建立和完善事故信息快报系统,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必要的技术储备和应急救援保障措施,按照确定的应急工作程序,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3)科学性。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急预案是否快捷有效、能否使事故得到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具有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应急预案在完善组织体系和应急工作职能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为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应建立应急专家组,对应急预案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培训和演练等程序,使其做到实用、管用、科学有效。(4)协调性。应急预案
9、应形成体系,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控制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的发展或扩大,使事故得到及时的处置。各级政府、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做到相互衔接,要通过备案审查和应急预案演练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应急预案中,不仅部门间要相互衔接,企业内部之间也要相互衔接,要做到资源共享、互相支援、协同应对。模拟事故情景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衔接的主要方法。(5)强制性。应急预案应用于非常态时期,人命关天,情况紧急,涉及单位和人员必须无条件执行。应急预案虽然不是行政法规,但为规范性文件,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强制
10、性。应急预案制定过程经过部门协调,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确认或认可,并通过审查和备案,建立了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一旦发生事故,各相关部门必须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工作方案,及时启动应急预案。(6)规范性。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工作所需的基本要素,如果这些要素组织不好,那么会影响预案实施的有效性。为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和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行业标准。为此,应急预案应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11、编写,做到要素齐全、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通俗易懂。12应急预案体系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安全事故处于“易发期”。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特别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为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国务院2003年底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组,开展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研究和编制工作。通过全面分析我国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类,提出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121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又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
12、展的初级阶段,突发公共事件多种多样。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4类:(1)自然灾难。主要包括水旱灾难、气象灾难、地震灾难、地质灾难、海洋灾难、生物灾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刑事案件
13、、群体性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有时还可能引发次生、衍生事件,或者几种突发公共事件同时发生。如2007年8月气象灾害引发多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8月17日,山东省新泰市华源、矿业公司和名公煤矿因柴汶河岸决口引发溃水淹井,造成181人死亡。2008年1月我国南方因雨雪冰冻灾害引发严重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全国动员抗害救灾,千方百计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 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4级:I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各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分级标准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1-22我国突发公共
14、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为了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划分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6个层次,如图11所示。图1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为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实施。
15、(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个类型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应急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定,国务院印发实施。(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职责为应对某一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或履行其应急保障职责的工作方案,由部门(单位)制定,报国务院备案后颁布实施。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主要指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关部门(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此外,还包括各地(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基
16、层政府组织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确定了各地政府是处置发生在当地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是各地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依据。(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是各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的应急预案,是本单位应急救援的详细行动计划和技术方案。应急预案确立了企事业单位是企业发生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是各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当事故发生时,事故单位立即按照预案开展应急救援。(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是指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另外还有企业单位针对重大事故隐患制定的相关应急预案。 13政府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政府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
17、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部分职能要求,针对安全生产领域某一类型事故编制的预案,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中属于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的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共7个,分别是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以及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31 部门预案的定位和编制原则7项部门应急预案是针对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特点,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根据职责分工为应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而制定的应急预
18、案,是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组成部分。7项部门应急预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起草和实施,报国务院审核备案。7项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总体要求,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协同应对;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和事故预防预警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和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132部门预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
19、容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总体要求,7项部门应急预案分别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1)适用范围和响应分级标准,包括预案编制的工作原则;(2)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包括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和专家组的建立和主要职责;(3)事故监测与预警,包括重大危险源管理和预警机制的建立;(4)信息报告与处理,包括信息报告程序、处理原则和新闻发布;(5)应急处置,包括先期处置、分级负责、指挥与协调,现场救助和应急结束;(6)应急保障措施,包括人力资源、财力保障、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与信息、公共设施、社会治安、技术和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用等;(7)恢复与重建,包括由非常态转为常态、
20、善后处置、调查评估和恢复等工作;(8)应急预案监督与管理,包括预案演练、培训教育及预案更新等。国务院其他部门负责相关的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国防科技工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等。14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煤矿企业生产环境复杂,工作场所和生产条件不断变化,各类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及自然灾难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针对这些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增强对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能力,有效控制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业应针对可
21、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存在的危险源制订应急预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各类应急预案构成了一个合理的、相互关联的体系,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预案体系结构如下:(1)集团公司的预案:集团公司综合预案;集团公司专项预案;集团公司处室(部)预案。(2)分公司预案:分公司综合预案;分公司专项预案;分公司处室(部)预案。(3)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区队(科室)预案;作业预案;班组应急预案;岗位和个人应急处置方案。煤矿企业在制订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注意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及区队预案、
22、作业预案、班组预案、个人和岗位预案的衔接,使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和实用性。15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行动的指南性文件,为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必须对预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包括预案的评审、发布、备案、宣贯、培训、修订、更新等内容。151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的目的是确保预案能反映其适用区域应急能力、危险源、危险物品使用、法律及地方法规、道路建设、人口、应急电话以及企业地址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确保应急预案与当前应急响应技术和应急能力相适应。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应急预案草案应经过所有
23、要求执行该预案的机构或为预案执行提供支持的机构评审。同时,应急预案作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文件,一经发布,具有权威性。因此,应急管理部门或编制单位应通过预案评审培训等过程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根据评审性质、评审人员和评审目标的不同,将评审过程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两类,见表11。单位应在预案初稿编写完成之后,组织各职能部门对预案内部评审,主要是评估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编制小组可以对照检查表检查各自的工作或评审整个应急预案。如果编制的是特殊风险预案,编制小组应同时对基本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进行评审,以获得全面的评估结果,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内部评审工作完成之后,
24、应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2)外部评审。外部评审是预案编制单位组织其同行专家、相关部门人员对预案进行的评审。外部评审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和职责被相关部门接受,明确部门和各类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根据评审人员和评审机构的不同,外部评审可分为同行评审、上级评审。152应急预案备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经评审合格通过后,由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按规定报送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应急管理机构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当报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53应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急 救援 预案 编制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