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件类 别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文件编号版本颁布日期受 控2012-01-01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时间2011.12.21审核时间2011.12.25批准时间2012.01.01 关于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颁布并执行的通知本公司各部门、班组:在发生事故时,事故应急预案虽不能彻底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完善良好的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及时正确的抢险救援,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损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和影响。本公司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经营、办公、生活及周边环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规范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提高公司整体应急救援
2、水平,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本预案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能,完善了本公司应急组织和应急管理等内容,为本公司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指导思想,本公司职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的要求。本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若与国家或地方预案相冲突的服从国家或地方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现批准颁布并执行。 总经理: 2012年01月01日引 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是国家生产安全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
3、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本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本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本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要求,本公司特编制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
4、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从公司、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目 录1. 总 则52企业概况与危险性分析103组织机构与职责154预防与预警195. 应急响应246信息发布317后期处置328应急救援保障359宣传、培训和演练3810奖惩4811附则49附件:501. 总 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控制和预防本公司
5、及周边其它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车辆伤害、触电等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等突发事故发生,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以便应急响应程序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故处理的延误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员工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安全方针,建立和完善公司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公司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公司内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1.2.1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
6、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总局200443号)(6)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7)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2004年4月30日起实施)1.2.2有关技术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
7、16-2006(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1)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1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
8、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1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14)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1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16)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03)(17)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18)安全标志GB2894-2008(1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2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21)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
9、992(22)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23)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24)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3581-1986(25)高温作业分级GB4200-2008(26)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1987(2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2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31)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3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33)工业金属管
10、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1.4预案体系本预案指导本公司其他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与班组专项预案相衔接。班组应急指挥小组应制定相应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报公司备案,并适时修订,保持适用。本公司应急预案体系详见下图1.4:综合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社会安全专项预案事故专项预案现场应急预案单项应急预案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n现场预案1图1.4应急预案体系1.5工作原则1.5.1
1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全体职工、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1.5.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公司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1.5.3 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省、市、县安监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1.5.4 依靠科学,
12、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1.5.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2危险性分析2.1公司概况本公司于 年 月 日经 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为 ,注册资本 万元,公司类型为 ,经营范围: 。本单位在经营
13、过程中主要存在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及其它伤害(光环境影响不良、噪声危害、粉尘危害、环境因素影响)等。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重大危险源辨识(1)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经辨识,本公司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2)危险源车线运行密度大,且时间紧迫,客户对时效要求越来越高,驾驶员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和车辆的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整体管理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大。2.2.2风险分析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
14、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对本公司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经辨识,本公司生产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与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及其它伤害(光环境质量不良、噪声危害、粉尘危害、环境因素影响等)。2.2.2.1火灾 公司内存在有可燃物,若员工防火意识不强,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各种电气设备、线路有可能因过负荷、过热、绝缘老化破坏等原因而发生火灾事故。2.2.2.2 触电伤害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绝大部分触电事故是电击造成的。如果电气设备或线路绝缘因击穿、老化、腐蚀、机械损坏等失效;电气设备未装设屏护装置将带电体与外界相隔离;带电体与地面、其它带
15、电体和人体范围之间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电气设备未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失效;人体不可避免的长期接触的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未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保护接地不良及人员操作、监护、防护缺陷等等,均可能导致触电。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有: 电器设备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好; 私拉乱接、安装不合理,保护失灵; 因设备绝缘老化、使用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 接地失灵、线头裸露等原因; 不填写工作票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 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
16、; 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 跨超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走错间隔误碰带电设备,以及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金属超高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 装设地线不验电阻; 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在电缆沟、隧道、夹层或金属容器内工作不使用安全电压行灯照明; 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 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2.2.2.3 起重伤害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实验、使用、检修)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起重设备在起吊运行中,由于吊具不良或违规作业、超负荷作业,可能造成坠落、
17、挤压、撞击伤人、触电等事故。2.2.2.4 车辆伤害驾驶员在车辆行驶时如不注意交通安全,有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在车辆装卸货物的时候如不注意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可能造成人体坠落或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道路交通布局不合理、设计不当; 路面光滑、不平整; 运输车辆缺陷失控; 驾驶员操作失误或误操作; 司机注意力不集中,麻痹大意;不遵守厂内交通规则。2.2.2.5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人体从高处落下造成伤害的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物体打击是物体从高处坠落而给人造成伤害的事故。在操作或检修过程中,若高处作业处的平台、扶梯、护栏等损坏、松动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18、人行通道高层台阶与生产巡视均属临空边缘,作业人员有不慎失去平衡而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造成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因素是: 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使用梯子不当; 没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 高处作业时没有安全设施或安全防护设施损坏; 高处栏杆未设置挡板,造成高空物体坠落的打击危险; 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使用的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设备、设施进行作业; 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2.2.2.6物体打击在高处易发生物料硬块、检修工具等物体坠落,如下方有人,人员就可能操守物体打击的危险。2.2.2.7其它危害(1)雷击伤害建(构)筑物防雷设施若不完善可能会遭到雷
19、击的危害,从而引起电击、火灾、爆炸危险。(2) 粉尘危害粉尘伤害是指生产性粉尘给作业人员身体带来的职业病伤害。非毒性粉尘吸入肺部可引起肺脏纤维化,影响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丧失劳动能力。(3) 光环境质量不良影响光环境指的是由光(照度水平和分布等)与颜色(色调、亮度、色饱和度)在厂房(或房间)内外环境中建立的同空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光环境与人的活动需求及其密切。因此,光环境是操作者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场作业人员若长期处在光线不足或阴暗的作业环境里工作,会对工人的视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诱发工伤事故。(4) 环境因素影响(自然灾害)根据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状况,该项目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
20、为地震、暴雨、雷击、高温和低温。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可预防的,如地震、狂风灾害等。如果及早采取措施,就可减少灾害的形成和减少损失。一定要重视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工作,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若发生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当雨量过大,疏导不善,可能引起厂内积水,损坏厂房、设备,造成危险物质泄漏,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夏季炎热,若没做好防暑措施,作业人员有可能中暑。(5)噪声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不愿听到的声音。噪声危害包括以下方面:听觉系统:可起到暂时性听力下降和永久性听力损伤;神经系统损害:
21、可引起头痛、头晕及睡眠障碍等;心血管系统:噪声能产生一系列心血管病理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升高),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消化系统:噪声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此外,噪声更大的危害在于对人心理、情绪的损害。可引起作业人员心情烦躁、情绪不稳。从而诱发其它事故。各种车辆行驶中等产生的噪声可能导致超标。3组织机构与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3.1.1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确定应急机构的组成,本单位应急组织体系详见下图3.1-1。组织体系救援队伍应急指挥功能部门管理机构图3.1-1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1)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
22、负责部门;(2)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义务消防队、医疗机构等;(3)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内外指挥系统;(4)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指挥机构为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对事故现场的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的指挥和管理,即建立指挥系统(ICS),形成清晰地指挥链,以便及时地获取事故信息、分析和评估势态,确定救援的优先目标,决定如何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行动和保护生命的安全措施,指挥和协调各方应急力量的行动,高效地利用可获取的资源,确保应急决策的正确性和应急行动的整体性和有效性。特成立公司应急指挥系统见图
23、3.2-1。应急救援总指挥: 信息: 安全: 联络: 副总指挥: 行动部:策划部: 后勤部: 资金/行政部: 图3.2-1 应急指挥系统3.2.2应急指挥各部门工作职责(1)事故指挥官事故指挥官负责现场应急响应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确定事故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批准实施书面或口头的事故行动计划,高效地调配现场资源,落实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管理现场所有的应急行动。事故指挥官可将应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信息收集与发布以及与应急各方的通信联络分别制定相应的负责人。(2)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包括消防与抢险、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疏散与安置等。(3)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
24、术信息,准备和起草事故行动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归档。(4)后勤部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和服务等。(5)资金/行政部负责跟踪事故的所有费用并进行评估,承担其他职能未涉及的管理职责。3.2.3公司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通信联络员: 疏散引导组: 安全救护组: 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长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办公室,若组长不在公司时,由应急救援办公室为临时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3.2.4应急指挥中心-办公
25、室3.3职 责3.3.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订本单位“事故应急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向上级汇报和向周边居民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度;(8)组织应急预案演练;(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3.3.2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职责:(1)组长:组织,指挥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2)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办公室、指挥部成员单位: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
26、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负责事故处置经营开、停业工作;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工作。(4)综合办(救护组和后勤组:办公室主任负责):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救援物质供应,保护现场和现场洗消工作。(5)班组、检修班(生产恢复组:各单位主管负责):组织恢复经营工作。4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车线运行密度大,且时间紧迫,客户对时效要求越来越高,驾驶员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和车辆的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整体管理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大。采取人工监护
27、、巡检等方式监控,当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4.1.1日常管理措施(1)建立安全检查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2)编制安全检查表、定期安全检查。(3)做好交接班记录。(4) 设备按规定定期检测。(5)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6)公司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台风汛期前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7)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8)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4.1.2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如交通安全委员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单位所有的车辆加强管理,对驾驶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
28、训。交通安全应与安全生产同布置、同考核、同奖惩。(2)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监督、考核、保障制约机制,必须实行“准驾证”制度。无本企业准驾证人员,严禁驾驶本企业车辆。落实责任制,对所管辖车辆和驾驶员能够进行安全有效制约。(3)各级行政领导,必须要经常督促检查所属单位交通安全情况,把交通安全作为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及时总结,解决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4)必须认真执行国家交通法规,建立健全本企业交通管理制度,严密安全管理措施,做到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到位,保障行驶安全。(5)各种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安全装置完善可靠。对车辆必须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在行驶前、行驶中、行驶后对安全装
29、置进行检查,发现危及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行驶。(6)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提高驾驶员队伍素质。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和驾驶技术水平。对考试、考核不合格或经常违章肇事的不准从事驾驶员工作。(7)严禁酒后驾车,私自驾车,无证驾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超载行驶。严禁领导干部迫使驾驶员违章驾车。(8)在装运整体重物时,严禁人货混载。(9)在厂(公司)内的车辆速度应有明确的限制。(10)厂内特种车辆,除规定座位外,不得搭乘。(11)各种车辆和起升设备在架空高压线附近作业时,必须划定明确的作业范围,并设专人监护。 4.2 预警行动各部门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
30、全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事故征兆或突发事故可能对本行业或其他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应进行预警。进入预警期后,有关部门可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并及时向本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相关情况:(1)企业通过监测、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征兆或突发事故可能对本行业或其他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要立即报交通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本企业应急办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准备或直接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规程。(2)依据突发事件可能对本行业或其他行业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突发事件预警分为四级:级(重
31、大事故)、级(较大事故)、级(一般事故)和级(公司级安全事件),详见第5章。(3)本企业应急办提出发布建议,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对象等内容填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审批表报本企业应急领导小组审批。(4)按照本企业应急领导小组批示意见,对级、级、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市安监局报告;对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要选用合适方式向可能被影响的对象发布。(5)预警信息发布后,及时向员工和周边群众宣传突发事件相关应急防护和处置的知识;应急办要跟踪了解预警信息产生的实际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置;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员工和周边群
32、众重要财产,并给予妥善安置;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调集、筹措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本公司重要财产清单序号名称数量位置12345678910(6)根据事态发展,应急办决定是否解除已经发布的预警。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审批表发布单位: 年 月 日突发事件类别: 预警级别: 起始事件: 突发事件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应急领导小组意见: 月 日 时 分办理情况: 办理人: 月 日 时 分4.3信息报告与处置4.3.1 报告责任与制度各部门工作人员为突发事件的报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问题都应及时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4.3
33、.2 报告时限、程序突发事件发生时,本公司负责人应立即向交通部门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4.3.3应急值守电话 (1)应急管理办公室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值守电话: 。一旦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公司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2)应急管理办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主要交流内容。4.3.4信息上报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有交通部门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
34、关部门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消防大队报警:119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按照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四级预警:级(重大事故)、级(较大事故)、级(一般事故)、级公司级安全事件)。表1 危险等级划分表级别
35、内容危险程度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级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级(1)公司内某装置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但未引起连锁爆炸,依靠站内灭火设备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2)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公司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现场周边地区,但未引起人员重伤、死亡;(3)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需要调动全公司的资
36、源进行控制。公司级安全事件公司各级单位应急指挥机构要及时、准确地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应急响应程序详见附件1: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并根据事故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依职权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相关措施等。(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应按有关规定迅速向所属单位、消防等相关部门报告。事故单位接到报告后,应按有关规定立即向上一级单位报告。(2)事故单位在核实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后,应按权责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将事故的最新情况续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发现险情,经过公司当班班长以上任意一名管理
37、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总经理负责组织指挥本公司应急小组的各项应急行动,负责与救援队伍的联系。主管负责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协助处理重大问题并逐级上报总经理或管理经理。安全员负责当班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设备、设施(包括车辆、船舶)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初期灾情的施救工作。应急救援小组各成员负责通讯联络及现场施救。5.2应急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图(见附件1)5.2.1应急启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总指挥命令后,应根据事故的发展变化情况,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行动方案,并由总指挥发布执行命令。指挥中心
38、相关成员接通知后应立即赶到应急办公室,听取事故简况和行动方案,接受总指挥命令,并分头开始行动。应急启动后,要求应急救援人员立即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派出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和专家技术组赶赴事故现场。5.2.2应急措施 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各救援小组在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总指挥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圆满完成应急救援的任务。表1、应急处置措施及分工部门主要职责具体工作内容责任人驾驶员及时准确上报事故情况,现场进行交通事故处理1.发生事故后信息上报:A:10分钟之内上报下级目的地中转站、始发中转站调度及车主。B:准确上报事故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事故概况,2、现场处理:A、保护好现场,
39、及时报警,报保险公司B、放置警示牌,避免次生事故发生;3、事故处理:A、积极主动配合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B、及时与中转站调度报告事故处理结果;4、货物接驳A、根据现场情况安排车辆及时对货物进行接驳;B、对于不能及时安排车辆的,第一时间请求公司的支援,由公司安排车辆对货物进行接驳责任司机中转站调度及时上报总部运营调度中心,指导驾驶员处理和根据情况安排驳货1.中转站调度接到信息后,仔细询问是否有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地点、时间、概况,立即上报运管调度中心总调度和区域督导员中转站调度2.根据事故责任和严重程度,指导驾驶员进行事故处理,对于轻微事故或无责事故,如车辆无损失或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建议采取快速
40、处理方式3、对于需要驳货处理而车主不能及时安排车辆的,中转站调度及时安排车辆或电话请示运营调度中心协助安排车辆进行货物接驳4、请示中转站站长安排操作人员进行货物接驳运营调度中心协助指导处理事故和驳货,负责与总部各部门通报处理结果1、协助中转站调度进行货物的接驳2、指导中转站调度和驾驶员对事故的处理3、及时跟踪整个事件发展过程4、及时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总部运营各职能部门调度中心总调度 5.2.2救援行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本公司负责人应当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向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县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及时上报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同时,要对事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41、并根据突发事故类型,及时召集、出动专业应急队伍实施救援。全力控制事态扩大。(1)公司各职能部门除履行好应急预案所赋职责外,实施应急救援时,应明确救援主体,相互协调,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交通、安监、消防、卫生医疗、纪检监察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单位),妥善、高效地处理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2)公司应急指挥部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事故单位负责人或知情人员要立即向有关人员汇报详细的事故情况,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一切救援事宜统一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指挥。现场抢险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协同现场应急指挥部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研究制定现场救援方案,在执行应急救援优先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
42、抢险、警戒与生产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等工作。(3)在上级单位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急指挥机构介入应急救援行动时,事故发生单位的现场救援指挥部要服从和配合上级单位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4)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事故的发展事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的程序。现场指挥部组织技术力量和救援队伍加强对事故现场的监控,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果断控制或切断灾害链
43、,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5)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及时、主动向现场指挥部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供事故前的监督检查有关资料,为现场指挥部研究救援方案提供基础。 (6)现场指挥部组织调动本辖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需要,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申请辖区外的社会力量支援,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协调县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社会力量进行支援。(7)现场指挥部成立事故原因分析小组,组织专家分析事故原因和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支持。分析报告及时上报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 (8)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启动后,相应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报告。 (9)生产安全事故中有港澳台或外国籍人员伤员、失踪、被困,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由市外侨办、台办按规定渠道上报。(10)根据需要,现场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