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 应急调查、巡查和速报制度.doc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 应急调查、巡查和速报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 应急调查、巡查和速报制度.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应急调查、巡查和速报制度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一)群测群防网络的组成群测群防网络以县(市)行政区为范围,由当地县(市)、乡(镇、场)、村三级监测网络体组成(见下图)。主管副县(市)长乡(镇、场)长村长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乡(镇、场)主管主任、草原站站长、民政干事小队长县(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由专业人员或指定人员监测)村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由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监测)乡(镇、场)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由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监测)行政领导负责人(二)群测群防体系的任务、目的、职责任 务:对所有重要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预警。突发性地质灾害
2、包括:崩塌、滑坡(老百姓称之为走山)、地面塌陷(煤矿开采造成)、泥石流。隐患点: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的灾害点。目 的: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防灾、减灾(预防灾害发生,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职 责:1、县级监测网(1)负责本县境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2)县级监测网由分管该项工作的副县长负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主持日常工作。(3)由专业人员或指定人员监测。2、乡、镇级监测网(1)负责本乡、镇区域内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2)负责定人、定点、定时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上报工作。(3)组织农牧民骨干组成的抢险救灾小分队,并在牧闲时集中进行由专业技术
3、人员指导下的防灾练习和演习。(4)领导所属村的群测群防工作,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宣传和自救工作。(5)乡、镇级监测网由分管该项工作的乡、镇长负责,乡镇草原站长主持日常工作。3、村组级监测网(1)负责本村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2)负责定人、定点、定时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上报工作。(3)负责村级地质灾害预警的自救指导。(4)村组级监测网由村长(村主任)、组长负责,同时选派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农牧民进行监测。(三)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主要包括群众监测网络建设和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两部分。(一)群众监测网络建设包括:监测点选择及级别确定、监测人员确定、监测点建设、监测网点
4、的管理与运行、监测数据管理五部分内容。1、监测点的选择依据以下原则:(1)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大),灾情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对集镇、村庄、工厂及重要居民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危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威胁公路、铁路、航道等重要生命线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威胁重大基础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选定监测点后,确定监测级别(县级、乡级、村级)。(1)县级监测点:受威胁10人以上,或威胁经济损失500万元,社会影响严重的。(2)乡级监测点:受威胁人员510人,威胁经济损失100500万元,社会影响较严重的。(3)村级监测点
5、:受威胁人员15人,威胁经济损失10100万元。2、监测人的确定依据谁受灾、谁监测的原则,从灾害点威胁人员中选定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人为监测人。3、监测点的建设监测点选定后,开展监测点的建设,主要包括:(1)确定监测范围。除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应把该灾害点威胁的对象和可能成灾的范围纳入监测范围。(2)监测方法与要求:对当前不宜进行治理及暂不能治理的隐患点,危害大的应建立简易监测为主,结合宏观地面变形观察监测点。监测方法:崩塌、滑坡可用:a、裂缝位移测量;b、宏观调查法进行简易监测。a、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监测崩滑体中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监测点选择在裂缝
6、两侧,特别是主裂缝(崩塌母体与崩塌之间裂缝)两侧。监测点一般两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的垂直变化。此外,还可在建筑物(房屋墙、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等)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纸张等观测该裂缝的变化情况(水泥砂浆片或纸张断开说明裂隙变大)。b、宏观调查法:采用人工日常巡视,对崩滑体区出现的各种细微变化进行调查,发现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加密监测。泥石流监测:主要监测水源。水源监测:主要是对降雨量及其变化监测,可采用设固定雨量监测站和临时雨量监测点方法进行雨量监测。如泥石流沟内有水库、堰塘、天然堆石坝、堰塞湖等地表水体,也要对其流量、水位、堤坝渗漏水量、坝体的
7、稳定性和病害情况等进行观测。地面塌陷(主要是针对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可采用宏观地质调查法,对地表裂缝、塌陷的细微变化进行人工巡视,发现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加密监测。此外应及时监测地下采空区范围变化。(3)监测周期:以定期巡测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方式进行监测,定期巡测一般为半月或每月一次,汛期强化监测将根据降雨强度,每天或24小时值班监测。(4)制定报警信息及逃跑路线确定监测点、监测人后,确定报警的方式(喇叭、呼喊、挨户通知)及逃跑路线,并让所有受威胁的人员都及时了解清楚,使所有受灾人员接警后能及时进行避灾。4、监测网点的管理与运行(1)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与个人。各级行政领导为负责人;
8、被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村和有关单位确定监测责任人。(2)建立岗位责任制,县、乡(镇、场)、村应逐级签定责任书。(3)宣传与培训。调查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与培训,教会监测组成员和群众,如何监测,如何判断灾害可能发生的各种迹象和灾情速报及有关应急防灾救灾方法。(4)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上报到市(地区、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并上报由地、州、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将上报的资料与信息录入自治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进行趋势分析,同时对下一步监测
9、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5)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应立即报告自治区、地(州、市)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并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监测和指导防灾救灾。(6)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5、监测数据管理(1)监测数据包括地质灾害点基本资料、动态变化数据、灾情等。(2)所有监测取得的数据均以纸介质形式保存。(3)监测点有条件的进行简易定量监测,并整理成相关曲线、图表等。应编制有关月报、季报和年报,同时,对当年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4)监测数据应按有关程序逐级上报。(二)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1、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管理和指导群众监测网络,负责监
10、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2、县(市)国土资源局应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危险点,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有关乡镇、村和矿山及负有对重要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知。3、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全县(市)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4、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和基层干部培训工作。二、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一)什么情况下开展应急调查1、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时;2、发生了地质灾害;(二)应急调查的内容1、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 应急调查、巡查和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 网络 建设 应急 调查 巡查 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