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煤矿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doc
《百灵煤矿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灵煤矿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蒙古庆华集团阿拉善百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写单位:百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编写人员:编制日期:二0一五年三月十五日会审意见 编审人员签字单 位签 字 栏单 位签 字 栏通 防 部通防副总技 术 部安全矿长机 电 部生产矿长调 度 室总工程师安 质 部矿 长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空气重污染分级 11.4适用范围 11.5工作原则 12组织体系与职责2.1组织体系 22.2领导机构 22.3综合协调机构 22.4技术支撑队伍 42.5应急处置队伍 43预防与预警机制3.1信息监测与报 告43.2预防工作 53.3预警与措施 54应急响应4.1响
2、应机制.64.2应急响应程序.74.3信息报送与处理.84.4指挥与协调.84.5分级响应.94.6应急终止.105后期处置5.1总结评估.115.2损害评估.115.3调查处理.116应急保障6.1人力资源保障.116.2财力保障.116.3通信保障.126.4物资保障.126.5技术保障 136.6交通运输保障 137监督管理7.1监督考核机制 147.2奖励与责任追究 147.3预案管理 148附件 15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提高对重污染天气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重污染天气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3、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环保部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1.3空气重污染分级按照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分级方法,空气重污染分为三个级别。即:极重污染(级)、严重污染(级)、重度污染(级)。极重污染(级):AQI达到500,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
4、00(含500)以上。即空气质量达到极重污染的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级):300AQI500,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在300(不含300)以上500(不含500)以下。即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的大气污染。 重度污染(级):201AQI300,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在201(含200)以上300(含300)以下。即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的大气污染。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百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区域内空气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1.5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在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人的健康权,始终把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积极宣传防护知识,指导群众搞好自我防护。加强对空气污染源的监测、监控
5、并实施有力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空气重污染的监管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按照“还百灵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减轻和消除空气重污染源,提高对空气重污染的防范和应对能力。1.5.2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在公司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建立健全空气重污染应急管理体制,严格相关部门职责,明确任务,实行领导负责制;积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空气重污染应急力量的作用。1.5.3属地管理,社会参与。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负责本单位区域内的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要充分体现应急工作的社会性,及
6、时公布空气质量信息,建立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号召社会各界行动起来,积极自主减排;尤其空气污染源重点排放单位要强化自身主体责任,主动减排,共同承担防治空气污染的社会责任。1.5.4科学应对,依法处置。要加强对空气质量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空气重污染事件发生的时段、频率、持续时间、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和污染来源及成因,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设备,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空气重污染的科技水平和能力。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实施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使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7、、法制化。2组织体系与职责2.1组织体系百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的空气重污染应急组织体系是在公司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机构、技术支撑队伍、应急处置队伍组成。领导机构为公司领导班子。综合协调机构为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技术支撑队伍由相关部室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应急处置队伍依托相关部室和单位组建。2.2领导机构公司领导是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本公司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的应对工作。2.3综合协调机构2.3.1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是本单位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矿长范培金担任,副总指
8、挥由总工程师郭明利、生产矿长杨德广、安全矿长褚万益担任。应急工作指挥部成员由刘兆吉、沙金利、聂玉奎、救护大队队长、供应部部长、医院院长、调度室主任、办公室主任、通防部长和各有关部室、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空气重污染治理和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统一组织协调空气重污染的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和事后管理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2.3.2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李庆民兼任。主要职责是:按照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的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向公司空气
9、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报告有关信息,传达落实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的相关指示和要求,并完成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2.3.3各成员单位的职责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各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各专业领域的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调度室负责建立、完善本公司空气重污染的预防、预警体系并向旗环保局申请监测,对公司空气质量情况实施全程监测;组织协调本公司区域内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各有关部门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组织空气重污染原因的调查处理工作,协调空气重污染造成环境损害的评估、恢复工作,负责建立空气重污染部门联动机制。安质部负责协调、落实空气重污染的限产停产措施;供应部组织
10、相关应急物资的紧急调度;将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体系、应急物资储备列入公司计划。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协调空气重污染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指挥通信畅通。保卫科负责组织、协调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时的机动车限行、公车停驶、道路交通管制,以及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污染排放车辆的检查等工作。财务部负责空气重污染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处置工作中经费的保障及管理工作。通防部参与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负责组织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责令建设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扬尘、遗撒,垃圾、树叶、秸秆露天焚烧、锅炉房等污染源检查。宣传科负责空气重污染防护知识的宣传,组织实施减少或停止露天施工工程及户外活动
11、等措施。协调各类媒体,做好公司内空气重污染的相关信息发布和舆论宣传工作;及时提醒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倡导社会各界自觉参与污染减排。医院负责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开展防止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防病知识宣传;指导各部门开展空气重污染应急医疗救治;负责组织评估空气重污染所导致的健康危害的性质及其影响人数和范围。负责组织协调空气重污染条件下所需应急救援药品、药械的储备和调拨工作。公司内较大空气污染物排放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落实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分配的任务和要求,主动改进工艺,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有关规定,落实本部门在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职责,并在空
12、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中抓好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做好相关信息的交流和共享。2.4技术支撑队伍2.4.1专家组。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建立空气重污染应急专家组,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熟悉空气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空气质量评估,以及应急保障、环境恢复和相关法律、专业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研究分析公司空气重污染的成因、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必要时直接参加空气重污染的应急处置工作。2.4.2应急监测队伍。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依托旗环境监测站及相关环境监测部门组建空气重污染应急监测队伍,搞好应急监测,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
13、依据。2.5应急处置队伍公司应急处置队伍由公司应急工作指挥部各个部门的应急队伍组成。主要职责:落实本部门在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中担负的职责,降低、控制、清除空气污染源;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参与对空气污染的成因、程度、等级、时间跨度、危害范围的判定和预测,对污染区域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出建议并按要求组织实施;及时向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空气污染的检测结果、事态发展和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处置效果等情况。3预防与预警机制3.1信息监测与报告3.1.1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及成员要积极向旗环境保护监测站申请开展空气质量信息、常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对本公司近年来空
14、气污染数据、空气重污染事件发生的时段、频率、持续时间、污染来源及成因,空气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排放差别,以及本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状况、人口密集的程度、环境敏感点和空气污染源的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和成因,提高预测预判能力。3.1.2配合旗布设空气质量监测网点,充分利用空气监测系统,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对空气质量状况实施全程监测,并依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预测不同区域可能出现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值、污染程度、变化趋势、可能持续的时间;对发生在本公司区域以外可能对本公司造成空气污染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研判,提出应对建议,并及时向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报告。空
15、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将有关信息通报相关部门。3.1.3空气质量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工作委托旗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空气重污染情况下气象资料的收集、报告、处理、分析等工作委托旗气象部门负责。3.2预防工作3.2.1空气污染物排放部门要强化空气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定期排查空气污染隐患,开展空气质量风险评估,健全空气污染防控措施,按照相关规定编制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3.2.2公司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成员及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开展空气重污染的预防工作。要积极开展空气质量风险防范检查工作,依法对容易引发空气污染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
16、估,定期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要统筹协调与空气重污染有关的其他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措施,防止因突发事件次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空气重污染;要统筹安排应对空气重污染所必需的物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3.2.3环境保护部门要开展空气污染源调查工作,委托旗环境监测站加强对空气质量监测,掌握本公司区域内空气污染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加强对重大空气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明确所属单位和有关工作人员的防范职责。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3.3预警与措施3.3.1预警分级空气重污染的预警分为三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级、
17、级、级预警,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黄色(级)预警:可能发生空气重度污染的。橙色(级)预警:可能发生空气严重污染的。红色(级)预警:可能发生空气极重污染的。3.3.2预警发布与解除指挥部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范围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研判,提前48小时预报空气污染物浓度,根据重度、严重、极重污染的AQI指数值,发布开始或解除预警和应急的时间。对经审核通过后的预警信息,由指挥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向公司各个部门及时发布。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警报,要根据空气污染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
18、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空气重污染或者造成空气重污染的因素已经解除的,已发布警报的,指挥部要立即宣布解除预警,终止预警期并解除相关措施。3.3.3预警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1)级预警措施。启动预警措施,并将预警公告与信息报上级主管部门;向各部门公布反映空气污染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空气污染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收集相关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和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对空气污染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空气重污染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强度和级别;加强相关信息报道工作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空气重污染的警告,公布与公众有关的空气重污染
19、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手段和渠道,宣传避免和减轻空气污染危害的常识,告知公众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提出健康保护和出行建议;鼓励有关部门和公众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议公众减少出行。(2)级预警措施。在执行级预警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监控,对空气重污染发生地点、范围、强度、移动路径的变化及时做出预测预报,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相关信息;指挥部及应急各部门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调集空气重污染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搞好应急保障;值班人员24小时在职在岗,保持通讯畅通,应急处置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与应急处置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灵 煤矿 大气 污染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