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毛纺织行业分析报告05.doc
《纺织业毛纺织行业分析报告0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业毛纺织行业分析报告05.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纺织业-毛纺织行业分析报告201105一、我国毛纺织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体制、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2(一)行业的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2(二)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31、行业的主要政策3二、国际毛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5(一)国际纺织行业的发展概况51、纺织工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52、纺织产品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63、技术创新与信息化的应用不断加速6(二)国际毛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71、羊毛原料形势严峻,羊毛纤维和制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72、仿羊绒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羊绒腈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8(三)国际毛纱的需求量分析8三、我国毛纺织行业发展概况9(一)概况91、我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程92、我国
2、毛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11(二)我国毛纺织行业运行状况和市场容量11(三)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竞争特点和竞争格局13(四)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14(五)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及变动趋势151、行业的利润率水平152、影响行业利润率水平的因素16(六)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17(七)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19(八)行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区域性特征和季节性特征20(九)行业的发展趋势201、天然纤维纱线占主角,多种纤维混纺成主流212、花式纱线缤纷多彩,国内市场倍受亲睐213、金属纱线闪光亮丽,织物具有多种功能224、功能性纱线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225、半精梳纱线的应用不断提升23(十)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
3、和不利因素231、有利因素232、不利因素25(十一)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271、产业导向的限制272、企业综合能力的限制273、品牌的限制274、原料采购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的限制285、高素质纺织工人稀缺以及资金、技术的限制28(十二)毛纺织行业上、下游行业的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281、上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282、服装和面料行业的状况及对毛纺织行业的影响30四、我国出口政策对纺织行业的影响31五、行业竞争态势32(一)行业竞争情况32(二)主要企业33毛纺织是以毛条及毛型化学纤维为原料进行的纺、织生产活动,具体包括:纺前准备加工:羊毛脱脂、碳化加工; 毛纱:纯毛纱(包括羊毛、羊
4、绒、兔毛、驼毛等)、混纺毛纱、纯化纤毛纱; 毛织品(即呢绒):如精梳毛织品、粗梳毛织品、长毛绒、驼绒等; 毛绒线(即毛线):包括粗绒线、细绒线、针织绒线; 相关活动:在同一企业内进行的与上述产品生产活动相联系的毛纺织染整或印染有关工序的整理加工。 发行人主要从事毛纱和呢绒的生产和销售,其中毛纱主要为针织毛纱。 一、我国毛纺织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体制、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行业的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我国毛纺织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及其各地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实施行业管理,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
5、和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工作。 我国毛纺织行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CNTAC)、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CWTA)及其各地方协会,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进行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 目前,我国毛纺织行业的监管部门和自律管理机构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具体到企业层面的监控管理,诸如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发展规划、市场营销手段等完全由企业基于市场化方式运作。(二)行业主要政策
6、及法律、法规 1、行业的主要政策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对纺织工业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纲要、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等政策指导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成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倡导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纺织科技水平,依靠技术创新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方位提
7、高国际竞争力。 进入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纺织行业的政策。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审批通过纺织工业振兴三年计划,将纺织工业列为第五大支柱产业,提出了产业升级,加强品牌、渠道建设等议题,同时将出口退税率提升1个百分点;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对纺织工业重新定位,并且提出了5项目标、8项任务、10项政策措施,提高出口退税率1个百分点。 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政策无论在短期内,还是中长期均实现对纺织行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短期内,出口退税率连续提升,对出口具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中长期内,产业、区域结
8、构调整,自主品牌建设,开发农村市场等将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 纺织品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所以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纺织品的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纺织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纺织品出口的相关法规。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与纺织品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产品规范主要有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GB/T 24346-2009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FZ/T 80003-2006纺织品与服装、缝纫型式、分类和术语、FZ/T 24006-2006弹性毛织品
9、、FZ/T 20008-2006毛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FZ/T 20009-2006毛织物尺寸变化的测定-静态浸水法、半精梳毛纺针织纱线、半精梳毛纺机织纱线、竹浆粘胶纤维本色纱、本色布、印染布、莫代尔本色纱、本色布、印染布、大豆蛋白纤维印染布、黄麻精干麻以及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针织品)等。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相关法规主要有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暂行)、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等。 二、国际毛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 (一)国际纺织行业的发展概况 纺织工业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重心转移到欧、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逐步向亚洲转移。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供应充足、上下游行业的
10、发展等原因,我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的纺织工业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等原因,已经基本停止大规模的纺织工业生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当前,世界纺织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纺织工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世界纺织工业重心的转移必然引发世界范围内纺织区域结构的重大变革。欧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为降低人工成本,发展高新技术纺织设备,部分产能向第三世界转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
11、技术密集型产业。世界纺织工业重心不断向亚洲转移。我国、印度纱锭总量已经占世界的近一半,以我国、印度为中心的亚洲纺织生产中心已经形成。近几年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纺织企业依靠其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采取OEM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正在成为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 2、纺织产品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低档纺织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而高档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非常明显。我国的纺织工业依靠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低端纺织品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品牌、高端市场消费能力等优势,占据纺织行业价值链的高
12、端,在高端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3、技术创新与信息化的应用不断加速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在二十世纪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纺织工艺水平不断革新,纺织工业技术含量明显提高。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纺织企业商品的购、销、存等商品流转过程,提高了纺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得现代纺织业的生产、设计和管理更趋现代化。纺织工业呈现出高速度、高自动化、高产量、高质量及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四高一新”新局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纺织工业已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高附加值的纺织业发展。 (二)国际毛纺织行业的发展
13、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毛纤维在流行时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纯羊毛产品在毛纺织品领域中使用量却在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各产毛国羊毛产量的逐年下降,导致原料供给下降, 二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其他纤维的品种和质量的提升,某些化学纤维的品质已经接近、达到甚至超过羊毛的品质。 1、羊毛原料形势严峻,羊毛纤维和制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 从国际上看,据国际羊毛局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全球羊毛产量约达200万吨(净毛),之后,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替代原料竞争、牧民转产等因素影响,羊毛生产持续下跌。2003年,全球产量下滑至120.2万吨,为近六十年历史最低,2004年间
14、,产量变化不大,2005年世界羊毛生产略有改善,产量略增至123.1万吨,2006年羊毛产量又减缩到121万吨左右,2007年,羊毛产量减少为118.58万吨,比1990年度产量减少40%以上。这是自2002年来全球产量连续六年处于120余万吨的低谷水平上徘徊,而且该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从国内看,作为世界最大的毛纺织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到2008年底,我国绵羊存栏数1.3亿只,绵羊毛产量约30万吨,只能满足我国毛纺织业40%的需求。 随着羊毛供应的日益严峻,羊毛纤维及其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2、仿羊绒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羊绒腈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其他
15、纤维品种的不断丰富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羊毛正在被其他纤维大量替代,特别是仿羊绒腈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仿羊绒腈纶的外形、光泽、染色等性能均达到甚至超过羊绒。同时,通过应用各种改性技术,还可以增加仿羊绒动感的、趣味的、独立的、狂野的情趣,让不同的仿羊绒腈纶产品反映出不同的精神风貌和优雅、舒适的超常性能,使之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且,仿羊绒腈纶独特的功能是膨松性和柔软性,其织物柔软性是任何天然、动物纤维无法达到的。因此,随着仿羊绒腈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仿羊绒腈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三)国际毛纱的需求量分析 近年来,国际毛纱市场的需求相对稳定,2008年受国际
16、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毛纱的需求量略有下降。 根据国际毛衣的贸易量可以大体推出国际毛纱的需求量。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统计,2008年,国际市场毛衣贸易量大约12亿件,按每件0.333公斤计算,需要纱线40万吨,再乘以加工消耗系数1.10,大约44万吨。而毛衣的用纱需求约为整个毛纺行业纺纱需求的35%左右,据此测算,当前,国际毛纱的需求量约125万吨左右。由于材料的不同,毛纱价格差异很大,主要毛纱品种的价格从几万元/吨到几十万元/吨不等。据此测算,全球毛纱每年市场容量可达上千亿元。 三、我国毛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一)概况 1、我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制品加工国、
17、羊毛进口国和毛纺织品出口国,在世界毛纺织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建国初期,我国的毛纺织行业基础还相当薄弱,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最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毛纺织行业已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仿制国外中低档产品,发展到目前基本上与国际主流产品全面接轨。 我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1)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毛纺织工业早期发展缓慢,企业以粗纺厂为主,20世纪30年代才引进了精纺设备。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只有13万锭毛纺织设备,而且9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毛纺织行业在生产中开发和应用了一些新工艺,如各种锭端加
18、拈纺纱、转杯纺纱、自拈纺纱、包缠纺纱等。这些新工艺显现出一定的发展空间,毛纺织工艺也逐渐呈现出简化工序、高速、高产和优质的发展趋势。 1980年,我国毛纺织设备达60万锭,大部分采用我国自行制造的全套毛纺织染设备,同时,在新疆、内蒙古、西藏中西部地区建立新厂,改变了我国毛纺织工业布局不合理和设备落后的局面。在原料的使用上,由于大力培育和改良羊种,改良羊毛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羊毛产量的50%左右。毛纺织工业使用的国产羊毛占羊毛原料的 80%,化学纤维占毛纺织原料的43%。我国特有的山羊绒也得到了合理使用,从以出口原料为主到出口羊绒衫等制成品为主。 (2)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此阶段,
19、我国兴起了西服热,这对毛纺织行业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同时由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是毛用羊养殖业的发展,以及纺织机械技术的进步,使我国毛纺织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产能扩张速度很快。1980年毛纺织设备为60万锭,1985年达到139万锭,1990年发展到266万锭,1996年达到408万锭,产能扩张速度很快,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此时我国毛纺织工业仍处于低水平、粗放型的生产状况。 (3)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在此阶段,我国毛纺织工业取得长足进步,装备水平大大提升,毛纺织产品的数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产品远销海外,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改善织物外观和组织规格,改进产
20、品的实物质量;品种上,从素色到花色,从机织到针织,从生活用品到工业用品,各类产品品种齐全;在生产设备上,大量引进国际一流毛纺织设备。目前,我国毛纺织产品已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已具有一定影响力。 2、我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毛纺织是我国纺织工业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每年我国要进口大量的毛纺织原料、机械设备,同时出口大量的毛纺织产品。我国不但承接了全球毛纺织工业的产业转移,而且还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制品加工国和羊毛进口国。同时,国际发达国家如英国、意大利,诸多顶级水平厂家,由于劳动力成本高,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整合,逐步退出中
21、低档产品生产领域,世界毛纺织工业中心也不断向东亚、东南亚转移,从而为我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是,面对全球羊毛产品消费疲软的现状和羊毛产业的结构调整,我国毛纺织行业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国毛纺织业使用的羊毛60%以上依赖进口,毛纺织业重要的原料腈纶1/3以上需要进口;全国呢绒年产量已达5亿米,但每年仍然要进口7,000万米高档呢绒;2009年毛纺织行业销售产值占纺织行业的比重比2001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毛纺织行业整体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国际化品牌和产品营销渠道,造成我国毛纺织业的利润回报总体较低。 (二)我国毛纺织行业运行状况和市场容量 2009年,在加大结构
22、调整与技术改造、积极转变增长方式等政策推动下,在提高出口退税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行业所产生的影响逐步消除,我国纺织行业企稳回升,发展逐渐向好,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整体运行平稳。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52,963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979.89亿元,同比增长10.30%;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7,167.07亿元,同比增长10.58%;累计实现纱线销售2,405.62万吨,同比增长13.21%;化学纤维销售2,726.06万吨,同比增长12.50%;面料销售567.44亿米,同比增长1.2
23、5%;服装销售237.5亿件,同比增长16.43%。2009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02.04亿元,同比增长15.01%。 2007-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体运行情况如下:在毛纺织行业方面,我国毛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居世界首位,是世界最大的羊毛进口国、羊毛制品加工国、毛纺织品出口国和毛纺织品消费国。 2009年底,纺织全行业中毛纺织规模以上企业3,924家,2009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8.59%;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12亿元,同比增加7.80%。 2009年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如下:2009年中国毛纺织纱线需求量为6
24、5万吨左右,其中全毛纱线需求量为22.75万吨,毛混纺纱线(包括混纺毛纱和纯化纤毛纱)需求量为42.25万吨 2007-2009年,我国毛纺纱线的需求量如下:据此测算,我国毛纱每年的市场需求量为数百亿元。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处于纺织行业高端的毛纺织行业的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 (三)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竞争特点和竞争格局 在我国,纺织品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由于纺织品市场前景广阔,消费潜力巨大,所以大量民营资本纷纷涉足纺织品行业。据统计,全国现有纺织品企业数万家之多,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纺织业 毛纺 行业 分析 报告 0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