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民俗文化.doc
《平潭民俗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潭民俗文化.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电视台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2009-09-17 15:39:43) 转载标签: 藤牌海蚀地貌闽剧仙人井詹功显平潭文化分类: 文字。文学。文心 【讨论稿】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讨论稿】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
2、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千百年来,岛上民风淳厚,农耕渔织,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独有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据民国平潭县志、福州府志,平潭的先民自闽东、闽中、闽南等地迁徙自海岛,不同的乡村语言和习俗上都有所不同,从历史沿革的脉络上看,平潭风俗继承了闽越文化的遗风和古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受到佛教与基督教的影响,中原与海外文化习俗
3、的冲突,形成独有的海洋文化。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平潭民俗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又为新一代年轻人创新民俗,加上当今各种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伴随着许多的非物质遗产挖掘承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海岛文明。 平潭作为海岛,其滋生繁茂的海洋文化,与台湾有密切的人文关系,军事文化、渔耕文化底蕴淳厚。7000年前的新石器壳丘头文化就与台湾大岔坑、金富墩文化一脉相承,著名的“碗礁一号”打捞,证明了海坛海峡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平潭人民从明朝开始抗击倭寇的悲壮史迹,从清康乾以降,十二总兵、六提督的历史脉络,到二十世纪30年代本岛“六次光复,六次沦陷“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风云传奇,一系列的文化历史人
4、物浮出水面,如同央视探索与发现的编导李美忱在拍福州的“三坊七巷”把福州的文化人物与历史串起来,平潭的人文历史的根源,就让我们从一方水土一方人中追溯起来吧!第一集:海坛啸唱大风歌(平潭历史追踪) 1、独特的地貌平潭是由126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和礁石组成的,主岛叫做海坛岛。早在80年代中科院的专家考证,在几千万年的岁月变迁中,海坛岛是从海底升起成为岛屿的,如今在岛上的南寨山石林,仍依稀可见当年海底世界的景象。平潭岛海蚀地貌形成的景观有很多种,其中球状同心圆自然风化石蛋就是一个代表。长达50公里的海滨沙滩是大自然对平潭的又一项馈赠。坛南湾还被选为了福建省和福州市帆船板队的训练基地。窗体底端岛上花岗岩遍
5、布,海侵海蚀,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地貌,分布广泛,集神、幽、险、趣于一体。平潭距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 2、平潭的历史源流(1)、7000年“壳丘头”文化,新石器文化的追溯,(现福建省博物馆存放着壳丘头挖掘出文物)。唐代为皇家的养马地,宋代设为牧马监,明朝洪武年间到清朝嘉靖年间倭寇横行海坛,相继有林杨为民举疏、身陷囹囵,泽被三省的史实,戚继光、郑成功的抗倭保国、抗清复明、浴血海坛的故事,平潭籍的江继芸、詹功显为首的抗击英夷的海上战将,清朝产生十二总兵、六提督,这在全国县城历史十分罕见。(可参考林文照先生的著书勒马朝天、拥抱世界等书。)还可参考
6、实物,(平潭风力田的江继芸纪念馆和平潭南街的詹功显故居)。书籍参考平潭县志,又分1999年县志和民国县志,平潭民间文学三集成、海坛胜景说平潭、打捞阿波丸等书籍。3、海岛人的精神风貌。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敢拼敢打的海岛精神。平潭人有着北方人的豪迈,闽南人的敢拼敢闯,还有四川人的幽默和上海人的灵光。平潭人综合了南北地域的粗犷与细腻之特点。因此,无论是在民间的资本运作,还是政府的发展前景都有超前的意识,从改革开放后平潭人争相出国淘金,到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隧道产业,平潭的远洋运输业、海水养殖也有着骄人的成绩,这之间更出了在全国有名的企业家,例如为平潭建设发展捐款达1100万元的东痒岛人王安平、王炎平兄弟
7、,隧道业更是创造了平潭的产业奇迹,遍及全国,成为平潭的支柱产业。隧道工程公司年创收达几十亿元,(可采访一些比较突出的企业家,2009年1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有一篇介绍平潭隧道人的文章,作者系平潭县委的信息科科长丁瑞武可以点到的平潭历史的名人和现代平潭经济、文化上的领军人物:历史人物:林杨、江继芸、詹功显、刘尧宸、现代平潭新秀和企业家: 文化界:现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 企业家:王安平、王炎平海天隧道公司:林仁生船舶利亚船厂董事长(历史人物可参考平潭县志)第二集:海纳百川的民俗文化平潭的先民自中原迁移至海岛,在岁月的长河不断演变同化形成独有的民风民俗。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拗九节就生动体现了古越遗风,
8、而婚丧寿庆风俗中的合婚、定聘等风俗则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1、平潭的建筑海岛民居石头城“石头城”是外地人给平潭县城起的别称,缘由平潭民居民宅独特的建筑风格。当地曾经流传这样的民谣:“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限于平潭原先多风少树的海岛自然环境的约束,历史上平潭人往往就地取材,以花岗岩为主要建筑原料建房修路,从而形成了以石头房为主体的聚居村落。这种石头房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基本都用花岗岩石料,房子配套建筑有石围墙,石头垒砌的猪圈等等,甚至连房顶瓦片压着的也是石头,村道巷子是石板路或石子路,取水的水井是石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是石码头,而且每家每户的家中厅堂都有一个石舂臼“石头城”,这种
9、说法形象地反映了平潭人与石结缘的民居传统。聪明的平潭人盖房子时先建框架,然后再砌墙,与北方人建房不同。因此,在平潭乡村现在还可见到盖了一半的房子叫做“留码头”,何谓“留码头”,就是盖房时由于资金不足,墙体不能一次建完整,便予留部分待以后续建,此种做法,主要是为了石头与石头之间紧密衔接。老式马鞍形封火墙与后期人字形屋顶高低层次错落,石头房建筑结构大体上有当地人称为“竹篙厝”与“四扇厝”两种模式,前者年代大多较好,据说是依清时平潭屯兵营房模式演变而来,呈几进几落格式,有前后天井,前后大小门,后者出现于民国时期,开始朝两三层楼格局发展,为单进排厝格式。有的老式石头房外墙十分考究,石料规格多为长方形,
10、石面打磨光滑细腻,墙面呈正斜多种垒砌变化,石缝紧咬成线,浑然一体。可想而知,在手工时代,拥有这样的房子一定是村里的殷实之户。而有的石头房虽然选材随意粗糙,但规格色调不一略显杂乱的墙面在今天看来也别具情趣。比较有代表的房子是清朝提督詹功显的故居(又称元戎弟,是皇帝直接拔款盖建的房子)另外还有平潭南街的旧房子以石头为建材其好处显而易见。岛上丰富的花岗岩资源使石头房建造上简单方便,它的坚固可以抵挡海岛上频繁的台风、海潮各种恶劣天气的侵害,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在石头城的布局上,村落里的石头房常常挤挤挨挨地连成一片,整体上象巨大的古城堡。现在传统意义上原汁原味的石头城大都分散在平潭的乡下或者小岛。(
11、例如平潭的白青乡、南海岛、东庠岛、大练、小练岛) 随着时光推移,新式楼房逐渐替代旧式的石头房,从新旧房子的对比中,体现了海岛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1、 婚庆习俗:平潭民间的几种独特婚俗: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个步骤,叫做“六礼”。目前保留为此几项:纳采迎亲关新人房回门。(可参考平潭电视台民俗专题岚岛劲吹民俗风) 3、平潭的多种语言遗存自唐、五代起先后隶属于福清、福州,其主流、主体语言属于闽中地区福州方言。特别与福清语言相同,民情相融,两地习俗大致相似。但平潭先民,迁徙自闽东、闽中、闽南诸地,一些岛屿、村落仍保留部分祖籍地风俗。如南海乡塘屿岛居民保留兴化语系方言和部分习俗;屿头
12、、大练等岛屿保留长乐、福清习俗和福清海口方言口音;流水镇五星、后田、中楼乡韩厝、澳前镇龙凤头等村,还保留闽南语系方言及部分习俗。4、平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潭藤牌操舞:此舞源于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抗倭时创立的鸳鸯阵藤牌操。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戚家军追倭至平潭时,藤牌操传入民间。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属驻军平潭,常操练藤牌军,也传教乡勇,由此逐渐演变成民间健身活动,继而又在民间节庆和祭祀中表演,逐步演变为文娱活动中的藤牌舞。舞路程序共有六阵:一字长蛇阵、双龙戏水阵、三才定穴阵、四门兜底阵、五虎靠山阵、九官八卦阵和十面埋伏阵。六阵之后即为单打、双打、三打,最后以藤牌手舞狮祝捷结束。(可参照林文
13、照拥抱世界)灯牌蛇:相传“灯牌蛇”的发源缘于明朝嘉靖年间抗击倭寇时排灯行进,倭寇以为是戚继光的戚家军调兵遣将,吓得敌寇不敢进犯。因此,民间相传“灯牌蛇”乃吉祥之物,能驱妖除怪,而后元宵游蛇灯,形成民俗民风演驿一代代传承下来。闽剧:平潭的戏曲曲种,主要是闽剧。闽剧自清康乾盛世期由邑人浙江水陆提督詹功显从福清引入平潭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平潭闽剧拥有丰厚的民间文化积淀,自上世纪30年代抗日烽火,平潭前哨闽剧团为抗战提供了一大批爱国主议题材的戏剧,解放后,前哨更名为解放,迄今走过70多年的风雨沧桑。平潭闽剧在福州闽剧上发展创新创造出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汉宫梦开福建改革开放新编历史剧先河,天鹅宴获全
14、国文华奖,御前侍医、凤凰蛋、九月无灾、南北情等屡获大奖。十番音乐:词名戏和藤牌操列为联合国承认的剧目(具体表演和历史来历,可参考东岚海韵情悠扬作者平潭文体局副局长赖民)盘诗、评讲、排只、东痒剪纸、肩头平、珍珠戏蚌、铁杆阁五福庙:省文物保护单位。(可参考五福庙一书)詹功显在北厝的墓地江继芸纪念馆清代林杨纪碑平潭42座妈祖庙,也是与台湾文化渊源的联系5、平潭的特色小吃与海产品 吃也是地域文化的特色,平潭地处海岛吃主要以海鲜为主,大多数土生土长的海岛人喜食地瓜,历史上平潭粮食生产极为单一,除了地瓜就是花生,形成了以地瓜为主打产品的民间小吃,比较典型有以下几种;1、时来运转(粞)(地瓜皮蒸烂,在石舀上
15、捣成有粘稠状,佐以各种馅包成,可以煮食也可蒸食,是平潭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美食)2、天长地久(甜饺),用地瓜做坯子,用葱,花生末,糖调和而成甜馅,包成饺子形状,下锅炸成金黄。3、“一团和气”,即八珍炒糕,就是用各类切成丁状的海鲜加上淀粉炒制成的一种平潭特色小吃。属于不吃不知道,一吃真奇妙的一种食物。 4、“花生结”是平潭乡下的特色小吃。(以花生为原料,佐以地瓜粉)5、鱼面、鱼丸、鱼饺、料渣(鱼丸)6、海鲜类:东痒鲟、龙虾、坛紫菜、蛏、海蛎煎、拗拗、蛋燕等等(可到平潭的小吃店品尝,现在的酒店也有推荐这样的小吃)6、平潭特色支柱产业:平潭海岛没有工业,爱打拼的平潭男人都往岛外发展,因此构建了平潭的特
16、色产业,特别是有名是:1、 隧道业:省隧道工程公司、海天建筑工程公司、省榕源建筑工程公司和省隆盛.2、 海洋运输业:3、 海水养殖:鲍鱼、紫菜、花蛤、对虾、蛏等4、 砂石出口花岗岩与石英砂蕴藏量丰富,成为平潭两大矿产资源。5、 船舶制造业:利亚船厂、雄赢船厂第三集:绚丽的平潭风光 海上石帆石牌洋在平潭岛苏沃镇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面,远远望去有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像一艘大船,两块巨石如两面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石牌洋。又称为“半洋石帆”和“双帆石”。礁石底部是一组平坦完整的岩石。两个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岗岩组成东侧的
17、一个高达33米,胸宽9米,厚8米,周长57米;西侧的一个高17米,胸宽15米,厚8米周长39.9米。两个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体,直立在礁石上。据地质学家考证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由于它的奇特壮观,对游人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设部与中科院的专家称之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明代旅行家陈第曾誉之为“天下奇观”。清朝女诗人林淑贞诗赞:石 帆 绝 句 三 首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勾留。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双帆饱尽古今风,刻石为舟总化工。十二万年同此渡,渡残日月转西东。千寻耸拔大江中,树立遥知造化功。谁谓末流无砥柱,且看障碍百川东。林淑贞,平潭平原乡人,博学
18、能诗,善画花卉,其夫为玉屿村清末儒士吴徽瑶。(可结合哑巴皇帝的传说与帝子舟,民间传说哑巴皇帝兵败沉舟,化作石帆。另说,宋末景炎初,端宗赵罡、皇太妃及皇室亲眷,自闽江出海南逃,驻跸于石牌洋,后人故称石牌洋为王母礁。) 南寨石景大观园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南寨山位于平潭岛南部的北厝镇。在方圆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遍布着风化花岗岩体,体积硕大、形态各异,其中奇特与象形山石景观40余处。典型景观有骆驼岩、鸳鸯理翅、花豹巡山、神龟石等等,堪称岩石动物园南寨石林的海蚀景观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与神龟谷,山势不高,易于攀登,景点众多,可拍摄风景,可人景同乐,虽没有张家界的阿斯
19、哈图石林那么险峻,但由于阳光海风石景却添了些旅人的小情趣,或坐,或躺,或倚,慢走,拍摄,悠闲地上山下山让游人流连忘返。 海坛天神海坛天神与半洋石帆(石牌洋)并称平潭岛奇石“双绝”,位于海坛岛的南面南海乡塘屿小岛的南端海边,为一巨型灰白色花岗岩,是天然的象形裸体石人。天神头枕沙滩,足伸南海。躺长330米,胸宽150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脖子长18.3米,下身斜翘一柱状风化岩体,如男性特征,其高4.15米,围径4.50米,成为周边渔妇传宗接代膜拜物,相传只要触摸此物,即可生个大胖小子。周身均为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如此巨大的球状风化造型世所罕见,天下奇绝。 龙凤头海滨浴场平潭岛海岸蜿蜒曲折,岸
20、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龙凤头海滨浴场,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符合海滨旅游沙滩的规定要求,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湾向性好,旁临旅游休闲山庄红岩山庄。其中,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40公里,如果到了平潭,这两处沙滩也是烧烤游泳观星露营的好境地,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 坛南湾与将军山潮涨潮落,海侵海蚀,铸就了平潭岛古代和现代海蚀地貌并存,险趣自然的景观,如果说平潭岛是东海中玲珑剔透的一方翡翠,那么岛上的坛南湾将军山风景区就是镶嵌在翡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地理位置优
21、越,地处由坛湾海滨度假区、山岐澳海滨度假、青观顶风景游览区三大旅游片区内,形成平潭滨海度假综合区的海上中转点。三面环海,与素有“银滩”之称的坛南湾隔海相望。平潭将军山滨海度假庄园主要景点有:青观顶一片瓦景区:位于敖东乡大福村的东边山。一石倾覆横卧如瓦,长12.8米,宽10米,厚5.8米,三面有壁,形成天然大厅,景观奇特,可纳百人观赏。将军山演习遗址:台海风云军事演习圣地,108位将军莅临,将军题写的摩崖壁画大气磅磅礴,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如同威武的指挥将军,还建有军事演习纪念展馆等。坛南湾海滩:银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可游泳,可垂钓,可捕鱼。东海仙境仙人井平潭仙人境景区位于流水镇王爷山南麓,在此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潭 民俗文化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