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doc
《国标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45060S 41BJ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287-2008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addled monorail vehicle2008081 1发布 2008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CJT 287-2008目次前言 1范围 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一 24使用条件 - 35车辆类型 - 36基本要求 47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 58车体及其内装设备 69转向架 810制动系统 811电气系统 一 912空气调节及采暖装置 ” O13安全设施 “
2、O14控制与诊断监视系统 一 115通信与乘客信息系统 116试验与验收 - 117标志 218运输与质量保证期限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轨道梁的精度 3 附录B(资料性附录)列车阻力 ” 4 参考文献 5CJT 287-2008刖罱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归El。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仲
3、建华、周庆瑞、冯伯欣、王旭东、韩俊臣、漆尔富、樊贵新。QT 287-2008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使用条件、车辆类型、基本要求、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车体及其内装设备、转向架、制动系统、电气系统、空气调节及采暖装置、安全设施、控制与诊断监视系统、通信 与乘客信息系统、试验与验收、标志、运输与质量保证期限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以下简称车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4、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599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T 9963钢化玻璃GBT 10411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1944 中空玻璃GB 14892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489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 14894-1994,IEC 61133:1992,MOD)TBT 13331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idt IEC 600771:1999)TBT 13332铁路应用 机车车辆电气
5、设备第2部分:电工器件通用规则(idt IEC 600772:1999)TBT 1451机车、动车组用电加温玻璃技术条件TBT 14841铁路机车车辆电线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电缆TBT 1507机车电气设备布线规则 TBT 1804铁道客车空调机组 TBT 2093铁道机车车辆用面漆TBT 2260铁道机车车辆用防锈底漆TBT 2368动力转向架构架静强度试验方法(UIC CODE 615-4 OR:MOD) TBT 2704铁道客车电取暖器TBT 2932铁道机车车辆用阻尼材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3001铁路机车车辆用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eqv IEC 6
6、03492:1993) TBT 3021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eqv IEC 60571:1998)TBT 3034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eqv EN 50121-32:2000)TBT 3058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dt IEC 61373:1999)IEC 612871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第一部分特性和试验方法IEC 604942铁路应用机车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第2部分:地铁与单轨车受电弓】CJT 287-2008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straddled monorail vehicles骑跨在轨道梁上可编人列车的
7、单节动车或拖车。32单轨列车monorail train编组成列,可以正常载客的若干单轨交通车辆的完整组合。33起动平均加速度start average acceleration在干燥平直的轨道梁上,列车从静止状态开始起动,从进入恒起动力矩开始到恒起动力矩结束为止 的时间段内加速度的平均值。34冲击率jerk rate加速度(或减速度)的变化率。35平均减速度average deceleration在干燥平直的轨道梁上,列车从某一指定速度开始制动,到停止的时间段内减速度的平均值。36设计最高速度design maximum speed在车辆设计时,根据车辆结构及装置所确定的能安全运行的最高速度
8、。37最高运行速度maximum running speed车辆所允许的能够实际载客安全运行的最高速度。38带司机室的动车motor car with cab带有牵引电机并带有司机室,能够对列车运行进行控制的车辆(简称Mc车)。39带司机室的拖车trailer with cab带有司机室,能够对列车运行进行控制的而不带牵引电机的车辆(简称Tc车)。310动车motor car带有牵引电机的车辆(简称M车)。311拖车trailer不带有牵引电机的车辆(简称T车)。312走行轮running wheel支撑车辆载荷并在轨道梁顶面上滚动运行的橡胶轮胎车轮。313导向轮guiding wheel水平
9、安装在转向架两侧,运行时起导向作用的橡胶轮胎车轮。2CJT 287-2008314稳定轮stabilizing wheel水平安装在转向架两侧,运行时起稳定作用的橡胶轮胎车轮。315气液转换装置pneumatic-hydraulic convertor把制动控制装置输出的压缩空气压力按比例转换成用于推动盘形制动油压夹钳工作油压力的变换 装置。316轨面monorail surface轨道梁上走行轮走行的面。317纵向救援方法iongitudinal escaping method在同一轨道梁上,救援列车行驶到故障列车的前部或后部进行互相对接,然后打开两列车对接端的 疏散门,各把渡板向门外铺开,
10、展开折叠着的安全栏杆,在乘务员引导下,乘客由故障列车向救援列车转 移,然后由救援列车牵引故障车驶向邻近站台,疏散完乘客后返回基地或避难线。4使用条件41环境条件411正常工作海拔高度不超过1 200 m。412环境温度(遮阴处)为一2540之间。413最湿月月平均相对湿度不高于90(该月月平均温度不低于25)。414车辆应能承受风、沙、雨、雪的侵袭及车辆清洗时清洗剂的作用。415因各城市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气候条件差异,用户与制造商宜在合同中另外规定使用环境 条件。42线路条件421平面曲线半径(轨道梁中心的曲线半径,对于复线为内侧轨道梁中心的曲线半径):正线:不应小于100 m;车站线路:不应
11、小于300 m;车辆段线路:不应小于75 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50 m,S型曲线不应小于75 m);辅助线路:不应小于100 m。422竖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2 000 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1 000 m。423坡道坡度:无特殊规定时,正线不应大于60,辅助线路不应大于65。424行车采用右侧行驶。425轨道梁的精度不应低于附录A的规定。43供电条件431受电方式:由正极受电弓及负极受电弓分别从安装于轨道梁两侧的刚性的正极接触轨和负极接 触轨受电。432额定供电电压:DC 1 500 V(波动范围DC 1 000 Vl 800 V)。433供电系统中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及供电保护装置应符
12、合GBT 10411的有关规定。5车辆类型 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3CJT 287-2008表1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规格车辆类型序号名称备注Mc车或Tc车M车或T车1轨道梁断面尺寸mm8501 500(宽高)2 车钩连接面问长度ram15 50014 6003 车体长度mm14 80013 9004 车辆最高点距轨面高度ram3 840车辆最低点到车辆5 车辆总高度mm5 300最高点6 车体宽度m=2 9007 车辆最大宽度ram2 980 车门踏板处8 客室地板面高度ram1 1309转向架中心距mm9 60010 空气弹簧中心距mm2 05011 每辆车客室门数(对)21
13、2 定员人数(人) 1511656 k|稿13 超员人数(人) 211230 9人m2 514 车辆自重t28 2715 轴重t 11 走行轮固定轴距ram1 500 导向轮轴距ram 2 500转向架16 走行轮自由直径mm1 006主要尺寸导向轮自由直径mm730稳定轮自由直径ram7308是指采用纵向座椅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有效站立面积站立的人数。有效站立面积是指客室地板总面积减去座 椅垂向投影面积以及投影面积前250 mm内的面积以后所含的高度不低于1 800 rnm的面积。6基本要求61车辆的各种零部件和设备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62整备状态下的车辆
14、重量不应超过合同中规定值的3。同一动车的每根动轴上所测得的轴重与 该车各动轴实际平均轴重之差不应超过实际平均轴重的2。63车辆客室地板面距轨面高度应与车站站台面相协调,车辆高度调整装置应能有效地保持车辆地板 面高度不因载客量的变化而明显改变。地板面高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低于站台面。64列车应能以规定的速度安全通过最小曲线半径区段,并能在规定的小半径曲线上进行列车正常摘 挂作业。65列车的牵引力一速度特性和制动力一速度特性应符合用户与制造商双方同意的设计文件的规定 要求。66车辆最高运行速度80 kmh。67挂钩操作时车辆最高速度不应大于3 kmh。4CJT 287-200868列车最高反向退行
15、速度不应大于10 kmh。69列车在空载状态应能够以不大于15 kmh的速度安全通过关节型道岔,应能够以不大于25 kmh的速度安全通过可挠关节型道岔。610从空车至超员,在平直干燥的轨道梁上,额定供电电压时,如无特殊要求,起动平均加速度不宜低于083 ms2。611从空车至超员,在平直干燥轨道上,额定供电电压时,如无特殊要求,从最高运行速度开始制动, 制动平均减速度为: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不宜低于11 ms2;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不宜低于125 ms2。612列车纵向冲击率不应大于075 ms3。613车辆各种设备的冲击振动试验应符合TBT 3058中的有关规定。614车辆在线路上运行动力学性能
16、的试验鉴定应符合GB 5599的有关规定,试验所得车辆运行平稳 性指标应小于25。615车内噪声应符合以下要求:车辆以60 kmh的速度运行时,司机室内的噪声不应大于70 dB(A)、客室内的允许噪声不应大于75 dB(A)。车辆内部噪声测量方法应符合GBT 14892的规定。616车辆外部噪声应符合以下要求:列车在露天地面水平直线区段自由声场内,以60 kmh速度运 行时在车外距轨道梁中心75 m,轨道梁轨面距地面高144 m,测量仪器在距地面高度12 ITI处,测得 的连续等效噪声值不应大于75 dB(A)。列车在露天地面水平直线区段自由场内停放,辅助设备正常工 作时,在车外距轨道梁中心7
17、5 m,轨道梁轨面距地面高144 m,测量仪器在距地面高度12 m处,测 得的连续等效噪声值不应大于75 dB(A)。617列车牵引动力配置除应满足正常运行要求外,还应满足故障运行和对故障列车进行救援的要求:一列处于超员状态的列车,在损失12牵引动力的情况下,应能在60的上坡道上起动,能通 过坡长不少于500 m相同坡度的坡道运行到邻近的车站清客,且再以不小于15 kmh的速度 返回车辆段。一列处于空载状态的并且技术状态良好的列车,与一列相同编组且处于超员状态以及失去全 部牵引动力的列车连挂,应能在60的上坡道上起动,能通过坡长不少于500 i71相同坡度的 坡道,运行到邻近的车站清客,且再以
18、不小于15 kmh的速度返回车辆段。618辅助电源应具有扩展供电的功能,当列车中有一套辅助电源故障时,在切除部分次要负载后仍能 采用扩展供电的方式维持列车正常运行。619车辆的各种设备及附属设施应布置合理,安装牢固可靠,并便于检查、维修。620 同一型号的零部件应具有良好的互换性。62l车辆的结构材料、零部件原则上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少量零部件应采用不低于难燃级的材料制 造。材料的燃烧和热分解时挥发的有害气体及烟密度指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防火标准。622车辆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风、沙、雨、雪环境下运行时不应漏雨、进沙、渗水、进雪。在机械清 洗时,不应漏水、渗水。623列车应装设正极受电弓及负极受
19、电弓,并分别装设在列车的各一侧。624应设有接地电刷。625车辆应设有车体带电保护检测控制装置。7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71车辆型式动车:带司机室的动车(Me)、动车(M)。拖车:带司机室的拖车(Tc)、拖车(T)。5QT 287-200872列车编组721列车编组可有多种形式:动车或拖车混合编组或全动车编组。722各动车、拖车可安装不同的设备,列车编组形式(动、拖车比例及配置)应根据满足牵引动力的要 求和车下设备布置重量均衡的原则确定。73联结装置731车钩型式:列车中固定编组的各种车辆闻宜设棒式车钩或半永久式车钩,司机室前端宜设密接 式半自动车钩。732联结装置中应有缓冲装置,其特性应能有效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标 跨座式 单轨 交通 车辆 通用 技术 条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