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渝利铁路介绍.doc
《交通运输渝利铁路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渝利铁路介绍.doc(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项目概况1.1编制依据(1)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程、规范和验标等;(2)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重庆至利川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的通知(计长函200721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重庆至利川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批复(发改基础20082883号);(4)铁道部关于新建重庆至利川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1336号);(5)新建重庆至利川铁路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鉴修相关资料;(6)渝利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下发的相关管理办法;(7)新建重庆至利川铁路现场调查有关情况。1.2 编制范围1.2.1 重庆北(含)至凉雾(含)里程范
2、围:DK0+000DK274+983(相应于宜万线DK344+100),正线长度264.406 km。1.2.2 重庆枢纽相关配套工程(1)重庆北站、动车走行线及存车场、重庆西(机务段)。(2)唐家沱联络线:上行联络线LTSDK30+600LTSDK37+296.6,线路长6.697km。下行联络线LTXDK30+600LTXDK37+252.09,线路长6.713km。(3)重庆北站货车外绕线HLZDK10+100HLZDK30+599.81,线路长18.827km。1.2.3 凉雾站相关工程(1)凉雾下行疏解线:LZDK0+000LZDK3+245.97,线路长3.246km。(2)凉雾站
3、及相关工程(含:宜万线拨移DK345+800DK346+700、线路长度0.9km,宜万线杉木园线路所DK348+500DK349+000。)1.3 设计概况(1)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情况:可研批复发改基础20082883号。(2)勘察设计各阶段的批复情况:初设批复意见铁鉴20081336号。(3)批准的建设规模、工期:初设批复意见概算总额268.68亿元,渝利全线正线长度264.406km,建筑长度:295.958km(折双)。全线工程总工期为60个月(含联合调试期6个月,不含试运行)。2.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2.1.1线路走向及途经地区重庆至利川铁路是规划建设的沪-汉-蓉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4、。线路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西起重庆渝北区,向东途经重庆市江北区、北部新区、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和石柱县,止于湖北省利川市。渝利全线正线长度264.406km,建筑长度:295.958km(折双)。渝利铁路正线西起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北站,以玉峰山隧道(DK17+535)穿过铁山坪后线路基本就离开了主城区,该段线路先后经过了江北区、金开区、北部新区,其间多次与市政道路交叉,房屋拆迁量大,市政管道线路等设施多。在渝北区线位基本沿着张关白岩风景区坡脚边沿的渝长高速公路前行,在DK49+500进入长寿区,在离长寿新城区约3.5公里的渡舟场设长寿北站,以黄草山隧道穿过黄草山脉进入涪陵区,在靠近
5、涪陵李渡工业园区设涪陵北站。线路出涪陵站后在DK118跨过长江,线路由此进入低山区沿长江右岸与长江并行,在离新丰都县城3公里的山脚处设丰都站,线路出站向东南方向离开长江基本就沿龙河而行,先后六跨龙河,至石柱县,设石柱车站。线路继续东行,在经万寿山、沙子关、向家坝这三座长隧后设沙子关车站,这段线路基本与在建的石忠高速路并行。线路出沙子关车站后拔高线位在都亭山隧道出口进入湖北省,穿齐耀山脉进入利川市溶蚀残丘地貌区,最后以连续的多座桥梁引入宜万线的凉雾站。全线共设重庆北、复盛、长寿北、涪陵北、丰都、石柱、沙子、凉雾8个车站,其中1个客运站、5个中间站、2个越行站;设玉峰山、双溪、长寿西3个只办理市域
6、城市列车旅客上、下作业的乘降所;设井口东、胡豆堡、杉木园3个线路所。重庆北、玉峰山、双溪、复盛、长寿西、长寿北仅办理客运业务;涪陵北、丰都和石柱办理客货运业务;凉雾(接轨站)及其它站均不办理客货运业务。在DK15+700设胡豆堡线路所经唐家沱联络线接入渝怀线唐家沱站,改建渝怀线上既有唐家沱站;在宜万线DK348+900处新设杉木园线路所引入宜万下行联络线。由井口东线路所接入货车外绕线至唐家沱站。2.1.2 桥隧比例全线桥梁总长57.720km、隧道总长180.953km,正线桥隧比重高达79.20%。2.1.3 修建意义建设重庆至利川铁路有利于尽快形成沪-汉-蓉快速通道,有效解决川渝地区对外铁
7、路运输通道能力紧张问题,打通沪汉蓉间的双层集装箱通道;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成渝经济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实施铁路又好又快发展战略,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全面提高铁路竞争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建设重庆至利川铁路无论在路网方面还是国民经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1.4 建设的必要性本线向西通过遂渝线可达成都市,东经在建的宜万线和拟建的汉宜客运专线直达武汉,进而沟通合肥、南京、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城市,还可通过京广铁路通道连接华北和华南等地区,通过武九与东南沿海的江西、福建等省区连接。本项目地理位置优越,是川渝地
8、区联系华东、中南、沿海地区及华北部分地区最重要的快速铁路运输主通道,与襄渝线、渝怀线、渝黔线一起,共同担负川渝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华北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客货交流。2.2 主要技术标准2.2.1 正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I级;正线数目:双线;限制坡度:9,加力坡18.5;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km/h;最小曲线半径: 3500m;线间距:4.4m;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客机SS9、CRH1;货机HXD1;牵引质量:3500t;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闭塞方式:自动闭塞;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2.2.2 其他线路主要技术标
9、准正线与既有铁路的联络线,其平面设计标准根据所确定的行车速度按相应速度标准的新建铁路设计规范或规定执行。2.2.3 设计年限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全线路基土石方2957万立方,路基附属圬工110.7万立方,特大桥 30座32.127延长千米,大中桥125座24.425延长千米,涵洞255座10.585延长千米,隧道63座180.953延长千米,车站8座,正线铺轨576.9公里,站线铺轨78.95公里,房屋122798平方米,铁路用地10573亩。2.4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2.5 工程特点2.5.1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
10、碎,不良地质发育,主要有滑坡、岩堆、危岩落石、岩溶、顺层、顺层偏压、煤层瓦斯、浅层天然气、断层破碎带、水库坍岸等。2.5.2 桥隧比例高全线桥梁总长57.720km、隧道总长180.953km,正线桥隧比重高达79.20%。其中有32座结构复杂、高墩大跨的特殊桥长度为25099.61m, 占总桥长的44.18%,全线大于4km及地质复杂隧道共有18座长度为123.9km,占隧道总长度的67.49%。蔡家沟双线特大桥(D3K108+416)至福宝山隧道出口(DK261+208)约150公里范围属桥隧相连及重难点工程集中地段。2.5.3 特殊结构桥梁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控制全线施工工期蔡家沟双
11、线特大桥为全线最高桥,最高桥墩达139m,主跨为(80+3144+80)刚构连续组合梁;新桥双线特大桥为796 m长联连续梁桥,最大墩高116m;韩家沱长江双线特大桥采用主跨432m的双塔钢桁梁斜拉桥,主桥采用钢桁梁,主桁高14 m,主桁宽18 m,索塔采用矩形空心截面,塔高193.5m,并受三峡蓄水位影响,施工难度大。2.5.4 长大隧道多,隧隧相连,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本线有2座13km以上的特长隧道,1座10km的特长隧道,3座9km的长隧道。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不同程度地存在顺层偏压、浅埋、岩溶、突水、瓦斯等不良地质,五座岩溶隧道初始风险为高风险 (排花洞、尖峰顶一号、尖峰顶二号、方
12、斗山、余家),施工难度及风险较大。2.6 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根据全线工程情况和总工期的要求,从建设管理工期控制的角度拟定全线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控制工程是指规模巨大、单位工程工期长、技术高难、控制全线总工期的工程;重难点工程是指规模大、单位工程工期较长、技术较高难或虽然规模较小、工期不长,但地质复杂、技术高难,由于种种原因有可能影响铺架和交付工期的工程。2.6.1 控制工程全线控制工程十四项,两站、三桥、九隧,分别为重庆北站、长寿北站、蔡家沟双线特大桥(2057.4m)、新桥双线特大桥(1712.9m)、韩家沱长江双线特大桥(1083.8m)、排花洞隧道(4955m)、黄草山隧道(6663
13、m)、大梁隧道(10942m)、方斗山隧道(4870m)、长洪岭隧道(13287m)、万寿山隧道(13474m)、沙子关隧道(9252m)、都亭山隧道(9736m)、余家隧道(3491m)。2.6.2 重难点工程重难点工程详见“重难点工程铺架时间安排表”。3.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3.1 自然特征3.1.1 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麓向四川盆地东缘过渡地带平行岭谷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受地质构造控制,背斜成条状中低山,向斜成宽缓低山丘陵谷地,构造线与山脊一致,呈北东向展布。地势北低南高,线路沿长江东行,从起点重庆的丘陵区到终点长江南侧利川的鄂西山区。沿线途经了丘陵区、低山区、中山区、中山
14、溶蚀残丘区。3.1.2 工程地质条件3.1.2.1 地层岩性沿线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层,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主要分布于背斜山岭地带和利川盆地,为碎屑岩及碳酸盐类岩石,局部地段夹煤线及薄煤层,其余向斜谷地均为侏罗系“红层”内陆河湖相碎屑岩。第四系松散层主要分布于长江及支流以及丘间沟槽中,斜坡地带零星覆盖少量坡、残积层,在部分陡崖下堆积崩、坡积体。3.1.2.2 地质构造线路穿越的主要构造有铜锣峡背斜、明月峡背斜(线路以排花洞隧道通过)、丰盛场背斜、黄草峡背斜(线路以黄草山隧道通过)、苟家场背斜、珍溪向斜、方斗山背斜(线路以方斗山隧道通过)、石柱向斜、齐耀山背斜(线路以余家隧道
15、通过)。3.1.2.3 断裂构造线路穿越的地质构造主要有:剑山坡正断层为压扭性断裂,吴家沟特大桥通过该断层,该段岩层极为破碎,对桥基础深度影响较大;黄草峡逆断层,为走向逆冲断层;奓口石逆断层,为走向逆冲断层;龙包逆断层,分布于方斗山背斜轴部偏南东翼,为一高角度的走向逆冲断层,方斗山隧道与该断层相交;马落池逆冲断层,显示压扭性特征,该断层与余家隧道相交。3.1.3 水文地质特征全线地表水属于长江水系,长江及支流御临河、龙溪河、龙河、清江河等大小江河为常年地表水流,河水面为当地侵蚀基准面。地表水系呈树枝状、叶脉状分布。3.1.3.1 地下水分布及特征沿线地下水有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岩
16、溶裂隙和岩溶管道水三种类型。3.1.3.2 沿线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评价经定测取水样进行水质试验,沿线地下水、地表水绝大多数对砼及砼结构都无侵蚀性。三叠系须家河组含煤层段、三叠系嘉陵江组与雷口坡组含膏盐地层地下水对砼多具侵蚀性。3.1.4 工程地质特征3.1.4.1 不良地质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不良地质发育,主要有滑坡、岩堆、危岩落石、岩溶、顺层、顺层偏压、煤层瓦斯、浅层天然气、断层破碎带、水库坍岸等。3.1.4.2 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土、松软土、膨胀土、膨胀岩、红粘土、人工填土。3.1.5 气象特征沿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云多雾及雨量充沛等特点
17、。3.1.6 地震动参数区划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铁路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3.1.7 水系、水文渝利线起点位于重庆北站,终点位于宜万铁路凉雾站,全线水系属于长江水系,线路经过的地区主要河流有御临河、长江、龙河。3.1.8 有关水利工程对线路的影响渝利线大部分地段位于山区,少部分位于丘陵地段,线路对农田水利的干扰较小。线路跨越御临河、长江及龙河时采用大跨斜拉桥或连续刚构通过,满足其通航、行洪要求。3.1.9 有关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分布及施工对其的
18、影响工程穿越玉峰山森林公园时有部分桥梁和路基段对公园景观有一定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生态绿化恢复。工程以隧道方式通过楠木垸森林公园,隧道施工中要引起重视,避免对对森林公园生态造成破坏。工程占地范围内的黄葛古树等名贵树木,应采取移栽方式进行保护。施工中应对征地范围内受保护植物进行认真调查、标识并妥善移植或挂牌保护。3.2交通运输情况3.2.1 铁路本线路连接既有铁路,西端起于重庆枢纽,东端在凉雾设站接入在建的宜万线。工程施工可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将主要材料运至项目附近的车站,再用汽车运至工地。3.2.2 公路本工程所经地区在重庆至涪陵段公路交通发达,有高速公路相连,除此之外地方道路也较
19、多,均可利用,本线建设可不修建贯通主便道。涪陵经丰都至石柱都有地方二级柏油路相通,石柱县到凉雾站有二条道路,一条路是离线位较远的二级柏油路面省道,一条是与本线并行的三级碎石路面地方道路,这条路是本段材料运输的主要通道。虽然沿线均有主道路,但还是需要修建大量引入线到各建设工地。另外,石柱至利川与本线并行正在修建一条沪蓉(西)高速公路“石忠”段。本项目运输方式以火车、汽车运输为主。3.2.3 水运涪陵至丰都段基本均沿长江而行,从上海和重庆购买的材料均可利用长江航道运输,然后再用汽车运至工地。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情况3.3.1沿线水源沿线有长江、龙河以及众多小河流,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长年
20、都无断流,无特殊缺水地段,各工程可就近取水。沿线水质较好,施工用水主要来源于这些江河或利用城市自来水。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对水源进行取样化验,确定水质无腐蚀性后,才能用于工程建设。3.3.2沿线电源沿线电力资源丰富,可以和当地电力部门协商接电,无缺电地段。3.3.3沿线燃料渝利铁路线路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3.4 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工程所用中粗砂可采用金堂五凤溪和洞庭湖等地生产的河砂。金堂五凤溪砂可用火车运输至离工地较近的火车站,再用汽车转运至工地。洞庭湖砂可经长江船运至离工地较近的码头,再用汽车转运至工地。沿线重庆旱土镇、长寿八颗镇、丰都高家镇、安宁场、湛普镇、石
21、柱冷水乡、沙子镇、利川白果坝均有生产碎石和机制砂的的厂家,汽车运输至工地。道砟可采用武隆隆盛采石场、汉阴采石场、武家岩采石场等列入了铁路用道砟合格生产单位目录的厂家生产的合格道砟。3.5 其他有关情况3.5.1地区卫生防疫、地区性疾病情况重庆至利川段沿线区县(重庆市北部新区、江北区、渝北区、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石柱县,湖北省利川市)等均有卫生防疫机构,防疫情况良好。沿线无地区性疾病病及流行病发生,施工时注意保持生活和生产环境卫生,坚持杀虫灭鼠,注射流感、甲肝、乙肝等相应疫苗。3.5.2民风民俗本线线路穿越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工程建设期间注意熟悉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22、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到平等待人、和睦共处,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要素,构建民族路、和谐路。4.施工组织安排4.1 建设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按照“六位一体”要求,又好又快地建成渝利铁路。本线自2008年12月29日正式开工,2009年2月完成施工准备,2009年3月控制工期工程顺利展开。长江以西各控制工期工程、重难点工程(含韩家沱长江特大桥)要满足铺架时间要求,尽量提前;长江以东各控制工期工程、重难点工程要在设计工期内及早完工,且满足铺架时间要求。站后工程要及早安排、统筹考虑、合理组织,要与站前工程
23、同时、交叉做业,铺架完成后3个月内要全部完工。2013年7月全线开始进行联合调试,按期交付使用。4.1.1质量目标4.1.1.1 质量总体目标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确保部优、争创国优,全线整体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及铁道部工程质量验收标准。4.1.1.1 质量具体目标(1)杜绝设计、施工重大质量事故,杜绝工程质量隐患,努力克服质量通病。(2)实现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3)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4)一次开通成功,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要求。(5)竣工文件真实可靠,规范齐全,实现一次交接合格。4.1.2 安全目标(1)杜绝3人(含3人)以上的重大伤亡事故;(2)杜绝责任人员死亡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铁路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