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交通类论文精品]探讨ITS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的应用.doc
《[车辆交通类论文精品]探讨ITS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交通类论文精品]探讨ITS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的应用.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1.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交通拥挤加剧、交通事故频繁等交通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同时由于交通堵塞所引起的总体资源浪费、汽车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一般说来,解决交通拥挤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建设更多的道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但无论是那座城市,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必定有限。同时,由于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大系统,仅仅从多修道路上入手,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此外,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智能运输系统开发研究计划,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现代通信和自动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来改善交通状况
2、,合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 ),以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整体通行能力。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考虑,着眼于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在不用大量兴建新的道路设施的前提下着重提高通行效率,以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和时间。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能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
3、确、高效的综合公路运输和管理系统。它是对传统的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后所形成了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其作用是使交通基础设施得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交通的安全水平,减少堵塞,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以及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ITS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的方面,由于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又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所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客户群,因此各个国家都把ETC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来开发。即使是以前很少有公路收费的国家(如美国、德国等),考虑到扩大道路建设资金的来源以及鼓励私人投资公路建设或控制大城市的交通量,都纷纷将E
4、TC引入了智能交通道路系统。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中,通信技术是其核心技术,尤其是短程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应用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得以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1.2.课题的意义探讨ITS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公路运输网中的应用,对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从增大处理容量和为行驶者提供方便两方面可知采用ETC可达到如下目标:1.提高收费站车道通行能力,减少为停车交费带来的交通延误2.通行费支付的非现金化3.管理费用的节省4.收费站周边环境的改进效果1.3 ETC的应用情况ETC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
5、子收费技术。ETC系统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有关收费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1.3.1国外的应用情况国际上,美国、欧洲、日本很早就针对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研发技术、工程实施、标准规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有关不停车收费标准的草案,欧洲和日本提出的标准较为成熟,获得了较广泛的厂商支持。在美国,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已经成为美国回收公路投资和养护费用的高效率手段,最著名的联网运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E-Zpass系统。1997年7月,E-Zpass工程的最终运行方案开始付诸实施和运行。从E-Zpass系统开通起,ETC的交易
6、量持续增长,截止1998年12月,仅经过1年半的时间,共计23条专用ETC车道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网络就承担了整个月平均交易量的43%,高峰时段甚至达到55%-60%。网络化运行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效益和吸引力充分体现出来。E-Zpass系统采用了专用车道、混合车道两种模式,都有收费员值班。在日本,推进ITS被政府和企业提高到很高程度,其中就包括电子不停车收费。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到目前为止仍在进行之中。日本采取的是接触式CPU卡加两片式电子标签和双ETC天线的方案,车道设双向打开的高速栏杆,无人值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车道通行能力,有完善的密钥扩散机制和电子标签发行流通体系。1.3.2 国内的应用情
7、况1996年10月,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不停车收费系统进行了中日技术交流和现场演示会,与会各省交通厅及公路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此项技术表示了极大兴趣。年底,1997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与美国Amtech公司在首都机场高速路进行了不停车收费试验。到1998年,广东省佛山市通达高技术实业公司引进美国TI公司的不停车收费设备,在佛山、顺德、南海等地建立了20余条不停车收费车道并投入使用,但由于该系统工作是在915MHz的频段,而该频段在中国已经分配给移动通信使用,并且与中国将采用的5.8GHz标准不符,所以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为规范和促进不停车收费在国内的应用,交通部于199
8、8年组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开展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对有关接口规范和技术指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在1999年组织北京、广东、江苏、四川的交通厅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同时,也计划在更多的省、市开展推广工作,以充分发挥网络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优势。 1.4 ETC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工收费技术发展成熟,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非现金支付方式将受到欢迎,尤其是在采用非接触IC卡做通行券的路网中,它能很好地避免现金交易的弊端。可以断定方便道路使用者的进步技术总是会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的,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车辆的增多,拥挤的交通,都会使人们对ETC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够
9、兼容IC卡收费和ETC电子收费的两片式电子标签及其组合式电子收费技术方案将成为公路网自动化收费技术发展的探索和关注焦点。从更长期的角度看,ETC技术除了服务于电子收费外,很有潜力扩展到加油、停车、门禁、出人控制等领域。在国际社会未来的发展中,区域范围内的互换性、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带智能卡的双片式电子标签将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研究高速公路合理、有效、低成本收费的有效手段和相关技术,对于降低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解决高速公路融资者、运营管理者、道路使用者、社会公众等诸多方面矛盾将具有重要意义。但要使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ETC技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还需要对技术难点进行攻
10、关、对社会环境进行培育。第2章 ETC系统构成和关键技术ETC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技术。ETC系统利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有关收费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目前,ETC系统主要采用远距离有源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来实现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国际上ETC系统使用的通信频段主要有3种:915 MHz,2.4 GHz,5.8 GHz。其中915MHz和2.4 GHz频段在移动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频率争用严重,所以背景
11、噪声较大,并且没有有效的安全机制,通信能力也较低,特别是2.4 GHz频段是全球免许可频段,其问题更为严重。从已经建成的应用系统来看,915 MHz系统主要应用于北美地区。5.8 GHz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地区。2.4 GHz系统应用相对较少,没有形成主流。而我国已有的ETC系统应用中,3种通信频段并存。鉴于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DSRC)协议标准发展趋势和国内ETC系统应用现状,2007年5月实施的ETC & DSRC中国国家标准GB/T208512007以及2007年10月国家交通部颁布的收费公路联网收费
12、技术要求规定了我国ETC系统的短程通信频段为5.8GHz。2.1概述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一种能实现不停车收费的全天候智能型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处理系统,是电子技术、通信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技术、交通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综合产物。不停车收费的关键是利用车载智能识别卡与收费站车辆自动识别系统的无线电收发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交换、获取车辆的类型和所属用户等相关数据,并由计算机系统控制指挥车辆通行,其费用通过计算机网络,从用户所在数据库专用账号中自动缴纳。图2.1不停车收费系统工作示意图当车辆通过拥有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的收费站时,ETC系统自动完成所过车辆的登记、建档、收费的整个过程。在不停
13、车的情况下收集、传递、处理该汽车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车型、车牌号、车辆的颜色、银行的账号、车主姓名等。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现今生活中人工收费站手工操作收费效率低、时间长,从而导致收费站成为高速公路流量瓶颈的问题。因此,作为不停车收费系统,首先应具有收费时间短、收费效率高且出错率低的特点;其次,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从而使整个系统有可推广性;再则,由于不停车收费,可以即时得到电脑票据,因此整个系统收费服务具有透明性,而且系统能处理交费复查要求,让使用者用得放心。2.2ETC系统构成及原理2.2.1 ETC系统构成ETC系统主要是利用车辆自动识别(AVI)技术,通过路侧单元(r
14、oad side unit,RSU)与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 OBU)进行相互通信和信息交换,以达到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并自动从该用户的专用账户中扣除通行费,从而实现自动收费。系统构成如图2.2所示,主要由前端系统和后台系统组成,前端系统包括车道控制系统、RSU、OBU及其他附属电子设施。图2.2 ETC系统构成OBU(又称电子标签Tag)中存有车辆的识别信息,如车牌号、汽车ID号,一般安装于车辆前面的挡风玻璃上。OBU具备IC卡访问接口,可实现与IC卡的支付信息交互。OBU是具有微波通信功能和信息存储功能的移动设备识别装置。ETC系统中的OBU按其采用的技术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15、两类。主动式为有源发射方式,自身具备发射能力,需接车内电源或电池;被动式是无源反向散射方式,无须接电源。OBU按照读写方式还可分为只读型和可读写型。根据有无IC卡接口又分为单片式和双片式,即:带IC卡接口的为双片式,无IC卡接口的为单片式。国家交通部颁布的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规定我国5.8 GHz ETC系统采用的OBU为主动式、可读写、双片式电子标签。RSU安装于收费站旁边。RSU一直发送广播信号,当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对RSU广播信号做出响应,建立专用通信链路进行双向通信和数据交换。车道控制系统通过RSU实现AVI信息验证、支付信息验证等数据交互,并控制整个ETC车道的电子设施,包括自动
16、控制栏杆、车辆摄像系统、交通灯等。后台系统有大型的数据库,存储大量注册车辆和用户信息。后台系统工作任务主要为向客户发售OBU,并做OBU的初始化,接收前台收费数据文件,交易和结算,存储、管理抓拍图像等。它主要包括如下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道路运营管理系统,结算中心管理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管理系统,银行管理系统。2.2.2 ETC系统原理当车辆进入ETC车道有效通信范围后,地感线圈首先感知车辆,然后触发RSU发出询问信号;OBU监听到有效询问信号后被激活,由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应答RSU并实现AVI信息交互;RSU通过AVI信息交互获取车辆标识信息、用户电子账户信息及其他车辆属性信息,并将数据传
17、送到车道控制系统;车道控制系统对AVI信息进行验证,若AVI验证通过则进行支付辅助信息验证,计算支付额并传输支付记录,典型ETC交易示例图2.3所示。对于未通过AVI验证的非法车辆,车道控制系统会控制自动栏杆拒绝其通过,抓拍车辆图像传送给后台系统报警。整个ETC通过前端系统和后台系统的配合,从而实现不停车收费管理。 IC卡OBURSU车到控制系统获取AVI信息 验证AVI信息 AVI验证通过获取支付辅助信息 验证支付辅助信息 计算支付额并传输 支付过程 传输支付记录图2.3ETC交易示例2.2.3 ETC的工作流程车主到客户服务中心或代理机构购置车载电子标签,交纳储值。由发行系统向电子标签输入
18、车辆识别码(ID)与密码,并在数据库中存人该车辆的全部有关信息(如识别码、车牌号、车型、颜色、储值、车主姓名、电话等)。发行系统通过通信网将上述车主、车辆信息输入收费计算机系统。车主将标识卡贴在车内前窗玻璃上即可。进入车道的流程如下:1.收费车辆进入到ETC车道工作区。2.车道控制系统的射频读写器和射频天线(统称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向车道的特定区域发车微波信号,唤醒电子标签。3.电子标签发射出本身数据信息,如:发卡商(发卡银行)编号、车辆的车牌号、车类参数、电子标签号等标识信息。4.车道控制系统读写器接受被唤醒的电子标签发射的数据,分析出车辆的标识信息(车牌号码、车辆类型参数和入口收费站号)。5
19、.对进入收费车道的车辆进行电子标签合法性的校验,并根据校验结果进行下一步操作。6.违章车辆的图像抓拍。当系统运行时,启动摄像机,如系统检测到违章车辆(无电子标签、非法电子标签和黑名单上的电子标签),通过存储设备保留该车辆的图像。违章车辆数据库中的图像按时间顺序存储,并以电子标签的信息(车牌、电子标签号等)作为索引查询。7.根据车类参数决定收费车辆类型和收费金额,将电子标签号、车牌号、过车时间、车道号等信息组成过车记录,上传到收费站监控系统。8.接收收费站监控系统主机下传的数据,对车道控制机中的相应信息进行更新,这些信息包括黑名单、优惠名单、费率表等。9.系统复位,等待下一收费车辆的到来。银行收
20、到汇总好的各路公司的收费信息后,从各个用户的账号中,扣除通行费和算出余额,拨入相应公司账号。与此同时,银行核对各用户账户剩余金额是否低于预定的临界闽值,如低于,应及时通知用户补交,并将此名单(灰名单)下发给全体收费站。如灰名单用户不补交金额,继续通行,导致剩余金额低于危险门限值.则应将其划归无效电子标签,编入黑名单,并通知各收费站,拒绝无效电子标签在高速公路电子收费车道通行。收费结算中心设有用户服务机构,向用户出售标识卡、补收金额和接待客户查询。后台有一套金融运行规则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的支持,处理事后收费等事项。2.3ETC系统关键技术2.3.1车辆自动识别技术车辆自动识别技术(AVI
21、)是ETC系统的核心技术,AVI经历了声表面技术、条形码技术、红外通信技术、无线电射频和微波通信技术等过程,最后得到可的只有改进的红外通信识别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到20世纪末,已基本确立了采用微波通信技术作为电子收费系统的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的主流地位。但近年来,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车辆定位系统(VPS)和基于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技术的牌照识别(LPR)也进人了AVI的应用。目前国际上的主流ETC系统都采用微波通信技术实现车辆自动识别。同时,国际上为了实现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
22、tem,ITS)对车辆的智能化、实时、动态管理,专门开发了短距离间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目前,国际上已形成欧洲CEN/TC278、美国ASTM/IEEE、日本ISO/TC204为核心的DSRC标准化体系,其他各国的DSRC标准都是参照这3类标准来制定的。表1对国际DSRC标准做了简单的比较。表1国际DSRC标准比较地区频率/GHz主(被)动方式调制方式通信协议传输速率/(kb/s)欧洲CEN/2785.8被动式ASK,BPSKHDLC上行250/下行500美国ASTM/IEEE5.8主(被)动式,主-从通信QPSKTDMA500日本TC/2045.8主动式ASK,QPSKFCMS/M
23、DS/ACTS1024中国TC/2045.8主动式ASKHDLC上行512/下行256注:ASK幅移键控;BPSK二相相移键控;QPSK四相相移键控;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TDMA时分多址;FCMS帧控制信息时隙;MDS信息数据时隙;ACTS激活时隙。2.3.2车型自动分类技术公路收费是分车型收费的,不同的车型对应着不同的收费标准,AVC系统根据车辆的物理特性来进行车型分类。AVC依据的车辆物理特性包括:车长,车宽,车高,车轮直径,轮距,轮数,轴数,轴距,底盘高度及外形尺寸等。1、车辆特征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用于车辆特征检测的传感器主要有压力传感器、环形地感应线圈、红外阵列、超声波、雷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车辆交通类论文精品 车辆 交通 论文 精品 探讨 ITS 智能 系统 中国 公路 运输网 中的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