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下的出口经济问题 毕业论文.doc
《通货膨胀下的出口经济问题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下的出口经济问题 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货膨胀下的出口经济问题【摘要】在经济学概念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出口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本文阐述了在当前通货膨胀下的环境下,中国面临的出口问题。【导论】由于美国的次债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大幅度下滑已经造成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出口困难。同时,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大地震的雪上加霜,使得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石油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也
2、是造成出口困难的原因。【正文】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次级债危机造成美国经济下滑次级债危机在美国国内有愈演愈烈之势。美林和花旗最近分别爆出79亿美元和65亿美元的巨亏,两家机构的CEO相继离职。尽管美联储在9月份和10月份分别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和25个基点,这除了加剧美元贬值幅度之外,似乎依旧难挽美国整体经济下跌之颓势。尽管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达到3.9%,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但是受房地产市场拖累,绝大多数机构下调了对美国经济2008年增长率的预测。例如,IMF在10月18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美国经济2008年预期增长率从2.8%下调至1.
3、9%。房地产市场是拖累美国经济下滑的最重要因素。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住宅投资环比大幅下降20.1%,远高于2季度下降的11.8%,并拖累同期经济增长1.05个百分点。9月份新房销售量环比增长4.8%,同比下降23.3%。9月份月均现房销售数量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19.1。待售现房数量环比上升0.4%,同比增长16.3%。按当前销量计算,美国目前未售房屋库存可以满足10.5个月的需求。10月份的NAHB建造者指数再度创出新低,而9月份的建筑许可证数也跌至10年新低。现房销售的持续低迷和存货增加反映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现状。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新增房地产的需求(新屋销售增长率)
4、和供给(新屋开工率)同时进入了下降通道。房地产市场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以来,美国居民消费持续高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有房地产价值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所导致的。此外,房地产投资在美国国内投资中也占有重要比重。一旦房地产市场陷入停滞,那么将从消费和投资两个角度对经济增长率造成负面冲击。在美国今年第三季度3.9%的GDP增长率中,居民消费贡献了2.1%,固定资产投资仅贡献了0.1%,净出口贡献了1.8%。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6,这对于美国这样的内需依赖型国家而言是很反常的。换句话说,缺乏内需支持的增长率是难以为继的。如果美联储连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能够
5、造成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那么美国经济有望在短期内转跌为升。然而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周期是漫长的。以美国前两次房地产下降周期为例。在第一次下降周期中,从1979年第一季度的房地产价格波峰跌至1982年第三季度的房地产价格波谷,历时3年半时间,房价总体跌幅13.8%。为了应对该次市场调整,美联储累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858个基点;在第二次下降周期中,从1989年第三季度的波峰跌至1995年第一季度的波谷,历时5年半时间,房价总体跌幅9.7%。为了应对该次市场调整,美联储累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606个基点(哈继铭、邢自强,2007)。与这两次周期相比,目前这次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大,然而下降
6、周期持续时间仅为1年半时间(从06年年中算起),美联储累计调低基准利率仅75个基点。从历史比较而言,本次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还将在中期内持续。在房地产市场的拖累下,美国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和中期内不容乐观。二、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次级债危机造成的美国经济下滑已经对中国出口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考虑到2007年净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约为40。美国经济下滑造成中国出口的萎缩,那么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事实证明,美国经济下滑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不容低估,而且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全球性的,中国出口增长趋缓,虽然有助于缓解经济结构失衡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但是对就业环境一
7、直到社会的安全稳定会形成严峻的形势。1,中国的出口增长在2009年的不确定性本来就很大。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积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0,而汇率升值对出口的影响,由于J曲线效应的存在,将会滞后1年左右时间。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加大,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逐渐显露。此外,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特别是从2007年7月起降低了很多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直接压缩了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强。在本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2008年的出口前景已经非常微妙。美国经济衰退和下滑引起美国进口需求下降,那
8、么综合以上因素,2009年中国出口的不容乐观。2,金融危机引起的外需下降和本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增长都有负面影响,但是前者的负面影响更大。在外需不变的前提下,本币升值意味着现有产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对外国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况且金融危机造成的西方经济全面下滑,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这将促使出口商通过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这对于中国出口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有益的外部压力。然而,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恐怕没有动力去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将会继续
9、加剧,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反倾销”和贸易壁垒。3,出口增速下降对出口产业而言是利空消息,但是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而言并非坏事。第一,外需下降意味着消费和投资要在GDP增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资源将更多地从贸易品部门流向非贸易品部门,这对恢复经济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中国经济由外需拉动从内需推动的转变而言是有益的;第二,外贸顺差的降低有助于缓解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从流动性供给的源头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增加,这对于遏制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继续膨胀是有利的。换句话说,美国经济下滑导致的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可以缓解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紧迫性将
10、会有所下降。但是,拉动内需的实际效果如何,还需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证实。三、美元贬值造成全球能源和铁矿石等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上涨 全球性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加上次级债危机对美国金融系统和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打击,使得美元汇率近来面临很大的贬值压力。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更是雪上加霜,美元在过去三个月中兑所有16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下跌。美元贬值使得资金流出美国的速度加快,各国央行纷纷减持美国国债,美国出现多年以来的首次资金净流出,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贬值速度。欧元对美元汇率更是在11月2日触及1.4528的历史高点。美元贬值直接促成全球范围内能源价格与初级产品价格的飙升
11、,其中尤以原油和黄金为著。近来全球主要原油期货结算价格均超过每桶90美元,迭创历史新高。从2001年以来,黄金价格已经从每盎司250美元上涨至目前的每盎司800美元以上,涨幅超过了220,并创下27年来的新高,离历史最高水平的每盎司850美元只有一步之遥。“乱世藏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全球原油价格的上涨,原因很多,第一是由当前伊拉克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土耳其与伊拉克之间的冲突导致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扑朔迷离,以及OPEC产油国对合理油价的较高预期所导致;第二是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原油的需求持续高涨。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国际原油交易垄断性计价货币的美元币值持续低迷。历史上的石油危机往往与
12、美元危机交织在一起。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日,也是两次石油危机爆发之时。而黄金历来是人们用于对抗通货膨胀和国际储备货币贬值的强有力工具。黄金价格飙升时期,往往是通胀压力加剧,或者美元大幅贬值时期。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均与美元币值存在反向联动之关系。我们认为,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能否持续,关键要看美元贬值压力是否长期存在。而美元是否存在贬值压力,则取决于美国经济基本面。我们认为,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存在,美国经济在中期内步入衰退的可能性较大,而美元也因此存在中期贬值趋势:第一,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目前仍只是冰山的一角。从2007
13、年7月次级债全面爆发到10月底,不断有著名金融机构爆出巨额亏损。但是,次级债危机最危险之处,在于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交易低迷,房地产开工指数和交易指数均一路下滑。鉴于房地产行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一旦房地产市场陷入旷日持久的衰退,那么美国经济增长率将注定下滑;第二,全球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向美国经济注入通货膨胀压力。美国在近期内很可能陷入滞胀的困境,这将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挑战。在通胀压力高企的前提下,美联储很难大幅度通过大幅度降息来拯救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第三,美国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也限制了通过实施减税等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最后,美国政府持续的经常账户
14、赤字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而要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对内需要压缩居民消费,对外需要美元显著贬值。四、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胀压力上升是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自2007年5月CPI指数突破3%以来,6、7、8月的CPI指数迭创新高,分别达到4.4%、5.6%和6.5%。9月CPI指数同比上涨6.2%,与8月份相比略有回落。本次CPI上涨主要源自食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肉禽价格上涨。例如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肉禽价格同比上涨49.0%。肉禽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能源价格上涨造成全球对生物能源的需求增加,从而提升了玉米价格,而玉米是饲养畜类和禽类的主要饲料之一;中国农
15、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近年来肉禽价格低迷造成肉禽供给下降等。事实上,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鉴于目前全球原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且猪肉供给在1年左右时间内是相对刚性的。我们预计,能源和食品价格在07年第四季度和08年上半年虽然可能小幅调整,但依然将在高位运行。不过,随着猪肉供给在明年下半年增加,食品价格在2007年夏季明显回落。美元汇率下降所导致的全球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外部推动压力的渠道是,进口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在中国的19大类出
16、口商品中,有7大类近期始终保持逆差,其中5类主要是资源类产品。美元下滑和国际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本应导致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然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国内对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导致进口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并未相应转化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例如,在中国2007年1至9月贸易逆差最大的几类产品中,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铜矿砂及其精矿分别位居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七位。不过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以及有色金属类价格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而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指数也仅仅是缓慢上涨。此外,由于中国制造业存在较
17、为普遍的产能过剩,竞争相对激烈,导致进口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并未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上涨。从2006年年中起,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就存在反向运动趋势:CPI不断上升,而PPI不断下降。这种负相关首先意味着CPI的上升并非由工业品价格上升所导致,其次意味着大量依赖进口能源和初级产品的制造业企业不能把新增成本转嫁给购买者,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我们认为,从目前来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注入的外生性通胀压力并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各种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存在障碍。国家发改委对能源价格和部分初级产品价格的管制,导致进口价格的增长不能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过
18、剩产能的存在和过度竞争,导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能反映到PPI的增长;而制成品消费在居民CPI篮子中的权重不高,导致PPI的升降未必能够左右CPI的动向。从各种价格指数的走势来看,第一,CPI在08年上半年之前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到08年夏季将因为食品价格的回落而下降;第二,随着国内能源和初级产品定价机制的逐渐市场化,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将会逐渐上升,其上升趋势视发改委放开价格的幅度而定;第三,随着企业对过剩产能的消化,以及制造业企业产业整合的开展,未来的PPI指数将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发生联动,短期内PPI指数可能呈现出缓慢爬升之趋势。五、国际贸易规则:按照国际贸易规则
19、和规律,若国内通货膨胀率较低,遭削减的贸易余额会破坏固定汇率。发生在去年512的四川大地震,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首先是近期发生的地震灾害,市场对贷款的需求度将达到较高水平,流动性可能继续增加。高通胀必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地震带来的经济伤害使得加息的可能性重新估量。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地震对GDP的影响在局部,目前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大可能,但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减小”而事实证明此言不虚。, 根据官方的数据,地震灾区总人口在5000万左右。尽管四川仅占中国GDP的4%,但农产品增加值占全国的6%左右,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8%,猪肉产量占全国的11%.因此,此次地震将对全
20、国的粮食及猪肉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次地震使得2008年GDP增长率下降0.4-0.7个百分点,而考虑到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可能此次地震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造成进一步压力。地震使通货膨胀问题恶化。中国2008前4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8.2%,其中4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8.5%,徘徊于12年高点附近。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22.1%,增速快于3月份的21.4%.而四川是中国第一大猪肉生产省份和第五大粮食生产省份。地震的发生,使已经高企的粮食价格水平再度向上推动。七、全球的通胀导致金融危机 几年来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带来了一些通胀的压力,尤其是在美国。从80年代开
21、始通胀长期减低的趋势现在基本上已经终止了,OECD国家的CPI在75年之后基本上达到一个高点,75年之前有另外一个高点,之后,除了1987年少许波动以外,大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路下跌。但到2005已经不再是持平,而是回升上行。 为什么全球的通胀在增加?一个原因是石油价格,2005年石油价格创新高,但如果按照实际价格计算的话,还没有到70年代的最高价位。2006年石油价格虽然有可能会稍微下跌,但很可能会在高价位上波动,不太可能有大的下跌。除了石油价格上涨外,天然气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美国的影响尤其较大,因为美国天然气和其他国家的天然气价格不统一,而石油价格基本上全球统一。 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的个人消
22、费从2002年开始一直处于比较快的增长阶段,并已经持续了34年的增长。美国的经济恢复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快速消费增长使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在增加。 美国经济的通胀也与其生产力的提高相关。通货膨胀比生产力提高稍微滞后。2000年以后,虽然有纳斯达克崩盘,股市表现不好,但美国生产力的增长并没有由于美国股市的崩盘而有明显下降,虽然它有一定的波动。 美国的通货膨胀会比经济增长滞后一点,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三年了,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最近才开始增加。美国的房地产也是通胀压力的一个源泉。另外美国个人对通胀的预期从2005有比较大的提升。 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了控制通胀压力的努力。美联储已经连续几次升息,然而美国的
23、通胀压力仍然存在,所以2006年还可能会继续升息。美国的财政政策也是影响美国通胀压力的一个主要的变量,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虽然美国的债务仍在增加,但是它的财政赤字从2004年后基本上是持平的,每年的赤字并没有大量的增加。 欧洲的情况稍微有所不同,目前通货膨胀不是其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IMF认为欧洲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通货膨胀。欧洲主要的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有所起伏,但总体而言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日本这次的经济恢复是明显的,从通货紧缩走向通货膨胀。但对其通货膨胀的衡量应该是百分之0.1到0.5,而不是一般国家的百分之l到10或者更多。2006年第一季度,日本的经济增长势头会更
24、加明显。 在全球一体化的前提下看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当然离不开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这里面重要的是中国和印度,尤其是中国。中国出口的产品大都是消费品,但中国的公司没有定价能力,所以中国的出口帮助美国等发达国家减低了通货膨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仍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其重要性可能会慢慢的降低一些。如果中国工人工资提高的话,出口成本也会增加。另外如果中国继续鼓励消费,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并从消费品逐渐转向机械电子产品,那末中国出口的商品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控制通货膨胀起的作用有多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仅出口玩具和成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去,其高速经济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货膨胀下的出口经济问题 毕业论文 通货膨胀 出口 经济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