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进出口贸易研究.doc
《毕业论文我国进出口贸易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进出口贸易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口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运用SAS软件针对1997-2006年的数据,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扩大出口贸易的相应对策,并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出口贸易;经济增长;计量模型 Absrt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economy has obtained the eno
2、rmous development, displays is affecting unreplaceable. This article uses the econometrics the method, according to 1997-2006 year data using the SAS software, has carri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tic method to the export trade to our country economic growths functio
3、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ur country export trad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drawing func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d finally according to empirical analysiss result some export expansion trad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question which existed to our country 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in pu
4、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proposal.Keywords:export trade;economic growth;measurement model目 录1前言1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3本文要解决的问题42中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42.1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42.2贸易条件恶化52.3经营模式趋同,缺乏自主营销渠道62.4进出口贸易严重失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63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63.1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性分析73.2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9
5、4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114.1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114.2转变出口增长方式114.3整顿出口贸易经营秩序124.4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出口数量,避免陷入“贫困增长”124.5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发展124.6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增长124.7进一步深化研究国际经验135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前言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外贸规模大幅扩大,伴随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是在外贸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
6、该看到目前出口增长的表象性,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国国内市场得到不断外延和进口贸易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条件,并与消费、投资构成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出口贸易的发展还是国内企业开阔视野、参与国际竞争和享有外溢效应的重要手段。中国多年来所坚持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1.2本文研究的实用价值研究出口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和结构上的差异逐渐突出,导致地区差异迅速扩大,成为时下中国经济和社会十分突出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加快流动,国际贸易快速
7、增长,国际贸易水平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引起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主要发生于改革开放之后,因此,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必须研究地区间FDI、国际贸易水平差异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地区经济,导致地区间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FDI和出口贸易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研究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揭示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寻求加快西部发展,缩小东西部差异的有效途径,极有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关于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重商主义时代。正如
8、其代表人物 John Hales 所写道的那样,“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从别人那里买进的不超过我们出售给他们的,否则,我们自己将陷于贫困而他们将日趋富足”。重商主义着重从贸易利益角度来认识出口贸易问题,认为“奖出限入”的出口贸易(出口贸易)能增加国家财富。此后,斯密也对出口贸易理论做出了多方面贡献,并通过社会性劳动分工将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斯密对出口贸易理论所做出的贡献包括了国际分工和绝对成本说;出口贸易的利益影响;自由贸易与独占;关税和输出入奖励政策;贸易差额、汇兑和商品分类等等。其中,国际分工和绝对成本说最为著名。在80年代中期,以Romer和Lucas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对外
9、开放和参与出口贸易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开放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形成一个“赶超效应”。巴拉萨,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提出阶梯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分工的类型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排列着许多阶梯,在阶梯式发展的格局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将分别发展起各自的新兴产业,同时将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给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执行出口导向战略的落后国家就能够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进入更高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阶梯。1Sheila Amin Gutierrez de Pineres(1997)通过对智利近30年的出口贸易中产品多样化和结构变
10、化的数个测度指标进行研究后发现,70年代中期智利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出口产品的多样化,然而之后多样化发展则较为缓慢,本应持续进行的出口产品多样化发展在智利仅出现在出口产品结构大幅调整的几年中,这表明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并不一定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贸易自由化和流动领域变化后的必然结果。2实证方面,Servaas Storm(1997)针对印度1991-1993年的改革分析了印度制成品出口导向增长方式的可行性。通过使用9因素对印度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阶段7个收入阶层进行平衡模型的模拟实验,将该战略的相关优点与可选择开放发展战略的优点进行比较。可选择开放发展战略即农业需求主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11、,该战略是处于固定和浮动汇率政策并轨阶段下的产物。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工业化经济增长可能事与愿违,会导致国内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从而使印度经济进入出口需求的颈瓶之中。3Jacint Balaguer(2004)以20世纪的西班牙为研究主体,就该时期各种不同的出口因素之间及其与西班牙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4根据西班牙经济政策的重要变化将该阶段划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阶段(1910-1960)的外贸政策特点是对出口实施了高度的保护措施,该阶段出口贸易的发展比较独立,出口贸易的发展结果与第二阶段(1961-2000)的自由贸易时期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大相径庭。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问题,
12、并力图说明是什么因素导致经济增长以及各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罗默、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rossman and Helpman)、阿格汗和哈威特等(Aghion and Howitt,1998)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又称 RD 模型),将知识或技术创新在模型中内生化,从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上对各国政府加强技术创新激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1.2.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出口贸易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某单一变量和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理论界在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
13、定的进展,但还不成体系。另外和中国一般经济问题的研究一样,由于缺乏数据,早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研究只限于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研究。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数据的积累为中国对外贸易实证研究创造了条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最近几年的实证研究己经十分活跃。王潼(1994) 在论中国的外贸需求、外贸价格和外贸方式-兼预测中,从中国的外贸需求、外贸商品价格和外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按出口商品分类和主要出口地理方向分别计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弹性系数,包括短期和长期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系数。5魏巍贤(2001)在中国出口增长的激励机制模型构造一文中,又在基
14、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上,分析了国外实际收入、中国市场化进程、外汇外贸体制改革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并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然后根据理性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用最大化原理,建立了包括国外实际收入、实际有效汇率、市场化进程和技术进步四个影响的变量中国出口模型。6许和连、赖明勇(2002) 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中,采用有第二代回归分析方法之称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Squares)回归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在所选取的九个变量中,只有贸易条件变量与出口贸易变量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且对出口贸易
15、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其它的变量与出口贸易变量之间均表现为正向关系,其中国外收入水平(世界人均GDP)和中国GDP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最为显著,中国进口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有效汇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也很明显。7林斌(2004)在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分三层来考虑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先将所有宏观影响因素分为国内出口供给和出口的国际需求两方面,并认为汇率贬值和国外收入的提高是影响出口国际需求的主要因素;再将国内出口供给影响因素分为消费和产出两方面;最后将产出细分为各生产要素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影响出口增长的国际需求方面,汇率贬值的长期作用非常明显,它不但促进了出口规模的
16、扩大,而且通过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更快增长使得出口结构得到了优化。8郑传均、刘悼慧(2005)根据湖南省历年出口数据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出口退税率与湖南出口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回归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增长有一定影响,出口退税率变动通常引起湖南出口增长率同向变化,但2004年退税政策变动由于退税进度加快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表现出与预测值相反的结果。9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引起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能否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我们的外贸战略指导思想。林毅夫、李永军在批判赶超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应依据比较优势制定发展战略。他们指出,赶超战略最终不能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持久快速增长,遵
17、循比较优势是一种更有效的发展战略,进而提出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国内目前的关注点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对于如何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还鲜有专著问世,但是很多学者还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如黄建忠(1999)在其著作国际贸易新论一现代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探源中将比较优势要素进行了划分,扩展了对于要素的概念,并描绘了比较优势的演进路线。沈丹阳博士(2005)提出构建“效益导向型”的出口促进体系。商务部研究院组织专家制作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系列研究报告。张幼文(2006)认为要素集聚决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要大力发展要素集聚。1.3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理论界对中国出口贸易研究情况来看,长
18、期以来,对出口增长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大都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上。近年来,理论界在定量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基本上是侧重于研究某一因素与出口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人民币汇率与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而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定量研究比较缺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在总结理论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定量研究为主的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建立了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经济模型。本研究是对当前理论界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研究成果的综合,同时又在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上有所突破。2中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9、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出口总额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国有企业,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出口贸易额则占到了出口总额的58.2%,其他非国有企业所得出口贸易额占比为22.1%,表明我国的外贸主体趋向多元化,外商投资和集体私营企业已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六年。这六年,是中国出口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出口贸易保持着强劲势头,年平均递增13%,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近一倍;中国同欧美国家双边贸易保持连年顺差,国际贸易排名不断前移;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的12%)。然而,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在这个全球化加速到来
20、、竞争愈演愈烈的年代,中国出口企业合并、更旗易帜,甚至倒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此之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出口企业目前的问题所在。2.1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质量不高己成为制约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自主品牌建设薄弱,大量企业靠卖贴牌生产来支撑贸易规模。我国出口产品中真正拥有自己品牌的尚不到10%,能够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名牌几乎没有。如广东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南海生产的世界著名品牌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零售价是9.9美元,我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仅为0.35美元,而品牌所有者却获得近8美元。我国的出口商品,
21、不管是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都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大多处于国际价值链中的末端,不仅产品附加值低,而且获取的外贸效益少。现在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渠道和专用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外资企业占到5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资企业占了49.8%以上。如浙江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己占据绝对优势,但出口自有品牌占有率不到21.5%,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形成了出口量增价跌的不利局面,缺乏原创技术支撑,我们这个“制造大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了低技术水平的加工组装环节,在出口商品结构上表现为普通加工产品总量过剩,而高附加值的、
22、具有品牌和技术竞争力的产品少之又少。2.2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进出口交换比价”。10具体计算时,通常采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通常可以区分为贸易价格条件、贸易收入条件和贸易要素条件,其中贸易要素条件又分为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贸易价格条件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同期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例,其公式为,贸易价格条件,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贸易收入条件是贸易价格条件与出口商品数量指数的乘积,其公式为,为贸易收入条件,为出口商品数量指数。经计算得到的结果
23、如表2-1:表2-1中国贸易条件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1.301.201.521.381.191.451.481.411.431.461.471.091.111.060.980.920.950.930.890.880.900.920.841.930.700.710.770.660.630.630.620.640.651.050.991.201.251.351.661.681.981.981.992.010.880.920.830.881.041.071.041.231.211.251.26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同时,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我国 进出口贸易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