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的比较分析与建议.doc
《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的比较分析与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的比较分析与建议.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水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水果产业的发展和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自1978年中国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来,中国的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自1993年以来,中国水果产量和面积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水果产量从1978年的657万吨升到2003年的7000万t,到2006年,中国水果产量已达9599.2万吨,占世界水果产量的18.1%【1】。水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水果出口贸易,水果出口额从1992年的2.83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12.84亿美元。然而,与世界主要水果出口国相比,中国水果出口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中国水果出口量仅占世界的2%,出口量也仅占产量的2%左右;这表明中国虽然是世界
2、水果生产大国,但却不是贸易强国。中国水果出口远未实现其应有的潜力。纵观西方国家的水果出口已经比较成熟规范,以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的水果出口已经日趋壮大起来,甚至赶上中国。影响水果出口的因素多种多样,针对外国水果的生产、包装、出口以及销售等一系列过程式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影响水果出口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对挖掘中国水果出口的潜力,把中国从世界水果生产大国转变为水果贸易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水果进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不断增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出口市场不断拓展。文章简单分析了外国水果出口商品的模式,收集在江南批发市场里的优秀外国水果的资料,比较和指出中国水果出口
3、商品的劣势与不足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实施出口果品的多元化、品牌化等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水果;出口结构;分析;对策【1】中国水果文化溯源与展望中国果业信息2005年07期目 录1 引言.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4本研究的创新点.1.5相关概念界定.1.5.2自由贸易理论.1.5.3比较优势理论.1.5.4绿色贸易壁垒.2研究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意义.2.1在江南批发市场的进口水果情况.2.1.1 A区东南亚区,泰国货为主,销售特色水果.2.1.2 B区西货区,云集世界各地水果,高档品质好.3美国“新奇士”橙给我们的启示.
4、4 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分析.4.1 出口量增长迅速,但出口率仍然较低.4.2 鲜冷冻水果出口比重较高,加工品出口比重较低.4.3水果出口国际市场相对单一.4.4 水果出口的省份相对集中.4.5 水果出口品种相对有限.5 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测定.5.1 指标的确定.5.2指标的测算.6 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6.1 成本低廉使得中国水果在国际上具有相对价格比较优势,但优势在逐步减弱.6.2 水果质量不高是影响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6.2.1 外观品质因素.6.2.2 贮藏保鲜技术因素.6.2.3 商品化处理能力因素.6.3 水果结构单一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6.
5、4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是影响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外在因素.6.4.1 水果检测标准苛刻.6.4.2 水果质量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日益严格和烦杂.7.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在即.7.1自由贸易促使中国水果产业升级调整.2东盟水果水陆并进登陆中国.7.3日趋红火的进口水果交易,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快速推进.4水果贸易带来互补互惠.7.5 “倒逼”水果产业升级.7.6我国热带水果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7.6.1.来自东盟的进口量快速增加.6.2.国内水果生产流通秩序发生重大变化.7.6.3.水果制品大量进口,国内干果加工、鲜果销售也将遭遇瓶颈.8中国水果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8
6、.1我国水果没有知名的品牌.8.2我国绝大多数果农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生产存在盲目性,精耕细作不到位,经营观念还处于低价位竞争层面上.8.3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水果出口.8.4重品质,不重视外观,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9 政策建议.9.1 大力推广水果优良品种.9.2 努力提高水果生产的技术水平.9.3 建立水果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9.4 加快发展水果加工业.9.5 积极开拓水果国际市场.9.6 充分利用 WTO农业协议所提供的国内支持和调控.10对解决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建议.10.1我国的水果业必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需求.10.2提高产
7、业化水平,规范生产经营秩序.10.3我国在水果经营上,要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水果协会,给果农交流创造一个有利的平台.10.4要根据国外需要,做好检疫工作,努力消除绿色壁垒.参 考 文 献.致 谢.1导论1.1 问题的提出水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水果己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水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自1978年中国实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以来,中国的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997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水果产量从1978年的657万吨增长至1997年的5089.3万吨,到2006年,中国水果产量己达9599.2万吨,占世界水果产量的18.1%。除了具
8、有总量优势外,中国许多水果的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2006年中国苹果和梨产量为2605.9万吨和1198.6万吨,分别占世界产量的40.8%和61.4%,均居于世界第一位。柑橘产量达1591.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50.5%,也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水果还具有成本价格以及物种资源优势。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价格较为低廉,中国许多水果品种,如苹果、柑桔和梨等水果的成本价格远远低于美国、法国等出口国;此外,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如新疆的“库尔勒香梨”、甘肃的“花牛苹果”,这些优质水果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中国水果具有产量优势和资源优势,中国却不是水果出口大国。从出口情况
9、上看,中国水果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还很低。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的数据,虽然中国水果出口额有显著的增长,从1992年的2.83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12.84忆美元,但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水果比例很小。中国水果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仅为2%左右。2004年,中国水果出口量占产量的2.3%,而美国为13.6%、西班牙为11.5%、比利时为6.1%、意大利为6%,土耳其为5.3%、荷兰为5.2%。与世界主要水果出口大国相比,中国水果出口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水果出口的潜力还远未实现。中国水果出口市场主要包括东盟、欧盟、日本、俄罗斯和美国,2006年中国出口到这些市场的水果占中国水果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东盟(3
10、1.2%)、欧盟(14.2%)、日本(12.7%)、俄罗斯(8.9%)和美国(7.4%),对其它区域的水果出口较少。中国水果在东盟的市场集中度过高,不仅难以进一步扩大对东盟市场的水果出口,而且增加了出口风险。在世界达成的WTO农业协议要求世界各国对农业国内支持与补贴措施作出一系列的约束承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际农业贸易环境。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世界水果贸易环境也趋于改善,主要表现在水果关税的削减和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但是,与普通农产品不同的是,水果作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是许多国家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不少发展中国家,如波兰、智利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纷纷把水果产业作为农产品出口的优势产业加以发展,
11、使得世界水果市场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如智利已经成为水果出口大国,其葡萄和李子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据有重要地位。波兰成为世界苹果汁第二出口大国。另一方面,由于水果的劳动密集性特征,发达国家的水果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将水果列为“敏感性产品”,通过关税壁垒和以水果安全标准和植物检疫为核心的技术壁垒,对水果进口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水果出口的门槛。总之,中国水果出口既遭遇发展中国家激烈的竞争,又要面对进口国日益森严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水果贸易的发展不容盲目乐观。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中国作为水果生产大国是否就意
12、味着是水果出口强国呢?是否就意味着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呢?中国水果出口具有哪些特征?其国际竞争力状况如何?是什么原因影响其出口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发挥?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国际水果市场的竞争格局出发,在明晰1993年以来中国水果贸易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发现中国水果出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便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中国水果的出口。研究的意义: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中国水果的国际贸易环境也发生了深远的变化。首先,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此外,中国与东盟将于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些必然影响到中国的
13、水果出口。针对中国水果出口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潜力还远未实现的现状,将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置于世界水果贸易竞争、中国水果贸易政策变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地研究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因素,对挖掘中国水果出口的潜力,把中国从世界水果生产大国转变为水果贸易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文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等方式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为论文的理论分析、广西与东盟各水果主产国发展现状的了解奠定基础。对比分析法:收集2003年到2007年的海关口岸统计报表,对不同水果品种的进出口量、价格进行比较分析;收集中国及相关国家的水果产业在面积、产量、产值等方面的
14、数据信息,比较分析其中的变化,了解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水果产业的影响、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在现状调查研究中主要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在对策研究中主要运用了定性分析方法。1.4本研究的创新点本论文尝试将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置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环境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深入分析中国水果出口在东盟、日本、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市场上变化的原因;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分析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在研究内容上,本文首次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加入WT
15、O、中国与东盟签订区域贸易协定等国内贸易政策变化以及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主要水果进口国的贸易策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尤其是深入地分析了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在关税壁垒方面,分析了欧盟“入世价格”制度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并得出欧盟“入世价格”制度使得中国的水果出口无法发挥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制约了中国水果在欧盟市场的出口发展。在非关税壁垒方面,以食品安全标准、产品合格认证和植物检验检疫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制约着中国水果的出口。1.5相关概念界定1.5.1新贸易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研究的经济学家发现,无法再用传统的静态比较
16、优势理论来解释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了,许多经济发展相当,有相同的自然资源,可以生产同样好产品的国家,他们之间的贸易却发展迅速,这是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于是,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和一些二战后出现的新现象。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Dixit一Stiglitz,1977)提出基于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简称D一S模型)。D一S模型是基于规模经济与消费多样化的冲突的。认为对消费者来讲消费品种类越多越好,效用水平越高;对于厂商来讲,由于存在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厂商基于资源有限和成本的考虑,会尽量想把把一种产品规模做大,而减少消费
17、品种类,因此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就存在这样两难冲突。如何解决这种两难冲突,办法是使人口规模和(或)资源增加,而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正具有这种功效。他们发现即使两国的察赋条件相同、同时也不存在李嘉图的技术比较优势,但如果有规模经济,则两国也可以选择生产不同的专业,开展分工和国际贸易。此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劣差异的外生的比较优势,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一时间上在某个行业上规模优势所造成的内生比较优势。D一S模型是一个不需要外生比较利益而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模型,克鲁格曼(Krugman,1979)运用这一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为什么比发达
18、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量大的现象(即林德贸易模式)。1.5.2自由贸易理论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亚当斯密。主张每个国家都应当利用有益于自己的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成本绝对小于其它国家的商品,然后彼此进行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利。绝对成本论有其局限性,它不能说明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或低于另一个国家时,是否应该发生国际间的贸易。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则回答了这个问题。认为国际贸易不一定都要求具有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只要在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成本相对低,就可以专门生产。这样通过彼此交换,双方仍然都可以得到好处。李嘉图在斯密绝对成本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相对成本学说,为自由贸
19、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5.3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1.5.4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经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依靠关税壁垒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水果 进出口贸易 比较 分析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