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装业外贸竞争力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doc
《宁波服装业外贸竞争力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服装业外贸竞争力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专业:国际经济贸易题目:宁波服装业外贸竞争力的对策分析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逐渐增强,同时也使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也越来越迅猛。而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民经济也不断增长,在对外贸易方面无论是规模上还是结构上,都取得了较好的进步。外贸竞争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是国家(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实力的直接表现。那么,
2、如何使对外贸易能够起到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已成为我国贸易理论界日益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加入WTO,对中国的服装业来说是一个机遇,纺织进出口配额取消、限制放宽以及关税降低,使中国企业和国外同行能在一个比较公平的规则下竞争。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额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随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增长、服装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将越来越复杂。中国入世后,服装面料、辅料、服装机械等进口关税与限制将放宽,这有利于服装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等级提高。另一方面,服装进口也将增加,近期直接进口数量不会很多,主要集中在高档服装,不会带来直接竞争压力。但长
3、期而言,若让服装进口品牌占主导地位,不利于中国服装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为我国工业化积累资金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纺织服装业在全省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加入WTO后浙江省的服装出口保留强劲的增长态势:2003年1-5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274.0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7.58%。浙江服装出口额达36.82亿美元,已经成为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面出口总值的20.3%。现代宁波服装业起步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凭借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和改
4、革开放的先发优势,经过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服装产业大城市和中国服装业的代表。作为国内知名的服装生产基地,拥有较好的金融环境,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同时借助于独到的服装生产技术,富裕了我市现代服装工业迅速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宁波服装业形成了西服、衬衫生产为龙头,集针织服装、羊毛羊绒服装、童装、皮革服装之大成的庞大产业集群,综合实力特别是男装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宁波服装产品同时产销日、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宁波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城市和世界男装的重要生产基地。然而,现今宁波服装产业的增长幅度已经明显趋缓,利润空
5、间也在缩小,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宁波服装业外贸竞争力在不断发展壮大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和商务成本的提高,新的贸易壁垒和挑战的威胁等问题。目前宁波服装业能否具有外贸竞争优势,如何应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证宁波外贸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高?这些都成了摆在眼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对宁波服装业外贸竞争力发展及提升对策的研究不仅能更好的引导宁波市本身外贸的增长,对其他省市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内外关于外贸竞争力的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综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意味着这个国家、产业或企业具有某种
6、优势或者竞争力。外贸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和直接体现,外贸竞争力主要以出口竞争力来衡量。从对外贸竞争力构成的具体内容方面的研究来看,有对产品外贸竞争力、产业外贸竞争力和企业外贸竞争力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有关竞争力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逐渐增。但是,这些研究大都仅停留在企业或国家的层次上,很少有人在产业的层次方面研究。迈克尔.波特(1990)迈克尔.波特是第一位从产业层次研究竞争力的学者。他首先改变里传统产业的定义方法,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定义产业就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从而为全面、正
7、确地分析产业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按照这样的分析思路,迈克尔.波特把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一国砸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迈克尔.波特不仅给出了产业竞争力的准确定义,而且提出了产业竞争力的四阶段说,即产业竞争力的成长阶段大致分为四个层次递进的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上升阶段,后以极端属于衰落时期。在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方面,迈克尔.波特教授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后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方面的因素,为此,他提出了
8、产业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六因素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法律环境决定并影响着产业国际竞争力,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包括一下六个,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机遇和政府行为。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除了波特,还有阿基米(Riad Ajami)(1992),他认为,国际竞争力是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大小即期增长能力,这说明其用外贸竞争力来代表国经竞争力;马库森(MarKusen)(1992)认为,在自由贸易环境中,如果一个国家相比他国具有竞争力,那么这个国家通过贸易得到的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必定高于他国;卡米舍尔(Ca
9、rmichael,1970)认为外贸竞争力体现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麦克菲卓基(1995)认为产业竞争力为出口份额的增减。从产品和产业层次上分析外贸竞争力方面的有:Temple,Paul以及Giovanni Urga(1997)从进口的角度分析了英国制造业竞争力;帕金逊(J.R.Parkinson)对英国20世纪50年代末制成品的出口商品每单位价值和出口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G.F.Ray(1996)对英国产品在东欧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研究;Eva.Paus(1998)根据东德经验阐明了结构的调整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从企业角度进行外贸竞争力方面的分析有:E
10、.A.Carmichael(1978)把外贸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能力。M.E.Porter(1986)把外贸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M.E.Porter(1986)全面分析了企业竞争力。Karier Thornas(1994)则具体分析了美国企业竞争力的状况。Sanjaya Lall(2004)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中国外贸竞争力及其对东亚领国造成的威胁和影响进行了分析。Narula建立经验模型对技术竞争力的提升与贸易及外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Xingpeng Xu(2000)对环境规制对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Yuic
11、hiro Uchida(2005)通过对9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企业间竞争状况的实证分析发现,大多数的被研究国家的实证结果都表明,较强的国内竞争与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而与技术竞争力的变化相关不显著,只有美国和韩国的数据显示较强的国内竞争与技术竞争力的变化高度相关。此外,在较发达国家技术竞争力与贸易竞争力之间显示出了累积效应以及路径依赖,而发展中国家二者关联不明显。Manitra Rakotoarisoa,Ashok Gulati(2006)利用名义保护系数对印度奶产品在1975至2001年间的竞争力变化情况进行了测算,并通过估计国内对鲜奶及奶粉的消费和需求对世界价格上升对国内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报告 宁波服装业外贸竞争力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宁波 服装业 外贸 竞争力 对策 分析 开题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