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doc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 昌 工 程 学 院毕 业 设 计 (论 文) 经济贸易 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 学生姓名 张三 班 级 2007级国贸(本)2班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二零一一 年 六 月 二十 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Chines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adjustment and Its Impact总计 毕 业 论 文 17 页 表 格 0 个插 图 0 幅摘 要世界范围内,出口退税都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出口退税都是一种制度性的税收,像我国这样被当作政策工
2、具反复使用的情况十分罕见。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承载着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多元政策目标。那么,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将如何演变?最终又将走向何方?本文通过对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出口退税政策所经历的历次调整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一般规律,展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趋势。关键词:出口退税 调整 趋势AbstractWorldwide, the export tax rebate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However, in most countries, especiall
3、y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export tax rebate is a system of taxation, Such as my be used repeatedly as a policy tool is rarely the case. Chinas current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carries other countries do not have multiple policy objectives. So,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will evolve? Will final
4、ly go where? Based on the 1994 tax reform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since the previous adjustment experienced by the analysis, to reveal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adjustment to the general laws, outlook in China to adjust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direction and trends.Keywords:Export tax rebate
5、s; Adjustment; Trend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出口退税政策概述11.1 出口退税政策的含义11.2 出口退税政策的特征21.3 出口退税政策的功能定位3第二章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42.1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演变过程(四次大的调整)42.2 1998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比较72.3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过程中所体现的特征8第三章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103.1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正面影响103.2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负面影响12第四章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规律及发展趋势154.1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规律154.2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发展趋势16参考文献
6、18致 谢19第一章 出口退税政策概述1.1 出口退税政策的含义1.1.1什么是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其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了重复征税,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了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商品出口,另一方面也减少消费者的支出。出口退税政策是根据凯恩思经济学中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而制定的一项促进产品出口的财政贸易政策,目前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为鼓励货物出口,我国按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实行出口货物税率为零的优惠
7、政策。所谓零税率,是指货物在出口时整体税负为零。在我国主要是退还国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核心有两点:一是商品输出国外,二是退还商品形成过程中的间接税。1.1.2出口退税政策的种类按我国现行出口退税的实际操作来看,出口退税可分为以下三种: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销售环节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前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按“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并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退还给出口企业。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免税与上述含义相同;出口不退税是指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因在前一道生产、销售环节或进口环
8、节是免税的,因此,出口时也无须退税。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不免税是指对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某些货物的出口环节视同内销环节,照常征税;出口不退税是指对这些货物出口不退还出口前其所负担的税款。适用这个政策的主要是税法列举限制或禁止出口的货物。1.1.3出口退税与出口关税为了避免双重征税,增加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多数国家都会选择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全额退还国内已征的流转税,即按照“应退尽退”的原则进行出口退税制度的设计。而在“应退尽退”原则指导下的出口退税更多的是一项稳定的制度安排,也就无法作为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尽管从出口退税的运行模式来看,出口退税具备财政补贴的显著特征,但从其作
9、用机制的角度分析,如果我们把“应退尽退”的出口退税作为正常运转的流转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增值税发挥“中性”作用的必然要求,那么对出口商品不退还或不全额退还国内已征税额的出口退税制度实质上发挥着与“出口关税”相似的政策功能。也就是说,出口商品国内已征税额与实退税额的差额相当于对该种商品征收的隐性“出口关税”。当对某种商品完全不退还国内已征税额还达不到减少出口或增加收益的预期目标,就会对这种商品再额外课征真正的出口关税。在实践中,中国近年来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往往与出口关税政策联系在一起同时出台,这说明“差额退税”的出口退税政策与“出口关税”实质上可以看作政策功能相似但程度不同的同类政策措施。1.2
10、 出口退税政策的特征出口退税是国际贸易发展中对国内商品税征税权协调的结果,根据消费地原则课征商品税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为此就需要退还生产地已课征的商品税,由此产生了出口退税的必要。根据WTO规则,出口商品可以退还所征的商品税,而不构成出口补贴GATT1994附件9注释和补充规定第16条明确规定:“免征某项出口商品的关税,免征相同商品供内销时必需缴纳的国内税,或退还与所缴纳数量相当的关税或国内税,不能视为一种补贴。”也就是说,WTO规则允许的出口退税有两个限定条件:第一,规则内允许的出口退税不能超过国内已征的税额,超过部分实质上构成了出口补贴;第二,在确定国内已征税额时,必须是与出口商品直接
11、相关,可以准确计算已征税额数量的税负,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的税收负担无法准确分配给出口商品,因此不能退税。从上述规则我们可以归纳出口退税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出口退税是流转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属或依附于流转税制度的。当一个国家在生产环节课征流转税时才产生出口退税,美国的流转税主要在消费环节征收,因此就没有出口退税的必要。第二,根据WTO规则,不超过国内已征税额部分的出口退税不构成出口补贴,这意味着对出口商品不退还或不全额退还国内已征税额是不受WTO规则约束的,属于一个国家自主决定的税收政策。第三,出口退税直接作用于出口行业,并通过改变出口商品的成本间接影响厂商对出口和内销的选择
12、。而与出口退税相联系的税制结构特征(主要是间接税比重、所得税优惠)还对出口导向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向产生影响(张斌、高培勇,2007)。第四,由于可以针对不同的出口商品、不同的贸易方式制定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因此出口退税对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如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产生直接的影响。1.3 出口退税政策的功能定位1.3.1出口退税政策在结构目标下的功能定位(差别退税)出口退税政策有着结构目标与总量目标双重的功能定位,其中在结构目标下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以出口结构调整为目标的“差别退税”,即对不同的出口商品按照政策意图制定不同的“差别退税率”,可以看作对不同的商品征收不同的隐性“出口关税”以达
13、到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目标。例如,在现实中国家为遏制资源消耗型产品的出口对“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就取消了退税,而对符合环保要求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出口则退税率很高。通过这种差别退税率的政策手段,有效地优化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1.3.2出口退税政策在总量目标下的功能定位(普遍差额退税)为了实现总量目标,通常采用的是“普遍差额退税”,即对所有出口商品适用相同的差额退税率,普遍差额退税可以在总量上减少出口或者减少财政支出,但对出口商品结构不产生直接影响。在现实中,“普遍差额退税”与“差别退税”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而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特定阶段的出口退税政策有时侧重总量
14、目标,有时则侧重结构目标。第二章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2.1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演变过程(四次大的调整)出口退税制度是中国商品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专项制度,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建国以来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2.1.1 1994年的调整背景及内容1994年中国实行了全面的税收体制改革,对出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政策,继续坚持“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原则。但由于我国征税力度不够等原因,出现了出口退税负担过高的现象;1995年出口持续高速增长更增加了这一矛盾,为此国务院曾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1997年后的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
15、势减弱,对外出口增长幅度放慢,为此,我国两次对出口退税率做出调整,对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提高了两个以上百分点。 2.1.2 1998年的调整背景及内容(1)1998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背景 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周边国家纷纷宣布本币贬值以应对危机,而我国中央政府坚持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虽然这一政策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但这样做却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出口订单减少,部分已经谈好的合同没有签订。一些国家的客户以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为由要求我国企业降低出口价格。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出口增长缓慢。(2)1998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主要内容金
16、融危机后,我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1998年,月,日,中国决定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其出口退税率从g增加到11。并连续三次提高出口退率,变为5、13、15和17四档。使综合退税率达到15.5,几乎接近征税水平。(3)1998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效果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各国经济出现萧条的时期,我国对外出口保持稳步增长。在别国货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承受住了不贬值的压力。中国政府在危机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同时中国也为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2.1.3 2004年的调整背景及内容(1)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
17、背景这次改革其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首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一直存在升值压力。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或者这些国家企业不再生产而是从中国直接进口他们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使得这些国家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工会向本国政府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多次向我国政府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其次,由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出口规模逐年增长,相伴随的便是出口退税规模的扩大。在这次出口
18、退税改革之前,我国的增值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而在此基础上的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这样就给中央财政带来巨大压力,拖欠企业退税现象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累计应退未退税额,2001年底为1,440亿元,2002年底为2,477亿元,2003年底到达2,770亿元,出口企业对出口退税制度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这严重打击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影响我国的商品出口。可以说出口退税机制的问题已经比较突出,改革势在必行。(2)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对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四点。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
19、3个百分点。加大中央政策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累欠退税由中央政负担。(3)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效果新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后,欠退税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加快了退税速度和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2004年,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共办理出口退税4,200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2,61亿元,包括偿还2004年以前发生的欠退税2,004亿元。例如,江苏开元国际集团在2004年年初,出口退税挂账9.602亿
20、元,到6月份已基本退完,使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中国政府一直在被迫使人民币缓慢升值,降低出口退税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得到一定的平息。,2.1.4 2008年的调整背景及内容(1)2008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背景快速增长的外贸出口仍然是此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重要原因。外贸顺差增速过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据海关统计,2007年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
21、长83。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贸易摩擦发生频繁。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主要出口大国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多种贸易壁垒,实行反倾销等手段以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恶化。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存在,并伴随贸易顺差而进一步加大。我国出口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初级产品和资源依赖性产品。初级产品的出口获利低,资源依赖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也不高,而且环境损害很严重。初级产品和资源依赖性产品的大量出口使得资源消耗过大加剧了资源短缺,形成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也使我国必须面对改变出口产品结构的现实。(2)2008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主要内容我国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2
2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么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退税率结构由原17、13、11、8和5五档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3)2008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效果本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体现了我国控制外贸顺差、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决心。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我国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将会增加,从而会对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这次在政策设计时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释放了国家优化产业结构
23、、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2.2 1998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比较2.2.1调整特点的比较1998年的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其诱因是亚洲金融危机,为了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同时保持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必须促进外贸出口。两次提高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产品因人民币不贬值而失去的价格优势重现,增强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2004年出口退税改革由国内外因素共同引起。国内出口退税拖欠问题严重,要求改革的呼声四起;国外有要求人民币升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经济 贸易 毕业设计 论文 我国 出口 退税 政策 调整 及其 影响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