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doc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 东 交 通 大 学毕 业 论 文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The Analysis of Textile Exports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in China姓 名 周杨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 20060410040241入学时间 2008年9 月1日指导教师 欧阳志刚 日 期 2010年5月28日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纺织业出口的现状,指出纺织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之后进一步从劳动生产率、产品结构、产业链等方面,并结合经济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的现实问题,分析了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最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纺织业行
2、会以及纺织企业本身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纺织业; 出口; 现状; 问题; 对策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 a introduction the situa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and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ort merchants. Then t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problem and the challenge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hrough labor capacity pr
3、oduct mix and the Industry Chain,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At last it raised several strategy and proposal through the government National Textile Association and the textile compan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 Export; Situation; Prob
4、lem; Strategy目录1.引言42.中国纺织业出口的现状43.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63.1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经济效益低下63.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73.3外贸进出口体制不适应国际竞争73.4产业链整合度不高83.5产品结构不合理83.6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83.7金融危机影响83.8人民币升值的影响94.对策分析114.1政府方面114.1.1用各种政策鼓励纺织企业自主创新114.1.2优化全国纺织业产业布局114.1.3加强纺织品绿色环保标准的监控114.1.4 给予资金支持114.1.5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24.2行业协会方面124.2.1积极应对各国
5、贸易保护措施124.2.2大力发展纺织业相关和支持产业124.2.3加强行业自律134.3企业自身方面134.3.1调整纺织企业规模134.3.2增强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134.3.3建设自己的品牌134.3.4开拓内需市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145.参考文献:151.引言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国际环境看,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
6、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的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术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
7、另一方面,近年来,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上扬,棉花价格不稳,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2.中国纺织业出口的现状纺织业为我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大国。同时,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
8、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年份纺织品出口额(亿美元)出口总额(亿美元)占总额的比例(%)2001534.42661.020.12002618.63256.019.02003789.64382.318.02004950.95933.216.020051150.17619.515.120061439.99619.515.020071711.712180.014.120081852.214247.713.020091670.012016.013.9表1:2001200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与出口总额(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以上数据看,自2001年到2008年,中国纺织业出
9、口额从534.4亿美元持续增长到了1852.2亿美元。8年间实现了三倍多的增长。而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导致09年出口额出现小幅度的回落,回复到1670亿美元,但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仍有13.9%。纺织品出口额的增长或波动趋势,较出口总额显得不是非常明显。尽管纺织品出口额和我国出口总额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纺织业出口额的增幅却低于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这主要表现在纺织品出口额占总额的比例上。如下图1所示,纺织业出口总额所占比例从01年至08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纺织业是早期发展起来的产业,近年来其他产业相继发展壮大,而纺织业又存在设备和技术的老化等问题。在经济危机影响下,09年的纺织品出口
10、额回落幅度也低于出口总额的波动幅度,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纺织业出口的成熟性与稳定性2。图1:纺织品出口额与出口总额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并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使一些国家的出口下降,对不少发达国家的纺织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图2:中国2008年纺织产品出口前五位国家和地区统计(资料来源:2008/2009中国纺织工业展报)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和阿联酋,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将近70%,中国纺织业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
11、场依存度极高。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危机和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影响,中国纺织业出口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提高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覆盖面,更多地面向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扩张,可进一步促进中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3。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东部沿海四省一市就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73%的从业人员,82%的销售产值,88%的出口交货值和超过90%的外商、港澳台资本,见图2。浙江为29.22%,江苏为17.17%。图3:2008年中国前五位纺织品服装出口地区的比重(资料来源:2008/2009中国纺织工业展报
12、)纺织业出口的集中,主要是因为所需配套产业众多,诸如织机制造、纺纱、浆纱、花本设计、染整、包装、运输等,单一纺织企业难以独自生存而必须群集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互补效应。此外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沿海地区劳动力相对内地更加集中。而沿海地区也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有发展壮大的良好条件。三资企业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三资企业纺织品服装出口503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41.3%,其中纺织品出口147亿美元,服装出口256亿美元。另外沿海地区通过有效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对我国纺织工业提高技 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加强服装品牌开发意识
13、,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创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纺织业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沿海地区,特别是四省一市的发展状况4。3.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12123.1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经济效益低下较低的劳动率使中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有所削弱。随着机电一体化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决定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将是高效高速的自动化程度和由此形成的产品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较量。从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工成本与技术水平等因素。服装业仍具有劳力密集的倾向,而纺织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资金、技术密集的倾向。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导入纺织工业,不断提高劳动生
14、产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力成本竞争优势。以欧美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将重新逐步恢复纺织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在高档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单位20042005200620072008工业总产值亿元14438.112670.615293.418473.319383.7工业生产总值增速%-12.24 20.70 20.79 4.93 从业人员年平均值万人519.16580.86604.84631.54614.61从业人员增速%-10.62 3.96 4.23 -2.75 表3:20042008年全国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7.8121.8125.29
15、29.2531.54另一方面,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为振兴本土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也将扩大纺织业出口作为主要手段之一。这些国家依托本国更加低廉的资源优势,在国际中低档市场与中国展开角逐。我国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且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10万美元/人年,一些大公司甚至超过12万美元/人年;而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的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在将近6万美元/人年左右。而尽管我国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近几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截止到2008年我国纺织人均劳动生产率才达到31.54万元人民币/人年,约为4.
16、62万美元(表3)。由此看来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己被低劳动生产率所抵消了很大一部分。3.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其次,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第三,纺织机械方面,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和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但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第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的面料、最后,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17、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中国目前的印染面料主要以中低档和中等偏下产品为主,与国外生产的高档面料有着很大的差距。去年,中国的六大类印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为0.8美元/米,而我国从日韩进口的印花布的单价是我们出口价格的1.6到2.5倍5。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的大部分的价值和部分的成本,是外国品牌公司产生的。中国服装出口到欧洲,出厂价十欧元,在欧洲的商场卖到50几个欧元。我国服装行业从棉花生产、纺纱、织布、印染到最终做成服装,所有环节仅占全球产业链价值的17.5%,零售环节占到50%。中国的纺织行业处于全球纺织产业链的低端,效益是最低的。3.3外贸进出口体制不适应国际竞争纺织品产品已完全进入市场,但
18、长期以来中国的棉花购销实行垄断性经营,棉花供销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对国际市场变化反映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国内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这也对中国棉纺行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一是中国由棉纱出口大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二是影响了下游产品如印染、纺织制品价格的竞争力;三是棉纺行业连续多年陷入困境。另外,羊毛的进口依存度高达60%以上,由于采用发放进口许可证、核定专门公司经营等措施,企业无法直接进口羊毛,一方面很难保障生产企业旺季需要,另一方面羊毛价格波动较大,在质量和许可证费用都增加了毛纺企业的负担。而化纤的进口关税较高,同时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亦不利于纺织企业利用国外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国家对纺织原
19、料统得过多,统得过死,造成纺织企业不能灵活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体制的不合理也严重制约了纺织业的竞争力。90年代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后,权益下放,出现了过度分散的现象。另外,目前除少数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获得出口经营权外,大多数企业仍实行出口代理制,专业贸易公司与生产企业分离,纺织品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隔绝,不能迅速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的需求,无法适应国际市场快速反应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纺织业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3.4产业链整合度不高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
20、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我国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例如,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时期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3.5产品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几年一直在不断调整棉纺织产品结构,但棉纺织行业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97:2:1,与发达国家40:30:30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50:30:20的比例相距甚远8;其次
21、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调。同时,产业链整合度不高。在纺织产业群中,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染整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木桶效应”为纺织产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3.6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仍属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网络多数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无法发挥市场调
22、研、信息收集、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市场信息的功能。与国外“哑铃”型(即重视两头,一头是产品开发和设计,一头是市场营销网络,在两头的员工要超过生产线上的人数)的模式相比,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由于企业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以及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仅是凤毛麟角。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面对国际需求萎缩、出口不振等不利局面,加强市场营销更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纺织企业需进一步在营销策略、机制、观念和队伍等方面下深功夫,不断更新营销手段,建立健全营销网络,迅速抢占市场“空位”,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发展的新天地。3.7金融危机影响2
23、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遭受重创,我国外贸出口减缓。图4:2008-2009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季度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纺织行业分析报告)金融危机使我国的棉纺织产品出口更加困难。外商的产品订单将会减少。因为金融危机而看不清后市,预期普遍不好,而且也有汇率的因素,我国棉纺织产品的订单将进一步减少。国家纺织工业协会调查广交会的结果显示:欧美客商、订单大幅减少。由于出口的增速下降、单子的大幅减少,这就导致了棉纺织企业的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国际市场贸易保护政策会频繁而至。按照国际规律,当经济由于金融危机的打击而显示萧条的时候,往往会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所以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纺织业 出口 现状 对策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