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及其作用论文07992.doc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及其作用论文0799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及其作用论文07992.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及其作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在投资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理解杠杆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对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行评价。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本质可以概括为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对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的利用程度。这里所讲的固定成本或费用分为两类:(1)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为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职工工资、办公费等;(2)筹资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或费用(以下简称为固定财务费用),这一部分费用主要是由企业从事筹资活动而产生的,主要体现为债务资本的利
2、息或发行股票应支付的股息。因为利息费用的求偿先于所得税,而优先股股息的求偿在所得税之后,所以优先股股息不得当作费用处理。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假设筹资活动中,债务资本的利息是唯一的固定财务费用。财务管理中涉及的杠杆主要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综合杠杆,并对应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总风险及有关的收益。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总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一、 描述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尺度-经营杠杆经营杠杆指企业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固定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最终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化。经营杠杆分
3、析应该说是本量利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量利分析涉及的面很广,分析的角度很多。当用本量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利润变动与业务量变动之间的规律时,就产生了经营杠杆。(一)经营杠杆利益的描述及评价经营杠杆利益指固定成本不变或者杠杆支点位置不变时,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对息税前利润的贡献和放大程度。下面以A公司为例进行说明,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8%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了50%,EBIT增长幅度很大;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比2005年增长15%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了67%,EBIT增长幅度也很大。也就是说,主营业务收入的小幅增长将
4、会导致EBIT发生大幅增长,原因在于杠杆支点或者说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产生了杠杆利益。以上分析可以用图1进行描述:表1 单位:万元 年度 主营业 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 入增长率变动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的60%) 固定 成本 EBIT EBIT 增长率 2004 2400014408001600 2005 26008%156080024050% 2006 300015%1800800400 67%图1(二)经营杠杆风险的描述及评价经营杠杆风险指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时,EBIT下降得更快所带来的营业风险。假设A公司的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相对于2004年下降13
5、%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了40%,EBIT下降幅度较大;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相对于2005年下降8%时,相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了33%,EBIT下降幅度也较大。也就是说主营业务收入的小幅下降变化会导致EBIT的大幅下降,原因就在于杠杆支点的存在或者说固定成本的存在,从而产生了杠杆风险。以上分析可以用图2进行描述:表2 单位:万元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的60%)固定成本EBITEBIT增长率 20043000018008004000 20052600-13%1560800240-40% 20062400-8%1440800160-33% 图2(
6、三)经营杠杆效果的衡量从图1和图2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主营业务收入的微小变化会导致EBIT发生很大变化,即通过杠杆支点或者固定成本的传递,要么产生经营杠杆利益、要么导致经营杠杆风险。对于如何从定量角度准确反映经营杠杆效果,仍可用图1和图2进行分析。分析可知,经营杠杆效果可用息税前利润(EBIT)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来描述,这就从直观角度得出衡量经营杠杆效果的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公式: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化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率(四)经营杠杆及其影响因素我们知道,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即产量或销量)总数之间的依存关系叫成本习性,按照成本习性可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
7、成本”两大类。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化影响的成本。但此处的固定成本是针对总额而言,就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而言是变化的。当业务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降低,在售价不变的前提下,单位产品利润增加了,此时利润增长率就会大于业务量增长率。反过来,当业务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增加,同样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产品利润就降低了,此时利润下降率就会大于业务量下降率。以上这两种变动规律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呢?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就会存在以上的变化规律。反过来,假设企业不存在固定成本(当
8、然这是不可能的),即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是变动的,此时的利润也就是企业的贡献毛益总额,此时的利润变动率必然与业务量的变动率同步增减。这种由于企业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就称为经营杠杆。之所以定名为经营杠杆是因为,这一规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起到杠杆作用,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的预测与决策,同时也可以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可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五)经营杠杆的作用1、可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通过前面分析可知:基期业务量越高,固定成本总额越大,经营杠杆越大。因此一些大企业固定成本很高,决定了其利润变动率远远大于销售变动率。企业要想多获利,只要不断增加销售,就可以
9、成倍获取利润。单位变动成本较高,销售单价较低,经营杠杆同样会偏大,也即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变动幅度仍然大于销售变动幅度,通过此可以解释薄利多销现象。就是说,虽然单位产品获利可能很少,但不是说没有盈利的机会或利润增长十分缓慢,只要扩大销售,同样可以获利,利润同样会成倍增长。2、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率高意味着什么呢?在较高经营杠杆率的情况下,当业务量增加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增长;但当业务量减少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减少。这说明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越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越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那么企业的经营杠杆是越高越好呢?还是越低
10、越好呢?不一定,经营杠杆高低只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不能直接代表其经营成果的好坏。无论经营杠杆高低,正常情况下企业获利的关键均是增加业务量。只是在业务量增长同样幅度的前提下,企业的获利水平不同;但在业务量减少同样幅度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下降水平也不同。 3、可以帮助企业较快地预测 (1)预测计划期利润计划期利润=基期利润(1+利润变动率)预测计划期利润=基期利润(1+计划期销售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其中基期利润、经营杠杆系数均涉及基期内容,是现成资料,能在预测时确定出来。另外,计划期销售变动率通过销售预测或经过调整后的目标销售也可以确定。所以说计划期利润能够预测出来,采用此种方法可以较快地进行
11、预测,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销售变动率分别进行测算,这样便于比较分析。(2)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期销售变动率将前边(1)中的公式略加变化,即得出如下计算公式: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算销售变动率=(计划期目标利润-基期利润)/(基期利润经营杠杆系数)由于基期利润与经营杠杆系数均属已知资料,所以只要计划期目标利润确定了,即可以计算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算销售变动率。4、可用于决策进行决策必然要考虑备选方案风险大小的问题。由于经营杠杆系数高低能体现企业所冒风险的大小,所以在经营决策时可以通过经营杠杆来进行方案的风险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方案决策的参考。另外,如果备选方案是在基期业务量基础上加以变化,而
12、其他条件均未变化,则可直接用经营杠杆系数及业务量变化率相乘来计算利润变动率,然后在基期利润基础上计算备选方案的预期利润。然后确定方案是否可行以及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优进行决策。综上所述,经营杠杆是本量利分析的延伸,其计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其大小可以反映企业经营风险,它可用于预测和决策分析,因此经营杠杆是一条很重要且具有实用价值的经济规律。(六)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只是个定性的概念,为了便于计算,便于应用,就引出了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利润变动率与业务量变动率的比值,或者说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1、经营杠杆系数(DOL)的计算(1) 经营杠杆系数(DOL)的定义公式 D
13、OL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EBIT / EBIT) /(X/X) 上式中产销业务量变动率,可以是销量变动率,也可以是销售额变动率。 (2)经营杠杆系数(DOL)的简化公式 DOL基期边际贡献 / 基期息税前利润=Tcm / EBIT (3)经营杠杆系数简化公式的推导 假设基期的息税前利润为:EBIT(pb)xa (1) 当报告期销量变动x时,报告期息税前利润变为: EBITEBIT(pb)(xx)a (2)由(2)(1)得:EBIT(pb) x,代入定义公式: 2、结论(1)在息税前利润大于 0的情况下,只要 a不为 0,则DOL1; (2) DOL表示产销业务量 x增长(或减
14、少),引起 EBIT增长(或减少)的幅度; (3)在边际贡献Tcm不变且大于固定成本a的情况下,a越大,DOL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在求得了经营杠杆系数之后,假如固定成本不变,便可以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一般来讲,企业的经营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类。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销售量的增加会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提高单位利润,从而使经营利润的增长率大于销售量的增长率;同样,销售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利润,从而使经营利润下降率也大于销售量下降率。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总成本随销售量变动而成比例地变动,那么,企业经营
15、利润变动率就会同销售量变动率完全一致。这种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造成的经营利润变动率要大于销售量变动率的现象,即为经营杠杆。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以前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增;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以后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降低经营风险,但这往往要受到条件的制约。二、描述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尺度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指企业对筹资活动(债务性筹资)所产生的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
16、会通过支点即固定财务费用最终引起企业净利润的变化。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在资本结构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资金,例如公司债或优先股等,由于支付公司债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事先约定的,如果企业的投资报酬率高于此项固定利率时,则支付公司债利息或优先股股利以后,所余归普通股东享有的利润便增加,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其投资报酬率可以提高,这便是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营业利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公司债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的,即使营业利润小于约定利率公司仍需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则公司利润在支付利息或优先股以后。所余归普通股东享有的利润便将减少。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投资报酬率便将降低,
17、称之为“财务杠杆反作用”。(一)财务杠杆利益的描述及评价财务杠杆利益指固定财务费用不变或者杠杆支点位置不变时,息税前利润增加对净利润的贡献和放大程度。假设A公司的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3所示:表3 单位:万元年度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债务利息所得税(33%)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200416001503.36.70200524050%15029.760.3800%200640067%15082.5167.5178%从表3可以看出,2005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4年增长了50%,相应的净利润增长了800%,净利润增长幅度非常大;2006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67%,相应的净利润增长了
18、178%,净利润增长幅度也很大。也就是说,息税前利润的很小变化会导致净利润非常大的变化,原因就在于杠杆支点的存在或者说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从而产生了财务杠杆利益。以上分析可以用图3进行描述: 图3(二)财务杠杆风险的描述及评价企业之所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进行负债筹资,就是因为优先股股利和公司债利息具有固定的性质。在企业的全部资本收益率高于固定的优先股股利或公司债利率时,能够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高的收益。 财务杠杆是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会形成反财务杠杆作用
19、,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财务杠杆就是指企业在运用负债方法筹资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亦称筹资杠杆,体现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债权资本的作用。 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但是由于财务杠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
20、效益,必须客观分析财务杠杆对企业的影响。下面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谈谈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醒经营者在运用财务杠杆创造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对企业带来的损失。财务杠杆风险指固定财务费用不变或者说杠杆支点位置不变时,息税前利润减少使净利润急剧减少而给带来的巨大风险。假设A公司的相关经营活动信息如表4所示:表4 单位:万元年度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债务利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所得税(33%)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2004400015082.5167.502005240-40%15029.760.3-64%2006160-33%1503.36.7-89%从表4可以看出,
21、2005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4年减少了40%,相应的净利润减少了64%,净利润减少幅度较大; 2006年息税前利润相对于2005年减少了33%,相应的净利润减少了89%,净利润减少幅度也较大。也就是说,息税前利润减少会导致净利润的较大变化,原因就在于杠杆支点的存在或者说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从而产生财务杠杆风险。以上分析可以用图4进行描述:图4(三)财务杠杆效果的衡量企业利用更多的负债资金就是为了取得财务杠杆利益。因此,使用财务杠杆同样也有可能导致破产机会的增加以及每股收益变动的增加,这也就是财务的风险。财务风险是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
22、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一定能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以及财务风险。下面分别讨论影响他们两者的三个要素:第一点息税前利润率:在别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第二点负债的利息率:在息税前利润率与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
23、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像那种财务风险指的也就是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是一部分的观点。第三点就是资本结构:负债比率和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以及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超过了负债利息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管理 中的 杠杆 及其 作用 论文 0799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