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镇痛镇静指南-课件.ppt
《ICU镇痛镇静指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镇痛镇静指南-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U镇痛镇静指南,一镇痛与镇静治疗是ICU病人基本治疗的一部分,ICU的重症病人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病人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2环境因素-病人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睡眠剥夺,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它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国外学者的调查表明,离开ICU的病人中,约有50%的病人对于其在ICU 中的经历保留有痛苦的记忆1-3,而70%以上的病人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4-6。镇痛与镇静
2、应作为ICU内病人的常规治疗。推荐意见1。镇痛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7(B级),二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与意义,镇痛与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帮助和改善病人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病人的无意识行为(挣扎)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降低病人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
3、疗。镇静治疗则是在先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推荐意见2: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焦虑和躁动的诱因。(E级)推荐意见3:对于合并疼痛因素的病人,在实施镇静之前,应首先给予充分镇痛治疗。(E级),三ICU中重症病人的镇痛镇静治疗与手术中麻醉的区别,ICU中病人的镇痛镇静治疗与手术麻醉有着根本的区别。接受麻醉的病人多数为择期手术,即使是急诊病人,一般也要求主要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由于手术时间罕有超过24小时者,且全麻手术时需要病人丧失一切感觉与意识,包括自主呼吸;因此手术麻醉病人在短时间内所达到的镇痛镇静深度要大大超过ICU病人,
4、且多合并应用肌松药物,此时病人丧失了一切自我保护反射与感觉运动及意识。而ICU病人则不然,一方面其需要镇痛镇静的时间远远长于手术麻醉时间,另一方面其深度又要求必须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与基本的生理防御反射和感觉运动功能,甚至需要定时唤醒以评估其神智、感觉与运动功能;同时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且往往合并多种治疗手段和药物,必须考虑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因此ICU 病人具有镇痛镇静药物的累积剂量大,药代/药效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经常判断镇痛镇静程度并随时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等诸多特点,与手术麻醉不同。,四镇痛镇静治疗在ICU综合治疗中的地位,重症病人救治的目的在于保护支持多器官功能,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救治手段则
5、可以大致区分为祛除致病因素和保护器官功能。机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有赖于循环(组织灌注)和通气氧合功能的正常。当重症病人的病理损伤来势迅猛时,致病因素一时难以立即祛除,器官功能若强行代偿则有可能因为增加代谢氧耗做功而进一步受到损害。因此,通过镇痛镇静的治疗手段使得重症病人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代谢和氧需氧耗,以适应受到损害的灌注与氧供水平,从而减轻强烈病理因素所造成的损伤,为器官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ICU中的治疗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体疗效。因此,镇痛镇静治疗与其它各种治疗手段和药物一样重要,不可或缺,需要危重症医师认真重视并掌握,趋利除弊,合理应用,以达到更好地挽救重症
6、病人生命的目的。,ICU病人镇痛镇静指征,1.疼痛:ICU病人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原发疾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显性因素)和长时间卧床制动及气管插管(隐匿因素)等。疼痛导致机体应激,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心动过速、组织耗氧增加、凝血过程异常、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增加等。疼痛还可刺激疼痛区周围肌肉的保护性反应,全身肌肉僵直或痉挛等限制胸壁和膈肌运动进而造成呼吸功能障碍。镇痛是为减轻或消除机体对痛觉刺激的应激及病理生理损伤所采取的药物治疗措施。镇痛药物可减轻重症病人的应激反应。,2.焦虑: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50以上的ICU病人可能出现焦虑症状8,9,其特征
7、包括躯体症状(如心慌、出汗)和紧张感。ICU病人焦虑的原因包括:(1)病房环境:包括噪音(仪器报警、人声呼喊和设备运行),灯光刺激,室温过高或过低;(2)对自己疾病和生命的担忧;(3)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体位);(4)各种疼痛;(5)原发疾病本身的损害;(6)对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不了解与恐惧;(7)对家人和亲朋的思念,等等。(隔壁病人影响)?减轻焦虑的方法包括保持病人舒适,提供充分镇痛,完善环境和使用镇静药物等。因此,焦虑病人应在充分镇痛和处理可逆性原因基础上开始镇静7。推荐意见4:对焦虑病人应在祛除各种诱因基础上给予镇静治疗(D级)。,3.躁动: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
8、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在综合ICU中,70以上的病人发生过躁动。引起焦虑的原因均可以导致躁动。另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休克、低氧血症,低血糖、酒精及其它药物的戒断反应、机械通气不同步等也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躁动可导致病人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意外拔除身上各种装置和导管8,11,12,甚至危及生命。推荐意见5:在充分祛除可逆诱因的前提下,躁动的病人应该尽快接受镇静治疗。(C级)推荐意见6:为改善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度和人-机同步性,可以给予镇静镇痛治疗。(E级)推荐意见7: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可预防性采取镇静镇痛。(E级),4.谵妄:是多
9、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的意识混乱状态。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发病率可达7080%,且谵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每日住院费用及病亡率均显著增加21-23。不适当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可能会加重谵妄症状,有些谵妄病人,接受镇静剂后会变得迟钝或思维混乱,导致躁动24。推荐意见8:ICU病人一旦出现谵妄,应及时处理。(B级推荐),5.睡眠障碍:睡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睡眠障碍可能会延缓组织修复、减低细胞免疫功能。睡眠障碍的类型包括: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推荐意见9:应该采取适当措施提高ICU病人睡眠质量,包括改善环境、非药物疗法舒缓紧张情绪。(B级)推荐意见10:采用非
10、药物措施后仍然存在睡眠障碍者,可应用药物诱导睡眠。(E级),ICU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价,对ICU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更加强调“适度”的概念,“过度”与“不足”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损害;为此,需要对重症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进行准确的评价。对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的评估是进行镇痛镇静的基础,是合理、恰当镇痛镇静治疗的保证。,一、疼痛评估:疼痛评估应包括疼痛的部位、特点、加重及减轻因素和强度,最可靠有效的评估指标是病人的自我描述。使用各种评分方法来评估疼痛程度和治疗反应,应该定期进行、完整记录29,30。常用评分方法有: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
11、RS):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0分(不痛)至10分(疼痛难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由病人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一条100 mm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定为不痛到最痛。由被测试者在最接近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画垂线标记,以此量化其疼痛强度。VAS已被证实是一种评价老年病人急、慢性疼痛的有效和可靠方法31(图一)。不痛 疼痛难忍0 100,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NRS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由病人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图二)。其在评价老年
12、病人急、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上已获得证实32。01 23456 7 8 9 10不痛 痛,但可忍受疼痛难忍 图二、数字疼痛评分尺,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FPS):由六种面部表情及0-10分(或0-5分)构成,程度从不痛到疼痛难忍。由病人选择图像或数字来反映最接近其疼痛的程度(图三)。FPS与VAS、NRS有很好的相关性,可重复性也较好33。,术后疼痛评分法(Prince-Henry 评分法)34 该方法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测量。从0分到4分共分为5级,评分方法如下:表一、术后疼痛评分法,推荐意见11:应对ICU病人进行疼痛评估,选择恰当的方法定时评估疼痛
13、程度及治疗反应并记录。(C级)。推荐意见12:病人的主诉是评价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最可靠的标准。推荐临床使用NRS来评估疼痛程度7。(B级)。推荐意见13:观察与疼痛相关的行为(运动、面部表情和姿势)和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并且监测镇痛治疗后这些参数的变化也是评估疼痛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不能交流的病人。(B级)。,二、镇静评估,定时评估镇静程度有利于调整镇静药物及其剂量以达到预期目标。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评分系统有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以及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等主观性镇静评分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等客观性镇静评估方法。,镇静和躁动的主观评估,表二
14、.Ramsay 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37:SAS根据病人七项不同的行为对其意识和躁动程度进行评分(表三)。表三、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 SAS,肌肉活动评分法(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MAAS)38:自SAS演化而来,通过七项指标来描述病人对刺激的行为反应(表四),对危重病病人也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表四、肌肉运动评分法,MAAS,镇静的客观评估客观性评估是镇静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客观性镇静评估方法的临床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报道的方法有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15、ral Index,BIS)、心率变异系数及食道下段收缩性等。推荐意见14:应个体化制定ICU病人的镇静目标,及时评估镇静效果(C级)。推荐意见15:应选择一个有效的评估方法对镇静程度进行评估(B级)。推荐意见16: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客观的评估方法。(E级)。,三、谵妄评估,谵妄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检查及病史。目前推荐使用“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delirium in the ICU,CAM-ICU)”。CAMICU39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病人出现突然的意识状态改变或波动;注
16、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和意识清晰度下降(表五),表五.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CAM-ICU),推荐意见17:应常规评估ICU病人是否存在谵妄;CAM-ICU是对ICU病人进行谵妄评估的可靠方法。(B级)。2013年PAD对于有风险发生瞻望的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选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与输注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瞻望发生率可能更低。,四、睡眠评估,病人自己的主诉是睡眠是否充分的最重要的指标,应重视对病人睡眠状态的观察及病人的主诉(主动地询问与观察)。如果病人没有自诉能力,由护士系统观察病人睡眠时间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也可采用图片示意等方式来评估睡眠质量40。,一镇痛治疗,疼痛治疗包括
17、两方面: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局麻药。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一)镇痛药物治疗,1.阿片类镇痛药理想的阿片类药物应具有以下优点:起效快,易调控,用量少,较少的代谢产物蓄积及费用低廉。治疗剂量的吗啡对血容量正常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一般无明显影响。对低血容量病人则容易发生低血压,在肝、肾功能不全时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造成延时镇静及副作用加重。芬太尼具有强效镇痛效应,其镇痛效价是吗啡的100-180倍,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循环的抑制较吗啡轻。但重复用药后可导致明显的蓄积和延时效应。快速静脉注射芬
18、太尼可引起胸壁、腹壁肌肉僵硬而影响通气42。瑞芬太尼是新的短效受体激动剂,在ICU可用于短时间镇痛的病人,多采用持续输注43-45。瑞芬太尼代谢途径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代谢产物经肾排出,清除率不依赖于肝肾功能。在部分肾功不全病人的持续输注中,没有发生蓄积作用43,46,47。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但停药后3-5分钟恢复自主呼吸。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约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两倍。一项与瑞芬太尼的比较研究证实,舒芬太尼在持续输注过程中随时间剂量减少,但唤醒时间延长48。哌替啶(杜冷丁)镇痛效价约为吗啡的1/10,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神经兴奋症状(如欣快、瞻妄、震颤
19、、抽搐),肾功能障碍者发生率高,可能与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大量蓄积有关。哌替啶禁忌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两药联合使用,可出现严重副反应。所以在ICU不推荐重复使用哌替啶49,50。,2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持续静脉用药常比肌肉用药量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稳定,对一些短效镇痛药更符合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特点,但需根据镇痛效果的评估不断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满意镇痛的目的45,46,52。推荐意见18:应考虑病人对镇痛药耐受性的个体差异,为每个病人制定治疗计划和镇痛目标(C级)推荐意见19: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镇痛应首先考虑选择吗啡;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肾功不全病人,可考虑选择芬太尼或瑞芬太尼
20、(B级)。2013年PAD推荐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线首选用药治疗非神经病理性疼痛。推荐意见20:急性疼痛病人的短期镇痛可选用芬太尼。(C级)。推荐意见21:瑞芬太尼是新的短效镇痛药,可用于短时间镇痛或持续输注的病人,也可用在肝肾功不全病人(C级)。推荐意见22:持续静脉注射阿片类镇痛药物是ICU常用的方法,但需根据镇痛效果的评估不断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满意镇痛的目的(C级)。,3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近年来合成的镇痛药曲马多属于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可与阿片受体结合,但亲和力很弱,对受体的亲和力相当于吗啡的1/6000,对k和受体的亲和力则仅为对受体的1/25。临床上此药的镇痛强度约
21、为吗啡的1/1042。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大剂量则可使呼吸频率减慢,但程度较吗啡轻,可用于老年人。主要用于术后轻度和中度的急性疼痛治疗56,57,58。,4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NSAIDs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非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环氧化酶(COX)达到镇痛效果。代表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5局麻药物,局麻药物主要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其优点是药物剂量小、镇痛时间长及镇痛效果好.目前常用药物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推荐意见23:局麻药物联合阿片类药物经硬膜外镇痛可作为ICU术后病人的镇痛方法,但应合理选择药物、适时调整剂量并加强监测(C级)。,(二)非药物治疗,
22、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研究证实65,疼痛既包括生理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在疼痛治疗中,应首先尽量设法祛除疼痛诱因,并积极采用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能降低病人疼痛的评分及其所需镇痛药的剂量。,二镇静治疗,理想的镇静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起效快,剂量效应可预测;半衰期短,无蓄积;对呼吸循环抑制最小;代谢方式不依赖肝肾功能;抗焦虑与遗忘作用同样可预测;停药后能迅速恢复;价格低廉等。但目前尚无药物能符合以上所有要求。目前ICU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为苯二氮卓类和丙泊酚,1.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是较理想的镇静、催眠药物。它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内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剂量相关的催眠、抗焦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CU 镇痛 镇静 指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