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doc
《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摘 要行政成本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行政成本过高, 增长过快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社会发展。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对于提高政府绩效、减轻纳税人负担等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成本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握住该系统的每一个因素及因素间的联系,才能实现系统整体化、动态化的管理,以期达到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因此关键词:行政成本; 系统工程; 控制; 路径 ABSTRACT The high administrative cost has been the focus of social concer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2、 administrative cost is exorbitant, overheating problem has seriously affected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trol and reduce administrative cos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the taxpay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dmini
3、strative cost control is system engineering, must grasp each factor of the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to realize the system integration, dynamic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administrative costs. So this article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dministrat
4、ive units,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three aspects analysis and expelling the drawbacks, maximum limit optimization and reduce the cost of government,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administrative work,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Keywords: administrative cost syste
5、m engineering control path 1 目录 一、行政成本的概念 . 1(一)行政成本的定义 . 1(二)行政成本的种类 . 1(三)评价行政成本的指标。 . 11行政成本的效率分析 . 12衡量行政成本的指标 . 2二、 我国现阶段行政成本现状 . 3(一) 行政管理经费本身的增长过快 . 3(二)政府机关人员过多, 职务消费数额居高不下 . 3(三) 腐败所带来的政府成本巨大 . 4三、 行政成本高的原因 . 4(一)从行政人员个体因素分析 . 41权力来源观扭曲、行政理念错位 . 42具有追求行政职能、机构设置及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倾向性. 4(二)行政单位组织因素分析 .
6、 51行政职能转变滞后、机构庞杂,运作费用高 . 52行政职能配置不明晰、机构设置不科学,耗费大量行政资源. 53财务预算制度存有缺陷,行政成本更具膨胀倾向 . 54行政单位的组织行为缺乏成本 效益分析理念 . 5(三)行政行为运行因素分析 . 61行政行为的垄断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导致行政成本扩张. 62行政绩效考核缺陷,大量资源耗费 . 63行政决策不科学,行政成本高企 . 64行政管理滞后,行政运行费用增加 . 7四、行政成本控制的途径 . 7(一)行政人员个体层面 . 71重塑行政理念 . 72强化成本意识 . 7(二)行政单位组织层面 . 81加快行政职能转变 . 82推进“大部门制
7、”改革 . 8(三)行政行为运行层面 . 81引入竞争机制 . 82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机制 . 93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 94创新管理机制 . 9【参考文献】 . 10 1 一、行政成本的概念(一)行政成本的定义行政成本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行政投入或耗费的资源,是政府行使其职能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必要支出。从狭义的角度看,政府机构正常运行需要消耗资源,比如建筑物、办公设施、人员工资等,这一部分行政成本本身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必需的。从广义的角度看,政府行政成本还包括政府行政决策所付出的代价,这部分代价是不是值得,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会导致不
8、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二)行政成本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和从不同的角度, 可以对行政成本进行多种分类。(1)根据支出用途划分, 行政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公务成本和设施成本。人力成本是政府为公务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工资、福利、保健等所必须支付的开支,在行政成本中起主作用, 是目前行政成本中日常开支最大的项目。公务成本是公务人员在开展决策、执行、协调、咨询和信息运作等各项公务活动中的费用支出, 由服务性支出与低值易耗品的耗费支出两部分构成, 包括办公费、交通费、通讯费、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考察费等; 该类成本在行政成本构成中表现最为活跃,变动最显著, 控制空间也最大。设施成本是为公务活动提供仪器、
9、设备、场所等设施的建设及维护费用, 包括公务活动所用的房屋建筑物、计算机系统、文印系统、交通工具等设施( 设备) 等所有固定资产的分摊与维护费用支出, 是一次性支付最大的成本, 其运行及维护成本在投入使用后表现得较为稳定。(2)按成本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种。固定成本是不受政府具体工作活动数量多少影响的成本, 如一定时期内的公务人员工资支出总额等。变动成本则是随着政府具体工作活动的开展而增长的成本如接待、考察费用等。混合成本是随政府具体活动增加而相应增长但又与其不完全成正比例变动关系的成本如办公电话费用等(3)按行政行为的效果划分, 现实中的行政成本则可分为有效行政成本和无
10、效行政成本。有效行政成本是政府从事行政活动支付的必要成本, 是政府获取社会收益的前提, 例如适应管理需要而建立机构和配备人员就是必要成本。无效行政成本是政府实施行政行为时支付的超量成本, 即这部分成本不能创造出相应的社会收益, 导致行政资源不必要的损耗, 例如机构臃肿, 人员膨胀对资源的损耗。耗费在这些无效行政行为上的成本以及解决各部门间磨擦矛盾的协调成本、制度外行政成本等都属于无效行政成本的范围。(三)评价行政成本的指标1行政成本的效率分析1 行政成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支出, 又是非生产性支出和社会纯消费性支出, 因而, 在保证国家各级权力机构正常运转以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的前提下,
11、 压缩或减少行政成本是政府首先考虑的问题。通过压缩或减少行政成本,建设一个高效与廉洁的政府, 即提高行政成本的效率。行政效率是指行政工作的效果与消耗之比, 即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投入的资源与所取得的产出或效益之间的比例。行政投入也就是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行政效率用公式表达为:行政效率行政产出行政成本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图表 1从M点至E点, 行政效率随行政成本的增加而提高, 意味着行政产出的增加幅度大于行政成本的增加幅度。E点为均衡点, 行政效率最高, 行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况。E点至N点, 行政效率随着行政成本的增加而
12、降低, 说明行政产出增加的幅度小于行政成本增加的幅度, 或行政产出没有增加。这种现象可以用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解释: 当规模超过一定点之后, 边际效益随着边际成本的递增而递减。行政成本增加是与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的, 而增加政府行政机构未必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静态意义来说, 如果政府的行政人员和机构不增加, 则行政成本应当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 行政机构增加是行政成本增加的首要原因。因此一般来说, 公共服务机构越多, 政府效率就越低; 而公共的机构越多, 行政成本就越多。行政成本的增加存在“挤出效应”。即通过政府扩大行政支出规模而将资金从经济活动中排斥出去。因此, 挤出
13、效应的结果是缩小了经济活动的规模。行政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 用于行政领域必然丧失用于其他领域的机会。政府盲目扩大公共支出规模, 尤其是行政管理支出规模, 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政府实行长期持续的财政赤字政策会使一国的经济变得十分脆弱, 甚至导致经济全面衰退。因此, 适度的行政成本会增进社会效率。而行政成本过高, 就会导致政府官僚主义, 同时也会导致效率下降; 而政府的低效率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化, 最终导致社会效率的下降。2衡量行政成本的指标衡量行政成本的高低, 可以采用绝对指标, 也可采用相对指标。从政府机构数量看, 政府所设机构的数量越多, 政府规模越大, 行政成本越高; 相反, 行政成本
14、则越低。从公务人员数量上, 可用绝对数量来考察, 也可用官民比等相对数值来表示。政府工作人员越多, 政府规模越大, 行政成本越高; 相反, 行政成本越低。在实际分析中,行政成本占财政支出的 2 比重, 以及行政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行政成本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关键指标。由于财政支出结构中的行政管理支出是行政成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就是财政结构状况直接反映政府行政成本, 财政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行政成本的高低。 二、 我国现阶段行政成本现状 世界经济论坛(WEF)曾在20032004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揭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继续下滑,比上一年度
15、又下降了4位。导致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经济论坛在当年的竞争力排名中,实行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首次用“政府浪费”子指标替代了“政府支出”子指标。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又揭示出中国在12个大项排名分别为:制度48,基础设施44,宏观经济环境10,健康与初等教育32,高等教育与培训58,商品市场效率45,劳动市场效率36,金融市场发展48,技术设备77,市场规模2,商务成熟度37,创新29。不难看到,与发达经济体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在技术设备、高等教育与培训、制度、金融市场发展、商品市场效率、基础设施等方面亟待提高。特别是中国在制度大
16、项的排名仅为第48位。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是在腐败和司法独立性方面依旧存在较大挑战。这表明,因政府浪费现象而提升的政府行政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3年,国家又加大了反腐力度,倡导勤俭节约,拒绝浪费,严厉打击“三公消费”。这一系列措施正体现了政府对控制行政成本的重视。我国行政成本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行政管理经费本身的增长过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1955年为21. 54亿元, 1960年为31. 39亿元, 1970年为32. 00亿元, 1975年为41. 81亿元, 1978年为52. 90亿元,19
17、85年为171. 06 亿元, 1990 年为414. 56 亿元,1995年为996. 54 亿元, 2000年为2768. 22亿元,2003年达到4691. 26亿元。改革开放以来, 竟增长了87倍, 年均增长3. 5倍。而与此同时, 中国财政总支出从1978年的1122亿元至2003年达到24649. 95亿元, 只增长了21倍, 中国GDP从1978年的3624. 1亿元至2003年达到117251. 9亿元, 只增长了31倍。从上面可以看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 并且这个速度在国际比较中也属于偏高的。(二)政府机关人员过多, 职务消费数额居高不下改革
18、开放以来, 我国进行了四次机构改革, 虽然精简了不少机构, 但财政供养人员和行政支出不但没有压缩反而日益膨胀, 吃财政饭的局面难以改观, 行政效率极其低下。以税务监管为例, 我国2002年税收是15000亿人民币, 税务人员多达100万人, 而美国的税收远高于我国, 税收人员却只有10万人。官员过多带来职务消费居高不下, 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每年官员用于公款吃喝的消费在2000亿元以上, 每年的公车开销不少于2000亿元, 这 3 些相对于10000亿左右的年度财政收入, 比例是非常惊人的。(三) 腐败所带来的政府成本巨大我国因腐败而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 在90年代后半期平均每年在9875亿元至
19、12750亿元之间, 要占到GDP的13. 2%至16. 8% , 这个数字相当于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三、 行政成本高的原因行政成本产生的主体是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主要是行政人员个体来代理完成的。由于行政人员兼具“公民”与“行政人”双重身份,作为“公民”身份,行政人员也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作为“行政人”,他们渴望组织的高效率和行政预算的最大化,并受到各种行政制度的约束,必须考虑行政单位的形象及社会公平、公正和效率问题。因此行政人员个体行为方式的选择可能服从于追求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和多样性需求偏好等四个基本的假定。(一)从行政人员个体因素分析1权力来源观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 成本 分析 及其 有效 控制 途径 探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