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财务报告成因分析.doc
《虚假财务报告成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假财务报告成因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 姓 名: 何丽沙 学 号: 1031030345 系 部: 会 计 系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10财管3班 指导老师: 钟莉 开题时间: 2012.10.10 完成时间: 2012.11.19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目录摘要.引言. 第一章概述. 一、虚假财务报告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二、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现状. 三、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第二章 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 .一、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冲突.二、企业上市的利益驱使.三、内外监管弱化,执法不严.第三章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
2、防范措施及对策.一、针对利益主体提供会计信息.二、完善公司自我约束机制.三、重视诚信道德规范的重建.四、建立健全证券管理机制,加强会计法制建设.结语.参考文献.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报表舞弊的方式越来越多,虚假财务报表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本文主要就上市公司的虚假财务报告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论述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现状及危害性,其次就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措施,最后提出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关键字: 虚假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 成因 防范措施 对策引言:就目前社会而言,许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因为公司内部
3、种种问题而显得良莠不齐,其中虚假财务报表更是层出不穷,而究其主要原因则是因为相关部门监管不严以及公司管理人员因为利益驱使从而形成各种虚假财务报表。第一章 概述一、虚假财务报告的概念及表现形式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 虚假财务报告常见表现形式有很多,我们债权人、潜在投资者较为关注虚增利润、资产、净资产等,或隐瞒负债、成本费用。根据这种情况,一般将虚假财务报告分为两大类:一是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
4、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表不平衡(子项之和不等于总数)、帐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等;二是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更难以识别。将其分为资产负债表类(虚增、虚减资产、隐瞒负债、资本公积不恰入账)和利润表类(虚增收入、少转成本、虚减营业与管理费用、少计利息费用、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投资收益、不恰当的变更会计政策、不恰当的合并报表实务等)。二、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现状 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已经落幕,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报表信息质量又究竟如何?据
5、证监会撰文披露,2129家上市公司中,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有2020家,占比为94.88%;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有109家,占比为5.12%。109份非标准审计意见中,84份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占比为77.06%,占全部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数的3.95%;17份为保留意见,占比为15.60%, 占全部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数的0.80%;8份为无法表示意见,占比为7.34%,占全部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数的0.37%。而2009年的年报,在1774家上市公司中,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为1655家,比2010年多365家,占全部公司总数的93.29%,非标准意见119家,占比为6.7%。其中,带有强调
6、事项非标准无保留意见87份,保留意见13份,无法表示意见的19份。从近两年的数据看,上市公司财务质量有所下降,而且财务失实日益隐形化.。三、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呈蔓延之势的会计造假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小利,却给国家、社会甚至是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根据中国证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末,沪深两市2129家上市公司资产总计和负债总计分别为861246.44亿元和738675.38亿元,同比2009年分别增加了134362.36亿元和111063.63亿元,增幅分别为18.
7、48%和17.70%。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类上市公司发放贷款及垫款,占到2010年资产同比增加额的38.36%;负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类上市公司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余额,占到2010年负债同比增加额的58.37%。这两类资产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实现的收入存有“水分”, 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能力,扰乱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机构投资比重不大,散户是重要的投资者,而且我国股市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带有严重虚假的信息成分就会使股价哄抬,股民对其不信任,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股市一次又一次下跌、泡沫化,就
8、会引起股市混乱。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心理承受不住时,就会引起股灾和经济恐慌,必然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无疑的是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信息,直接引发信任危机。虚假财务报告的普遍存在,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第二章 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 一、 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冲突 会计信息的本质是要满足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决策需要,主要的需求主体包括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政府调控部门、企业员工等。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行为和经济特征,他们各自从自身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报告的生成提供与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需求者才会利用或操纵会计信息为
9、自己或集团谋利,也只有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方能够产生防止其他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一) 从投资者(股东)角度分析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企业资产的风险、增值和投资报酬等问题,这些决定了投资者的基本信息需求。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投资者可以分为大股东、一般股东和小股东,他们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求。大股东和一般股东需要真实的财务报告,但这部分股东中可能有很多是企业的管理层,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用内部人的角色,他们拥有真实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可以为了集团或个人利益对那些不参与经营的小股东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缺乏民事赔偿的规定,虚假财务报告的法律责任追究很难
10、保证,致使虚假财务报告大行其道。另一部分小股东就是我们所说的股民,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者,他们不在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内在投资价值,他们追求的不是投资的长期回报,他们最关心的是股票交易的收益最大化,他们对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否并不很关心,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根本看不懂财务报告,他们只关心财务报告中的某些利好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民的这种需求是虚假财务报告盛行的直接诱因之一,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他们只想得到利好的消息,并不关心这样的利好是真还是假,上市公司有可能会投其所好,为抬高股价,蓄意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二)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债权人关心的是债权能否按时收回,利息能否得到保证,从理论上讲他们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虚假 财务报告 成因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50868.html